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教養筆記《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進餐習慣》,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觀察到的現象:
小朋友乙一個聰明的孩子,社會交往能力較強,但是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喜歡在吃飯時間里喜歡說話以及做各種小動作,吃飯的食欲也不是很強,吃完一餐飯需要很長的時間。
洗好手之后,孩子陸陸續續進入了餐廳。剛進來時,有的孩子在說話,我看見乙也在和一旁的小朋友在聊天。我提醒幼兒吃飯時說話這很危險,孩子都靜了下來,只聽到小朋友乙在低聲地說著。我走到他身邊,做了個“噓”的動作,他安靜了下來。他對碗里的飯、菜似乎沒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來翻去,接著就開始用勺子“切”飯了。
分析與措施:
我走過去,提醒他“飯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飯還會肚子痛的”聽我這么說,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幾粒飯往嘴里送。這幾粒飯他放在嘴里,嚼了一分多鐘也沒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幫助下,吃了半碗飯,吐了小半碗。幼兒對飯菜似乎并什么胃口,進食習慣也不好。良好的進餐習慣是吃好飯的基礎,所以要注意對他飲食習慣的培養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措施落實,我發現該幼兒在吃飯的速度上有了改變,進餐時也不會一邊吃飯一邊講話了,在食欲上幼兒有了明顯的提高,不會再像之前一樣挑三揀四的了。
教育筆記:換種方式和大班孩子說話!
大班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詞匯量明顯上升,常規化的語言已經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從上個學期開始,我試圖改變說話的方式,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滿足他們對新鮮詞匯的需求。
在認識“各種各樣的瓜”活動中,我向他們介紹活動規則:今天我們兩隊小朋友要來進行輪回pk戰,pk雙方一個接一個說出一種瓜,比一比哪隊說出的瓜種類多哪隊就獲勝。部分孩子對老師說的pk不太明白,但他們可以從游戲的規則中了解這個新詞語的含義。
在體育活動“袋鼠相斗”中,教師發現一個孩子特別厲害,于是就把他請到圈中,問其他孩子“誰愿意向他挑戰”,圈上的幼兒如想與他一比高下就以邀請的姿勢跟對方說“我要向你挑戰!”圈內的幼兒回應“我接受你的挑戰!”,通過這樣的邀請方式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在音樂活動“小獵手”中,教師把孩子分為男女兩組,并在黑板上繪制兩組的矩形圖,在分組演唱后教師在各組的矩形圖上添畫標志性圖案,并提示“為*隊升上2級”,隨著級別不斷提升,孩子們的積極性也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
在教師不斷出現的新鮮詞匯中,孩子們的詞匯需求得到了滿足,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也隨著提高,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教育筆記:“培養大班孩子的傾聽習慣”的幾點感悟!
大班是孩子在幼兒園至關重要的一年,這年也被稱為過渡年。大班過后孩子們即將開始小學生活,因此大班的一些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好習慣養成了,到小學收益多多,好習慣沒養成,到小學就很難再去培養。在眾多學習習慣培養上,我認為傾聽習慣很重要,因此我在一日生活中比較注重這方面的培養。以下是我從教多年來的幾點感悟:
首先,教師的語言很重要。不管在生活環節還是教學環節,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簡練,干脆,不要出現拖拉,沒有意義的語言。當孩子聽到一些沒意義的問題或激不起他們思考的問題時,他們就很容易發生注意力轉移。因此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孩子們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創設有意義的問題,讓孩子們的思路一直跟著老師前行
其次,教師的眼神很重要。很多時候為了不影響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我經常會通過眼神的傳達來提醒分心的孩子。當然這需要教師和孩子之間日積月累的默契配合。
再次,教師的適時停頓很重要。教學活動時,當一個問題引起孩子共鳴的時候,他們經常會控制不住開始討論,這個時候,我會留一些時間讓他們自由發揮一會,沒過一會,孩子們自然會回到老師的思路上。所以也提醒新老師,面對孩子“控制不住”的時候不要心急,要給他們一些時間。
最后,教師與孩子的關系很重要。我們經常聽到教師與孩子的關系要平等,這不是一句空話,事實上,當教師真的把孩子當成朋友,尊重孩子的時候,孩子們也會尊重老師,甚至崇拜老師,我們知道,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崇拜對象的時候,他的思想就會被對方影響,對方的一言一行對當事人來時就更具帶動作用。我們還愁孩子們在你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嗎?
小可聰明又伶俐,凡事總要爭第一。但是吃副餐時總是落在別人后面,為此我和小可的媽媽進行了交流,媽媽更是大吐苦水說:“老師,我實在是沒有辦法,真沒辦法。在家總要我們追著喂,靠喝牛奶過日子。不喜歡吃肉,說嚼不動;不吃青菜,說生的;不吃魚,說有刺……”媽媽一連說了許多“不吃……”聽了家長的話,再想想小可面黃肌瘦的樣子,我覺得一點都不奇怪了,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小可身體瘦弱,容易生病。
經過平時和家長們的交流得知,像小可這樣挑食的孩子不在少數,家長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幫幫忙,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我覺得幫孩子改掉吃飯挑食的壞習慣,成了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平時我們也經常跟孩子說不能挑食,要什么東西都吃,但都沒有什么效果。正當我為此苦惱時,小可跑來跟我說:“老師,我今天又穿了新衣服,是媽媽給我買的。你看這是最漂亮的衣服!”看她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我說:“真漂亮!要愛護好。不能弄臟了!”小可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高興地向伙伴們炫耀去了。我突然靈機一動:何不利用孩子的虛榮心和好勝心來試試呢。
下午戶外活動時,我和小朋友進行了談話,請小朋友們說說自己中午吃了什么。很多小朋友都積極踴躍的發言,告訴同伴自己今天吃了肉還吃了青菜。小可卻躲在后面不吱聲,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我裝作看不見,對發言的小朋友大加贊揚,并告訴他們怪不得他們這么聰明,原來是什么食物都吃的原因。接著告訴他們說:“吃魚會讓小朋友更聰明,天天喝牛奶小朋友的個子會更高。”小可聽到這兒,擠過來說:“老師,我今天喝了牛奶。”我摸著她的頭說:“怪不得你長這么高呢?真棒!那你今天還吃了什么?是魚、是肉還是青菜呢?”小可立刻又不吱聲了。我知道她今天有沒有好好吃飯。我轉過身對其他小朋友們說:“小可明天再來告訴大家除了喝了牛奶還吃了什么,好嗎?”小可使勁兒的點點頭。當天晚上,小可的媽媽給我打來了電話,說小可晚上回來要吃魚了,老師說洋洋吃了魚變得更聰明了,她也要吃,還要打電話告訴老師。我可以感覺到電話另一頭的人有多么得高興。
有了初步嘗試的成功我更有信心了。我常用談話、游戲、獎勵的方法鼓勵孩子不挑食。平時和家長們進行金點子分享,孩子們吃飯挑食的現象還真得到了改善,我也進行了經驗總結:孩子的飲食要定時定量,盡量不讓他們吃過多的零食。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促進孩子的食欲,對幼兒多誘導多鼓勵,使孩子增強進食的信心。家長烹調食物時要注重色、香、味、形,以刺激孩子的食欲,逐步糾正孩子的挑食現象,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在課間吃餐點時,我發現有的小朋友不小心把餅干掉到地上后,馬上拾起來就往嘴里塞;也有的小朋友不愛吃,故意把餅干扔到地上。對于這兩種現象,我覺得一種是不講衛生,另一種是浪費糧食,兩種現象都不好。
于是我就先對小朋友講了餅干是從哪里來的:把從農民伯伯種糧食開始到工人叔叔把做成的餅干從工廠運到商店里,再到爸爸媽媽用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給小朋友買餅干吃的過程詳詳細細地告訴了他們。雖然孩子還小,不能非常明白的體會到,但至少也已經懂得了餅干的來之不易,不應該再隨隨便便就把它扔掉。
接著,我又對小朋友講了地上有許許多多人們肉眼看不見的臟東西,如果這些臟東西吃到肚子里,就會肚子疼、拉肚子的,還會影響到我們長高、長胖,而且還有可能會使小臉蛋變得難看起來,所以掉到地上的東西不能隨便就往嘴里送,如果像蘋果這樣可以洗的東西要洗干凈了再吃,如果不能洗的就不要吃了。但同時也提醒大家盡量要小心,不要讓食物掉到地上去,否則,浪費糧食是很可惜的。孩子們都聽得很認真,他們都已經明白了要做一個講衛生,懂得節約的孩子才是一名真正懂事的孩子。
觀察時間:每次午睡時間
觀察記錄:
第一次與丙小朋友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了解中發現她非常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唯一睡不著的孩子。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循著聲音尋過去,原來還丙小朋沒睡著。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接著就聽到帶著哭腔的告狀聲:“丙小朋掐我!”原來又是丙小朋在睡不著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丙小朋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里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著。和她家長聯系,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形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丙小朋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著,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后就在床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游戲,如看書、做手工等。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系,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觀察到的現象:
小朋友乙一個聰明的孩子,社會交往能力較強,但是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喜歡在吃飯時間里喜歡說話以及做各種小動作,吃飯的食欲也不是很強,吃完一餐飯需要很長的時間。
洗好手之后,孩子陸陸續續進入了餐廳。剛進來時,有的孩子在說話,我看見乙也在和一旁的小朋友在聊天。我提醒幼兒吃飯時說話這很危險,孩子都靜了下來,只聽到小朋友乙在低聲地說著。我走到他身邊,做了個“噓”的動作,他安靜了下來。他對碗里的飯、菜似乎沒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來翻去,接著就開始用勺子“切”飯了。
分析與措施:
我走過去,提醒他“飯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飯還會肚子痛的”聽我這么說,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幾粒飯往嘴里送。這幾粒飯他放在嘴里,嚼了一分多鐘也沒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幫助下,吃了半碗飯,吐了小半碗。幼兒對飯菜似乎并什么胃口,進食習慣也不好。良好的進餐習慣是吃好飯的基礎,所以要注意對他飲食習慣的培養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措施落實,我發現該幼兒在吃飯的速度上有了改變,進餐時也不會一邊吃飯一邊講話了,在食欲上幼兒有了明顯的提高,不會再像之前一樣挑三揀四的了。
《中班短篇教育筆記3篇》:中班短篇教育筆記第1篇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師常聽到家長這樣問孩子:“你們班哪個老師好?”孩子會馬上做出回答:“王老師好。”“為什么?”“
《中班教養筆記50篇》:中班教養筆記第1篇1、中班教育隨筆: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老師要時常觀察幼兒,在這面鏡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發現污點,不要怕孩子笑話,主動承認不足之處,及時擦掉污點,擦亮鏡
《幼兒園園長聽課筆記40篇中班》:幼兒園園長聽課筆記40篇中班第1部分園長帶領老師進班聽課,是對整個園所師資隊伍建設,班級常規管理、教學教法培訓,了解各班級幼兒應具備達到的能力(關注、傾聽、觀察、表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