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巧用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巧用孩子的模仿能力
在整個幼兒時期,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模仿,孩子的模仿是無意識的,但這無意識的模仿卻時時刻刻發揮著作用。穿衣、吃飯、做運動、說話、唱歌、玩游戲等等,樣樣都模仿著老師的一言一行。老師的所作所為、說笑談吐、脾氣愛好等等,可以說都受到了世界上最嚴格的“監督”,最細微的仿效。記得看過一篇文章里寫過:做為老師,你要注意,在你的班里,有一臺臺活的“錄像機”,一部部會走動的“竊聽器”,隨時跟在你的身邊!所以我要提高自己的修養,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例如:孩子們喜歡在教室里跑動、嬉鬧,我生怕他們不小心摔倒受傷而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表情嚴肅了,嗓門提高了,有時甚至大發雷霆,而我的聲音越高,孩子們的說話聲、吵鬧聲就越大,我感到我的方法出了問題,后來我一改大聲說話的方法,只是把食指放在嘴邊輕輕地“噓”一聲,有的孩子看見后,也會采用這個手勢,于是,多數孩子都模仿我的行為,很快,教室里就會安靜下來。
人們常說:什么樣的老師,帶什么樣的孩子,老師對孩子們的影響會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逐漸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我們就要充分利用他們的好模仿能力,進行正確的引導。
教育筆記:多了解孩子的能力
今天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了識字一,認識了一至十這十個漢字(也可以說是數字吧!)他們都能認識了。但提及寫他們還都不會。我先領著他們了解了田字格的各個部位:什么橫中線、豎中線、左上格、右上格等,然后再教他們怎樣寫。在教學“一”的寫法時我告訴孩子們它的運筆過程:提筆頓一下,接著橫向右邊,稍微向上斜一點,然后再頓一下,最后收筆。我指導、示范完后讓他們練寫了,當我走進他們中間瞧瞧時,可讓我笑彎了腰:有的并不能按我說的要將它寫在橫中線上;有的將“一”字寫得彎彎曲曲如蚯蚓;還有的將它寫得如標志符號中的一半、、、、、、我只得再次重申“一”字的書寫要求:必須將它寫在橫中線上,再也不敢強調它的運筆了,無奈地只要求他們將它橫直了即可!一個一個地看,一個一個地糾正,還好他們在我的又一次的要求指導下都寫得不錯,尤其是曹鑫與江柯達,書寫得如我剛開始要求的那般,他倆還算給了我些許安慰!當我將他倆寫的字展示給其他孩子看后,他們接二連三地將自己寫的字拿給我看,我知道他們也想得到我的表揚!在我的表揚下我發現孩子們寫的更認真了。一張張小臉上掛著心滿意足的神情,愉悅地在練著!見他們將“一”字都寫的很不錯,于是我就準備教他們寫“二三四”了,認為“二與三”在“一”的基礎上對孩子們來說不會有什么難度,“四”字比較難,想在它的寫法上多花點時間得了。事與愿違!也許我高估了孩子(事實也是如此),在我說完這“二”和“三”字的書寫規則后讓他們寫時,有些孩子竟不知從何下筆了。這是我的失誤,我不該一下子講解那么多,那小小的腦袋還不能一下子記住我說的那么多!只得重新安排----只教寫“二”。在我另作調整再次指導示范后讓他們來寫時,他們也能寫的如我要求的一般。
今后我得多與孩子接觸,多去了解孩子的能力與需求,這樣才會有助于我今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教育筆記:相信孩子的能力
晨間區域活動時,小朋友都在認真地做著各自的桌面游戲。忽然,一聲“老師,我不會剪——”傳來,循聲望去,只見程炘小朋友一手拿著手工紙,一手拿著小剪刀站在那里。頓時我皺起了眉頭,又是這個小家伙。動手能力就是比其他小朋友弱。雖然已經中班下學期了,但看上去還是像小班的小朋友。畫畫不太會畫,每天睡覺穿脫衣服最慢。午睡過后小朋友都在吃點心了,他才慢慢地從午睡間出來。做什么都比別人晚半拍,更不要提做手工了。前幾天我剛教過他好幾次怎么拿剪刀,怎么剪下去,可他怎么還不會呀?!盀詾?,老師不是教過你幾次了嗎?而且你已知道方法了,今天你試著剪剪看,老師相信你一定會剪的”。他聽了我的話,無奈地坐了下來,拿起了小剪刀。平時他一定要老師幫助才肯試著去剪,這一次我決定放手讓他自己來完成,自己動手剪。我雖然在巡回指導其他小朋友,卻不時地在觀察他,只見他拿著剪刀在費力地剪著,可是一刀剪下去把黑線里面的部分也剪去了一小塊,彎彎曲曲,可我沒有走過去幫忙。過一會兒,只聽到炘炘大聲地對我說:“老師,我剪好了?!彼麚P起手里的作品,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雖然他剪出的作品不是很美,我卻高興地表揚了他:“炘炘,你真棒,學會了剪紙的本領。”能在老師的鼓勵下嘗試,慢慢地已稍有進步了。而炘炘在家過于保護與寵愛,什么事都給包辦了,使得他在動手方面的能力比較差。因此,這都需要我們老師的努力培養與指導。如果我們老師也一味地幫孩子做,就會養成他們的依賴心理,使他們失去鍛煉的機會,我們老師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在指導他們的基礎上多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自己動手,使他們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教育筆記:巧用孩子的模仿能力
在整個幼兒時期,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模仿,孩子的模仿是無意識的,但這無意識的模仿卻時時刻刻發揮著作用。穿衣、吃飯、做運動、說話、唱歌、玩游戲等等,樣樣都模仿著老師的一言一行。老師的所作所為、說笑談吐、脾氣愛好等等,可以說都受到了世界上最嚴格的“監督”,最細微的仿效。記得看過一篇文章里寫過:做為老師,你要注意,在你的班里,有一臺臺活的“錄像機”,一部部會走動的“竊聽器”,隨時跟在你的身邊!所以我要提高自己的修養,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例如:孩子們喜歡在教室里跑動、嬉鬧,我生怕他們不小心摔倒受傷而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表情嚴肅了,嗓門提高了,有時甚至大發雷霆,而我的聲音越高,孩子們的說話聲、吵鬧聲就越大,我感到我的方法出了問題,后來我一改大聲說話的方法,只是把食指放在嘴邊輕輕地“噓”一聲,有的孩子看見后,也會采用這個手勢,于是,多數孩子都模仿我的行為,很快,教室里就會安靜下來。
人們常說:什么樣的老師,帶什么樣的孩子,老師對孩子們的影響會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逐漸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我們就要充分利用他們的好模仿能力,進行正確的引導。
教育筆記:開發孩子自己的能力
自從中班轉過來以后,旭旭小朋友就經常引起我的注意,因為她每次遇到問題總是不思考就急著問老師了。比如,每次畫畫的時候,老師這里還沒說完,她就開始喊老師了:“老師,這個我不會,老師,你來教教我啊!”一開始我還以為她真的不會,可漸漸的我發現,旭旭小朋友她并不是不會,她只是有點依賴老師了。
這天上完課,我讓小朋友拿出橡皮泥,準備教他們做一個小手機,才剛剛開始教,旭旭小朋友就拿著橡皮泥到我這來了,我知道她又是想讓我幫忙吧!這次我決定不直接幫助她去做,而是讓她上座位仔細看老師是怎么一步步來的,一開始她不是很情愿,最后還是被我說服了,上了座位。每教一步我總會看看她,發現她做到還是很不錯的。可能就是習慣了老師的幫助吧!
就此事我也進行了自我檢討,我應該多觀察小朋友,不能一味的去幫助他們,有些事情還是應該督促他們自己完成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小班的課程。小班的孩子第一次離開了自己的親人,來到陌生的環境哭鬧現象比較嚴重。雖然在開學初孩子們有的都已經上過親子班了適應,但還有部分幼兒哭鬧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到吃飯、午睡的時候尤為厲害。面對這些哭鬧的孩子老師們也一個頭兩個大。 教室里最難纏的就是一個叫帆帆的小男孩。別的小朋友哭哭還有停歇的時候,可他一直在耳邊嘮叨,而且聲音又響,吵得耳根邊沒有安靜的時候。你只要一和他說話,他就哭得更兇。無奈,只好“冷”處理。一次,我發現馨馨拿著毛絨玩具小熊,一邊哭,一邊對著小熊說:“小熊,我要媽媽,我要媽媽。”軒軒聽見了,就悄悄躲在小熊后面說道:“我就是你的媽媽?!苯浰@么一說,馨馨朝她看了看又繼續哭。軒軒再次躲在小熊后面:“我是你的媽媽?!眱扇魏?,馨馨停止了哭聲,看著她。這時軒軒走上前,拉住她的衣服,把她帶進了娃娃家。我再偷偷看他時,見她和大家玩的挺高興的。哎,終于又搞定了一個哭寶。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請家長們為自己的孩子帶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帆帆他不管走到哪里手里都抱著它,小便時也把它往腋窩下一夾。為了緩解他的入園焦慮,我也一直順著他。當天下午,我看到他走到娃娃家,拿著電話機正在喂喂的打電話,電話里埋怨的話語:“媽媽怎么還不來接我,我想媽媽了?!笨此蛲觌娫捄?,我問:“電話打完了嗎?”他朝我看看,又露出一副哭泣的表情。我隨機把話題一轉,說道:“你去問問月月,媽媽來了嗎?”他走到玥玥面前問道:“媽媽來了嗎?”玥玥笑笑說道:“還沒放學?!闭f完就走去娃娃家玩了。他看到月月走了,也玩起了自己的東西。大約過了十多分鐘,他又來問我媽媽來了嗎?我指指月月,他走到月月面前,就像前一次那樣問道:媽媽來了嗎?月月說道:“三點鐘來接你,我要做飯給娃娃吃呢?!狈珴M意地笑了。哎,終于可以安靜一會兒了。我默默地看著,欣賞著孩子們自我排遣焦慮的方法,心中感慨萬千。 對于這些初入園的孩子們,他們的適應情況也各不相同,我們教師要給與孩子溫暖,多抱抱孩子,可多和他交流交流,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和同班的孩子一起玩耍,孩子間幫助分解焦慮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3篇》:中班孩子教育筆記第1篇 情感交流的效應 我班的趙天語一星期沒來幼兒園上學了。平時她來的時候,總是在我身邊轉來轉去的,照著機會就跟我說話,這一不來,還真有點想他。
《教育筆記中班幼兒園3篇》:教育筆記中班幼兒園第1篇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中班迎來了6名新生。為了讓他們更快的適應新環境,同時讓新生和老生更快的融入到一齊,第一周我們并沒有進行過多的教學活動,大部分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500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一天在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問小朋友們:“兩天不見了,你們最想誰?。?rdquo;我本以為他們會說最想老師了,但是他們大都卻說:&ldqu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