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鄧稼先》練習及預習,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1、這幾段文字主要寫了聞一多哪些方面的“說”和“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詞語。
⑴ 迥乎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反既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和“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體現了聞一多什么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體現了聞一多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請問聞一多先生“巨”在何處?“高”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作為革命家的“說”和“做”
2、⑴ 形容相差很遠。⑵ 改變過去一貫的做法。
3、義正辭嚴,聲震天地,蔑視敵人。
4、英勇無畏,視死如歸。
5、“巨”在一切為國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上。
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氣聞充生也總是頭發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為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7.“望聞問切”是古代名醫_發明的中醫傳統診療方法,文中的“望”的意思是
。
8.文中劃“ ”的句子是一個倒裝句,請你改為正常語序的句子。(2分)
9. 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
這句話的意思概括起來說,就是廢寢忘食,這里為什么不用成語,反而寫了這么多呢?
10.體會下列句子中引文的兩層含義。(4分)
(1)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2)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11.選文末段屬于什么表達方式?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表達方式 作用是
7. 扁鵲;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8. 他為了貪精神食糧幾乎忘了吃飯。
9.不難推知,常用成語往往被人用濫了,人們對它的語感已經鈍化了,成語固然精練,但也籠統,反映不了具體情景在這種情況下,與其用成語,不如繪聲繪色地描寫具體的情形。10. (1)燈光照亮了屋子;他在黑暗中的研究,是為尋求民族救濟的良方,為民族尋找光明之路.(2)樓名;指的是他晚年很少下樓。
11. .議論;總結上文的主要內容。
閱讀課文《鄧稼先》第五部分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羅布泊……他一生都喜歡這首歌曲。回答問題。
1.文段引用《吊古戰場文》有何作用?
2.畫線句子稱鄧稼先為“福將”的原因是什么?
3.“我不能走”這句話體現了鄧稼先什么樣的精神?
4.選文引用五四時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5.文段結尾為什么要交代父親的生平并指出父親一生都喜歡這首歌?
1.描寫工作環境的惡劣艱險,突出鄧稼先不怕犧牲和甘愿奉獻的精神。
2.因為他領導核武器試驗時極少發生意外。
3.體現了鄧稼先高度的責任感和崇高的奉獻精神。
4.將鄧稼先放在歷史背景下,照應第一部分,贊美了鄧稼先作為中國男兒的英雄氣概。
5.表明“我”和父親都和鄧稼先一樣,是愛國的熱血男兒。
閱讀《民族感情?友情?》部分,回答問題。
1、鄧稼先給“我”的信中“任何”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不能。因為這個詞語強調了中國的原子武器工程完全是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搞出來的。
2、結合上下文,研讀第一段第2句?說說鄧稼先具有怎樣的優秀品質。
做事認真、負責、高效。
3、說說“我”讀了鄧稼先的信后,為什么有“極大的感情震蕩”?
因為“我”讀了鄧稼先的信,知道中國的原子武器工程是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搞出來的,“我”為中華民族而自豪;為領導這項研究的自己的50年的摯友鄧稼先而自豪。 閱讀《“我不能走”》部分,回答問題。
1、“可是理論是否準確永遠是一個問題”對表現鄧稼先起什么作用?
說明鄧稼先所負責工作的重大以及風險,襯托出他決斷的勇氣和膽識。
2、第2段、第3段最后一句表達的是一種什么語氣?作者為什么要用這種語氣來表述?
疑問語氣。用作者的疑問,更突出人們對鄧稼先的理解、關心和崇敬。
3、“我不能走”這句話表現了鄧稼先的什么性格特點?
表現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堅定、執著、勇敢、無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