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7
這是青春期教育主題班會教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活動目標:
讓同學懂得生活、學習和交友應注意的誤區,通過活動,消除困惑,走出誤區;
感受人生的歡樂和幸福,從而以一顆積極樂觀的心來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心理健康指的是我們的情感狀態和心智狀態,也就是我們的所感與所思。正如身體健康并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一樣,心理健康也不僅僅是指沒有心理問題或沒有心理病。對于絕大部分中學生來講,這個年齡是他們更多地接觸社會、認識社會、逐漸形成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初始時期.同對這這個年齡又是他們青春萌動的時候,在心理上與小學生有了實質的不同。這些發展與變化都會反映在他們的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包括他們對社會的態度、家長的態度、學習的態度、學校的態度、教師的態度、以及同學的態度。目前.我國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二十一世紀接 班人,對各年齡階段的學生的培養都即強調智力因素的教育,又強調對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雖然社會、學校、家長都已對學生傾注了極大的關心和熱情,但不可否認.這兩大方面還有許多需要了解和溝通的地方。本項活動旨在對中學生心理狀況方面進行有利引導。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四大問題
針對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從學習、生活、情感等角度,總結了如下在在中學生中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自卑、不自信心理
考試焦慮心理
厭學心理
與異性交往中的心理問題
(三)、案例分析
1、自卑、不自信心理
情景小品:
一群學生(三五幾個,可分作兩小部分)在一起有說有笑,氣氛歡快。某女 生走過,有參與其中的沖動。但等其上前時,腳步又退了回來,低著頭走開了。又想參與另一群體,欲行又止。悻悻的走開.....
此例為自卑、不自信心理(可叫學生回答)
因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在我們學生當中,總有一部分人,性格內向,怕和人交往,與人溝通也緊張不已。究其原因,就是由自卑、不自信的心理導致的。
產生自卑的原因: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時期,是由于無能而產生的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當然人也不是生來就自信,自信和自卑反映出社會在人們身上留下的烙印,以及人在遭受挫折和打擊后的態度。自信心是人克服困難、成就自我的心理支柱、培養自信是我們成功的重要保證。
(插入一則互動環節):教師拿一張白紙一張黑紙走上講臺,先拿出了一張畫有一個黑點的白紙,想一想:“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一個黑點”。師沮喪:“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眼光集中在黑點上,黑點會越來越大。生活中你們可不要這樣啊!”展示:老師又拿出一張黑紙,中間有一個白點。想一想:“同學們,你們又看到了什么?”學生齊答:“一個白點”。師高興道:“同學們太好了,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們。”生活中也是這樣,評價自己或別人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他的缺點,而是善于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點。
如何培養自信心:
(1)正視自卑:自卑感人皆有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了自卑感千萬不可自報自棄。
(2)善于補償:自卑感不一定都是壞事,只要善于自我補償,可能成為激發斗志的動力。
(3)揚長補短: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他們有長處也有短處,要善于揚長補短。
(4)樹立自信:要正確地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我,尤其要堅信自己有巨大的潛能可以發掘。
青春寄語:
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海明威
2、考試焦慮心理
情景小品:
先做個“平地過獨木橋”的游戲。(學生過)
讓獨木橋升高些,再過一次橋。(學生過)
比較兩次過橋,心里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學生談感受)
平時你在哪些情況下會出現緊張的情緒?(學生回答)
出示:考試。考試時你們有哪些緊張表現和煩惱?對待考試,我們應該有怎樣良好的心態,我們如何克服考試中的緊張情緒呢?(學生回答)
為什么會出此案考試焦慮呢?
簡單理解就是:缺乏信心,對成績過于在乎,擔心自己考不好。緊張的確會帶來不好的反面效應,但是不是我們不需要緊張呢?
(心理學上壓力與動力的關系圖)
通過上圖我們發現:適度緊張焦慮可以促進注意力的集中和動力的集聚,但過于緊張會適得其反。那么如何克服考試焦慮心理呢?
(1)、“不自貶”不認為自己笨、弱、不行;“不求全”:不認為自己應該十全十美;“不他貶”:不擔心自己被別人瞧不起;“不以偏蓋全”:一次考不好,不認為自己再也考不好了;“不主觀臆想”:自己不預言自己會失敗。
(2)、自我設定的考試目標要有一定的彈性。
(3)、正確認識因考試帶來的緊張。輕度的緊張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過度的緊張則需有意識的自我調節。
(4)、用自我質辯法來分析考試失敗可能帶來的后果,消除自驚自嚇的錯誤心態。
(5)、學會放松精神:深呼吸(胸腹式呼吸法)、體育運動、聽輕音樂等。
青春寄語:一味的勇猛精進,不見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靜思索,倒更能解決問題。——王小波
3、厭學心理
地點:教室
時間:上課期間
人員:兩名學生,一名老師
一學生坐在課桌上打哈欠,另一名則不停的照著鏡子,梳著頭發,還不時和旁邊睡覺同學說笑。他們對于老師教授的知識似乎很不感興趣。
厭學心理
我們平時學習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厭學心理呢?(學生回答)
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
(1)、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發育不成熟,情緒極不穩定,無法很好的應對來自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
(2)、學習目標不明確,又缺乏學習動力,從而導致成績下滑,最終造成厭學的惡性循環。
(3)、自信不足、悲觀失望、無法集中注意力。
(4)、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上網、手機、早戀等問題。)
如何克服厭學心理:
(1)、培養的學習興趣興趣是的老師,應當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培養對學科的學習興趣。用教材本身的生動性廣泛聯系實際來吸引學習
(2)、明確學習的目的,充分認識到學習的目的與作用。形成正確學習動機的同時,制訂每個階段切實可行的具體奮斗目標和自學計劃。
(3)、看到自己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以成功為動力在學習過程中,應從實際出發,一步一步提高,不要失去了獲得成功的信心。
(4)、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制訂明確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經常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效。在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過程中磨煉自己的學習意志。這樣有助于維護自己的學習積極性。
青春寄語:
青年人,我們要鼓足勇氣!不論現在有人要怎樣與我們為難,我們的前途一定美好。——雨果
4、與異性交往中的心理問題
情景小品:
一男一女兩學生在路上有說有笑,甚是親昵,還不時有牽手行為。這個是時候,老師出現并走向他們。兩學生故作鎮靜,且保持一定距離。待老師走遠,又重新牽手走在一起。
此小品反應的是在中學生中常見的早戀問題。那為什么會產生早戀呢?這和異性之間是否有合適的交往有很大關系。
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由于受封閉的傳統思想、個人早期不良生活經驗以及個體內傾個性的影響,部分同學在與異性交往時陷于緊張失措甚至恐懼的狀態;另一方面,受到社會不健康思潮的影響,部分同學在與異性交往時則流于粗俗、隨便。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學生前來咨詢同學關系、特別是異性交往問題者日益增多,交往窘迫者有之,給異性亂起侮辱性綽號者有之,揭人隱私并臆傳戀愛關系者有之,追求異性者有之,難于區分友情與愛情界限者有之,不夠健康的性別關系已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青春期身心的正常發展。基于此,本活動意在從“受歡迎”這種近距離的角度入手,矯正異性交往的種種偏差,將學生的身心成長引向健康的發展軌道。
我們該如何去正確對待與異性的交往呢?首先我們來看看下面幾種情況,看看哪幾種是異性交往的正確方式;
插入幾段交往的情景:
(1)課余時間異性之間討論問題、自由交談;
(2)戶外活動時異性之間打球;
(3)晚上異性之間牽手;
(4)放學一起回家。
你們怎么看待以上情況?大家覺得其中哪幾項符合了異性交往的正確方式。
總結如下幾點:
(1)、要注意培養自身的現代意識和氣質,積極參與男女同學間的廣泛接觸和感情交流,主動友好相處。
(2)、與異性交往接觸時,不要將性別作為能否接觸的前提,多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了解,加深友誼。
(3)、男女同學交往應注意男女有別,不失禮儀不盡情放肆。
(4)、自尊自愛,不說粗話臟話等。
(5)、交往時,言詞舉止要得體,否則易產生誤會。
(6)、莊重正派,不虛偽、不造作、不小心眼、不粗魯放縱。
四、現場問卷調查環節
(幻燈展示問卷,問卷題目可結合實際情況選擇)
五、總結:
青春是一個如花的年齡,是一段絢爛的歲月。青春的也是充滿好奇和冒險的時光。青春的路上有坎坷也有坦途,有陽光更有風雨。如何應對青春期的各種心理問題,如何做的自己,對于在座的各位中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我們希望通過這次主題班會,能幫助大家解決一些心理上的問題,樹立信心,端著心態,用良好的心理,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班會目的:
讓學生了解青春的重要性,要學生好好把握自己的青春歲月,擁有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態度,正確處理與異性朋友的關系,改正自身的不良習慣,為了不辜負家長、老師、同學的期望,用自己的汗水,奮勇拼搏,書寫屬于自己的青春和人生。
時間:
20xx年11月15日 星期二下午第七節
地點:
902教室
活動過程:
一、青春風采
1、主持人宣布主題班會開始。
主持人:沈維、王茵茵
幻燈片播放:蔡鍇媛
2、活動:配樂詩朗誦《青春是什么》 表演者:唐釹圓、吳惠園、俞耀吉、周振健
3、主持人總結何謂青春。
二、青春煩惱
1、青春期學生發生的三個心理變化
活動:
1)小品 《青春期心理變化之長發》 表演者:蔣芳婷、呂其兵、華云飛、范佳敏
2)小品 《青春期心理變化之日記》 表演者:葉微微、傅秋雨
3)小品 《青春期心理變化之叛逆》 表演者:聞正杰、周楨妮、沈超
2、青春誤區—早戀
活動:
1)小品《情書》 表演者:唐釹圓 、姜紅
2)《出謀劃策 》——集體討論
3)談談早戀的特點和危害
4)主持人總結男女生交往過程中的技巧和原則
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青春
1)播放一組圖片《身邊的不良行為和習慣》
2)活動:《實話實說》——學生自我剖析
3)討論我們該如何拒絕不良行為和習慣
三、放飛夢想:
1、主持人引入劉翔、馬云事跡
2.、學生暢談自己的夢想
3、全班高聲齊唱勵志歌曲《奔跑》
四、青春宣誓:
我以青春的名義宣誓:即使成功遠在天邊,我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艱險;即使失敗就在眼前,我也要堅守信念,挑戰極限。我保證,為了父母的微笑,努力拼搏每一天;我保證,為了2012年理想的實現,再苦再累我也無怨。
五、班主任總結。
六、主持人宣布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一、教學目的:
1、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識,掌握最基本的青春期健康衛生常識,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道德觀念。
2、通過對學生青春期的教育,加強學生認識健康成長的重要性,順利度過青春期。
二、教學重點:
青春期的健康生理和心理
三、教學準備: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想一想,進入中學以來,我們的身體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心里想的又和過去有什么不一樣?(可讓學生討論,教師按照生理和心理兩大類進行分類) 通過學生交流,自己現在和小時候的身體特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而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二)、講解:
1、什么是青春期?
師:人的一生如同我們家里養的花草一樣,春天發芽,夏天茂盛,秋天結果,冬天衰敗。
同學們現在正是春天的季節,如同池塘里的荷花,才露出尖尖的角來,是個非常美麗的時期。
但是這個的發展變化很快,所以我們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一下我們自身的發展-——青春期。
師:什么叫青春期呢?青春期就是由兒童發育到成年的過渡時期。
這個時期一般為10年左右,即從10歲到20歲。
其中,10到15歲這五年發展速度最快。
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時間。
青少年從11歲到17~18歲是青春期;從18歲到25歲是青年期,或叫青春后期。
在一般情況下,女孩比男孩的青春期要早開始、早結束2~3年。
不論男女,偏早或偏晚2~3 年,都屬于正常現象。
2、青春期有什么特征呢?(播放課件)
師:青春期有兩大特征:一是身體和心理發展變化迅猛,二是男女第二性特征開始出現。
青春期的生理特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身體形態的發育;二是身體功能的增強;三是性器官、性功能的發育和成熟。
3、共同討論,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特征:
生理成長,對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會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形成這一時期的幾個重要特征:
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時期
青春期是一個發展時期
青春期是一個變化時期
青春期是一個反抗時期
青春期是一個負重時期
4、集體研討,如何順利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男性從兒童的身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脫離了兒童的特征而逐漸成熟起來,更為接近成人。
這些迅速的變化,會使少年產生困擾、自卑、不安、焦慮等心理衛生問題,甚至產生不良行為。
因此,青春期是一個既可以預測、又不可預測的時期。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中,人從兒童向成人發展是可預測的,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什么情況或問題則不可預測。
希望同學們能正確認識自身變化,順利度過青春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