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草原》第一課時聽課評課稿,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草原》這篇課文,作者以熱情洋溢的筆調(diào),描寫了內(nèi)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熱情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漢人民的深厚情誼。
李美琴教學《草原》第一課時,雖已有幾天,但那課堂上的活躍靈動的氣氛,教師那清新流暢的教態(tài)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
再因為,本組的主題是“走進西部”。因此,開課之初, 李美琴老師首先多媒體播放視頻【呼倫貝爾大草原】,把學生帶入大草原綺麗的風光中: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閑地吃草、散步。遠處的小河像一條明晃晃的長帶迂回曲折。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能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喜悅、快樂的同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欣賞后的感受。此時,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順勢揭開課題,了解作者,感知課文。
2.獨辟蹊徑,理清脈絡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由師生共同自由朗讀課文后,抓住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后的總的感受:“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詩句,弄清課文寫作順序,主要寫了哪兩個畫面?即“天涯碧草”和“蒙漢情深”。那么,哪兒寫的是天涯碧草,哪兒寫的是蒙漢情深?如此直入中心,直拎課文內(nèi)容,既淺顯地破析了詩句的意思,又讓學生對于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為后面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假如老師想請兩位同學來讀第一節(jié),該怎么分工?為什么?”“寫景的部分,如果我也請兩個人來讀呢?【順序:從上到下】”以讓學生分配朗讀的方式分清課文層次,理解課文寫景順序,可謂巧妙! 一、學生能站在老師的角度自主分工朗讀,學生自生驕傲又不失課堂中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二、方式新穎,激起了學生興趣,很快領會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順序。
3.朗讀解詞,盡顯“風光美”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jīng)典之作。于是,李美琴老師設計了
盡顯“風景美”的解詞方法,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寫小丘時,有這樣一個經(jīng)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術上專用名詞,講起來抽象難懂,李美琴老師準備了兩幅國畫,一幅是“渲染”的花草圖,一幅是“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對比理解詞語,新穎易懂。接著映示“綠色渲染的小丘”讓學生不僅感受到用綠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還感受到那飽滿的綠色正向四周滲透、擴散。
還有“茫茫”與“一碧千里”的對比理解,“一碧千里”與“翠色欲流”的綠意區(qū)別;圖文結(jié)合品解“迂回”等等,每個詞語的理解都顯現(xiàn)著草原的清新優(yōu)美,雋永流暢。更有師生共同介紹蒙古的“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的制法和吃法時,讓學生無比向往蒙古族民的熱情好客。
……
美中不足是老師對作者及《草原》寫作背景介紹夠多,使得課堂時間有點緊湊,這環(huán)節(jié)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搜集、交流,學生提出自己的不解和困惑,老師再加以補充。
附教案:
《草原》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吟誦詩詞,介紹作者。 1.播放視頻【呼倫貝爾大草原】這首歌把你帶往了哪兒?【板書:草原】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齊讀課題。作者——老舍,說說你對他的了解。【舒慶春 舍予 老舍,當這三個詞寫在一起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說到草原你可能會想到一些詞——你可能會想到北朝民歌——《敕勒歌》 2.老舍先生也從小就知道這首民歌,但那“天蒼蒼,野茫茫”讓他怕到北邊去。但后來他親眼看到了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第一次親身感受了大草原,讓他神情無比振奮。寫下了名篇《草原》。 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介紹訪問背景:那是1961年7月,為了促進各民族的團結(jié)和文化交流,中央組織了文化參觀訪問團,走訪了一次東北和內(nèi)蒙地區(qū)。老舍是訪問團成員之一。他先上了大興安嶺,看到了林海,就寫了一篇文章《林海》。他又翻過大興安嶺往西走,就直接下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了,【出示版圖,指出東北、內(nèi)蒙和大興安嶺)首先來到了內(nèi)蒙最北邊的呼倫貝爾盟,盟內(nèi)有一個旗,就是老舍先生所去的陳巴爾虎旗。 關于陳巴爾虎旗有疑問嗎?【內(nèi)蒙的盟,相當于內(nèi)地的地區(qū),旗相當于內(nèi)地的縣。】 課文就記敘了老舍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他有怎樣的見聞和感受呢? 莫爾格勒河靜靜地在草原上流淌。
二、初讀感知,理解詞語,帶讀重點段。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沒有讀完的千萬不要不好意思,把它讀完,這是你的權利。)
2.文中,此次草原之行讓作者感受很深,臨別之際,他用了一句詩來表達?哪一句?
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蒙指的是?漢指的是?強調(diào)蒙多音字,三種讀音及組詞。
3.快速瀏覽課文,哪兒寫的是天涯碧草,哪兒寫的是蒙漢情深?
(一)教學天涯碧草
A:指名讀第一節(jié)。你有什么想對她說的嗎?糾正讀音。
這大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假如老師想請兩位同學來讀第一節(jié),該怎么分工?為什么?【所見到所感 寫景到抒情】
寫景的部分,如果我也請兩個人來讀呢?【順序:從上到下】
這小節(jié)有哪些詞引起了你的注意?
這里有兩個詞都是寫綠色的,你找到了嗎?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翠色欲流表示綠的( ) 一碧千里表示綠的( )如果要表示綠的時間長呢?像這樣表示綠色的詞還有嗎?
你從第二小節(jié)中能讀到一碧千里嗎?當中有一個讀音讀得不怎么準,迂回(看圖),怎么理解?(這就是陳巴爾虎旗,方圓幾百里,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氣新鮮,湖泊晶瑩,像藍寶石鑲嵌在遼闊的大草原上。)
還有不理解的詞語嗎?渲染 勾勒 讀這句話你知道渲染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 另一種技法是勾勒
出示兩幅圖,哪一幅用的是渲染,哪一幅用的是勾勒?用勾勒的是工筆畫,用渲染的是寫意畫?
再讀這句話,你知道這里的小丘怎樣?
(二)教學蒙漢情深
那么蒙漢情深部分你讀出作者的寫作順序了嗎?【從初到草原(快到蒙古包——蒙古包外——蒙古包內(nèi)——蒙古包外】
指名讀快到蒙古包:快了,快到要訪問的牧場了,作者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呢?
誰來為這幅畫面起一個名字?【迎客、遠迎或馬上迎客】這就是這部分內(nèi)容的小標題。
哪些詞想和大家分享或研討?襟飄帶舞:能說說你的理解嗎?哪兒是襟,誰上來指一下。用襟組詞。范寫襟。(指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襟帶怎么會飄舞起來呢?
蒙古包外:在他們的簇擁下和引領下,我們來到了蒙古包外,這又是怎樣的情景?指名讀。蒙古包外的場景給你什么感覺?(友好)這是寫——(相見)
蒙古包內(nèi):不知怎么的就進了蒙古包,蒙古包內(nèi)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指名讀第四節(jié)。這小節(jié)寫的是——款待。蒙古族的同胞拿出什么來款待我們?(手抓羊肉、奶豆腐、奶茶。)
你吃過嗎?介紹蒙古的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
還用什么款待我們?鄂溫克姑娘的歌聲。鄂溫克,就是鄂溫克族,你對這個民族有什么了解?(鄂溫克族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對草原的向往,他們來到了大草原,他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盡管如此,這些姑娘們在我們這些漢族客人面前仍然有些——羞澀:生字 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拘束)【出示預習本,比較學生錯誤寫法的澀】這個字有沒有什么好方法記住?(歌詞:抽刀斷水水更流)
9.引讀最后一節(jié)。吃完飯后,節(jié)目更精彩。這小節(jié)寫了——聯(lián)歡,話別。舍得分開嗎?這叫惜別。指導讀好:蒙漢情深和人別……讀懂這句詩了嗎?
蒙古人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情美
三、再讀課文,概括主要內(nèi)容,選讀喜歡的部分。
1.根據(jù)板書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2.還有讀得不過癮的地方嗎?現(xiàn)在還可以再讀,待會兒請你展示。展示讀:為什么喜歡讀這里
3.有時候喜歡是不需要理由的 文字與心靈是相通的,這就是語言大師的語言魅力。
蒙漢兩族有怎樣的友誼,老舍又是怎樣寫出這次見聞和這份情誼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深入學習。
四、布置作業(yè)
摘錄文中的優(yōu)美句子。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