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下學期教育筆記《老師,什么是很美啊?》,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老師,什么是很美啊?
在散文詩《秋天的顏色》教學活動中,我根據原定的計劃步驟一步一步實施下來,感覺還是比較順利的,孩子們在了解詩歌格式的基礎上,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仿編詩歌。
對于“秋天”這個主題,孩子從小班到中班到現在大班都在認識,而這首散文詩通過“顏色”這一特點來講述秋天的故事,孩子積累的經驗比較多,仿編詩歌也比較輕松。因此,我認為許多題材的選擇還是要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的,這樣幼兒才“有話可說”,才不會只做“傾聽者”的份。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讓我印象最深、最值得我反思的是一個孩子的發問——老師什么是很美的聲音啊?這個發問來自我讓孩子完整欣賞散文詩的時候,我建議孩子們跟著音樂,用美美的聲音來念這首詩歌,孩子念了,念的聲音很大,我感覺孩子在吵架,于是我說“用美美的聲音念”。是啊,什么樣的聲音是美美的?我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只是給了一個很抽象的指令,怪不得孩子們不能理解。為什么要美美的聲音?孩子們不理解不明白,我想這可能是孩子還是停留在單純的學習詩歌上,對于詩歌的理解和體會不是很深刻,沒有感觸,沒有共鳴,哪里來的感情?由此可見,散文欣賞之類的教學活動,我們老師應該更注重情感的交流,而不是單純地了解孩子學會詩歌了沒有!
教育隨筆:老師,園長老師記下我的名字了嗎?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教學活動在教師與幼兒的積極互動中完美的結束了,活動效果很好,觀摩的老師也表示很不錯,讓我覺得很欣慰。但是,當我正在整理觀摩本次活動的記錄時,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人我的耳朵:“老師,園長老師記下我的名字了嗎?”我循聲望去,是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他正怯怯地望著我,等著我的回答。我微笑著說:“孩子,你怎么了?”“園長老師記下我的名字了嗎?”他再一次問我。看著小男孩如此認真又略帶緊張的樣子,我有點莫名其妙,突然,我想到了原因,小男孩會這樣緊張的原因是每次上公開課之前教師與孩子們的”約定“,我不禁有點難過,沒想到教師上公開課的壓力,在無形中也嫁到了孩子的身上。
為了盡快消除小男孩內心的擔憂,我耐心地向他解釋:“孩子,園長老師記下小朋友的名字,并不說明這個小朋友就是表現不好。有時候,園長老師也會把表現的特別好的寶寶的名字記下來,你說說你剛才的表現好嗎?”聽了我的話,小男孩的表情放松了,他不停地撓著頭,想了好一會才說道:“老師,我剛才舉手了,亮亮拉我的手拉我,但是我沒有理他,而且我也沒有大聲講話,一直坐的很神氣。”小男孩說這些的時候聲音慢慢地由低到高,最后我從他的言語中聽出了驕傲的語氣,胖胖的小臉上也逐漸綻放了笑容,瞬間變的特別開心。“恩恩,你的表現太棒了,現在,你愿意讓園長老師記下你的名字了嗎?”小男孩用力地點點頭,高興地笑開了花。“老師,我去玩了!”說完,便開心地跑向其他伙伴,向他們炫耀起了自己的“成績”。
在隨后的幾天,小男孩的那句“老師,園長老師記下我的名字了嗎”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浮現、徘徊。“以幼兒發展為本,給孩子快樂、健康、自主、自信”這是我們教師應牢記心中的宗旨,但是我們卻一直在違背著這個宗旨,我實在感到羞愧,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過多的從成人的角度去考慮,孩子的健康發展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我們應該盡快改變自己的做法,以孩子的世界去教育孩子,和孩子做朋友,但愿以后不會再聽到“老師,園長老師記下我額名字了嗎這樣的話。”
教育筆記:老師,什么是很美啊?
在散文詩《秋天的顏色》教學活動中,我根據原定的計劃步驟一步一步實施下來,感覺還是比較順利的,孩子們在了解詩歌格式的基礎上,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仿編詩歌。
對于“秋天”這個主題,孩子從小班到中班到現在大班都在認識,而這首散文詩通過“顏色”這一特點來講述秋天的故事,孩子積累的經驗比較多,仿編詩歌也比較輕松。因此,我認為許多題材的選擇還是要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的,這樣幼兒才“有話可說”,才不會只做“傾聽者”的份。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讓我印象最深、最值得我反思的是一個孩子的發問——老師什么是很美的聲音啊?這個發問來自我讓孩子完整欣賞散文詩的時候,我建議孩子們跟著音樂,用美美的聲音來念這首詩歌,孩子念了,念的聲音很大,我感覺孩子在吵架,于是我說“用美美的聲音念”。是啊,什么樣的聲音是美美的?我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只是給了一個很抽象的指令,怪不得孩子們不能理解。為什么要美美的聲音?孩子們不理解不明白,我想這可能是孩子還是停留在單純的學習詩歌上,對于詩歌的理解和體會不是很深刻,沒有感觸,沒有共鳴,哪里來的感情?由此可見,散文欣賞之類的教學活動,我們老師應該更注重情感的交流,而不是單純地了解孩子學會詩歌了沒有!
教育筆記:老師,你的鞋子怎么變成黑色了呢?
我們班有一個叫若愚的小朋友,他聰明懂事,頭腦靈活。尤其在語言表達方面比較突出。 有一天早上,我穿了一雙新買的鞋子(以前有一雙樣子很像,顏色不同的鞋子),若愚小朋 友看見了,開心地說:“吳老師,你怎么用水彩筆把鞋子染成黑色的了?”我一聽,不由得笑出了聲,我告訴孩子:老師有兩雙這樣的鞋子,它們的顏色不一樣!(一雙黑色的,一雙棕色的) 你的想象力真豐富! 孩子的想象是無窮的,在幼兒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成人要努力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尤其在美術繪 畫活動中,切不可有統一的標準去限制孩子,禁錮孩子的思維,盡量鼓勵孩子去創造、創新、畫 出特色來!孩子們,盡情想象吧!哈哈......
教育筆記:老師,吃完可以得到小貼紙嗎?
那天午餐吃的是營養飯。大部分孩子對于色彩豐富、香味誘人的營養飯很感興趣,大口大口地吃著。但是,涵涵卻不聲不響地把里面的胡蘿卜全部挑了出來。“涵涵,胡蘿卜里有許多營養,多吃了能夠讓我們的眼睛亮亮的。你想要一雙亮亮的眼睛嗎?”我笑著問她。“老師,吃完這些胡蘿卜可以得到小貼紙嗎?”涵涵顧左右而言它。“誒呀!今天我沒有準備小貼紙誒!”“啊……”涵涵失望地低著頭,慢慢地撥動著米粒、胡蘿卜粒……
我班幼兒有著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比如:有的幼兒偏食、挑食;有的幼兒不愿自己吃飯;還有的幼兒邊吃邊玩……為了調動這部分孩子的積極性,我們特意準備了各種各樣漂亮的小貼紙來吸引他們,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但是,漸漸地,我感覺這種物質獎勵的形式存在不足。物質獎品雖然能夠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們為了得到心儀的貼紙而大口大口地吃完飯菜。但是一旦離開了獎品,孩子們的積極性就會大減。另外,過多地使用物質獎勵還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意識:為了得到獎品而去好好表現。時間一長,孩子的主動性和自律性就會逐漸地消失。由此,我調整了兩種獎勵方式的比例,準備適時地采用了一些精神獎勵。
今天,我就想嘗試一下精神獎勵。我故作神秘地對涵涵說:“今天我沒有小貼紙,但是有比小貼紙還要好的獎品呢!”“是什么呀!”涵涵好奇地問。“如果你能吃完,我就會想媽媽那樣抱抱你,親親你。”“真的嗎?”“當然嘍!”“好的、好的……”當她把所有食物都吃完時,我遵守了我的諾言。涵涵興奮地咧著嘴笑個不停……
現在,我們班級的獎勵就更豐富了。比如: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激情的擁抱、一句贊美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還有獎勵性地讓幼兒整理積木圖書、發放繪畫用品、當小老師……
孩子們精神獎勵中受到關注、得到肯定、享受到身體接近的快樂,從而逐漸地約束自己,逐漸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教育筆記:老師,你當病人我當醫生好嗎?
我班從開學開始創設了校醫院這個區域,而小醫院在剛開始的時候并不是受很多小朋友的歡迎,因為孩子對于“醫院”都有那般的恐懼感。但這學期,我班在小醫院增添了許多的醫院用具,從原先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個口罩,幾頂帽子,幾個藥盒到現在多樂許多針筒、鹽水瓶,棉花還有一些量杯等醫學用具,去小醫院的孩子就越來越多了。
在這幾次的區域游戲看下來,多數的孩子都會跑向小醫院當起了小醫生。從獨自在那里玩,漸漸的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而現在孩子們邀請了我參與角色的扮演。我正在其他區域和孩子們游戲的時候,突然有個孩子跑來牽著我的手說:“老師,我當醫生你當病人好嗎?”我突然愣了愣,孩子怎么會來請我一起玩呢?我豪爽的答應了孩子和孩子一起參與了游戲。進入小醫院,孩子給了我一個座位,然后有模有樣的給我看起病來。一個小醫生對我說:“小姐,你感冒挺嚴重的,你要掛鹽水。”我被突如其來的一句“小姐”給愣住了,這孩子角色轉變的還真的是很快,馬上我就不是她得老師,而變成了他得病人。我對小醫生說:“醫生,我能不能不掛鹽水啊。”小醫生說:“不行。如果你不掛鹽水生病就不會好了,就不能工作了,你必須聽醫生的話。”小醫生又說:“你還要吃感冒藥。”我說了一句好,接著就有另外一個小醫生遞了藥給我,又出現了一個小醫生來給我掛鹽水。這個小醫生對我說:“如果你怕痛就把眼睛比起來吧,這樣就不會痛了。”我笑笑的對著小醫生說:“好,我馬上閉上。”接著小醫生對我說:“好了,你睜開眼睛吧,看不疼的吧。”為了給孩子有一個滿意的答復,我說:“恩,真的不疼。”
在游戲中,雖然還有許多不符合邏輯的事情,比如:“在現實的生活醫生要問病人得了什么病,醫生要開藥方病人才能去配藥等。”但是我并沒有去指出幼兒哪里錯誤了,小班的幼兒能夠完完整整的和你對話,然后知道先看病,在配藥,最后去掛針,說明孩子已經知道了看病的流程。在角色扮演中,我發現了孩子說話時候的語氣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而且講得話都是很清楚和很明確的,在角色的扮演時,我是病人,孩子并沒有把我當成老師,她喊得是:“小姐”,這個詞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用“小姐”來形容很的是我沒有想到的,也許孩子是在生活中自己看病的經歷中收取來得,也許是看家長看病聽來的。日常生活中的積累給孩子帶來許多的好處。而且孩子病沒有讓我來分配角色,而是他們好像不約而同的都說好了一樣,只要幼兒給我在看病了其他的孩子就好像在各忙各的在準備著什么,不會來爭包括接下來的配藥和打針也是一樣,沒有人會來爭,紀律保持的很好。
角色游戲能提高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游戲中孩子們能夠通過扮演角色來增強幼兒的表演能力和社會中的交往能力。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說過: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戲。角色扮演的游戲絕非簡單兒戲,他可能是孩子認識成人世界的一面鏡子。
今天第一堂教學活動后我讓孩子們排隊喝水,我坐在座位上看作業。孩子們喝完水快樂的圍在我身邊唧唧喳喳的說著。這時在我邊上一直說個不停的帆帆忽然問我:“老師,你的心中有我嗎?”我楞了一下后反過來問他:“你的心中有我嗎?”
“老師我的心中有你。”帆帆迫不及待的說。帆帆是個很容易驕傲的孩子,為了不讓他很輕易的得到滿足。我說:“你的心中有我,我怎么沒看到呢?” 帆帆著急的說:“我的心中就是有你,不信我給你看。” 看到他那副認真的樣子我說:“老師相信你的心中有我,可是如果我的心中沒有你呢?”帆帆聽了沒有再說什么,而是自己跑到邊上了。我走到他身邊看到他在用小手擦著眼淚就問:“怎么了?”帆帆哭著回答我:“你的心中沒有我。”我連忙說:“怎么可能呢,老師的心中有每個小朋友,當然也有你啊。”帆帆抬起小臉認真的問:“真的嗎?”“當然是真的啊。”我堅定的回答他。這時帆帆才一副放下心來的樣子。
一會之后,孫老師從樓道里走過,我笑著告訴了她這件事,孫老師跑過去逗他:“你珊珊老師的心中沒有你,她的心中只有我。”等孫老師走后我看到帆帆又哭了,就問他:“又怎么了?”帆帆傷心的說:“為什么和孫老師說,她說你的心中沒有我。” 我說:“怎么可能呢,你相信你孫老師的話,還是我的話?” “相信你的。”“那不就行了,我不是跟你說我的心中有你嗎?”聽到這句話帆帆才把自己的眼淚擦去不哭了。
孩子把老師深深的放在心中,也希望老師能把自己放在心中。所以我們做老師的更需要把孩子放在心中,放在第一位。這樣你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們才會更喜歡你。
《大班3月教育筆記200篇》:大班3月教育筆記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一天在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問小朋友們:“兩天不見了,你們最想誰啊?”我本以為他們會說最想老師了,但是他們大都卻說:“
《小班下學期教育筆記200篇》:小班下學期教育筆記第1篇 小班教育筆記大全(二十一): 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 今日,我和往常一樣懷著一份好心境走近了教室,準備開始著一天的工作。看見蔣涵鈺一臉苦惱地坐
《幼兒園聽課健康筆記40篇》: 第1篇、大班健康活動中國功夫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對武術有濃厚的興趣,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力量等。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學習簡單的武術組合動作。 3、有謙虛好學、團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