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9
這是《抱怨不如改變》班會教學設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溝通感情
在接下來和大家共度的40分鐘里,我不是老師,你們不是學生,我們是朋友。我們也不是在上課,而是朋友之間在聊天。怎么聊天才是對雙方都是一種享受呢?(真誠,自然,,坦率、理解、包容……)這40分鐘里,我們只有真誠的思想上的交流,我們只需說自己的心里話,不去判斷誰對誰錯。
二、認識抱怨
1、看幾張圖片,想象圖片中的人在想什么,說什么
他們都是在表達不滿,這就是抱怨,我們今天聊的話題。
2、在想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發現我也經常抱怨。抱怨自己沒有高挑苗條的身材,抱怨工作太忙太累,抱怨兒子學習不努力,成績不出色,等等等等,簡直是個抱怨鬼。有一次,……(師講一個自己的事例)
3、你有沒有這樣抱怨的事情?或聽到別人抱怨?講一講。
4、剛才大家講的這些事,有沒有因為抱怨而改變?
出示:事件并沒有因為我們的抱怨而有所改變。
三、為什么抱怨
1、既然抱怨不能改變什么,為什么我們還會抱怨呢?學生交流。
2、小結:
生氣時抱怨——發泄情緒
困難、挫折時抱怨——博取同情,尋找借口,推卸責任
舉例:
今天真倒霉,騎自行車時摔倒了,膝蓋磕破了,疼死了!(博取同情,尋求關注)
我記憶力差,這么長的課文肯定背不過。(博取同情,尋找借口借此避免去做自己不愿做或不敢做的事情)
同桌考得這么好,我卻考得這么差,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推卸責任,為失誤找借口,而不是為成功找方法。)
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他們會昭告自己的成就,希望看到聽者眼中投射出贊賞的目光。他們也會抱怨自己遭逢的困難,以博取同情,或是把它當作借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卻沒有完成的目標。
四、抱怨的危害
1、從上面我們對抱怨的原因的分析,你覺得抱怨會對一個人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2、交流抱怨的危害:
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頭,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而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頭,那個東西就會擴大,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吸引力法則”。抱怨給我們消極的心理暗示,我們就不會快樂。抱怨還會影響人際關系。抱怨就讓自己逃避,不去積極地努力。
總而言之,抱怨會讓我們遠離快樂、遠離希望,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
五、學會不抱怨
1、你想選擇積極快樂的生活還是習慣抱怨、消極的生活呢?要想生活得積極快樂,就要學會不抱怨。
2、小組討論:怎樣做到不抱怨。
3、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4、總結:
(1)、不要參加抱怨比賽。多和積極快樂的人在一起,直到自己也成為積極快樂的源泉。
(2)、如果指向他人請建立健康的溝通:直接找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外一個人談就是在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繼續制造問題。(舉例說明)
(3)、學會感恩
(4)轉換思維角度,在不快樂中尋找快樂。
(5)對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6)表達你的期許,而不是抱怨。(舉例:值日組長看到組員掃地不干凈,如果說:你怎么干的活呀,掃得這么不干凈!這就是抱怨。可以這樣來表達期許:先陳述事實,這兒還有垃圾,再表達期許,你再掃一個遍肯定就掃干凈了。)
5、看“馬云不抱怨才有今天”視頻。
6、成功人士談抱怨:
把壞事當好事辦,人生就只有快樂,沒有抱怨。——萬通地產董事長 馮侖
遇到挫折要從容面對,不抱怨,不放棄……只要繼續努力,就一定會成功。——中國第一職業經理人 唐駿
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
7、介紹不抱怨手環運動。
五、總結
我們都渴望快樂相伴的美好人生,那就告別抱怨吧!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
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改變你的言語,改變你的思維,
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讓我們一起大聲地說:“抱怨不如改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