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讓我們的孩子多一點愛心》,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讓我們的孩子多一點愛心
十月份是我們的愛心主題教育。“什么是有愛心的表現?”對于孩子來說,愛心就是孩子那種內在的、天然的善良,它是樸實和美好的。
但是,當看到剛入園的這群小娃娃他們的種種表現時,不禁讓我有種深深的焦慮,愛心教育真的是勢在必行啊!
生活片段一:
自由活動時間,當一個孩子沒看清腳下,不小心摔了一跤時,旁邊圍觀的孩子哈哈大笑,有的說“摔跤了,摔跤了”,有的說“誰叫你不看清楚”,有的說“快起來呀”……孩子們議論紛紛,卻沒有一個人上前扶一下摔跤的那個孩子。
生活片段二:
來園時間,胖乎乎的小顧在奶奶的環抱中來到了班中,“小顧,你怎么還要奶奶抱呀?”孩子理都不理我,趴在奶奶的肩上,賴著還要抱一會兒才肯下來。
看著孩子們的舉動,真的讓我覺得心寒。每個孩子都是淳樸稚嫩的,是非觀念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并不清楚,他們的行為只是下意識的表現。雖然,孩子們都能用語言講述與同伴相處要相互幫助,要愛家人,要關心別人,但是并不能轉化為自己的行動。
我想,在我們實施愛心禮儀教育的同時,應該讓孩子知道“愛心”不僅僅是一個詞語,而是真正懂得這兩個字的背后需要我們有所付出,有所行動。又想,和孩子們朝夕相處在一起的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引導,怎么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對待身邊的人時,多一點點愛心呢?答案應該是從每一個生活的小細節開始,也是從每一個學習的小點滴開始吧!
十月即將過去,但是對孩子的愛心教育不會停止,它會永遠的延續下去。因為,愛心教育,不是一句空話,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而是飄蕩在我們幼兒園的一首首歌謠,它能讓我們的孩子用一顆顆最真實最誠懇的心,來面對自己的朋友、親人以及周圍生活中的人和事。
教育筆記:給孩子多一點自我空間
鏡頭一:在新游戲傳授后,我讓孩子們自己找一個好朋友玩這個游戲。涵涵和銘霞都想找喆喆做好朋友玩這個游戲,兩個小姑娘都不愿意讓彼此,于是都拉扯著喆喆的手,說:“跟我玩!”在拉扯不下的時候,涵涵說:“要不我們來點兵點將吧,點到誰就是誰?”銘霞同意了。涵涵開始點了,最后點到涵涵,銘霞雖然很失落,但還是不吵不鬧接受了這個事實。
鏡頭二:中飯時,蓉蓉不小心把自己的湯灑了,樂樂說:“老師,她把湯倒翻了!”我看了一下,沒有理會他們,樂樂說:“你趕緊去拿抹布把湯擦了,不然都流下來了!”蓉蓉聽了,趕緊起身去拿抹布,把桌子擦干繼續吃飯。
我覺得大班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解決小問題的能力,像上述事情孩子是可以自己進行協商、解決的,只是作為教師要學會等待,給孩子一些時間,他們也許就能很好地處理好問題,而且孩子自己處理好問題,容易被同伴接受。
在《綱要》的社會領域要求中指出: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孩子之間的協商、建議是孩子們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中的一種技能,是孩子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只有給孩子多一點自我的空間,孩子就會更好發展社會能力和社會情感!
教育筆記:老師的鼓勵讓孩子更自信
孩子們最愛的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在建構區搭積木、有的在讀書角看書、有的在表演區唱歌跳舞……熱鬧非凡,生機勃勃,到處都是孩子們的可愛的笑臉,就連最內向的軒軒小朋友臉上也樂開了花。由于軒軒小朋友是從外地轉過來的,性格內向,很少與同伴接觸,一日活動中,總覺的這孩子少了些童稚,多了些憂郁,在集體中顯得郁郁寡歡,因此區域活動時,她總是自己躲在一個角落,不愿跟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戲,一起參與區域活動,很多的區域活動的內容不會玩。我常用愛的眼光去看她,用溫暖的手去牽她的小手,摸摸她的頭,用寬闊的雙臂去擁抱她,并且讓班里的孩子們都去接近她,跟她做游戲,教她搭積木等。一天,孩子們告訴我:“老師,這是軒軒搭的小橋!,你快去看看呀。”真讓人驚嘆啊!她搭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小橋,于是我高興的抱起她:“你太棒了,繼續努力!”軒軒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時不多見的興奮之光,笑臉也生動起來。我又不失時機的在全班孩子們面前表揚了她,還讓她給大家示范看。從此以后,軒軒時不時不地展示搭建的本領,別的活動也隨之增進,整個人都變了,變得愛說愛笑,活潑自信。
這件事,讓我看到表揚在幼兒教育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肯定自己與自我欣賞的良好心態。同時,讓我意識到不管哪一個孩子,都需要愛,需要溫暖,尤其是來到我們集體中,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真誠的伸出援助之手,一切都會變得那么美好!
幼兒教育隨筆:讓孩子自己嘗試
現在的孩子們在家都是大王,家長們普遍反映孩子比較挑食,家家各顯神通,想盡辦法來哄孩子們開心,只為孩子們愿意張口吃飯。想想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卻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造成這些不良風習的源頭在哪里?
現在的家長一味的嬌慣孩子,只要是孩子的需求,家長都盡全力的滿足,這樣就讓孩子養成了不良的習慣。比如,孩子放學到家后就盡情的吃零食,喝牛奶,這樣到了吃飯的時候肚子自然就不餓,哪還愿意吃飯。長此以往,孩子的不良習慣一旦養成就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所以啊,要想讓孩子們好好的吃飯,飯前一定不要給孩子吃零食。
再者說,現在的家長的經濟條件都還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吃一些快餐。其實這樣對孩子是沒有什么好處的。比起外面,家中的事物更干凈衛生,而且更有營養。對孩子的生長需要更有幫助。
不過,對于個別愛挑食的孩子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的。我們可以嘗試變換多種方式來制作不一樣的食物,這樣孩子就會比較新奇,也更愿意嘗試。
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養成的,自然壞習慣也是逐漸積累的。作為老師,我們負責給孩子教育,作為家長應該將老師教育的內容好好實施。不要太溺愛你的孩子,孩子們的成長需要關愛,但是一味的溺愛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我們要學會放手,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我們給孩子們準備好之后就讓他們自己嘗試,他們需要成長,需要學習技能,需要學會生活。放手吧,讓他們自己來,他們可以的!
煒煒是個聰明的小朋友,個子很矮,卻生性好動,不管上課還是下課,喜歡做各種古怪的動作,無法安靜下來。
這天,吃完午餐,別的小朋友都安靜準備入睡了,可他還在大聲講話,還把腳抵在上鋪的床板上,用力的踢,多次提醒任然沒有效果,我很期望他能認識到錯誤并改正過來,但是他沒有,反而把錯誤進一步擴大,故意打小朋友,在教室走來走去,影響了其他小朋友,戶外活動時,他就像一頭脫了韁的野馬,根本不聽指揮了,做課間操時,他則一個人蹲在地上,不聽指揮。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我未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犯錯誤的真正原因,用了錯誤的教育方法,使問題處于一種不恰當的強化環境氛圍中,不僅沒能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后來,通過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觀察孩子的各種表現,明白了原因所在,并針對這一原因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樣的教育方法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孩子,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入孩子的內心去。
霖霖是我們班一位性格比較內向的小男孩,他不善言辭,也不愛表現自己,因此常常會被大家 “忽略”。但在上個月和他奶奶的一次偶談中,奶奶興奮地跟我說:“鄭老師,你前幾天夸我們霖霖吃飯吃得快,他回家高興了好幾天啊!”真沒想到,我不經意的一句表揚讓這個內向的小男孩如此得開心,我感到驚訝的同時又感到很慚愧,我對他的關注太少了!
從那天以后,我開始悄悄地關注他,也試著接近他。如在自主性游戲中,我發現霖霖最喜歡玩娃娃家,但他通常都是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在那玩,很少主動與“家里人”交流。一天我以“客人”的身份來到他“家“,“媽媽”熱情地把我迎進了門,而“爸爸”霖霖從“廚房”里回頭對我望了一眼又繼續炒菜了。于是,我裝作很隨意對“媽媽”說:“哇,好香啊,‘爸爸’的手藝真不錯!”他再次回過頭來,我豎了個大拇指給他。過了一會兒,我以“幫忙者”身份走進“廚房”給他幫忙,霖霖用試探的眼光看著我,我裝作手忙腳亂的樣子,從籃子里拿出一根胡蘿卜直接就往鍋里扔,他臉上表現出有些著急,當我拿起第二根準備扔時,他終于忍不住了,開口對我說:“老師,媽媽說過菜要洗一洗、切一切才能燒的!”原來,他懂得還真不少,我又一次對他翹起了大拇指,還在游戲點評時好好夸了他一番,他笑得很靦腆,也很開心。從此在我們的關注與關愛中,漸漸地,他的話開始多了起來,也愿意在臺上展示自己了。
當我們把目光集中在那些活潑可愛的孩子身上時,也多一點關注給像霖霖這樣內向的孩子吧,他們更渴望被表揚,被肯定。作為教師,如能及時地敏銳捕捉這些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贊許,那么,我們的身邊就會又多許多活潑、開朗的小天使!
今天乒乓區新增了擊打大灰狼的乒乓游戲。新游戲一下吸引了孩子們,他們躍躍欲試。不一會乒乓區就排起了長隊。你打一下我打一下,好熱鬧。可是打過了幾次后就有小朋友開始抱怨了:“我怎么一次都沒擊中大灰狼啊?”“我也是!”“我也是!”“沒什么好玩的!”沒過幾分鐘孩子們都因為擊不中大灰狼跑到別的區域去了,熱鬧的場面也不見了。這時我看到還有一個孩子,她把小朋友弄亂的球拍和乒乓球整理好后自己一個人玩起了擊打大灰狼的游戲。只見她一次次的擊打,一次次的失敗;又一次次的擊打,還是一次次的失敗。可就算是這樣她還在堅持。就這樣五分鐘、十分鐘過去了。突然她手舞足蹈地對我大聲喊道:“老師,我打中了,我打中了!”
看到她滿頭大汗卻因努力而成功的喜悅我的內心為之一顫:多么有耐心的孩子!多么堅持的孩子!她那堅持不懈的精神不正是我要學習的嗎?她的耐心不也正是我要學習的嗎?曾幾何時調皮的孩子令我心力憔悴想要放棄他們;曾幾何時因頗多瑣事令我失去耐心。而今再看看眼前的這個孩子,她的堅持,她的耐心令我羞愧,令我感動。這個孩子她今天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她今天也成為了我的老師。
《學記》中有這樣一句:“是故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是的,老師不能唯我獨尊,也會有要向孩子學習的地方和時候,只有做到教學相長才能使自己不斷地提高和完善。
境,讓幼兒在自己喜歡的情境中游戲。使孩子對玩乒乓球保持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教育筆記小班3篇》:教育筆記小班第1篇 在班里,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需要獲得教
《幼兒園教師教育筆記200篇》:幼兒園教師教育筆記第1篇 幼兒園讀書筆記(一):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并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
《幼兒園音樂課聽課筆記40篇》: 第1篇、小班音樂大雨和小雨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歌曲,能用強弱不同的力度演唱。 2、大膽嘗試用聲音、動作、樂器來表現大雨和小雨。 3、積極參與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