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下學期教育筆記《孩子告狀后》,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孩子告狀后
近期,我們兩位老師發現班中有個共性的問題,就是孩子們特別喜歡告狀,而且告狀很頻繁。孩子們的告狀主要由于兩個小朋友在自主游戲時的小摩擦,比如A把B撞到了,可是沒有向B道歉;C先拿到的玩具,D搶了C手中的玩具,基本上就是諸如此類的緣由。孩子告狀的背后,我發現其實是孩子們在集體生活中發生的小摩擦,其實在成人看來這是再簡單不過的小事情,可是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是一個渴望交往,但是又不會正確交往的標志。
孩子會來告狀,說明他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和是非觀念,但是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在餐前進行了集體談話活動,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了這個問題,把孩子們經常來告狀的幾個問題拋給孩子,讓大家一起討論,最后我們商量出的結果是:如果別人不小心撞到你了,他不知情走開了,你可以提醒他,告訴他并請他向你道歉;別人先拿到的物品,你也想要,要學著跟別人說“給我玩一下可以嗎”如果別人不同意你要學會等待,不能蠻搶。
在談話活動后,告狀的現象有所減少,依然存在,還需要我們老師持續關注和引導。
教育筆記:耐心教育孩子
今天早上孩子們戶外活動結束后,在回教室的路上,有一位幼兒不小心溜倒了,堯堯看見,馬上來了精神,他不是去拉他,而是趁勢也滑了下去,后面一些孩子也學樣倒下去,使得最下面的小朋友哇哇大叫,我連忙過去把孩子們一個一個拉起來。剛回活動室,超超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人書在看,堯堯也很喜歡看書,他拿起書翻翻這兒翻翻那兒,嘩啦!把書給撕壞了,超超馬上報告老師:“宋老師!堯堯把我的書撕壞了。”他一臉的無辜地話,“不是啊!我翻翻它就壞了。真的把我氣壞了,我剛要發火,可轉念又一想:堯堯是我班一個聰明可愛又調皮好動的孩子。平時的他,臉上一直是笑嘻嘻的,而在他感興趣的活動中都是一臉的專注,有時很可愛,但是有時也會很調皮。如果老師批評他,他就會一聲不吭,或者趕忙道歉。但過不了多久,他多動的毛病又要犯了,喜歡動別的孩子,有時甚至來點惡作劇,搞點小破壞,經常有小朋友告狀。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玉,一塊未經雕琢沒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時候,如果我們的正確引導,加上有效的教育,那么他就會閃閃發光。我們老師要以愛、耐心來關注幼兒,了解他的內心尊重他的個性,用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堅持,只要我們家園配合,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
于是我輕輕的把堯堯叫到我身邊耐心的教育起了孩子........
教育筆記:如何看待幼兒的“告狀行為”
在幼兒園里,幼兒的“告狀”現象十分普遍 這是幼兒“見義勇為”的表現,是尋求老師保護的武器,更是對老師信任的一種反映,因為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老師就是“上帝”,老師對問題無論怎樣處理都是天經地義的。教師如何看待幼兒的“告狀行為”?教師又如何對幼兒的“告狀行為”作出回應,這是我們終究要好好思考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這會影響到孩子們的身心發展。
幼兒園的“告狀行為”多指一些告別的小朋友侵犯了自己;旁觀者檢舉“壞人壞事”;兩個孩子同時互相告對方;再一類好像不該稱為“告狀”,而是向老師提供一些“參考性的信息”。
對于孩子的告狀,作為教師應耐心地加以了解,冷靜地加以分析,公正的作出“最后裁決”。對于第一類關于小朋友由欺負引起,那么需要教師首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對被告者加強教育,向他們講明錯在哪里,使之心悅誠服,同時還要對雙方進行互助互愛教育,避免以后再發生矛盾沖突。對于檢舉:教師應表揚正確的,批評錯誤的。在中班,我發現多數告狀事件是來源于幼兒之間的相互矛盾;幼兒間會因為一不小心的碰撞相互告狀;也會因為玩具發生各種矛盾,相互告狀;還有的幼兒也喜歡“關心”人家的事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向我提出“告狀”。面對這些“告狀行為”,身為教師要耐心地傾聽和處理,更加不能置之不理。為此針對一些告狀行為,我特別在餐前和孩子們進行了“問題討論會”。幼兒想我說明在玩玩具時發生的沖突問題,我合孩子們一起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進過這樣一次的交流,孩子們發現原來有些小問題只有好好的“商量”可以得到解決了呢。事后,孩子們對于碰到類似的問題和矛盾時,他們會先想到用這樣的辦法來試一試,如果不行,再尋求老師。這樣一來,也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孩子之間的“告狀行為”。
總之,“告狀”是幼兒成長過程中自然的正常的表現,并不帶有惡意性,我們不應對此表示厭煩,而是應抓住機會,讓“告狀”成為我們工作的切入點之一,對幼兒進行各方面的正確引導,提高孩子們的整體素質
教育筆記:孩子告狀后
近期,我們兩位老師發現班中有個共性的問題,就是孩子們特別喜歡告狀,而且告狀很頻繁。孩子們的告狀主要由于兩個小朋友在自主游戲時的小摩擦,比如A把B撞到了,可是沒有向B道歉;C先拿到的玩具,D搶了C手中的玩具,基本上就是諸如此類的緣由。孩子告狀的背后,我發現其實是孩子們在集體生活中發生的小摩擦,其實在成人看來這是再簡單不過的小事情,可是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是一個渴望交往,但是又不會正確交往的標志。
孩子會來告狀,說明他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和是非觀念,但是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在餐前進行了集體談話活動,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了這個問題,把孩子們經常來告狀的幾個問題拋給孩子,讓大家一起討論,最后我們商量出的結果是:如果別人不小心撞到你了,他不知情走開了,你可以提醒他,告訴他并請他向你道歉;別人先拿到的物品,你也想要,要學著跟別人說“給我玩一下可以嗎”如果別人不同意你要學會等待,不能蠻搶。
在談話活動后,告狀的現象有所減少,依然存在,還需要我們老師持續關注和引導。
教育筆記:愛告狀的孩子們
案例描述:
剛來幼兒園工作,我聽到幼兒最多的話就是告狀。有的孩子一給我告完就匆忙離開,而有的孩子則非要我給個答復才肯罷休。因為幼兒特別喜歡給我告狀,所以班上的老師戲稱我是警察老師。有時,我就反思自己的行為,他們都是大班的孩子了, 如果還動不動就拿一些芝麻綠豆大的事情向我告狀,這樣就會使他們養成不動腦筋解決問題,動不動就告狀的習慣。但是,如果批評禁止或不去理會吧,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安全問題,這又是必須讓孩子及時告訴老師的。
案例一:在幼兒園大型玩具里有兩個小秋千,總是讓幼兒那么感興趣,也總是他們爭搶的對象。有一次,我剛宣布讓幼兒自由玩耍時,航航小朋友就急匆匆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楠楠不給我玩。”龍龍聽見了也跑過來說:“老師,楠楠也不給我玩。”我趕緊過去了解情況,發現女孩和男孩各占了一個秋千,想玩秋千的幼兒都在后面排隊等候,只有航航和龍龍圍著我,希望我給他們想辦法。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批評航航和楠楠說:“其他人都能排隊,為什么你們兩個不行呢?別以為告狀就有理了,這樣的事誰要告狀我就批評告狀的人。” 案例二:在下午放學站隊時,幼兒總是喜歡搶著當排頭。有一天,我剛走出教室,楠楠和龍龍已經站到了我的面前。楠楠說:“老師,是我先來的。”龍龍也說:“老師,是我先來的。”他們兩個在我面前爭持不下,都等著我的裁決。其實,我剛才也沒顧上看到底誰來的早。我就把問題拋給其他孩子,有的說是龍龍來得早,有的說是楠楠來的早,吵聲一片。我趕忙制止說:“不用吵了,這是小事情,讓他們倆自己解決就行了。”沒過一會兒,他們兩個就通過石頭剪刀布搞定了。
案例三:孩子每天都有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這段時間正是幼兒告狀高發期。文文經常一副傷心至極的樣子跑來給我說:“老師,龍龍打我這兒了。”“楠楠打我這了。”起初,我會對打人的孩子批評幾句:“龍龍,不能欺負小朋友。”“楠楠,欺負小朋友是不對的。”然后,就會繼續忙手頭的工作。后來,文文又不斷向我告更多的人,我忍無可忍,就把打人的孩子都叫過來問個清楚。我這才明白,每次發生矛盾,都是文文先挑動起來的,都是因他而起,我就當著全班幼兒面說:“你們看,文文這樣很委屈的樣子來告狀,老師照樣批評他,因為每次都是他先動手的。”
案例四: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有時冷不丁也會冒出個告別人狀的孩子。那是一節數學活動,我正在引導幼兒探索雪花片的排列規律時,桐桐突然站起來說:“老師,婷婷帶東西了。”我用眼瞟了一眼婷婷,發現婷婷已經把東西收回去了。桐桐見我沒收婷婷的東西,她不依不饒地說:“老師,婷婷把東西放到口袋兒里了。”我沒好氣地批評桐桐說:“這是上課時間,你先管好自己,其他小朋友老師會管的。”
案例分析:
通過對以上案例分析便會發現,其實老師并不用對孩子的告狀太過在意。孩子喜歡表現,是兒童期的一個特點,很正常。然而,這一時期,孩子的獨立性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依賴心理還比較嚴重,解決困難的能力也不強。因此,當他們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想到找成人去解決。所以當孩子告狀時,首先你需要清楚孩子為什么要告狀。比如,為渲泄緊張情緒而告狀。有的孩子與伙伴發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老師告狀。這實際上是孩子渲泄緊張情緒,減少憂慮,以達到心理平衡的過程。有的孩子檢舉他人,希望老師對他的是非判斷作出肯定。告狀說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孩子總是先看到別人的缺點,而且也不會區分什么場合。還有的孩子告狀是為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遇到問題時常手足無措,他們便告狀,以求成人幫助解決問題。
因此,當孩子興沖沖地跑到你面前又要告狀時,你是不是立刻就感到頭大呢?別著急,這樣的時候你需要冷靜一下,一步步來解決孩子的問題。
首先,認真傾聽, 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態度認真傾聽。一般情況下,當孩子告狀時,老師不能隨便敷衍,這樣會使孩子更感委屈。
其次,弄清事實,了解真相,幫助孩子尋求解決的辦法。如果幼兒說不清楚事情的經過,或者有意遮蓋自己的不是,可以發動目擊證人,這也是讓幼兒接受群眾監督。
最后,對癥處理,教孩子學會處理與同伴矛盾的方法。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不妨讓孩子試著處理小朋友間的矛盾。當孩子告狀時,應盡量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千萬不要事事包辦代替,否則會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還會助長孩子只看別人的缺點,不看別人的優點,搬弄是非等壞習慣。孩子學會了自己處理的方法,以后就不會動不動就告狀了,而且對他將來面對困難、解決問題也有幫助。
教育筆記:正確對待孩子的告狀
在幼兒園里經常會遇到孩子們告狀的現象,每當這時,老師們都會及時解決,可是有的時候孩子們不分場合,不分時間的告狀,真的讓人很頭疼。有的時候還會一個告完了,另一個看到了也會左看右瞧,發現問題也會緊跟著告起狀來,然后是下一個再下一個,讓我感到不勝其煩哦…..
這不這天我們貝貝班個子高高的孫鵬非又開始唧唧囔囔的告起狀來了,他見我沒立刻處理,竟然趴到桌子上大哭起來,鼻涕一把淚一堆的,我問清楚原因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鄰桌的小朋友給他不小心弄碎了陀螺。孩子們對玩具熱愛,心疼破碎的玩具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我認真看了看這個陀螺實在是質量很差,怪不得要破碎呢,所以就耐心給他解釋,玩具質量很差,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并且又是你非讓別人玩的,怎能因為玩具壞了,就怨起了小朋友呢?大哭大鬧更不能解決問題……這樣之后,他才漸漸止住了哭聲情緒平靜下來。
其實,在幼兒園許多時候我們都會面對孩子們的告狀,老師就像是一個大法官,每天都要處理許多的“糾紛”。但是當孩子們的告狀聲此起彼伏的時候,我陷入了深思。比如在課堂上,師告訴小朋友“不要亂說話,手中不要有東西把玩”,聲音剛停,就會有孩子立刻反映“老師,****說話了,老師****玩東西”,其實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是不是老師隨口說的話引起的呢?是不是孩子們充當了你的眼睛在幫著你看著呢?所以許多有經驗的老師,不會在課堂上直接這樣要求小朋友,而是換一種方式私下提醒做小動作的小朋友,這樣不至于打斷孩子們的思路,也不至于讓老師深陷孩子的告狀聲中,煩不勝煩。
有時,我更會用一種樂觀的心態看待孩子們的告狀,這說明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語言發展了,觀察能力也加強了,從反面看孩子們變得愛計較了,同伴之間愛比較了,告狀能引起老師的關注….但是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能對孩子的告狀聲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比如“老師,慧慧總是趴著,不和我玩”我們一看,哦,原來是發燒了。你看,這次還多虧了孩子們的“告狀”呢!
所以,我們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告狀問題,根據實際情況,用正確、適當的方法引導孩子們,更不能忽略孩子們的聲音,不管多忙,都要停一停、看一看、問一問,及時解決孩子間的問題,真正做到在工作中以孩子為本,這樣孩子們才會信任愛戴我們,師生關系才會和諧融洽!讓我們努力吧,從現在開始!
我班有幾個小朋友特別愛告狀,尤其是適應幼兒園生活后,近段時間特別明顯,我說他吧,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說吧,他這樣沒完沒了地告狀真是讓人很不清閑,一會“老師,他動別人的小椅子”“老師,他搶我玩具”等等。
后來,我看書知道了:小班的孩子剛剛從以自我為中心的家庭進入幼兒園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中,隨著中心地位的消失,已經習慣于為所欲為、被保護、被重視的它們,不可避免會遭遇被忽視、被拒絕、甚至被欺負等過去從未有過的情況,他們的不安全感也隨之而來,為了維護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他們往往會一改過去被動接受他人的呵護,改為主動積極地向外界尋求幫助,這其實是幼兒對集體生活適應過程中的一件正常的事。如果老師一味的不理幼兒會造成影響。
當遇到此類情況時,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一個簡單的建議就足夠了。不可不理不睬,也不能過分關注,當孩子適應環境后,此類告狀的情況就會減少。
《中班保教筆記30篇》:中班保教筆記第1篇中班保教筆記【篇一】 一個多月來我和孩子們也有了感情,早上看到孩子們很有禮貌地和我打招呼,臉上還帶著甜蜜的微笑,讓我感覺很充實。平時,孩子們遇到困難
《幼兒園讀書筆記三篇大班》:幼兒園讀書筆記三篇大班第1篇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教師們回憶的近2
《幼兒園聽課筆記及反思40篇》:幼兒園聽課筆記及反思40篇第1部分活動目標:1、學習雙腳并攏側身跳,保持身體平衡,提高動作協調性,幼兒園中班聽課記錄。2、探索拼板的不同玩法,感受創新的樂趣。3、逐步形成善于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