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師教育筆記《我要我的“紙巾”》,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我要我的“紙巾”
今天早上,宋樂樂剛來園不久就開始哭起來,而且哭得非常兇,我和小宋老師勸說了好長時間都不起作用。小家伙哭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抽泣著想停卻停不下來,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傷心,不是嚎啕大哭,卻更令人心疼。
后來,在我倆的安撫下她終于漸漸平靜了,這才抽抽答答的告訴我們:她的紙巾丟了!我想還以為什么大事呢,于是松了口氣說:“不就是紙巾嗎?我有,老師給你!不哭了!”沒想到這小家伙還挺倔,“我不要你的紙。”她一邊說著一邊又哭起來,我想這下沒轍了。這時其他小朋友告訴我,她的紙巾是一種帶有香味的紙巾,他們在院子里玩時,看到過樂樂拿著玩。于是我發動全班小朋友幫她找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院子的一個角落里找到了她丟失的紙巾,小家伙終于高興起來。她找回紙巾后第一件事就是抽出一張紙巾送給我,并讓我聞一聞,“老師,這是我聞到的最香的一種紙,所以我帶來送給你一張。”小家伙既高興又自豪的說。
這時我深深地感到每個幼兒都有各自特別感興趣的東西,樂樂平時就喜歡各種各樣的紙張,尤其是各種紙巾,像印花的、帶有各種香味的、包裝比較特別的等等。這次失去心愛的紙巾也許就像收藏家們失去了一種自己心愛的收藏品,雖然紙巾的價值不同于各種收藏品,但在小家伙的心目中卻是非常重的。我想這時我們不能以自己的判斷和價值觀去理解她,應該尊重和幫助她。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老師,我不會
在小朋友們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總有小朋友告訴老師,老師我不會。那么,老師布置的任務有那么難嗎?并沒有。
繪畫課上,老師要求,用圓圈變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來,例如圓圓的花朵,圓圓的鐘表,圓圓的太陽,以及能想到的各種圓圓的東西。老師的話音還沒有說完,就有小朋友急忙的舉起手來,老師,我不會。
可是我看了一下,他平時的繪畫,挺不錯的,一筆一畫直線畫直,波浪線也有波浪線的樣子,圓也能畫出圓形了,那么為什么用圓圈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就不會了呢?
并不需要思考,我明白他并不是說自己不會畫,而是怕錯。不知道是誰給這些回答不會的小孩子們灌輸的這樣的觀念。只有完完全全照著老師的畫,只有完完全全聽著大人說怎么怎么畫,你這里該怎么畫,你這里該上什么顏色,你這里要畫個這樣的形狀,只有畫的完全跟大人想的一樣,那一幅畫他才算會畫。但是,我們的幼兒園需要這樣畫畫嗎?
并不是。我們要培養個小孩子,是要有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的孩子。如果讓他一味著跟著老師,想跟著以前的想法去做,那么他還有什么進步呢?這種涂鴉式的教學并不是我們所倡導的。雖然老師們能夠理解,但是,再家長這一方面,還得多多的讓家長學習學習。
教育隨筆:“我”的游戲,“我”做主
一談到“游戲活動”,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會立即浮現出“興奮”、“歡樂”的笑容:“待會可以做游戲了。”“我們一起去超市工作吧!”“游戲”一詞,如同糖果般吸引著孩子,游戲是他們的天堂!
“如何開展好角色游戲”,對于一個新教師來說,這成為了難題。怎樣才能讓孩子們開心地玩游戲,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我們是否應該干預孩子的游戲?
1、“我”區角,“我”選擇
“該給孩子提供什么活動區呢?”剛開學的時候,這個問題困擾了很久。不知道應該給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活動區才是合適的。既然是孩子的游戲,那么就應該考慮孩子的意見.在游戲開展前,組織孩子們討論“你們想要開什么店?”“現在的游戲中,有沒有什么店是你們不喜歡的?”通過調查、討論,再確定游戲的開展。這樣做尊重孩子的主體性,做到“我”的區角,“我”選擇,將游戲挖掘地更有深度。
2、“我”的規則,“我”制定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游戲的開展,也應該依托一定的“規則”。那么游戲的規則應該如何制定?
游戲的主體是孩子,參與者是孩子,規則自然也是孩子的規則。我們都會發現這樣的問題:有時候當我們準備很充分開始開展游戲時,卻發現游戲玩不起來。我想這樣的原因是由于教師“包辦”產生的,因為孩子并不知道那些看似為他們準備的材料、規則是用來干什么的。老師制定的規則就猶如一套套枷鎖,孩子們不明白也不理解這些“枷鎖”到底是用來干什么的。我認為在每一個區域中都應有詳細的規則,圖文并茂,讓孩子更好地投入到游戲中。這些規則是在師生共同討論、制定的基礎上得出的,孩子們的規則無疑是“化枷鎖為翅膀”,他們理解、贊同,并且更有信服力。
3、“我”的問題,“我”解決
有人認為“游戲”既然是孩子的游戲,那么我們就應該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也有人認為,孩子在游戲中的發展還是需要教師的干預的,這樣孩子才能夠發展。
在游戲活動中,當孩子遇到問題或者發生爭執的時候,我通常會出面干涉,幫助幼兒解決問題。那么當孩子遇到問題,我們到底該不該干預,或者該怎樣干預呢?我認為,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先放手,先看看孩子自己能不能夠解決問題,看看他們是如何商量的。如果遇到爭論比較大的問題,我們可以“收一收”,將問題與其他幼兒一起討論,或者教師提出適當的建議。讓孩子們自己的問題盡量自己解決。在游戲能夠做到“有收、有放”,才是最恰當的。
幼兒游戲的展開是一門大學問,但是我相信,只要一切以孩子出發,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游戲的展開會更精彩!
教育筆記:老師他“欺負”我
晨間活動時,孩子們正在安安靜靜的玩積木,一個男孩子突然哭喪著臉來告狀:“老師, 他在欺負我。”聽了男孩子告的狀,我沒及時地處理,只是點點頭,示意他接著玩,然后我 悄悄地觀察他們倆的舉動。 在我觀察了那個男孩子之后發現,其實并不是他愛欺負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 。例如:他在建構區搭了一把長槍后開心地顯耀著,這時坐在他旁邊的小朋友因為好奇用積 木敲了一下他的槍,不小心將他的槍敲斷了,于是他就推了男孩子一把,結果手重了,男孩 子差一點坐倒在地上。所以他又一次跑向我告狀說被打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 走過去把他叫了過來,問他:“你告訴老師,你為什么打人啊?”他說:“我沒打他,是他 敲斷了我的長槍。”我又問他:“你是不是想讓他離你遠一些啊?”他點了點頭,我又告訴 他:“那你想一想,如果不用手去提醒他,你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告訴他呢?” 想了想,說 :“請你坐遠一點好嗎?”我笑著點點頭,摸著他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提醒別人, 就不會告你的狀了,對嗎?” 他點點頭。隨后我又轉向被打的男孩子:問他:“你知道自 己錯在哪里嗎?” 他說:“我不應該打斷他的長槍”。“老師知道你不是故意要打斷他的 長槍,那你知道應該怎么做才不會惹小朋友生氣呢?”“我應該自己搭一把長槍。”“如果 這樣做就對了!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就要多想一想,怎樣做才不會讓對方生氣,好嗎?” 他懂事地點點頭。問題解決了,兩個孩子相互道了謙,繼續玩起來。 中班時期的孩子還缺乏社會交往能力,相互間的矛盾沖突比較多,因此作為老師應該多觀 察他們的社交情況,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不斷地提高,從 而減少相互間的沖突,為今后順利地進入社會早早地打好基礎。
教育筆記:我要我的“紙巾”
今天早上,宋樂樂剛來園不久就開始哭起來,而且哭得非常兇,我和小宋老師勸說了好長時間都不起作用。小家伙哭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抽泣著想停卻停不下來,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傷心,不是嚎啕大哭,卻更令人心疼。
后來,在我倆的安撫下她終于漸漸平靜了,這才抽抽答答的告訴我們:她的紙巾丟了!我想還以為什么大事呢,于是松了口氣說:“不就是紙巾嗎?我有,老師給你!不哭了!”沒想到這小家伙還挺倔,“我不要你的紙。”她一邊說著一邊又哭起來,我想這下沒轍了。這時其他小朋友告訴我,她的紙巾是一種帶有香味的紙巾,他們在院子里玩時,看到過樂樂拿著玩。于是我發動全班小朋友幫她找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院子的一個角落里找到了她丟失的紙巾,小家伙終于高興起來。她找回紙巾后第一件事就是抽出一張紙巾送給我,并讓我聞一聞,“老師,這是我聞到的最香的一種紙,所以我帶來送給你一張。”小家伙既高興又自豪的說。
這時我深深地感到每個幼兒都有各自特別感興趣的東西,樂樂平時就喜歡各種各樣的紙張,尤其是各種紙巾,像印花的、帶有各種香味的、包裝比較特別的等等。這次失去心愛的紙巾也許就像收藏家們失去了一種自己心愛的收藏品,雖然紙巾的價值不同于各種收藏品,但在小家伙的心目中卻是非常重的。我想這時我們不能以自己的判斷和價值觀去理解她,應該尊重和幫助她。
教育筆記:我要我的“紙巾”
今天早上,宋樂樂剛來園不久就開始哭起來,而且哭得非常兇,我和小宋老師勸說了好長時間都不起作用。小家伙哭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抽泣著想停卻停不下來,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傷心,不是嚎啕大哭,卻更令人心疼。
后來,在我倆的安撫下她終于漸漸平靜了,這才抽抽答答的告訴我們:她的紙巾丟了!我想還以為什么大事呢,于是松了口氣說:“不就是紙巾嗎?我有,老師給你!不哭了!”沒想到這小家伙還挺倔,“我不要你的紙。”她一邊說著一邊又哭起來,我想這下沒轍了。這時其他小朋友告訴我,她的紙巾是一種帶有香味的紙巾,他們在院子里玩時,看到過樂樂拿著玩。于是我發動全班小朋友幫她找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院子的一個角落里找到了她丟失的紙巾,小家伙終于高興起來。她找回紙巾后第一件事就是抽出一張紙巾送給我,并讓我聞一聞,“老師,這是我聞到的最香的一種紙,所以我帶來送給你一張。”小家伙既高興又自豪的說。
這時我深深地感到每個幼兒都有各自特別感興趣的東西,樂樂平時就喜歡各種各樣的紙張,尤其是各種紙巾,像印花的、帶有各種香味的、包裝比較特別的等等。這次失去心愛的紙巾也許就像收藏家們失去了一種自己心愛的收藏品,雖然紙巾的價值不同于各種收藏品,但在小家伙的心目中卻是非常重的。我想這時我們不能以自己的判斷和價值觀去理解她,應該尊重和幫助她。
教育筆記:我當“小老師”
這個星期,大家推選佳佳作為班級的“小老師”。
只見戶外活動時,佳佳一邊摸站神氣小朋友的頭,請孩子去玩;一邊提醒大家選擇玩具的時候不要搶。
集體活動后,大家在自由的小便、喝水,只見佳佳能提醒小便的孩子注意安全在廁所里慢慢走,還能提醒喝水的小朋友要排好隊。這時,有兩個小朋友為了搶一個小椅子發生了矛盾,其他小朋友來告訴我,我就讓他們去找“小老師”,佳佳來到這兩個小朋友身邊,對男孩子說:“你是男孩子要讓讓女孩子的,快把椅子讓給別人,自己去前面搬一張。”男孩子只好放手去教師的前面搬椅子。
從上面的一些片段中,讓我們很欣慰的看見了佳佳的變化,佳佳變得更有主見,更加的有自信了。特別是在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時,讓我們看到了她的“處事不驚”她能模仿老師平時處理問題時的樣子來解決,其他小朋友對她的決定,也很信服。相信通過一次有一次的鍛煉,佳佳身上所覺有的潛在能力將得到更大的發揮,使得她變得更加的自信!
教育筆記:老師,我要媽媽和你一樣“戴戒指”
每個孩子都喜歡漂亮的老師,包括我自己本身。記得自己小時候上幼兒園時,如果老師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或是帶了一個別致的發卡上面還有漂亮的蝴蝶結,讓我自然而然更想親近這個老師。現在的孩子也一樣,孩子往往對發亮、鮮艷、新奇的東西特別偏愛,但是老師佩帶飾物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對于幼兒園的老師佩戴飾物想的方面要更全面。由于我們與幼兒接觸比較多,所以佩帶的飾物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戒指、胸針等在與孩子接觸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碰到孩子。
今天早上我對孩子進行晨檢時,發現我班博文的臉上不知什么時候劃傷了,我趕緊問孩子:“博文,你的臉怎么了?”孩子告訴我說是讓媽媽挖的,孩子的這句話讓我大吃一驚,媽媽怎么可能挖自己的孩子呢?我想博文年齡小,語言表達也不完整,肯定是有什么原因使媽媽不小心弄傷了孩子。我利用活動結束的休息時間和博文的媽媽進行電話交流,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原來,這幾天孩子不知道怎么了非要讓媽媽戴上個戒指,博文的媽媽平時不喜歡帶這些飾物,因為干起活來不方便,可是最近孩子總是讓媽媽戴上戒指,說不戴戒指就不漂亮,由于孩子從小在家嬌慣,媽媽也很慣孩子,沒辦法戴上了戒指。昨天晚上睡覺,孩子穿了套頭毛衣脫不下來,媽媽幫忙去脫,用戒指給孩子劃破了臉。事情原來是這樣,博文的媽媽還讓我在幼兒園教育教育孩子,不要讓孩子回家提一些無禮的要求,媽媽在家實在是拿孩子沒辦法。聽著博文媽媽無奈的訴苦,我也想了很多。看著博文在幼兒園無憂無慮的玩著,我想我應該和孩子好好談談。我讓博文來到我的跟前,我抱起他問他:“為什么非讓媽媽戴戒指?” “老師,你戴戒指,我覺得好看,所以我要讓媽媽和你一樣好看!”博文的回答,讓我一時無語,聽著孩子稚嫩的話語,我明白了,原來孩子是讓媽媽在學我啊!我知道在幼兒園這個階段,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楷模,是孩子模仿的對象,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到孩子今后的觀念形成。我笑了笑對博文說:“博文,你覺得老師的戒指好看嗎?”孩子點點頭,我告訴博文:“戒指是一個裝飾物,不一定每個人都要戴。媽媽要上班,工作很辛苦,戴上戒指工作也不方便,你看一不小心還有可能給寶貝把臉弄傷了。回家讓媽媽把戒指摘下來,好嗎?”博文很認真的聽著我說,他接著問我:“老師那你干活戴戒指舒服嗎?”我笑了,我對他說:“老師干活,戴戒指也不舒服!那老師明天就把它摘下來,好嗎?”孩子緊接著說了一句話,讓我好感動,孩子說:“老師,等我長大了,給你買個戒指戴,干活的時候也舒服!”
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孩子好奇心特別強,對一些漂亮、吸引人的佩飾興趣很大,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這方面一定要注意!另外,能結合自己生活工作的需要和經驗,正確、巧妙地配用飾物,讓小小的飾物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真正成為生活和工作的“亮點”!
《大班教育筆記簡短3篇》:大班教育筆記簡短第1篇 大班的孩子從這個學期開始已經開始動筆書寫了,我們讓孩子書寫的都是一些最簡單的數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筆的'姿勢正確,書寫也挺好的。但是也
《大班教育筆記3篇》:大班教育筆記第1篇創造家園共育的有利環境《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明白、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用心支持、幫忙
《大班教育筆記大全30篇》:大班教育筆記大全30篇第1部分 感受孩子們的變化 這天是星期一,孩子們早上來園時都能興高采烈地,主動地向教師、阿姨問好,不象小班時需要大人提醒,幾個新來的小兄弟姐妹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