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7
這是強制性習慣培養和做人教育主題班會反思,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半期的學情調查中,有學生提出了對每周的班會、每天18:30-18:40的微班會課不滿意的意見。這讓我感到了一種不安。
每個巴川新高中老師都知道,巴川新高中之所以發展壯大,并非天然的生源好,也并非有其他學校無可比擬的、強大的教師隊伍,主要是靠科學的管理贏得了優質教育成果。這個管理一是對教師無為而治的人性化管理,還有就是對學生以習慣培養和做人教育為宗旨的嚴格、科學的管理。
嚴格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課堂聽講習慣、自習紀律、課間文明習慣乃至放學回家后在家務勞動等方面采取的可行性管理措施。以外在力量迫使學生在求實學習的三年內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我們把這種習慣的培養稱為“強制性”措施。
而整個學生習慣培養的過程,僅有強制性措施是不完善、也是不科學的。完善、科學的方法使這些強制性措施轉化為學生自律、自強的內動力,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修養的意識。
我們常常會發現學生往往在老師在與不在的情況下存在表現不一樣的行為。這都反映了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只從外部給學生以壓力,而沒有注意把這種外在的壓力轉化為內在動力的問題。學生的這種人前人后不一樣的“兩面”行為,不僅從眼前極大地影響了一個班的班風班紀,而且也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可持續教育與發展。
如何讓學生從內心渴望對自身修養的完善和提升呢?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通過老師對學生進行不斷的、循序漸進的文明修養的熏陶、培養、訓練,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由量變實現理想的突變。
所以,我們學校采取以每天晚上十分鐘微班會、每周一次常規班會、每月一次主題班會為載體、持之以恒地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教育的措施,讓學生通過科學、規范、循序漸進的培養、訓練,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成為有良好道德修養的現代文明人。
實踐的結果是令人信服的:在我們學校凡是能用好晨會十分鐘的班級,班風班紀、學生學習效果都比較理想;而用不好晚上十分鐘微班會的班級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這些班主任在組微班會十分鐘活動中大致存在以下問題:
一、班主任沒有科學的安排,微班會成了枯燥的說教或者批評總結。有的甚至為了某一個學生的違紀而批評一個班。許多學生感覺不到微班會的樂趣和收獲,而是為這種“一人有病大家吃藥”的現象郁悶、煩惱;有的班主任自己沒有計劃、沒有準備,把微班會完全放手交給班委去“民主”管理,事先又不聽班委匯報,于是微班會比較亂,班委就在上面點名批評,班主任站在一邊或者一副不知所措的摸樣,或者隨意處理了事。
二、每次都沒有針對性地拿一本雜志或者勵志類圖書給學生讀。所選內容又大多是人們經過千辛萬苦達到自己預定的生活目標的故事。這種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故事,會讓學生感動一陣子。但由于故事的主人離學生生活太遠,老師講一個、兩個,他們還能聽得進去,但是天天講,月月講,所謂日久生厭,效果可想而知;更有甚者,干脆取消晨會10分鐘。
三、為了搶占幾分鐘時間而取消微班會、班會,或者開得很隨意,或者交給學生去搞,學生創意,學生組織,至于效果如何,班主任根本不注意。有的開成了娛樂性班會,有時則是班主任在那里東拉西扯;有的班干脆就不開了。看見領導過來了,作出一種姿態蒙混了事。
不開好班會,那么平時班級的出狀況率就高。于是,班主任不得不天天“滅火”,充當“消防警察”的角色。今天生活老師告狀,明天打架滋事,后天課任老師訴苦……班主任陷入了無窮的事務之中。
如何上好微班會、班會的確是每個班主任重要日程中的重要工作。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微班會、班會做的就是“利其器”的工作。不“先利其器”,就做不好你要做的事。
我們知道這里面有新班主任沒有經驗、無從下手的情況存在。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好微班會、班會這個寶貴時間呢?
首先,班主任應該樹立一種意識:學生的終身發展需要良好的文化底蘊和道德素養。而這些正是在孩子13、4歲的時候樹立起來的。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來自于大千世界所給他們的影響。在一個專制獨裁的班主任的手下,孩子們受到的負面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他們或者瑟縮于班主任的威嚴而不敢想,不敢說,不敢干,老實倒是老實了,但是創新意識沒了;或者產生逆反心理,用有色眼睛看世界,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失去了對世界、對朋友、同事的真誠,變得落落寡合,終生無所建樹。
正確的道德教育能為他們奠基出一生進步、奮斗、成功的基礎。他可能智商一般,學歷不高,學業平平,但只要他有正確的人生目標,有為了這個目標百折不撓奮斗的勇氣,象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捍衛自己的人格尊嚴,靠自己的勞動生存,靠自己的努力創造人生價值,他就能走出自己無怨無悔的人生之路。我們初中班主任是引導他們走上這條路的關鍵階段的關鍵人物,我們不能誤人子弟。有了這個意識,我們的班主任就會認真地把握每一個時機,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習慣決定人生啊!
其次,班主任應該明白,辛辛苦苦設計好微班會10分鐘,開好一周一次的班會,你就能快快樂樂地當好班主任,不用再做“消防警察”。
廣告大王葉蕤中曾經說過:“你對自己好一點,別人就對你殘酷一點;你對自己殘酷一點,別人就對你好一點。”班級工作千頭萬緒,要干的事似乎很多,你可以隨心所欲看到什么干什么,你也可以對問題視而不見,等問題成堆了再去處理,你也可以做“消防警察”,到處滅火……但是,如果我們的班主任每天對自己“殘酷一點”,認真設計一下班會、晨會,那么學生就會從中得到很多閃光的思維的精華,得到許多有益的人生啟迪,他們就能理解你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你良苦的用心,就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你對他們的要求,不辜負你對他們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會“對你好一點”,你就會得到許多“好”的收獲。你會和學生一起在這個過程享受到教育、成長、成功的快樂體驗。最后的結果,是你用晨會10分鐘和班會贏得了你千辛萬苦逼迫、高壓也得不到的優秀的班集體和學生優異的學習成績。
我們每一個年級都是平行分班,但是一年、兩年、三年以后就出現了很大的差異,這不是學校分出的弱班、強班,而是由于班主任不同的帶班方式的結果。本次半期考試成績也有力地說明了這一問題。1-2班、7-8班,3-6班學生分班情況比較平衡。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這些班在短期中產生了如此的差異呢?關鍵是學生的精神狀態的差異,它包括學習態度、班風班紀以及學生對知識追求的迫切程度。
人們經常說:環境改造人。有許多精神力量不是來自于老師的說教,同學的勸告,而是來自于班級環境的影響。而這個班級環境正是我們班主任老師通過你每天點點滴滴正確的教育形成的。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首先是一個善良、睿智的人。現代社會中,是人們的睿智和科學創造,讓繁重的體力勞動為簡單的鍵盤操作代替。睿智可以讓苦力變成白領——比如許多重體力勞動現在被機械代替,計算機操作,工作因此輕松愉快;而愚昧落后可以把白領變成苦力——比如“消防警察”式的班主任,把原本其樂融融的師生友誼、教學相長變成了東奔西忙、焦頭爛額的森林滅火隊員。如果我們的班主任都能以睿智的思考和科學的管理,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去經營你的班級,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得心應手、呼風喚雨的優秀班主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