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推薦《尊重幼兒的需要》,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尊重幼兒的需要
一天課后,孩子們自由地在教室里玩起了玩具。當聽到收玩具的音樂時,大多數幼兒收得很快,只有浩浩還站在桌子旁玩著玩具。我提醒他兩次,請他收拾好玩具趕快坐好,但他看了我一眼,嘴里不知說了什么。我有些生氣,便對他說:“浩浩你沒聽到老師讓你收玩具嗎?”他看到我生氣不但不動,反而對我說:“我還想玩一會!”他這一句反問的話使我很吃驚,我立刻感覺到了我的失誤。
于是,我趕快走到他面前,對他說:“對不起,剛才你說話時老師沒有聽見。”然后,我又彎下腰把嘴貼到他的小耳朵邊對他說:“一會兒,顧老師要教你們一個新本領,學完本領后我們再玩好嗎?”他聽后高興地點了點頭。為了尊重他的意愿,教育活動后我又一次讓幼兒玩了一會兒玩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一天當中,他們的小嘴在不停地說,小手在不停地動,表情各異。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代表著一種想法、一個愿望和一種態度。作為老師應抓住這一切,認真洞察孩子們的一言一行,認真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句話。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真正了解、理解幼兒,尊重幼兒。那天收玩具時,我又有意識地觀察了浩浩小朋友,從他的表情和手的動作來看,他很不愿意把自己插好的大炮和手槍等造型拆開。于是,我趕快走過去,把他的“杰作”保留下來,并請他向小朋友們一一介紹,那天他真是高興極了。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我覺得作為一名老師要做到真正尊重幼兒,就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要善于觀察每一個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抓住每一個時機教育幼兒,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同時,我感受到,尊重幼兒有著無限的教育價值。尊重幼兒就應該重視幼兒的選擇,尊重幼兒的意愿,使幼兒的主體性得到承認。理解和尊重幼兒是幼兒主動與積極活動的前提,幼兒有自己的想法,一旦幼兒的想法失去了自主發揮的機會,那么他就會錯過一次發展的時機,而且也會傷害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幼兒活動中的選擇、探索、表達和操作的自由被剝奪,孩子的心情自然是不好的,因而他的活動也是被動的。這種情況下又何談幼兒的發展呢?因此,正確地理解幼兒,尊重幼兒的發現與創造,是我們真正走進童心世界的具體體現。
教育筆記:給幼兒一個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午飯前,幼兒都安靜地聽故事,無意中我發現穎昕小朋友卻在一張小桌子前雙手蒙著眼睛好像在哭,平日里她表現一貫比較活潑,很樂觀,是班上的小能干,人緣也不錯,小朋友都很喜歡跟她在一起玩,挺有號召力的,所以同伴都維護她。從來沒見過她傷心落淚 ,我感到很奇怪,今天她怎么了?”我好奇地走到她身邊,蹲下身子輕輕到詢問:“穎昕,你怎么了?”她聽到我的聲音,哭得更傷心了,她抬起一雙含著淚花的眼睛告訴我說:“濤濤欺負我,不讓我坐靈麗旁邊,還告訴別的小朋友不要理我、不要跟我玩。”說完又趴在桌子上委屈的大哭起來。
這樣的事情在女孩子中常有發生,特別像濤濤那種好勝心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的孩子,常常是這種事情的主導者,今天一定又是濤濤挑起了同伴不團結的事,今天應該認真的處理一下。”
我把濤濤輕聲的叫到身邊,親切的問:“濤濤,你能告訴我你跟穎昕是怎么一回事嗎?”濤濤感覺到老師沒有在批評自己,就如實的告訴了我事情的原由:“剛才在外面玩,穎昕就想跟靈麗、彤彤兩個人玩,不跟我們其他的人玩。我奶奶說:“誰不跟你好,你也不要跟他好,他們打你,你也打他們。”我用和藹的聲音告訴她:“奶奶說的話是不對的,大家都在一起快快樂樂地玩,那該多好啊!好朋友越多越好,可以互相幫忙,你有困難的時候他們會來幫助你的,她們有困難的時候你也會去幫助他們的,是嘛?老師也有很多的朋友,上次我摔了一跤,疼得爬不起來,老師的好朋友看到了,連忙把我扶了起來,還給我擦了藥水,那時候的心里真的甜滋滋的。”濤濤懂事的點點頭,那我乘熱打鐵的說:“那你應該對穎昕說些什么呢?”濤濤在我的鼓勵下走到了穎昕的旁邊跟她說:“對不起,我們做好朋友吧?”
二人和好如初。事后我引導幼兒討論:怎么樣才能有很多的朋友,同伴間有了不開心的事情應該怎樣解決?幼兒紛紛發表意見:帶好吃的東西跟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做游戲、一起搭積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去幫助他……。經過大家討論,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初步的提高。知道別人打我,我去打別人是不對的,這樣是沒有朋友的。
幼兒期是幼兒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正在逐步形成,教師應對他們提出了各種要求,教他們“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
教育筆記:尊重幼兒的需要
一天課后,孩子們自由地在教室里玩起了玩具。當聽到收玩具的音樂時,大多數幼兒收得很快,只有浩浩還站在桌子旁玩著玩具。我提醒他兩次,請他收拾好玩具趕快坐好,但他看了我一眼,嘴里不知說了什么。我有些生氣,便對他說:“浩浩你沒聽到老師讓你收玩具嗎?”他看到我生氣不但不動,反而對我說:“我還想玩一會!”他這一句反問的話使我很吃驚,我立刻感覺到了我的失誤。
于是,我趕快走到他面前,對他說:“對不起,剛才你說話時老師沒有聽見。”然后,我又彎下腰把嘴貼到他的小耳朵邊對他說:“一會兒,顧老師要教你們一個新本領,學完本領后我們再玩好嗎?”他聽后高興地點了點頭。為了尊重他的意愿,教育活動后我又一次讓幼兒玩了一會兒玩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一天當中,他們的小嘴在不停地說,小手在不停地動,表情各異。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代表著一種想法、一個愿望和一種態度。作為老師應抓住這一切,認真洞察孩子們的一言一行,認真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句話。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真正了解、理解幼兒,尊重幼兒。那天收玩具時,我又有意識地觀察了浩浩小朋友,從他的表情和手的動作來看,他很不愿意把自己插好的大炮和手槍等造型拆開。于是,我趕快走過去,把他的“杰作”保留下來,并請他向小朋友們一一介紹,那天他真是高興極了。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我覺得作為一名老師要做到真正尊重幼兒,就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要善于觀察每一個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抓住每一個時機教育幼兒,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同時,我感受到,尊重幼兒有著無限的教育價值。尊重幼兒就應該重視幼兒的選擇,尊重幼兒的意愿,使幼兒的主體性得到承認。理解和尊重幼兒是幼兒主動與積極活動的前提,幼兒有自己的想法,一旦幼兒的想法失去了自主發揮的機會,那么他就會錯過一次發展的時機,而且也會傷害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幼兒活動中的選擇、探索、表達和操作的自由被剝奪,孩子的心情自然是不好的,因而他的活動也是被動的。這種情況下又何談幼兒的發展呢?因此,正確地理解幼兒,尊重幼兒的發現與創造,是我們真正走進童心世界的具體體現。
幼兒教育隨筆:幼兒教育需要舵與槳同向
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是一次漫長的航行,方向是舵,方法是槳。通過學習《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解讀,我認為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就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一、牢把方向的“舵”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加強師德修養,對幼兒充滿愛心。前段時間不斷發生了多起虐童事件,在憤怒和揪心過后,我們要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是否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是否將師德放在首位,是否有愛心。一個人的良知是從事幼教的職業底線。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言,“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就虐童者而言,不管其對此是以“心情不好”搪塞,還是以“出于好玩”掩飾,都難以消釋其“惡”的本質。因此,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師德,請別染指和褻瀆教師這一神圣職業。
其次,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身心是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健康是個1,其他的都是0,有了前面這個1,才能組成10、100、1000……沒有了健康這個1,其他條件再多,也都是個0。身心健康了,工作熱情就會隨之而來,相應的專業素養也會隨之提高。
二、掌握方法的“槳”
首先要加強個人修養,做孩子的表率。例如:在班里經常會有一個連一個地告狀現象,剛開始我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表情嚴肅了,嗓門提高了,有時甚至大發雷霆,而我的聲音越高,孩子們的說話聲、吵鬧聲就越大,我感到我治班策略出了問題,后來我一改大聲說話的方法,只是把食指放在嘴邊輕輕地“噓”一聲,有的孩子看見后,也會采用這個手勢,于是,多數孩子都模仿我的行為,很快,教室里就會安靜下來。人們常說:孩子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老師的一言一行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就逐漸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
其次,要改變教育、說話的方式。例如:針對午睡時孩子喜歡抬頭看的情景,我總是說“某某,抬頭看什么?快躺下!”結果全班其他孩子也抬頭看看有什么稀奇的東西。后來我改變了方式方法:“某某小朋友已經躺到小床上閉著眼快睡著了。”結果其他孩子也都趕緊地閉眼躺好,等待老師的表揚。這樣,孩子們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又如:和家長溝通方面。以前我會說:“請家長朋友明天帶廢舊的奶盒,易拉罐等等。”現在呢?“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鍛煉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開展了小手變變變活動,如果家里有廢舊的奶盒,易拉罐等,請家長朋友們明天帶來。”結果,由原來帶來寥寥無幾變成只要孩子家中有廢舊的物品,家長都會自覺讓孩子帶來幼兒園,好讓孩子動手參與操作。
最后,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每天堅持看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或電子文檔,并及時撰寫教育隨筆。開通幼教博客,和全國各地的幼教同仁進行長期的交流討論,并把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應用于平時的工作之中。
在提升專業素質方面,如果我們的目標和方向沒有錯,但走的道路、所用的方法不對,就難以成功;而如果方向不對,無論走得多快,都無法到達目標。想讓玫瑰綻放,就不要到冰雪中培植;想體味大海的磅礴,就不要守著河流傾聽……再動聽的頌歌,也不能把船兒啟動,只有槳,才能讓“船”到達彼岸。
教育隨筆:關注幼兒積極情緒的發展
愉快的情緒會影響幼兒的學習生活,新生命教育的宗旨是引導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成就人生。幼兒的新生命教育敘事,就是一個對自己親歷的幼兒教育生活進行觀照、反思、尋求意義的過程,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幼教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幽微細節,去發現其中細微的教育蘊涵。
一、幼兒的情感在新生命教育敘事中得到提升
心理研究表明,人的行為舉止的發生受情感的引發和調節,個人心理發展是以情感為核心的。一個人心理品質的形成與他在生活、學習中情感的積淀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成功、失敗、挫折,會伴隨他們,那些在他們幼小心靈中留下印記的事情,對他們的情緒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并且從事情發生之后,幼兒就處在“關照”自己內心空間的狀態。如果他內心成長的需要得到滿足,不僅能夠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有助于消除負面情緒,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情緒,構建健康的精神世界。新生命教育敘事恰恰可以幫助幼兒對剛剛接觸社會時所產生的諸如困惑、羞愧、壓抑等內心感受,在敘事中得以化解、宣泄,從而釋放內心的壓力,使幼兒的內心獲得安撫,并且變得積極、向上。
新學期開始,迎來了一批剛入園的孩子,一張張稚嫩的小臉,一雙雙柔軟的小手,從他們的眼中發現,他們對于這個陌生的環境的好奇、害怕。有一個孩子很特別,他叫濤濤,他整天帶著自己的小椅子,滿教室跑,早晨來到教室就找他的小椅子,自由活動時間,和同伴一起玩玩具時,左手拉著小椅子的一角,右手拿著玩具,有時候甚至連睡覺的時候也要把小椅子放床邊上才能睡著,傍晚放學濤濤總是把小椅子放到他認為最安全的角落里才肯離開教室回家。見到此情此景,我和另外兩名老師決定多和他交流,并且給他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玩具:積木、木馬、呼啦圈、小娃娃、小汽車……為的是讓濤濤也能被玩具吸引,淡化對這陌生環境的恐懼。我還帶濤濤學習繪本,組織其他小朋友和他交流,利用各種方式走進濤濤的內心世界,終于,濤濤在我們悉心安撫下輕松愉快地度過了對于幼小的他來說走入社會交往的第一個關鍵期。濤濤有了新伙伴,也被眾多的玩具所吸引。
二、新生命教育敘事有助于團體集體建設
朱小蔓教授說過:通過分享彼此的故事,獲得彼此的了解、信任,以及一系列共同的價值與共同的理想,因此新生命教育敘事有助于團體、集體的建設。生命敘事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自己的生命故事只有在判斷對方可以信賴時,且自己可以被對方接受的情況下,生命敘事才有可能進行,所以說幼兒園的生命教育敘事體現了幼兒對教師的信任。在敘事的過程中,幼兒和教師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溫暖和諧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雙方可以感受到鼓勵的力量和情緒的變化。不僅如此,幼兒園的新生命教育敘事還使人感受到幼兒之間的聯系,小朋友們能夠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意識到彼此的信任,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單。
在一次自由活動時,我們發現濤濤小朋友噘著嘴、臉通紅、氣呼呼的。我上前問他:“怎么了?”“他們罵我膽小鬼!”濤濤憤憤地回答。我繼續耐心地詢問,原來是自由活動時間里,杰杰小朋友爬在小椅子上,縱身一躍,輕輕地著陸在地面上,他覺得不過癮,又在小椅子上反復做了幾次,很是沾沾自喜,其他男孩看他本領這么大,也想大展身手,浩浩,堯堯也做了相同的動作,堯堯還鼓勵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站上來跳,男孩們都響應號召,跳了一次又一次,當堯堯拉著濤濤的手往椅子上站的時候,濤濤甩開了堯堯的手說:“我不要”。不知哪位小朋友喊了一句:“膽小鬼!”其他的小朋友都齊喊“膽小鬼”、“膽小鬼濤濤”,濤濤臉一紅,說:“我討厭你們!”
一次體育活動走獨木橋時,我發現濤濤在走獨木橋時走的很慢,雙腳左右慢慢地移動,走到終點時,他蹲下來,坐在獨木橋上才把雙腳著地,看到這個情況,我明白了為什么濤濤為什么之前也有恐懼的心理,還被同學們嘲笑的。于是,平時我們多注意訓練他的平衡能力,鼓勵他走梅花樁,跳蹦床,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濤濤走獨木橋的能力明顯提高。此后,我們還組織了一次展示玩轉椅子的游戲中,我邀請濤濤走完用椅子拼成的“獨木橋”,在他走到“獨木橋”的終點時,我鼓勵他從椅子上跳下來,濤濤勇敢地從“獨木橋”上跳了下來時,小朋友們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讓濤濤一掃之前不愉快的情緒,我也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濤濤,濤濤很開心,在平時活動中,也融入了男孩子的圈子。
三、新生命教育敘事幫助幼兒提升自我認識
生命故事凝結個體對人生的理解,生命敘事的過程恰是將其呈現出來。在敘事的過程中不但為他人提供了真實、鮮活的事例,而且在與他人分享時自身也獲得了一種內在的力量。所以,關注幼兒生命的經歷與經驗,并對其加以總結升華,是幼兒生命成長的重要條件,也是情緒管理最重要的一項原則。新生命教育敘事恰恰是對幼兒生命教育經驗的直接關注,在敘事過程中,幼兒教育的經歷不但得到了呈現、交流,而且獲得了反思、深化。因此,新生命教育敘事有助于幼兒生命的自我認識和健康情緒的發展。
我班的銘銘小朋友,一到吃飯就把飯碗推得遠遠的,或者就是拿著勺子在玩,把小碗里的飯裝進大碗,又把大碗里的飯裝進小碗,一直反復。我走到銘銘的座位前,蹲下來,拿起勺子喂他,他把頭扭了過去,我又換了一面去喂他,他還是拒絕,我說:“銘銘小朋友最聰明了,快快把飯吃完,奶奶就第一個來接我們家銘銘了。你看銘銘的嘴多大,像只大老虎。”銘銘半信半疑,用疑問的眼神看著我,最后嘴巴張開了一個小縫。“銘銘真棒,幼兒園的飯菜真好吃,都是叔叔阿姨們辛辛苦苦做出來,浪費多可惜啊!”銘銘似懂非懂,還是用那櫻桃小嘴吃一點點的飯。
后來,我們設計了崗位角色體驗活動——區域游戲“娃娃家”,由銘銘當爸爸,他負責煮飯,他炒了很多的菜:胡蘿卜、青菜、雞蛋……放了滿滿的一桌,過了一會兒,銘銘也坐下來和“家庭成員們”享受這美味的飯菜,看他吃得津津有味,我也坐了下來,“哇!今天娃娃家的飯菜真豐盛,我也來嘗一嘗,青菜真好吃,雞蛋也好吃,今天的菜是誰做的呀?”“是爸爸做的”旁邊當媽媽的妮妮說,銘銘在一旁自豪地笑了。區域游戲過后,又到了吃飯時間,在餐前欣賞時我拿出幼兒繪本,帶領大家欣賞《憫農》這首古詩,小朋友們都明白了飯菜一點一滴都來之不易,最后我特意補充了一句:幫我們做飯菜的叔叔阿姨很辛苦,小朋友們如果把飯菜都吃完,叔叔阿姨們就覺得自己做的飯菜很好吃,會特別高興。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吃飯時,銘銘小朋友高興地一勺一勺往嘴巴里放,吃的可開心了。
四、新生命教育敘事引導幼兒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生命意義的發現與追求是人類自古以來就面對的永恒問題。幫助幼兒初步地發現、追求與建構生命意義是發展積極情緒的行動之一。生命意義存在于個體生命之中,它需要在他人的參與下,通過親身活動來生成,所以幼兒的情緒管理就必須回到他們生命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中來,回到幼兒生命的體驗和現實的活動中來。新生命教育敘事不是對過去發生事情的簡單再現,而是借助所發生的事情,來理解人的生命與動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之間自然和諧的關系,幫助我們形成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信念。
新學期開始,我們設計了種植勞動課程,小朋友們帶來了花生種子,一起來種植花生。我和幼兒一起設計了觀察花生發芽生長的記錄繪本,用繪本的方式形象、真是地記錄下花生的生長過程,我們分組進行培育花生。在種植花生之前,我們也查找了相關資料,如何讓花生發芽,第一組將花生放在有水的棉花里,讓花生先發芽,然后在種在泥土里,這樣發芽快一點;第二組則直接種植在泥土里。經過幾天,放在有水棉花里的花生發芽了,孩子們都樂壞了,以為花生就這么長出來了;可是種在泥土里花生還是沒有動靜,這一組的小朋友有些傷心,以為花生死了。我告訴他們:你們不要灰心,只要細心呵護,每天給它澆適量的水,放在太陽底下,花生很快就會發芽的。我也告訴第一組的小朋友:花生發芽了就要把它栽進泥土里,不然花生不會繼續生長。可是第一組小朋友看見花生在水棉花上長得挺好,并沒有把花生放到泥土里。經過一段時間,第二組種在泥土里的花生終于發芽了,最后長的枝繁葉茂。第一組的花生反倒沒有存活,看著沒有長出葉子的花生孩子們有些傷心。我和幼兒一起反思總結、討論后發現:第一組花生沒有存活,是因為他們覺得花生泥土里長得慢,并沒有將花生移植到泥土里去。通過種植活動,孩子們了解水、泥土、陽光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
幼兒情緒管理遵循認知——內化——實踐——升華的過程,脫離生命體驗的情緒發展是蒼白的,而新生命教育敘事恰恰可以為我們在情緒發展與生命滋潤成長之間找到平衡點。我們相信:新生命教育敘事將會在新的視野下作為幼兒情緒發展的主要方式而存在。
教育筆記:正確認識幼兒的攻擊行為
午休散步時間到了,我和孩子們一起到草坪散步曬太陽,一陣哭聲傳入到我的耳邊,尋聲望去,賽赫站在一旁哭泣著。
我把兩個孩子叫到身邊,詢問事情的緣由。兩個孩子表述的很清楚,原因是因為戚家瑋在草地上爬,賽赫騎到了他的身上,壓到了家偉,出于條件反射,孩子的本能,家偉反咬了賽赫一口,賽赫疼得哭了起來,件大事不妙,家偉有點不知所措。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攻擊性行為時常發生,如何正確引導幼兒采取正當的方式解決問題,避免攻擊性行為的發生,是老師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如果單單以強化的方式,我想效果并不是那么明顯,對于那些個性強、易沖動,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孩子,我們需要正確的引導。
首先,對于今天的事情,我會把問題先交給孩子,讓他們倆自己學會去分析事情的對與錯,從而放手讓他們倆自己去解決問題,如果解決不了,老師再參與到他們的“糾紛”當中,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其次,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教師要適時地抓住教育契機,引導幼兒正確的交往方式。讓幼兒認識到攻擊性行為是一種不正確的交往方式,漸漸地淡化幼兒的這種攻擊性意識。對于表現有進步的幼兒,教師也要及時地肯定表揚。
最后,家長方面的溝通尤為重要。對于這樣的事情教師要及時和家長溝通,讓家長配合老師做好幼兒方面的工作,得到家長的理解,我們的工作才會做的得心應手。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攻擊性行為是一個持久的話題。如何正確引導,淡化幼兒這方面的意識也是老師需要一直去堅持做的事情。做孩子們生活中的有心人,去觀察、去發現,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我想,這也未必不是一個幼兒教師的價值所在。
堅持,就一定有所改變。
游戲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最適合于幼兒,最能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活動,而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也是幼兒最需要的、最有特色的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經常有意想不到的交流、想法,教師要善于觀察,適時把幼兒游戲亮點提升,幫助幼兒順利的開展角色游戲。下面就我開展的一次角色游戲來談談我的看法。
【場景回放】
角色游戲開始了,老板們各自準備著自己的東西,銀行的員工早早的開門了,顧客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誰要買我們超市的大禮包,里面有玩具、有好吃的,便宜又劃算”,今天阿智在超市里上班,他賣力的介紹這自己新進的貨物,很多顧客都聞聲趕去。
“老板,我買個薯片。”
“你自己拿吧,3塊錢一個。”
“給你錢。”
“歡迎下次光臨!”
這是阿智今天的第一筆生意,沒過多久,剛才買薯片的顧客就折了回來,疑惑的問:“老板,你的薯片罐里怎么有個乒乓球?”
阿智想了想,說:“恭喜您,中獎了!這乒乓球就是獎品”
“真的嗎?太開心了。”顧客興奮的跑開了,還不時的向其他的顧客介紹。
以上是角色游戲中的一個小情節,面對顧客在游戲中的疑惑,大多數的孩子可能都會選擇說:“哦,這個是放錯了”,或者索性置之不理。但是阿智卻會聯系生活中的經驗,告訴顧客:“恭喜你,中獎了!”聰明簡單的一個回答,使得之后游戲開展的更加精彩豐富。
再接著的游戲中,我及時抓住了孩子游戲的亮點,提醒孩子改變”中獎”的單一性,避免物品的缺失。于是”中獎”的花樣變多了,有的是“再來一瓶”;有的是“中了1元獎金”;有的是“送理發店免費洗頭一次”。這樣一來,不但游戲情節豐富了,還帶動了其他游戲區的開展,其他店里的老板也都紛紛模仿了起來,游戲的氛圍立刻活躍了起來。
其實幼兒的角色游戲會突發各種各樣的狀況,作為教師該做些什么呢?如何保證游戲生動、有趣,健康發展呢,我覺得首先就是要學會觀察,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1.讓觀察成為教師的習慣。
在角色游戲中,對幼兒的觀察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教育習慣。教師要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分工情況、交往情況、反映情況,了解計劃的執行效果。如教師在娃娃家里要觀察幼兒是怎樣進行角色分工的?他們用什么態度招待客人,照顧寶寶等等。所有這些教師都應看在眼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以便能從客觀實際出發,采取恰當的方式給幼兒適當的幫助,或向幼兒提出有效的建議。
2.讓觀察賦予智慧。
觀察既是一種注意狀態,又是一種方法的運用。要使觀察取得效果,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在角色游戲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要做到有目的的觀察,要做到“靜心、耐心、細心”。靜心是盡量不打擾幼兒自然的游戲過程,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細心是注意捕捉幼兒游戲中有意義的細節;耐心是指不要怕多花時間,要學會等待幼兒。不管是有目的的觀察還是隨機的觀察,教師都要勤于記錄幼兒的游戲情況,會說說幼兒游戲小故事。如:一次游戲實踐觀摩活動中,每班請來了五位孩子集中進行游戲,各班教師有目的的觀察自班孩子的游戲情況,在實踐中了解觀察要做到有目的的觀察,要做到“靜心、耐心、細心”。在說說游戲觀察小故事中分享分析孩子的游戲情況。
3.回應觀察信息。
教師根據觀察過程中捕捉到的信息,應積極給予語言上的支持等進行回應。例如:教師在孩子們的“小吃店”游戲中發現收銀的老板不在自己的崗位上,而是和店員們在討論吃的之后, 于是老師來到小吃店,故意在收銀臺處大聲地說:“咦,老板人呢?在這么多人等著買點心吃呢!”聽到教師的聲音,老板跑了過來對我說:“我剛剛在吃午飯。”“啊?上班的時候你自己在吃飯啊,我是顧客,我已經等了很久了。”顧客A不開心地說到,顧客B也說:“我也等了很久了。”這下老板急了:“你們要吃什么?”顧客們一個挨著一個地點起了想吃的點心。此外,在游戲的交流中一起分享游戲,隱性地表示對幼兒的肯定。
以上是我在某次角色游戲后的一些看法,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繼續努力,讓幼兒的游戲邊的更精彩,更豐富。
《中班幼兒教育筆記3篇》:中班幼兒教育筆記第1篇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今天我主要談談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問題。要想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除了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奮力拼搏的精神,還
《幼兒教育筆記中班3篇》:幼兒教育筆記中班第1篇和調皮的孩子做朋友一提到調皮的孩子,相信很多幼師都會疼痛。因為我曾經也有這么一段頭痛的經歷。有句話說得好: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
《幼兒園小班保育筆記200篇》:幼兒園小班保育筆記第1篇 小班保育筆記簡短(1): 午睡室里的故事 每一天在組織孩子午睡時,總有那么幾個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長時間也不躺到床上,安靜下來。而已經躺在床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