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4
這是《社戲》簡短課堂實錄及板書,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老師引入:
1、作為語文課堂學習的閱讀,我們需要提綱挈領,也需要咀嚼揣摩,有時要會把長文章讀短,抓重點,讀明白。有時要會把短文章讀長,作拓展,讀深刻。《社戲》是一篇比較長的文章(小說),之前大家預習了,現在有誰說說,你認為文章的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學生大多能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話。
2、進入初中以來,老師們對你們預習時強調的新要求就是問問題,要學會問。學問學問,邊學邊問,只學不問,不能說有學問。課前,我請同學們預習時把自己的問題寫出來,文章很長,大家的問題,很多、很好。現在,就文章結尾這樣一句話,你又會怎么問?
二、學生提問:
1、為什么這么說?表達什么思想感情?
2、那夜似的好豆、好戲,好在哪里?
3、破折號的用法?
三、問題研討:
(一)關于“那夜似的好豆”
1、“好豆”,味道好嗎?——豆本身味道怎樣?——為何難忘那夜的豆?
2、學生討論,歸結到“偷豆”的特殊經歷。
3、繼續探討:那一夜為什么偷豆?——怎么偷?——是偷嗎?——孩子們偷都心里擔心嗎?————偷豆后果怎樣?
圍繞“偷”,通過學生對文章相關段落的朗讀,老師適當點撥,體會作者所描述的美好的童年生活:
江南水鄉的環境;孩子們偷摘豆時像打仗一樣:一聲令下,全面出擊。偷吃豆時:動作迅速,毀尸滅跡;是“偷”又不算“偷”,是因為阿發的慷慨;然而畢竟是“偷”了,所以內心糾結,還想出天真的招數來對付六一公公;然而,結果非但沒有責罵,還又奉送上一大碗豆子,真實大大出乎意料。
4、總結:因為那夜的豆有著這樣的故事,緊張刺激——有點擔憂——出乎意外,所以別有滋味。
(二)關于破折號(過渡一下):破折號作用,解釋、轉折、聲音的延長、遞進,簡單判斷這里是“遞進”。
(三)關于“那夜似的好戲”
1、那夜看的戲怎樣?讓學生找到相關描述,歸納結論,戲很一般。
2、這么一般的戲又為何難忘?
學生回答出過程的難忘。自己對看社戲特別的盼望。
3、體會“我”是怎樣盼望?——如何的失望?——愿望如何得以實現?(用原文詞語概括第7段內容)——內心如何的喜悅?(齊讀第10段內容)
通過閱讀相關語句,體會到兒童特有的急、悲、羨慕、嫉妒、恨的心情;愿望的實現依賴于雙喜他們的“提議”“攛掇”“寫包票”;齊讀第10段,讀出孩子們內心的喜悅和急切;
總結:幼小的心靈在短時間內經歷了如此的大悲大喜,難怪讓人難忘。
4、“飛”出家門,夜色如何?(齊讀11、12段)
學生都能明白“船并不慢”但“‘我’的心很急”所以“以為船慢”,也讓學生明白,夜色清新、朦朧讓人沉醉,“很美”,實在是因為“內心”“很美”。
5、后來,沒看到自己想看的,大家傷心嗎?(朗讀23自然段)
回來的時候搖船似乎更加起勁,為何?
學生們總結:在自然中的單純的自由馳騁,沒有大人在身邊;老師再引導,“他們也許會想什么?”“我”也許會想:總算看過,伙伴們也許會想:總算滿足了迅哥兒的愿望了。
總結:當然自駕游之后,還自找樂子,經歷了一次緊張刺激的自助餐。真是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所以這樣看戲的經歷也確實是令人難忘的。
四、總結拓展 1、總結“豆”和“戲”難忘的原因,揭示難忘的內涵,課外延伸
在那一夜,“我”和伙伴們去看戲,實現了愿望,領略了一路風景;歸來時,月夜中自由馳騁,偷吃羅漢豆。“我”收獲了興奮、陶醉、刺激,而“我”的快樂是因為伙伴們以及六一公公的善良、單純、質樸
2、“實在再也沒有”是一種什么情感?這種情感是針對什么而言的?難忘,遺憾,懷念,對于“童年”、“伙伴之間的友誼”、“平橋村人與人的淳樸、和諧”、“鄉村的夜色”。
3、請學生關注課文最后一句中的“直到現在”——那“現在”到底是什么樣呢?現在有戲看嗎?現在怎樣看戲?現在看戲的感受怎樣?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打開《吶喊》中的完整版《社戲》繼續探尋。
板書: 問題記錄 偷豆——? ! !! 3、看戲——大悲大喜 、飛、躥
4、懷念:童年、友誼、鄉人、樂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