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上學期教育筆記《老師的孩子》,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老師的孩子
八個一活動時間,大班的孩子有的在玩呼啦圈,有的跳繩,有的跳皮筋,有得玩球,隨著一聲喊:“老師,快救我,他要打我。”我循聲望去,喊被打的樂樂可是班上最皮的孩子,哪有有鬧得,畢竟有他。今天是怎么了,哦,旁邊怒目圓睜的可是園里“老師的孩子”啊?不用問,樂樂“惹怒”了“老師的孩子”,看“老師這孩子”的架勢,有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兇惡勁”,還沒等班主任來得及制止,樂樂就無奈的、自愿的伸出手臂,“你打吧。”“老師的孩子”很自然的掄起早已等待多時的手打了過去。一切看在眼里的我,我以為事情就這樣的“算”了,誰知,看那來頭,一場“惡戰”才剛剛開始……
就在這時,唐老師走過去制止了這一幕,“老師的孩子”面部更加“猙獰”了,“委屈的眼淚”無奈的滾出來,因為,在老師的制止下,這次“老師的孩子”沒能賺到便宜,算是吃虧了。(樂樂拿球時,捻到了他的腳。)
此情此景,我真想用攝像頭把這一幕記錄下來,在園里做個典型。但是我還是忍了下來,我告誡自己,慢慢來,急不得,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轉變孩子們得這種“優待”觀念,更需要一個持久的過程,持之以恒的教育。
但是我們老師們必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們懂得:來到幼兒園,每個孩子在老師眼中,都是一樣的,“老師的孩子”更是一樣,沒有特殊待遇,更沒有例外。
個案觀察:寵壞的孩子
情況分析:
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由于剛剛踏入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在家里大人又對他們很寵愛,因此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的現象,例如哭鬧不肯上幼兒園,找各種理由回家等情況,因此,作為小班的老師需要更加耐心地對其進行引導。我們班里的鉉鉉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家里面被父母寵上天的小朋友。
觀察一: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軒軒的哭泣已經停止,但是鉉鉉出現了新的問題,突出表現在自理方面。一是在吃飯的時候,不能自己把飯菜吃完,只吃一點點喜歡的,挑食現象嚴重;二是午睡時不能獨立入睡,能躺在床上,但在沒有睡著前還是忍不住要說話,并且說話的聲音較響,影響其他幼兒入睡。
分析及措施:
經過進一步的家訪了解到,鉉鉉在家里是“沒大沒小”的這種情況,對于父母等長輩的建議也是不聽的,所以他的特殊表現主要是緣由父母長輩無條件的寵愛造成的,也就是說他從來沒有任何規則意思。提高鉉鉉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老師決定運用表揚、鼓勵、適當批評等方法來激勵鉉鉉,引導他積極提高自理能力。并多次對鉉鉉進行家訪,進一步轉變家長觀念,請家長積極配合,使鉉鉉逐步有一種規則概念。經過這一周的矯正,鉉鉉在午餐時間能夠自己動手把喜歡的飯或者菜吃完后,能吃一些其他的認為難吃的菜了;在午睡方面,李汶橋說話的頻率明顯少了,音量也笑了,偶爾能有一次自主入睡了。
觀察二:
雖然鉉鉉現在能愿意嘗試著自己吃自己喜歡的飯菜了,但是鉉鉉存在著吃飯不專心的問題,有的時候喜歡吃到一半時發發呆,勺子拿在手里沒有動靜,有的時候喜歡喝邊上的小朋友說悄悄話,甚至會在教室里跑來跑去,影響到其它的小朋友正常進餐。在中午睡覺時仍然忍不住要說話,吵得其他小朋友從被窩里爬起來看他,影響到其他小朋友午睡。
分析及措施:
鉉鉉由于家里的長輩溺愛慣了,因此任性、沒大沒小的情況一時之間是沒辦法完全改掉的,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逐步引導。仍然通過表揚、鼓勵、適當批評、榜樣示范等方法來激勵鉉鉉,引導他積極提高自理能力。通過及時和孩子的家長交流、對孩子多多觀察,了解鉉鉉的發展水平,選擇適合鉉鉉的方法,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經過這兩周的矯正,鉉鉉在午餐時間能夠自己動手把喜歡的飯或者菜吃完后,能吃一些其他的認為難吃的菜了,比原先坐得住了,吃得更多了;在午睡方面,李汶橋話說得少了,音量小了,自主入睡的次數增多了。
觀察三:
這個月一開始,鉉鉉又有點不愿意上幼兒園了,每天上學又是哭著進教室的,上上課、玩玩游戲總是表情很難受的樣子,開始以為身體不舒服,了解后沒有,就是精神感覺一直不好。
分析及措施:
與奶奶交流了孩子在家的表現,星期天在家把書撕破了,做錯事情被爸爸批評了,所以導致了上學也總是悶悶不樂的樣子。為了幫助鉉鉉能夠和前兩個月一樣,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來幼兒園,在上課時也保持笑容。老師決定采取鼓勵的方式幫助他。早上來園時候,老師輕輕的問他怎么啦,讓他告訴老師爸爸批評他的事情,盡量用鼓勵的方式去指正,告訴他爸爸是想要鉉鉉有進步才這樣的,爸爸不是不喜歡鉉鉉。前兩天下來他總是不搭理的樣子,聽到老師說到爸爸的時候終于有反應了,他覺得爸爸生氣了所以不開心,跟他交談了幾天后心情好了許多。
觀察四:
每天做操、游戲,孩子們都很開心的圍在一起玩。只有鉉鉉一個人拿著圈圈站在場地上一動也不動,也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偶爾老師請他才愿意。
分析及措施:
鉉鉉是由奶奶在家帶領,基本上在家從來不去和小區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戲滑滑梯,在幼兒園里,就缺乏集體游戲的主動性。為了幫助鉉鉉能夠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學會和同伴交流。教師決定主動請他玩游戲,再讓小朋友主動請他,多次的邀請讓他喜歡上集體游戲。每次主動請他,一開始的時候,鉉鉉的參與性不是很強,一會兒的時間玩開了就停不下來了。經過老師的多次帶領,他進步了很多很多。
效果:
小班孩子的每一小小的進步都是建立在老師用心去觀察他們成長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恰當的方式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基礎上的。不僅如此,孩子的健康成長還需要老師的積極鼓勵和引導,因此小班的老師在幫助孩子走向成長的道路中要努力扮演好觀察者、引導者的角色。
教育筆記:做孩子的好榜樣
起床的音樂響起,孩子們歡呼起來,一邊欣賞音樂,一邊學著自己穿衣。一會兒,大多數孩子已經完成了,我就先帶著他們進活動室,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自覺的擺放椅子,倒茶喝,上盥洗室。這時,我見孩子們大多已坐在座位上,有的與同伴說悄悄話,有的在喝茶。我就發放起點心來。突然,一陣陣刺耳的敲杯聲傳出,還伴著喊叫聲。一看,原來是一直乖巧的嘉嘉小女孩。我厲聲問:“你怎么這樣使用杯子,杯子被你敲壞了!請你輕聲說話!” 我不分青紅皂白數落了她。嘉嘉也不甘示弱的說:“老師,你看晨晨,他又在點心店玩了,他不遵守紀律,我讓他出來!”一看,晨晨的座位空著,只見他在點心店朝著我做鬼臉呢!心中直冒火,正要大聲呼哧他。突然,嘉嘉呼喚晨晨的一幕在我眼前一閃,頓時,心中一顫:嘉嘉怒訓的摸樣真像我們老師呀!她的做法不是我們的寫照嗎?晨晨是我班出了名的皮大王,每當晨晨調皮又惡做劇時,我們總愛大聲怒斥他。孩子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怪不得今天出現了這么一幕。
孩子天生好模仿,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孩子的榜樣,在孩子們心中,老師就是權威,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我們老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自身的實際行動感染,做孩子的好榜樣。讓孩子們在正面的效仿中習得正確的本領,健康地成長吧!
教育筆記:特別的孩子用特別的方法
案例背景:
中班的幼兒,他們的心理方面還不是很成熟,有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有些異常,如果遇到某些不如意,就會對其他幼兒變現不一些攻擊性行為,晨晨小朋友是我一直從托班帶上來的,他是一個調皮又好動的小男孩,根據我對他的了解由于他是家里的小兒子(上面還有一個比他大10歲的姐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疼愛有加,他的父母由于平時工作比較忙,他每天來回幼兒園都是爺爺接送的,所以平時我們老師與他父母接觸的機會很少,平時在幼兒園如果遇到一些事情與其父母溝通只能通過電話的形式,效果遠遠沒有面對面溝通來得好。
案例描述一:
一天早上,和平時一樣晨晨坐著爺爺的三輪車來園上學,他自己走進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參加了晨間活動,因為那天的天氣有點下小雨,原定的戶外活動被取消了,我組織幼兒在教室里和走廊分批進行室內活動,第一個活動結束以后,我請幼兒拿好自己的小茶杯進行喝水,幼兒們一個個都很有次序的到直飲水地方排好隊伍去喝水了,突然在教室的走廊里,晨晨與王奕藝小朋友吵了起來,奕藝拉住晨晨手拿杯子的小手要他把自己杯子里的口水弄干凈,哲哲一臉的不以為然,還很有道理的說:“是你先踩我的鞋子的,把我的鞋子踩了,就是因為在拿小茶杯的過程中,奕藝不小心踩了一下哲哲的鞋子,哲哲就用口水去吐奕藝的杯子,還說:“我爺爺奶奶說的,別人弄我了,我也可以弄還別人的。
案例描述二:
到了中午吃飯,大媽媽幫孩子們分好了午餐等待孩子們洗手吃飯了,狀況又發生了,由于餐盤放在桌上位置有點擠,哲哲就去擠旁邊的小朋友的餐盤,還把旁邊小朋友的湯碗給擠翻了,旁邊的小朋友感覺很委屈把倒翻湯碗拿起來,沒想到,這時候哲哲一把又把碗弄翻了,自己還得意的吃飯了,嘴巴里還說現在位子空了,真舒服,我在家吃飯我爺爺奶奶都讓我一個人坐的。
案例分析:
出現以上小朋友之間的爭吵,這兩種行為表現出來是非常不好的,我想其中晨晨小朋友的原因在于他爺爺奶奶在家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他們家的長輩可能認為保護和疼愛自己孫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讓他受到別人的欺負,而且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打傷同伴后卻認為這是理所應當,認為是屬于正常防衛,不管是錯了還是對了,一味的護著自己的孩子,在思想上還一直給孩子說,別人欺負你了,你要還手,不要這么老實,長此下去孩子的腦袋里有了這樣一種思想,別人弄我了我一定要還手,不管別人是小心還是不小心,這種教育方法是非常不正確的,所以才會導致他出現這種攻擊性行為,以至于這種行為的產生讓孩子感覺得這么不以為。
案例措施:
1.與他爺爺奶奶取得聯系,告訴他們哲哲小朋友在幼兒園的一些異常行為,告訴他們在家里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因為怕孩子吃虧而引導孩子出現攻擊性的行為,平時要給他講一些與小朋友交往的方法,漸漸的讓他明白在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是別的小朋友不小心欺負你了你就可以還手攻擊別人,也應該意識到遇到事情也不一定是別人不好,自己肯定也有錯的地方,但不能動不動就采用還手的方法。
2.平時在幼兒園里我們老師也要告訴他經常欺負別的孩子老師不喜歡,給他一定的心理壓力。
3.日常生活中當他表現好的時候及時的給他表揚,當著全班小朋友表揚他,讓他感到很光榮,找到了自信,下次再保持好的行為習慣。
案例反思:
現在的孩子,家里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疼愛,有些幼兒由于父母工作忙,是由爺爺奶奶來帶的,更是什么事情都依著他,長此已久,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霸道行為,在我們的農村里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都是這樣,認為自己的孩子打別的小朋友或者欺負別的小朋友肯定是別的小朋友先打自己孩子的,有的還以自己孩子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上面的案例中與孩子的爺爺奶奶取得電話聯系后,孩子的長輩,起初還是一味的袒護自己孩子的不良行為,還說別的小朋友以前也欺負過他,經過我耐心的講述事情的經過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類似的不良行為,以及對孩子心理發展的不利以后,家長的想法發生了改變,他們表示愿意配合我們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用一些更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小朋友之間要相互尊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教育孩子用適當的方法來表達自己不好的情緒,讓孩子知道快樂的孩子能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在幼兒園我們老師也通過無聲的批評讓他知道做錯事情是得不到老師喜歡的,通過這種方式比直接批評的效果來得好。再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及時表揚方法讓他在集體面前感到滿足,從而找到自信心,我想這幾種方法對行為不良的孩子應該會有一些幫助的。
教育筆記:走到孩子的位置上試試看
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愛孩子,在工作中比較細致。但對于一些特殊性格的孩子處理方面有些欠缺。有時觀察不夠仔細,分析不夠透徹。今年我帶了一屆新生班,有個男孩子叫沈林凱,他比其他小朋友要高大,飯量也比較大,當然力氣也比別人大。剛來的時候因為孩子情緒不穩定,我們只是發現他睡覺不是很好。因為我們有一些小朋友要睡閣樓,因此我們兩位老師輪流陪他午睡,可是這樣的辦法很快不行,只要老師不陪他,他就醒來,開始說話。因此我們給他換了下面的床鋪老師可以時常照看他。可是一段時間過去了,他漸漸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他的調皮性格漸漸顯現。上課或下課他經常伸手打別的小朋友的頭和身上。老師怎么跟他說都無濟于事,孩子的告狀聲此起彼伏。更有同村的道道奶奶讓我們留心被他打(因為周末兩孩子一起玩去玩時,倆孩子發生了爭執)。因此跟林凱的奶奶說,奶奶覺得沒什么。之后每次上課林凱被安排到了坐我身邊,我得時刻看他。但趁老師不注意他還是會打附近小朋友,只是不那么重了。看到后我們跟他說輕輕的也不能碰。為此這周的小紅花他沒有得。過了幾天小朋友去上廁所(兩個班的廁所是共用的)聽到隔壁班的小朋友來告狀:“老師,你們班的小朋友打我。”我聽后非常生氣問林凱,他承認了,因此批評了他。也就是這天他解出了小便。奶奶來接的時候跟奶奶說了白天發生的事情。過了幾天,媽媽來送他上學。我跟他媽媽交流了這段時間的表現。媽媽說了那天林凱是因為他解小便有人先推他,他才動手打人的,然后小便也沒解睡覺了,才會解出小便的。我恍然大悟。原來我錯怪了他。
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不要憑主觀意見批評那些“問題”孩子,其實他們也需要老師的關注和理解,我們要尊重他們,多花一些時間關注他們,對觀察到的每一個現象,要思考、去理解幼兒的做法,無法理解,就要詢問孩子,這樣才能理解孩子的真正的意思,也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會發現其實他們也同樣陽光、可愛。
教育筆記:給孩子同等的機會
“誰來給我們講個故事?”在一次餐后活動中,我這樣問。正當我準備在舉手的幼兒中點名時,猛聽到一個聲音說:“瑤瑤上來講”。我吃了一驚,誰知道我要叫瑤瑤了。而這時的瑤瑤正舉著胖乎乎的手、仰著滿帶笑容的臉得意地望著我…….
幼兒午睡時,我輕輕地走到剛才“插嘴”的幼兒的床邊問:“你怎么知道我要叫瑤瑤?”他拿被子蒙著頭悶悶地說:“你喜歡她,每次你都第一個叫她”。
該幼兒接受以及口語表達力一般,在各項活動中不太積極,因此老師叫他答題、做事的機會相對較少。長此以往,他就少了鍛煉的機會。而依依、瑤瑤等幾名能干、活潑的幼兒總能專心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因此得到的機會相對多一點。我還時常埋怨班級里個別能力相對差的幼兒怎么沒有進步,其實這就是良性、惡性循環在起作用呢!反思一下,我們這樣的做法即會寵壞“能干”的幼兒,又會挫傷一些幼兒的積極主動性。
于是,我調整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真正地給班級里所有幼兒同等的機會:讓幼兒輪流地帶小朋友做操;給機會讓能力差的幼兒來講簡短的小故事(哪怕只有幾句話也行);采用強弱結合的方式選出“正副組長”;教學活動前講問題分類,讓每個層次的孩子都能有適合他的問題來回答……一段時間下來,以前那些能力相對差的幼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逐漸增強,主動舉手發言、要求表演的越來越多了……
教育筆記:適時教育孩子們尊重不同的想法
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一種心理,想要影響別人,讓別人接受我們的想法。這種心理很容易產生分歧和矛盾,但是這在成人的世界中是可以被友好解決的,因為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能強迫別人與我們想法一致,如果他堅持自己的意見,那我們唯有尊重他了。
在孩子中間也存在著這種矛盾,我說的你就要同意,不同意就不行,一定要大聲地一直說一直說,直到你妥協為止,到最后很可能就會演變成一場爭吵或爭斗。
這天早晨,孩子們正在吃早飯,茳悅跑到我身邊對我說:“老師,姜赫手里有東西。”邊說著邊拉著我朝姜赫走去。我走到姜赫身邊,伸出雙手,他也很配合,將手中的東西主動放到我的手里。我一看,原來是幾個衣服上的小亮片。我對他說:“赫赫,我先幫你放到藥袋里,等你回家的時候我再還給你好嗎?”“嗯,好,老師,你先幫我把寶石收好,等我回家的時候再給我。”“嗯,好的。”
就在這時,一旁的茳悅開口了:“這不是寶石,是垃圾!”聽到茳悅這樣說,姜赫立刻不同意了:“這不是垃圾,是寶石!”“就是垃圾!”“不是垃圾,是寶石!”兩個小伙伴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地說了起來,誰也不能說服對方,聲音也越來越高。
眼看著雙方僵持不下,我趕緊出聲:“好了寶貝,先聽我說,姜赫認為這是寶石對吧!”“嗯!”他點點頭。“是垃圾!”茳悅脫口而出,眼看又要開始爭吵起來,我示意他倆先等一下,然后接著說道:“茳悅認為這是垃圾,是吧!”“對,就是垃圾!”姜赫立刻發出聲音表示不滿。我又說:“好,我知道了,姜赫認為這是寶石,而茳悅認為這是垃圾,你們倆的想法都沒錯,你可以認為它是寶石,也可以認為它是垃圾,我們要尊重別人跟我們有不同的想法。”“這就是垃圾。”茳悅又補充了一句。“不是垃圾,是寶石。”姜赫也說道。“這都是可以的,既然沒辦法改變對方的想法,那不如就只堅持自己就好啦。”他們都不再做聲,我想他們需要好好消化一下我的這番話。
記得看過這樣一句話:“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孩子用他獨特的視角觀察著這個世界,產生著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些想法在我們看來是荒謬的,但是,我們也應該尊重他們,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不要妄圖以成人的權威來強硬的改變他們的思想成果。而在孩子們中間,有時就因為觀點不同,想法不同而產生矛盾,如果我們能適時地加以引導,或許他們就會更加懂得尊重和相處之道。
《安全教育筆記中班3篇》:安全教育筆記中班第1篇鼓勵讓孩子建立自信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繩、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熱鬧非凡,生機勃勃,到處都是孩子們的笑臉,開心的笑
《中班教育筆記大全3篇》:中班教育筆記大全第1篇 “玩”出來的智慧 一天早上辰辰天真的問我:“老師,昨天晚上我折了很多的小紙船,有的浮起來,有的全濕了沉到水底”?仔細一問,原
《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50篇》: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第1篇篇1:小班教養筆記穩定情緒,樹常規看著已經入園一個月的豆豆班小朋友見全神貫注的在聽明教師講故事,此刻豆豆班的小朋友可能干了。我想到習慣的重要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