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師教養筆記《老師沒有“偏向”》,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老師沒有“偏向”
這一天,女孩子排練完六一節目之后,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雙層圓形餅干,作為獎勵發給幼兒,但由于數量有限,每個幼兒只能分到一半。剛開始,我將餅干從中間夾層分開,一人一半(○○)。這時,由于沒有掰好,是從餅干的中間掰成兩半(Ф),萱萱分到后,看到形狀小,小聲的嘟囔:“老師真偏向,給他們的大,給我的小。”其實分的是一樣多,只是由于分的方法不一樣,造成了形狀的不同,給幼兒造成了“誤解”。于是,我將問題拋給孩子,請幼兒判斷,餅干是否一樣大?有的幼兒認為不一樣大,有的幼兒認為一樣大,但是說不清理由(可能在他們的心目中,認為老師是不會偏向的)。于是,我提議將剩下的餅干用剛才的兩種分法,重新再分一次,看一看究竟是不是一樣大?孩子們非常認可這個方法,我很小心的掰好了餅干,交給幼兒。幼兒拿起餅干反復對照,這是,萱萱發現了從夾層分開的餅干雖然大,但是比半個雙層餅干薄。于是,我趁勢引導孩子們嘗試將半個雙層餅干再從夾層處分開,再將餅干平放在桌上,合成一個圓,這時,他們驚訝的發現,兩種分法的餅干原來是一樣大的,有的幼兒大聲喊道:“老師沒有偏向。”我很高興,幼兒通過探索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雖然,等分的概念對中班的孩子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恰當的引導,是能夠易與幼兒理解和接受的。接下來,我在幼兒最喜歡的娃娃餐廳中投放了關于“等分”概念的活動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鞏固和提升概念認知。如:可以等分的單層、雙層的圓形、方形的自制蛋糕(泡沫做的,分合處用粘扣相連),“服務員”可根據“顧客”的需要,進行等分。在美工區,幼兒通過對角折、對邊折、雙邊向中間折、四角向中間折,發現了更多等分的方法。
《綱要》中指出,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教師必須根據教育教學中的這些不確定因素,隨時接住幼兒拋過來的這只球,或回應,或反擊,或再擊——組織、參與、引導,使師生雙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因此,我們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點來對待幼兒提出的問題,更加有效地詮釋“處處皆教育”的理念。
教育筆記:老師,你看我多厲害
每到吃飯的時候,李xx就很讓我頭疼,每次最后吃完的是他,還總是吃會玩會,吃著吃著就把自己的小手背在了小椅子的后面,或是小手跑到了別人那里。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對小朋友說:“咱們比一比,看哪一桌的小朋友吃飯吃得最快最干凈。吃飯的時候不說話。”結果,孩子們都認真得吃飯,整體速度都提起來了,而且有兩個桌吃得很干凈。李xx不是第一個吃完的,但也不是最后一個了。他吃得比好幾個小朋友都快,等他吃完跟我要湯的時候他對我說:“老師,你看我厲害吧。”我笑著對博文說:“嗯,博文真的好厲害,比其他幾個小朋友吃的都快。”這時,博文就高高興興的去放自己的盤子了。下午放學的時候還告訴媽媽:“媽媽,我今天吃飯吃的很快,老師還表揚我了呢。“
孩子都有一個自我肯定的過程,他的自我肯定是一種價值觀念的形成,也許他不能每次都做到,但他已經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要發揚的什么是錯的,不好的,需要改正的。而作為老師,就需要對這些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行肯定鼓勵,而不是緊緊抓著是否孩子總是按照正確的觀念去行事,孩子是善變的,但當孩子形成了正確的價值取向,那么教育也就不那么難了。
教育筆記:為什么老師不穿襪子
我們班以前有一名小朋友,上幼兒園經常不穿襪子,鞋子因為有汗臭味就會變得特別難聞。小朋友們也經常說他,說他不講衛生。有的小朋友甚至讓他離自己遠點兒。我對他說:“你以后每天要洗腳,要穿好襪子哦,穿上襪子才會更衛生,你的腳才會更舒服。”后來這個小朋友改掉了不穿襪子的習慣。我還在大家面前表揚了他。看到他高興的樣子,我從心里感到欣喜。
前幾天我在組織游戲活動時,雪兒很莫名其妙地跑來指著我的腳對我說:“老師,你怎么沒穿襪子?你也不講衛生了。”我當時愣了一下,看看自己穿著涼鞋的腳,確實不太好看。便說:“天這么熱,就不用穿襪子了,天熱時很多人都這樣的。”
事后,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對他們講過的話,現在我這樣的回答有些不妥。可能孩子會認為,只要是熱天,我就可以不用穿襪子,或者她還在疑惑著,老師為什么可以不穿襪子,我就不可以不穿襪子。我對自己的言行感到內疚。
通過這件事,使我認識到: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我從這件事情,也意識到自己的言語、行為應該更加規范、嚴謹。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教育筆記:關愛“特殊幼兒”
人們的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在不斷更新,然而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特殊幼兒也越來越多,據報道心里疾病幼兒的增長率在逐年增加,而年齡趨于越來越小。單親家庭、父母不在身邊、生理缺陷、性格孤僻或飲食不好、天資聰慧的孩子,我把他們稱為“特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結合每個孩子的特點,從保教兩方面給他們特殊關愛。
我班的尚xx小朋友,生理跛腳,走路有一只腳只能腳尖著地,媽媽開始總是不放心,怕孩子發生磕碰,怕孩子受到歧視。因為孩子特別內向,來我班后,我特別關照他,走路上廁所提醒他,學舞蹈、微機課扶他上下樓,學前一年沒有一個小朋友瞧不起他,像馬xx、趙xx,有時上樓或下樓我如果忘記了,他們主動領著他。非非在幼兒園每天都很開心,從來沒聽家長講不愛上園。開始時學習吃力,寫阿拉伯數字都找不準格,到后來字寫得工工整整,學習基本與大家同步。
呂xx是父母離異的孩子,年齡偏小,對大人的事情不太懂,只說媽媽去了姥姥家,不回爸爸家了。為了避免孩子心靈過早出現創傷,我每天課間或午睡時,總要到他跟前,跟他說幾句話,或故意跟他開玩笑,逗他開心,讓他有種親切感,覺得雖然不能每天看到媽媽,但有愛他的老師,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學習上也特殊關愛他。呂xx的媽媽隔一段時間就來幼兒園,一般都在中午,每次見面就說:“李老師,真是太謝謝你了,太謝謝了。”我覺得這是老師的責任,舉手之勞,家長卻很滿意,付出了勞動,收獲了幸福。類似我班還有宮子,張耘碩,還有上園哭鬧的夏天鉑,吃飯挑食的王嘉曦。
今年我班也有幾個特殊的孩子,李xx的口齒很伶俐,每周我都布置她一些新任務,兒歌,故事,繞口令,查找相關信息,使她成為一個小巧嘴。思維敏銳的潘xx,我都把課堂上有難度的問題留給他,鍛煉他的分析問題能力。鄭xx小朋友的媽媽很小就離開了她,孩子很個性,上課不聽講,剛升班時帶零食,帶剪刀,拿老師水彩筆,進一個月的時間也進步了,上課也能回答老師的問題了,放學和老師說再見。陳xx特別愛動,上課精力不集中,我就從提高注意力上鍛煉他。還有單親家庭尹xx。尹xx父母離異,升班后媽媽只接一次,有時看見孩子跟我說想媽媽了,阿姨不給洗澡,真是可憐。經常把他摟在懷里,告訴他老師就是媽媽,偶爾給些好吃的。
愛象涓涓細流,愛像縷縷清風,愛的資源是無限的,對特殊孩子給予一點兒特殊的愛,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有一顆健康的童心,擁有一片藍藍的天。
教育筆記:“老師,我也想要……”
現場再現:
在計算活動“復習數的含義”中,對班柳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咱們班一共有30個孩子,今天來了29個孩子,差幾個孩子就都來了?”有幾個孩子說對了是一個,柳老師獎勵答對的孩子每人一張小粘貼,趙xx沒能得到小粘貼大哭起來,邊哭邊摟著柳老師的胳膊說:“老師,我也想要……”,柳老師對他說:“別人答對了有獎勵,你沒有答對所以沒有獎勵。” 趙xx聽不進去,還是大哭大鬧,影響了柳老師的正常教學活動。
我的做法:
看到這種情況,為了保證柳老師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我將趙xx叫到了外面,和他談心。我問他:“你為什么哭?” 趙xx回答:“我特別想要小粘貼。”我又對他說:“你知道別人為什么得到粘貼了嗎?” 趙xx回答:“知道,因為他們回答對問題了,可是我真的想要。”我說:“我知道你是真的很想要粘貼,但是你覺得粘貼應該怎樣得到別人才會羨慕你呢?” 趙xx回答:“回答對問題。”我說:“那你知道怎樣才能回答對問題么?” 趙xx回答:“動腦筋,還得舉手。”我說:“你說的方法非常好,你現在知道怎樣才能得到粘貼,那你是不是也知道該怎樣做了?” 趙xx擦干了眼淚,用力的點了點頭。
回到活動室,趙xx不再哭鬧,也不再磨柳老師要粘貼,他認真的聽,每一個問題都舉手,當他沒有回答對問題而看著別的同伴得到粘貼時也不再哭鬧,而是等待著下一個問題,終于,趙xx憑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張寶貴的小粘貼!
我的反思:
現在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都是1比6的結構,在家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現實狀況導致了大部分孩子的抗挫折性較差,遇到一點點問題就愛大哭大鬧,以此來要挾家長,而且做事情不愿意付出努力與辛苦,渴望不勞而獲,我想針對現在孩子的這種現實狀況我們應該對孩子多一些抗挫折方面的教育,使孩子更加適應將來的社會發展需要。
教育筆記:老師沒有“偏向”
這一天,女孩子排練完六一節目之后,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雙層圓形餅干,作為獎勵發給幼兒,但由于數量有限,每個幼兒只能分到一半。剛開始,我將餅干從中間夾層分開,一人一半(○○)。這時,由于沒有掰好,是從餅干的中間掰成兩半(Ф),萱萱分到后,看到形狀小,小聲的嘟囔:“老師真偏向,給他們的大,給我的小。”其實分的是一樣多,只是由于分的方法不一樣,造成了形狀的不同,給幼兒造成了“誤解”。于是,我將問題拋給孩子,請幼兒判斷,餅干是否一樣大?有的幼兒認為不一樣大,有的幼兒認為一樣大,但是說不清理由(可能在他們的心目中,認為老師是不會偏向的)。于是,我提議將剩下的餅干用剛才的兩種分法,重新再分一次,看一看究竟是不是一樣大?孩子們非常認可這個方法,我很小心的掰好了餅干,交給幼兒。幼兒拿起餅干反復對照,這是,萱萱發現了從夾層分開的餅干雖然大,但是比半個雙層餅干薄。于是,我趁勢引導孩子們嘗試將半個雙層餅干再從夾層處分開,再將餅干平放在桌上,合成一個圓,這時,他們驚訝的發現,兩種分法的餅干原來是一樣大的,有的幼兒大聲喊道:“老師沒有偏向。”我很高興,幼兒通過探索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雖然,等分的概念對中班的孩子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恰當的引導,是能夠易與幼兒理解和接受的。接下來,我在幼兒最喜歡的娃娃餐廳中投放了關于“等分”概念的活動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鞏固和提升概念認知。如:可以等分的單層、雙層的圓形、方形的自制蛋糕(泡沫做的,分合處用粘扣相連),“服務員”可根據“顧客”的需要,進行等分。在美工區,幼兒通過對角折、對邊折、雙邊向中間折、四角向中間折,發現了更多等分的方法。
《綱要》中指出,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教師必須根據教育教學中的這些不確定因素,隨時接住幼兒拋過來的這只球,或回應,或反擊,或再擊——組織、參與、引導,使師生雙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因此,我們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點來對待幼兒提出的問題,更加有效地詮釋“處處皆教育”的理念。
《大班教學教育筆記3篇》:大班教學教育筆記第1篇 在大人的眼里,一般總是不放心孩子,經常叮囑這個叮囑那個的。可是有時孩子也在提醒著我們。并在生活工作中起著一定的作用。 對我來說,早上的時間
《小班吃飯教養筆記30篇》: 第1篇、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吃飯不挑食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班上有些幼兒吃飯時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少吃或不吃,還有的幼兒不吃菜,為了使幼兒懂得不挑食的重要性
《幼兒園園長聽課筆記40篇中班》:幼兒園園長聽課筆記40篇中班第1部分園長帶領老師進班聽課,是對整個園所師資隊伍建設,班級常規管理、教學教法培訓,了解各班級幼兒應具備達到的能力(關注、傾聽、觀察、表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