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草原》教學設計及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知識: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并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能力:1.通過自讀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風光,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情感: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意,激發學生對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激發學生的熱愛西部之情和珍愛蒙漢的民族感情。
前置性作業設計
(理念:發展原有知識 引領教學內容 展示教學重點)
(內容:識字寫字 讀文解詞 語言積累 拓展延伸)
識字寫字: 1.自由讀文,把字音讀準(不認識的字查字典),句子讀通。理解: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羞澀的意思。4.查找老舍資料。5,理解: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6.找出描寫草原之大和美的句子。7.思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 一 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生成預設、板書設計等)
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同學們,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怎樣,是不是有一種置身于草原的感覺呢?現在我們就隨著老舍先生一起到美麗的草原看一看。(板書課題:草原。
3.交流作者資料
初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桌互讀互教生字條里的生字。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以及課文朗讀情況。
小老師領讀生字詞,開火車分自然段檢查讀文。
讀文。要求:自由讀文遇到剛才容易讀錯的詞語,多讀幾遍。
指導讀文。指名分段讀——重點指導讀難讀段。
3.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個字概括出來嗎?(板書:美)師:草原的美主要體現在哪兩個方面?(板書:風光(景色)美人情美)
6.指導書寫:
9.課前大家讀了課文,現在打開書,瀏覽課文,思考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文章的主要內容。
預設:主要內容: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
寫作順序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的。
自讀自悟
1.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2.自讀自悟,批注體會。
3.教師巡視指導。
第 二 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品讀課文,感受草原的風光美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讀。
2.師:找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品讀句(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課件出示句子)
詞語比較:“空氣是那么(清鮮、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圖片體會清鮮、明朗的準確。課件出示圖片)
品讀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圖片理解“一碧千里”。
積累詞語:你能否說一些四個字的表示“綠”的詞語來?
(郁郁蔥蔥、蒼翠欲滴……借機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讀“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生談體會。
師:同學們再反復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字作者用得最為巧妙?引導學生抓住“繡”談體會。
請同學們看著課件,也向老舍先生學習,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還可以比作什么?
生想象說話。
品讀句(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出示草原圖片體會“柔美”的感覺。
品讀句(4)“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說話練習:用“既……又……”說一句話,能連用兩次更好。
品讀句(5)“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預設:句子比較:
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通過句子比較,引導學生體會這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的,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
想象:如果牛馬真的會回味,它們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想象說話。
2.小結: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正是作者這些優美的描寫,才給了讀者這樣豐富的聯想,讓我們和作者一樣,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樣驚喜不已,贊嘆不已。請同學們反復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并抄寫下來。
3.練習背誦第一段。
品讀課文,感受草原之“大”
1.請你快速瀏覽第二自然段,閱讀、思考:寫作者訪問陳巴爾虎旗牧業公社途中,這段課文可分為幾層?生分層學習。
2.品讀句子。
出示:“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理解“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險。)
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品讀課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邊讀邊想:草原人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你會用哪個詞?(板書:熱情好客)
2.品讀課文,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可以體會到草原人民熱情好客?生讀文勾畫相關詞句。
3.交流討論。
預設:句(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出示圖片體會“襟飄帶舞”——師:瞧,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著節日的盛裝,騎著駿馬,從幾十里外飛奔前來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體會寫法:在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將飄舞的衣襟衣帶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句(2)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還表演了精彩的節目。
預設:理解: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體會句意:這句話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
4.有感情地朗讀相關段落與句子。
思考: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
總結全文,拓展。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熱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靜態美和蒙古族人民歡迎客人、款待客人,熱情歡騰的動態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學習作者的這種表達方法。
2.如果你就是隨從老舍先生一同進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當時會有怎樣的心情呢?拿出你的筆,盡情釋放,寫出你的感受,好嗎?
板書設計
1 草原
風光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美 驚嘆喜愛 情景交融
熱情好客
人情美 迎客 待客 聯歡 話別
我讓學生說說歌曲描繪的是哪里的景色?讓學生說說自己腦海里浮現了哪些畫面?這樣的引文生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畫出寫草原美得句子,標注體會。并設計了兩個拓展:想象說話:羊群還可以比作什么?駿馬和大牛在回味著什么?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訓練了他們的說話能力。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例如:教師放手不夠,激勵語言跟不上,學生積極主動性沒有調動起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