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下學期教育筆記《媽媽,我要做飛機》,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媽媽,我要做飛機
昨天,我去杰杰家家訪,還沒有進大門,就聽見杰杰哇哇大哭的聲音,還伴隨著他媽媽的責罵聲。
我一跨進房門,杰杰見我進來,哭著撲到我的懷里,哽咽著說不出話來。他媽媽見是我,馬上換了笑臉,對我說:“蘇老師,您看這孩子,就知道在家里折騰,弄得滿地都是紙。”這時孩子在我的安慰下已經停止了哭泣。我輕聲的問他:“小杰,你撕那么多的紙要干什么呢?能告訴老師嗎?”杰杰抬起滿是淚痕的小臉,說:“今天上午,媽媽帶我去趕集,我很喜歡那個玩具飛機,可是爸爸生病了要花很多的錢,我不想讓媽媽花錢。可我很喜歡那架飛機,我想自己做一架玩。”說到這兒,他掙脫了我的懷抱,拾起地上那架還未成形的飛機,遞給我看。這時,他的媽媽已經是滿眼淚水,因為自己的誤解,更因為孩子的懂事。我接過紙飛機,對小杰說:“你做的可真精致,讓老師和媽媽一起幫你做好嗎?”孩子的媽媽偷偷地擦去眼淚,拾起剛才扔在地下的廢紙,認真地和孩子一起疊起來。小杰一邊疊著,一邊還不時指點著我和他媽媽。家里緊張、氣憤的空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融洽的親情。
這件事讓我更深的知道:孩子的心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心里有很多的時候,比大人更明白,更清澈。有時我們因為孩子年齡小,就固執地認為他們不懂事,任性。其實,是我們大人無法理解他們的內心,而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從沒有給孩子申辯的機會。
教育筆記:老師,我要媽媽和你一樣“戴戒指”
每個孩子都喜歡漂亮的老師,包括我自己本身。記得自己小時候上幼兒園時,如果老師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或是帶了一個別致的發卡上面還有漂亮的蝴蝶結,讓我自然而然更想親近這個老師。現在的孩子也一樣,孩子往往對發亮、鮮艷、新奇的東西特別偏愛,但是老師佩帶飾物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對于幼兒園的老師佩戴飾物想的方面要更全面。由于我們與幼兒接觸比較多,所以佩帶的飾物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戒指、胸針等在與孩子接觸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碰到孩子。
今天早上我對孩子進行晨檢時,發現我班博文的臉上不知什么時候劃傷了,我趕緊問孩子:“博文,你的臉怎么了?”孩子告訴我說是讓媽媽挖的,孩子的這句話讓我大吃一驚,媽媽怎么可能挖自己的孩子呢?我想博文年齡小,語言表達也不完整,肯定是有什么原因使媽媽不小心弄傷了孩子。我利用活動結束的休息時間和博文的媽媽進行電話交流,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原來,這幾天孩子不知道怎么了非要讓媽媽戴上個戒指,博文的媽媽平時不喜歡帶這些飾物,因為干起活來不方便,可是最近孩子總是讓媽媽戴上戒指,說不戴戒指就不漂亮,由于孩子從小在家嬌慣,媽媽也很慣孩子,沒辦法戴上了戒指。昨天晚上睡覺,孩子穿了套頭毛衣脫不下來,媽媽幫忙去脫,用戒指給孩子劃破了臉。事情原來是這樣,博文的媽媽還讓我在幼兒園教育教育孩子,不要讓孩子回家提一些無禮的要求,媽媽在家實在是拿孩子沒辦法。聽著博文媽媽無奈的訴苦,我也想了很多。看著博文在幼兒園無憂無慮的玩著,我想我應該和孩子好好談談。我讓博文來到我的跟前,我抱起他問他:“為什么非讓媽媽戴戒指?” “老師,你戴戒指,我覺得好看,所以我要讓媽媽和你一樣好看!”博文的回答,讓我一時無語,聽著孩子稚嫩的話語,我明白了,原來孩子是讓媽媽在學我啊!我知道在幼兒園這個階段,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楷模,是孩子模仿的對象,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到孩子今后的觀念形成。我笑了笑對博文說:“博文,你覺得老師的戒指好看嗎?”孩子點點頭,我告訴博文:“戒指是一個裝飾物,不一定每個人都要戴。媽媽要上班,工作很辛苦,戴上戒指工作也不方便,你看一不小心還有可能給寶貝把臉弄傷了。回家讓媽媽把戒指摘下來,好嗎?”博文很認真的聽著我說,他接著問我:“老師那你干活戴戒指舒服嗎?”我笑了,我對他說:“老師干活,戴戒指也不舒服!那老師明天就把它摘下來,好嗎?”孩子緊接著說了一句話,讓我好感動,孩子說:“老師,等我長大了,給你買個戒指戴,干活的時候也舒服!”
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孩子好奇心特別強,對一些漂亮、吸引人的佩飾興趣很大,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這方面一定要注意!另外,能結合自己生活工作的需要和經驗,正確、巧妙地配用飾物,讓小小的飾物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真正成為生活和工作的“亮點”!
教育筆記:老師,我要小便
今天是孩子們真正上學的第一天,前面兩天雖然也來,但是中午是接回家午餐和午睡的,所以孩子們都還是覺得很開心。今天卻不同了,從早晨孩子們來園的表現上就能看出,有的哀求家長中午回家吃飯,有的直接說中午不要睡覺,還有的拉著爺爺奶奶的衣服就是不撒手。只有萱萱,奶奶把她送到座位上后,默默地跟奶奶揮手告別,完成任務似得地跟老師問了聲早,便玩起了桌面玩具。不一會,萱萱旁邊的豆豆來了,豆豆主動跟萱萱打招呼,萱萱視而不見,一直在默默玩玩具。
一會,萱萱離開位置向廁所走去,我想她可能去小便,于是問了一句:萱萱是要小便嗎?她沒有回答我,只是點了點頭,一會功夫她就從廁所出來了。可是沒過5分鐘,萱萱又起身離開位置,向廁所走去“老師,我要小便。”雖然當時心里納悶剛剛才去的怎么又要去,但她似乎也沒有想得到我的什么意見,就徑直走向廁所,一會就出來了。她在短時間內的兩次上廁所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看看她接下來還會去廁所嗎?她會在廁所里干什么呢?
果然,5分鐘不到,萱萱弱弱的聲音響起:“老師,我去小便。”說完就走向廁所,這次我悄悄地跟她進了盥洗室,看到萱萱并沒有小便,而是對著盥洗室里的鏡子說了一些話:奶奶一會就來接萱萱的,是吧?萱萱要堅強,耐心等,奶奶就會來了……然后就這鏡子笑了下就轉身走出了盥洗室。
反思:從萱萱兩天的表現和與家長的交流中,我了解到這個孩子比較內向,有什么話會藏在心里,不愿跟人交流。就剛才萱萱的表現也看出,她表面上很堅強,其實內心也是很無助脆弱的,這種孩子更需要老師給予她更多的關心。
策略:當萱萱從盥洗室出來后,我并沒有揭穿她,而是走到她的身邊,撫摸著她的頭,與她進行聊天,希望她能把心里的分離焦慮發泄出來,同時鼓勵她與旁邊的小朋友進行交流,讓其他孩子與她做朋友,讓她喜歡上幼兒園。
教育筆記:媽媽,我要做飛機
昨天,我去杰杰家家訪,還沒有進大門,就聽見杰杰哇哇大哭的聲音,還伴隨著他媽媽的責罵聲。
我一跨進房門,杰杰見我進來,哭著撲到我的懷里,哽咽著說不出話來。他媽媽見是我,馬上換了笑臉,對我說:“蘇老師,您看這孩子,就知道在家里折騰,弄得滿地都是紙。”這時孩子在我的安慰下已經停止了哭泣。我輕聲的問他:“小杰,你撕那么多的紙要干什么呢?能告訴老師嗎?”杰杰抬起滿是淚痕的小臉,說:“今天上午,媽媽帶我去趕集,我很喜歡那個玩具飛機,可是爸爸生病了要花很多的錢,我不想讓媽媽花錢。可我很喜歡那架飛機,我想自己做一架玩。”說到這兒,他掙脫了我的懷抱,拾起地上那架還未成形的飛機,遞給我看。這時,他的媽媽已經是滿眼淚水,因為自己的誤解,更因為孩子的懂事。我接過紙飛機,對小杰說:“你做的可真精致,讓老師和媽媽一起幫你做好嗎?”孩子的媽媽偷偷地擦去眼淚,拾起剛才扔在地下的廢紙,認真地和孩子一起疊起來。小杰一邊疊著,一邊還不時指點著我和他媽媽。家里緊張、氣憤的空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融洽的親情。
這件事讓我更深的知道:孩子的心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心里有很多的時候,比大人更明白,更清澈。有時我們因為孩子年齡小,就固執地認為他們不懂事,任性。其實,是我們大人無法理解他們的內心,而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從沒有給孩子申辯的機會。
教育筆記:老師,不是我做的
“觀察記錄”這項工作是我們幼兒園老師教育孩子工作中的好幫手,它幫助我們準確的把握班中每一個孩子的個別差異,例如孩子之間年齡有差異,性格有差異,行為習慣有差異等等。在平時的日常活動中,作為老師用贊賞的目光去觀察記錄,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洋洋是我班年齡較小的男孩,性格外向,是我們班出了名的“小調皮”。今天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像往常一樣排好隊準備入廁,這時我們班萌萌嘟囔著說:“老師,洋洋推我!”我走到他們面前說:“怎么了,洋洋?排好隊,不準擠!”我看了一眼洋洋,洋洋馬上低下了頭,默認了剛才自己錯誤的行為。過了一會,孩子們陸陸續續從衛生間里走進了活動室,我照例到衛生間看看沖廁所的水龍頭有沒有關好。我走到小便池一看,里面不知是哪個小朋友把家長做的布藝小辣椒扔了進去,那可是家長辛辛苦苦一針一線做出來的,我把布藝小辣椒拿了出來用水清洗干凈,涼在外面。我讓孩子們看著我做的這一切,然后我走到孩子們面前,問:“是誰把小辣椒扔進去的?”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是洋洋!”于是,我馬上把洋洋請到了我面前,可不知我怎么詢問,洋洋就是不承認是自己做的,而大部分孩子都指認說是洋洋做的,“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個疑問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會不會平時孩子們總是告洋洋的狀,然后孩子們習以為常把所有的“壞事”都推給洋洋”。我心里這么想著,于是我決定這件事先放在一邊,我要留心觀察一下。
這幾天我班的孩子對彩色的數塊特別感興趣,一到課后休息時間孩子們都會跑到彩色數塊前,擺弄自己喜歡的數塊。可是就是有些孩子不太愛惜數塊,讓數塊隨意的躺在活動室的角落里。我故意提高聲音問:“是誰把彩色數塊扔在地上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們又異口同聲的說:“是洋洋!”我想我不能再讓這件事就這么不了了之了,我召集了所有的孩子在我面前,我說:“剛才洋洋就在我面前玩橡皮泥,他沒有玩彩色數塊,怎么能把數塊扔在地上呢?到底是誰呢?”這時冉冉走到我面前說:“老師,是我剛剛擺彩色數塊,擺的太高了,倒在了地上,我是不小心的!”我摸了摸冉冉的頭說:“孩子沒關系,下次小心點,就可以了!”我趁著冉冉的話接著說:“小朋友們,這次數塊是冉冉不小心做的,并不是洋洋。雖然有時洋洋是做錯了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洋洋做的,我希望你們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話都不可以亂說,沒有親眼看見,不能隨便的冤枉了小朋友!”有的孩子認真的點了點頭,隨后我讓孩子們向洋洋道了歉。
孩子是敏感的,我想有時洋洋做錯了事,我點名說他時,直接影響了他在其他小朋友心中的形象,導致了這件事的發生。通過這次事件,孩子們給我自己上了一節生動的教育課,它讓我明白以后遇到事情不能盲目的當眾點名批評孩子,而應該先觀察,用一種較為緩和的方式去處理還孩子的問題。
教育筆記:多點耐心,多點堅決,少點任性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寶貝,含在嘴里怕化了,往往是好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往往對孩子更是有求必應。在超市、商場里,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場面:
孩子拉著大人的衣襟,嘴里不斷地說:“給我買這個玩具吧,我要買嘛!不買,我就不和你玩了,不理你了。”在孩子無休止的糾纏下,大人最終只好無奈的答應:“好好,買,行了吧?”孩子破涕為笑。
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就又哭又鬧,有的家長感到無奈,只得依從;還有的家長采取強硬的措施,置之不理或強烈批評。這些措施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孩子的任性行為,將會對個人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應采取正面的方式,和孩子講道理,如給孩子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對,應該怎么做才是對的。從而幫助孩子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這樣孩子才能逐漸形成清晰的是非觀念,采取正確的行為。通過寒假時間我學習了有關書籍,我覺得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來解決幼兒的任性。
第一,事先說明法。在已經掌握孩子的任性行為規律后,可事先和孩子講清楚,“約法三章”,提早預防孩子的任性行為的發生。如帶孩子到朋友家玩,就要先和孩子講好 :“到了阿姨家,不能沒有禮貌的到處亂跑,吵到阿姨。否則就不帶你去。”
第二,磨練法。有的時候,孩子被家長慣壞了,連穿衣服、穿鞋子都要父母幫助,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立刻趕去幫忙,可以采取暫時不管,給孩子提供磨煉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處理解決難題、克服困難,從而鍛煉孩子的自己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孩子的意志和獨立意識,發展良好品質,養成樂于助人、關心他人的好習慣。
第三,置之不理法。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若不滿足,孩子會哭鬧不止,任性撒潑,以達到讓父母“投降”的目的。這時可對其置之不理,不要急著去哄他、安慰他讓孩子“盡情”哭鬧,當他明白這樣不管用時,在給與及時的說服教育。
第四,轉移注意法。當孩子任性起來,非要這個那個,可以設法把他的注意點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從而忘記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如帶孩子逛超市時,孩子非吵著買一個玩具娃娃,但是家里已經有很多玩具娃娃,這時就可以說:“那邊還有跟好玩的,我們去那邊看看。”把孩子引開然后再和他講道理,但是這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
第五,反向激勵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可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孩子生病了非常害怕吃藥,說藥太苦了。這時可以說:“你不是最喜歡警察叔叔嗎?警察叔叔最勇敢了,連壞人都不怕,吃藥更不怕了。那你能做到和警察叔叔一樣勇敢嗎?”
第六,態度堅決法。一旦說:“不”,就要堅持到底。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選擇。若是對孩子妥協,就要為此付出代價,縱容了孩子動輒就以哭鬧進行要挾的壞脾氣。因此,要避免在公共場所發生親子之間的沖突,家長應態度堅決。
總之,對孩子的任性行為耐心疏導,不可時而放松,時而抓緊,憑自己的沖動情緒來對待。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可以讓孩子接受,并有信心的做到。當孩子感到家長的態度是堅決的,孩子的那種“我為主”、“滿足我”、“我想要”的自我中心想法會慢慢消失并伴之以良好的教育。孩子是家長的寶貝為了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我們一起耐心對待幼兒的無理取鬧,減少幼兒的任性,我們一起加油!
《幼兒園教育筆記中班3篇》:幼兒園教育筆記中班第1篇 在幼兒園競賽性游戲活動中,陳宸總是以“這個游戲沒勁”為理由推諉,寧愿在旁邊獨坐也不愿意參與其中。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在教室內
《幼兒園聽課筆記30篇》:幼兒園聽課筆記第1篇第一篇執筆教師:馬老師 聽課時間:12月4日 聽課老師:本人活動名稱:花手套 班級:小班 活動領域:美術活動目標:1、讓幼兒嘗試滾畫2、對色彩感興趣,愿意參與
《小班教育筆記400篇》:小班教育筆記400篇第1部分 在班里,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需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