日期:2022-05-24
這是《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四節:
“我”既是祖國的過去,也可以是它的現在和未來。
——“我”到底是誰,是什么?作者到底想說什么?
……
提升——
第一階段:
我是一切。
一切的希望、
一切的記憶、
一切的情感、
一切的思想、
但我們得說清楚——
誰的記憶、情感?
不是祖國,而是祖國的人。
所以,——
“我”就是中國人。中國人就是“我”。
所以作者才說——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我是中國人)
我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中國人是我)
第二階段:
因為我是中國人,
因為中國人是我,
所以,——
我愛我的祖國。
為什么?這是什么道理?
(我沒想到,當時就有學生這么問:為什么我是中國人我就要愛祖國呢)
……
看看,詩的第一節的末句——
把纖繩深深勒進你的肩膊
理解它的意思:
祖國承載著我們的痛苦和命運。
把我們拖出了滯澀難行的淤灘。
看看,這兩句話哪句合適——
祖國,把我們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
我們,把祖國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
提示:
祖國和國家不是一回事。
其區別在于——
“祖國”是全體中國人用尊嚴、用情感、用記憶、用信念凝成的。
所以,——
只能說是祖國養育了我們。(所以,文中才會寫道“你喂養了我”)
只能說愛國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人是我”,而不是“我是中國人”。
(因為“我是中國人”,所以我愛國,這樣的愛國往往是盲目的;但“中國人是我”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這一個一個的“我”是這樣的……他們痛苦過、迷惘過、愛過、恨過、追求過……值得去愛)
如果把第二句的“祖國”改成“國家”是可以的。
——是中國人用手、用血汗、用信念(“祖國”)拯救了國家。
第三階段:
那么,這是一群___________的中國人?
(“我”是怎樣的,中國人就是怎樣的)
為何說“迷惘的”、“深思的”、“沸騰的”?
——能從前面的三個詩節中找到應證嗎?
迷惘: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一個盡頭。
深思:痛苦的希望思索是對出路的探尋。
沸騰:看到祖國更為廣闊、光明的前途。實現了一些卻又看到更多。
讀最后一節詩(注意頓號)。
——為什么是“傷痕累累的”乳房?
……
既然喂養了我,
既然以傷痕累累的乳房喂養了我,
既然喂養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么,——
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你的榮光不就是我的榮光嗎?
從“你”到“我”再到“你”——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再讀體會——
最后一個“祖國啊……”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撲向祖國的懷抱,和它融為一體)
附——七班的上法:
因為講得過于抽象,反而沖淡了詩意,
所以后兩個階段我在七班是這么問的——
我是中國人,
中國人是我,
如果給你一個選擇,你覺得哪一個更像我愛祖國的原因。
有學生說,是“我是中國人”。
我說,對,我們一直這么以為的。“我”有什么可驕傲的!
但是,今天,我們得記住了——
板書:我 中國人
讓我們驕傲的是“我”。
為什么?
這首詩給了我們答案。或許,前面的詩都可以給我們答案。
我們可以看看這一個一個的普普通通的“我”創造了什么?
他們是怎樣地愛著恨著,怎樣地用他們的悲喜改變了世界!
回頭看那些劃過的詞語——
破舊、疲憊、熏黑、干癟、失修、
貧窮、悲哀、痛苦、理想、掙脫、眼淚、笑渦、黎明、噴薄……
這寫的分明不只是國家的變遷史,而是中國人的記憶和心路歷程。
(就像文中說的,我曾經迷惘過、深思過、沸騰過……)
注:
是的,我再一次想起,詩歌要記錄的——
從來不是客觀的真實,而是人的感受、印象。是人心內在的真實。
也讓我想起了《安塞腰鼓》中的語句:
“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
然后,
同樣看看首節的末句——
把纖繩深深勒進你的肩膊
理解它的意思——誰拯救了誰?
祖國承載著我們的痛苦和命運。
把我們拖出了滯澀難行的淤灘。
……
小結:
祖國,是全體中國人用記憶和情感凝成的。
已經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了,它只存在于我們信念中,給我們前行的動力。
所以,不是我們拯救了祖國,而是祖國養育了我們!
所以,文中才寫道……(一起讀最后的那幾個詩行)
——為什么要說“傷痕累累”?為什么是“去取得”?
……
結語:
這貧窮、這悲哀、這痛苦,都是你。
這富饒、這榮光,這自由,都是你。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
我享受著你給我的一切。
也承受著你給我的一切。
既驕傲,且悲哀——
這是回蕩在整首詩歌的旋律。
再讀全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