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2
這是《34、小蝌蚪找媽媽》課題教案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
目標
A類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引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2、正確、整齊、規范書寫“有、在”等6個生字。
B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分角色表演課文,讀好詢問的語氣。
5、完成課后“讀讀說說”,會用“已經”造句。
C類
6、簡單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這一科學常識。
7、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預習
作業
1、我會認的生字口頭組兩個詞語。
2、讀課文,思考:小蝌蚪分別找到了哪些“媽媽”?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小蝌蚪的媽媽是怎樣的?
3、借助工具書或者實際觀察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教學板塊
個體學習清單
第一課時
一、課件揭題,導入新課。【目標C6--5分鐘】
1、猜謎語激趣,引出課題。
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 …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
2、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3、導入:小蝌蚪們找媽媽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看課文。
學生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書空課題
齊讀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目標A1、B3、B5--20分鐘】
(一)指導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1、檢查預習:小蝌蚪的媽媽是怎樣的?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2、引導學生多方式讀課文:
(1)教師范讀或者領讀,讀的過程中采用多方式掌握正確讀音。
(2)學生自由讀
(3)指名讀或者開火車讀。
(4)分角色讀
(二)讀中識記、理解生字
1、邊讀課文邊在文中圈出生字,同桌交流識字。
2、談一談,這些生字你是怎么認讀的?
(1)結合課文內容簡單理解“蚜蟲、斑點、七星瓢蟲”
(2)驚奇:可用動作、表情引導學生感悟
(3)結合課件形象理解 “斑點”
(4)完成課后讀讀說說:理解“已經”,并用“已經”造句。
(5)檢查課后練習,并交流。
1、 回答問題
2、 多方式讀課文
3、讀課文圈生字
4、同桌交流識字
5、點名、開火車讀詞語
6、隨文理解重點字詞含義
7、形象理解“已經”一詞,并完成課后造句練習
三、情景朗讀,對話朗讀。【目標B3、4,C6 --10分鐘】
1、 看圖: (1)總結鯉魚媽媽怎么回答的?小蝌蚪這時候是什么樣的?
(2)烏龜媽媽怎么回答的?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什么變化?
(3)找到青蛙媽媽后,小蝌蚪變成了什么樣?
2、說一說,小青蛙的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每一次是怎樣的?
3、分角色朗讀課文,特別是要讀出小蝌蚪詢問的語氣。
4、小組分角色表演課文。
1、學生自由練習朗讀,同桌互讀,小組分角色表演。
2、讀中,初步理解課文。
四、總結拓展。【目標C6--5分鐘】
1、你了解的小蝌蚪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小蝌蚪長成了青蛙,能捉田里的害蟲。同學們要保護青蛙,再看看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捕捉害蟲的圖片,把課文最后一段讀一讀。
交流課前搜集的材料
看圖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識字交流。【目標A1—10分鐘】
1.課件呈現上節課認識的7個生字檢查認讀情況。
2.引導同桌互讀,交流認字方法。
3、用生字組詞,并嘗試造句
1、學生先回憶復習;然后指名認讀,開火車讀,同桌互相檢查。
2、總結識字方法。
3、組詞、造句
二、指導書寫本課6個生字。【目標A 2—15分鐘】
1、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并指導:
“有”字下面的“月”撇要變成豎;“條”字上面是折文不是反文。
2、指導學生觀察描紅,然后仿寫。
1、 觀察生字特點及占格要求
2、 學生描紅、仿寫
三、交流仿寫。【目標B 5—10分鐘】
展示書寫規范、整潔的同學書寫作品。
展示書寫
四、小結:為小蝌蚪的不同時期制作名片,注明外貌特征。【目標C7 --5分鐘】
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名片。
教學反思
本課是本冊第二篇沒有注音的課文,學生自學起來比較有難度。但是,在鼓勵學生通過詢問、查工具書等方式下完成課文的閱讀,效果較好。在生字的書寫時,學生易把“么”的拼音誤標為“mo”,經過糾正大部分已經掌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