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案例《兩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分享和等待
在中班這個年齡段中會遇到很多關于“分享“的問題,因為中班的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這樣一個特點:占有欲強。當孩子們的占有欲望產生的時候,就會發生——玩具的爭搶,書本的撕拉…
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們建立“分享”的意識呢?
早上晨間活動的時候聽見有小朋友告狀:“姝予哭了!”只見姝予哼哼唧唧的哭著,似乎沒有什么太多的不快。于是我來到他的身邊坐下,看見他正在和俊熙爭搶玩具。此時,俊熙看我來了,帶著可憐的眼神求助與我,貌似說:“我真的不想把玩具給他,可是老師來了,我只好暫時讓給他?!?/p>
俊熙無奈的松開了手,姝予很高興的把想要的玩具攏到自己面前,面帶勝利的表情玩了起來。而俊熙則委屈地抽泣起來,“一個帥氣的小伙,還流眼淚,太丟人了!”俊熙想著,便躲開我的視線,把頭轉過去了,不直視我的眼睛。這時我發現桌子上再無其他玩具了,便拿了一個玩具遞給俊熙,問他:“那套玩具你玩了多久?”
他小聲說:“剛剛玩,還沒擺完一個小朋友呢……”頓時我想:是否要重新考慮分享的含義。
這件事情讓我思考著——
1.玩具的提供是否適合孩子們合作操作?這一點是老師提供材料的疏忽,這套玩具不適合合作進行,適合個人操作。所以無形中將矛盾造成,給孩子的游戲制造不必要的障礙。
2.玩具什么時候適合分享?如果不問俊熙的最后一個問題,我可能還會依舊認為玩具應該分享,可面對只玩一小會兒的俊熙是否公平呢?讓孩子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給別人,我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心愛之物無條件的拿出來分享給別人呢?我們都做不到,又怎么要強行讓孩子這樣做呢。
3.對于想要玩的孩子怎么辦?我認為孩子有權利等待,他人玩完了再來玩。另外還自由權利接受拒絕,也應該嘗試讓他們接受別人的拒絕,當別人不能給予的時候,自己應該接受,下次再來這個活動區玩。
孩子,走自己的路是幸福的
秋天的草叢中會有幾只小蚱蜢失去了往日的神氣,靜靜地趴在那里,即便是這樣也逃不出孩子們喜歡觀察自然的眼睛,丑丑就是一個很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孩子,他最先發現這些草叢中的小東西,他想擁有一只蚱蜢…..
每次的戶外活動只要去有草的地方,就會看到一個跪在草叢上,蹲在草叢上和悄悄趴在草叢上的小男孩??墒怯袝r候他也難以區分幼兒園里的自然草地和人工草坪,所以有時會產生很沮喪的情緒,有幾次,他發現人工草坪里什么也沒有,連草的生命也沒有,他會問我:“老師這是不是死的草?”
我解釋說:“是大人們做的草,人工的。”
他會肯定地說:“那蚱蜢一定不會在這里?!苯酉聛硭麜Q一個地方找啊找,因為不會輕手輕腳他放掉了許多機會。
昨天,他高興地抓著一只胖胖的蚱蜢向我展示:“我終于抓到了,你看看——”我被他成功的興奮所感動,可是瞬時又覺得那只被抓的小家伙很可憐,丑丑卻認為這是他辛苦幾天的夢想,是最近最偉大的收獲,因此,我沒有說出“可憐”的感受。
戶外活動回來時,他遲遲沒有跟上隊伍,而是徘徊在水池旁,他把小蚱蜢放在水池里,蚱蜢還剩下一只腳,但仍在頑強地前進,只靠一只腳的它顯得甚是可憐,幾個同伴圍了上去,有的小朋友想到去抓丑丑的蚱蜢,只見丑丑用力地推開同伴,嚴肅地說:“不要動它,它很可憐的?!弊鳛榕赃叺睦蠋煘槌蟪笳f出的“可憐”這個詞非常欣慰。
丑丑問:“老師,它的家在哪?”
“你要干嘛?”
“我想送他回家。”
我連忙回答:“草叢就是他的家?!?/p>
丑丑聽了,立刻輕輕地把它放回草叢中,不放心地看著它。
“好了,它回家了,改天我們再來看它吧?!背蟪笕粲行氖碌仉x開了。
雖然蚱蜢最終是個悲劇,但是我認為它犧牲的有價值的,因為有個男孩知道了愛護它,保護他們。放手讓孩子直面自己選擇的路,他們會在經歷中收獲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相信丑丑今后再也不會輕易地傷害一個生命。所以不要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對漫長的人生而言,每條路上的風景都很美…
教育隨筆:兩支油畫棒哪兒去了
一次教學活動結束后,在收拾油畫棒時,我發現一盒油畫棒少了兩支,找了好久,都沒找到,詢問一番也沒有結果。于是針對這一現象,我在準備進餐之前,向他們提出一個問題:油畫棒到底哪兒去了?請他們想想是什么原因?午睡起床后,請他們說說原因,大部分小朋友都踴躍各抒己見,有的說:可能被裝在口袋里了;有的說:可能掉到柜子后面了;有的說:一定是掉到地上被小朋友的腳給踩碎了;有的說:被小朋友亂放在別的地方了…我見他們一下子羅列出這么多原因,就隨機問道:“那在請你們想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好辦法吧!”聽完我的話,小朋友們并無反應。片刻,有一位小朋友舉起手,出謀劃策般說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于是摸口袋、在其他油畫棒的盒子里尋找等多種方式一一呈現,當然這些方式并未實施,也無效果,不過他們能動腦筋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值得表揚!我趁機說:用完油畫棒應該做?有的小朋友快人快語:放好!有的立刻更正道:應該放回到格子里…我說:一盒油畫棒的顏色是不一樣的,如果盒子里有一樣顏色的油畫棒,說明什么問題?立刻有反應快的小朋友接話說:“放錯了!”我接著說:“幼兒園的東西是小朋友一起分享的,我們能不能因為喜歡一個玩具,就把它裝在自己的口袋呢?”聽完他們的回答,感覺他們還是一群明事理懂事的小朋友,只是說到很難做到。這需要我們去好好引導和鍛煉他們。
透過這件事,我發現與其直接指出小朋友所犯的錯誤,倒不如讓他們自己認識問題的所在,去意識自己的確做錯了!搖起鈴鼓雖能制止小朋友吵吵鬧鬧,但是小朋友并不喜歡,只會隨聲附和,鈴鼓不響了,他們的小嘴巴還是會失控地說個不停。面對這群有自己想法的小朋友們,作為教師我更要多聽聽他們的想法,讓孩子學習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幼兒觀察記錄:紙牌
觀察日期:××.××.××
時 間
起始時間:10:15
結束時間:10:30
觀察者
觀察對象:凱哲
幼兒年齡:5歲
環境
數學區:紙牌
觀察目的
能與同伴互相學習,學會接受新事物,分析新事物的玩法
觀察目標
通過在游戲中互相學習、交流等活動,紙牌的玩法,嘗試玩紙牌
觀察記錄
在今天的活動中凱哲來到數學區,今天推出新的材料——紙牌。由于這里是和同伴合作的游戲,他就找了子豪和他一起玩。因為孩子們只是知道投放的這些材料是從1—10的紙牌。于是他和子豪就商量著玩紙牌的方法,只見他們兩個每人分了一把紙牌,然后凱哲先出一張紅桃2,子豪就從自己的一把紙牌中找出一張方塊2,原來是在找一樣數字的牌。玩了一會兒,他們可能覺得有些無聊了,就商量著換一種玩法,于是就進行比大小,大的紙牌可以把小的紙牌吃掉。
在整個活動中,凱哲都跟子豪合作的十分好,比較默契,而且兩人在活動中也會主動遵守自己制定的游戲規則,兩人做事還挺會商量的。
分析評價
凱哲平時在集體面前不大說話,即使在集體面前發言,也不會主動舉手,一般都是被老師叫到名字后,迫于無奈才回答問題,這個時候也是聲音很輕,回答的問題也是比較簡單。但是他在和同伴一起時,還是顯得比較活躍的。就如今天的活動,他在活動中雖說沒有想出一些紙牌的玩法,但是當同伴提出來之后,他還是愿意合作,也能夠掌握玩法,合作游戲玩得挺好。
支持策略
對于凱哲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進一步的關注和引導,不斷培養孩子的自信。其實這個孩子還是挺聰明伶俐的,就是平時缺乏自信,做事比較拘束。
這樣的孩子需要多跟一些能力強的孩子,逐漸提高其活動的能力和自信,這樣,孩子的進步越來越大,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在獲得大家的肯定和認可之后,他就會越來越自信,在集體面前的表現也會更加出色的。
與此同時,也要和家長多溝通,希望家長也要多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多和老師溝通,促進孩子盡快成長和進步。
教育隨筆:小蝸牛帶來的教育
前兩天我帶著孩子們在操場上游戲時,忽然聽到:
“老師,老師,你看我們撿到一些蝸牛!”
我順著聲音看去,胡凱瑤和幾個小朋友手里拿著捉來的蝸牛,我急忙問孩子們:
“你們在哪里發現的?”
“在墻根下。”
“昨天咱們去玩時怎么沒有發現呢?”
“昨天沒下雨,今天剛下過雨?!?/p>
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我暗自高興,繼續問他們:
“為什么下雨后蝸牛會出來呢?”
“它想吸新鮮的空氣?!?/p>
“蝸牛喜歡潮濕的地方。”
“誰知道更多的蝸牛的事情?”
“老師,我知道蝸牛是用一層膜把軟的身體擋在殼里,防止水分跑掉?!?/p>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爸爸給我講的”。
其實我對蝸牛的了解也不是太多,隨即我們就結合《想一想 說一說》一書中《小蝸?!芬徽n開展了“蝸牛”的認知活動,這節課孩子們都很積極,這節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實很多教育都是意想不到的,或許這種意想不到的發現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收獲。
教育隨筆:抓住教育契機,點燃教育智慧
跟幼小銜接部的孩子相處久了,我越來越感覺到“抓住教育契機”的重要性,結合自己的幾年來的工作,積累了一些心得如下:
一 抓住幼兒興趣:
1、關注幼兒自身興趣點的變化。
早晨晨讀時,一向不愿意主動讀課文的彤彤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故事書,在我面前走來走去,輕聲輕氣地問我可以看課外書嗎?這時好多小朋友都圍過來,想看彤彤的恐龍書,還有的小朋友神采奕奕地介紹自己家的圖書種類和內容,個個興趣濃厚,我拿過書一看,覺得這本書可以作為集體活動進行,于是我立刻組織幼兒聽老師講這本書中的故事,孩子們個個睜大著眼睛,靜靜地等待著。于是,我和孩子們一邊翻閱圖書,一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請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看到的表達出來。最后老師再將故事正確地、完整地講述一遍。后來每個孩子都帶來一本書資源共享,讀書成了孩子的樂趣,我慶幸當時沒有打消孩子的讀課外書積極性。我們的圖書角也成立了。晨讀的形式多樣化,先讀課內書,再看課外書。
2、關注幼兒身邊事物的興趣點。
下雪了,我們可以把跟學有關的教材內容挪過來講,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孩子一定記憶深刻,理解透徹;比如春游回來正好說口語交際春天,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按計劃教學。當然要做到根據興趣點組織教學要求教師對所教的年段教材融會貫通,熟記于心。
3、抓住幼兒游戲中的興趣點。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最能讓他們獲得快樂感的活動。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只要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幼兒的興趣點,進而可以因勢利導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提升幼兒的能力。以大班的“學方位”活動為例:在自由游戲時間,教師發現大班的幼兒特別喜歡嘗試,于是我們把文具盒、鉛筆、橡皮、格尺、身體部位等等全都作為教具進行操作,比如:把鉛筆放在文具盒的左面,把橡皮放在左腿上、用左手摸右臉等等,孩子在笑聲中理解方位的含義,進而加深記憶,同時還滲透了合作意識,五大領域也很自然地整合到一起。這次活動不僅滿足了幼兒的游戲需要,而且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抓住突發事件:課堂“突發事件”常在,根據存在主體的不同又有不同分類,我們對待的方式也不同。
1、干擾型事件(轉移法):
一次上課,正當我們教學活動精彩時,突然有個小朋友發出了一聲怪聲,其他孩子一聽,哈哈大笑,也跟著學,干擾了正常教學,于是我馬上請大家安靜,幫我評判一下哪種聲音最好聽。于是我先用正常地音量說“你真棒!”接下來又用大聲、怪聲說“你真棒!”孩子立刻舉手說正常的音量好聽,于是我為他們鼓掌說:“你們猜對了。”大聲叫噪音,難聽還傷嗓子。怪聲叫搗亂,只有發脾氣生氣的時候才會用,我們現在在參加老師準備的活動,很高興,當然要用好聽的聲音了,孩子點頭同意。
2、矛盾型事件(假借法):
一次,我在組織古詩教學《游子吟》時,當我問到小朋友愛自己的媽媽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可是居然有個孩子調皮的說:“不愛?!蔽覇査麊柺裁矗嬷煨?,就是不答,他就是故意這樣說的。但是是公開課,我是又急又氣,后來我說:“王老師小的時候呀有時會挨媽媽批評,那時候我比你們還小呢,所以我就說不愛媽媽?!焙髞砝蠋熆吹綃寢屨斓恼疹櫸覟槲蚁匆伦鲲垼疹櫸覍W習,我覺得媽媽對我很好呀,我長大了更覺得媽媽愛我了,我也愛媽媽。此話一說,剛才那個調皮鬼站起來說:“我媽媽在我過生日時給我買了大蛋糕,媽媽對我很好,我愛我媽媽,我是大孩子了。”其他孩子也紛紛講述了媽媽的關愛。本來在活動預設中是后半部分的口語交際“我愛我媽”被提前進行了,孩子互相辯解、訴說,熱情十足,最終得出了統一結論:“媽媽愛我們,我們愛媽媽。”之后孩子繼續學習描寫媽媽的古詩《游子吟》,不但會讀會背,還把古詩意思自己翻譯出來,夸古詩里的媽媽勤勞。
3、尷尬型事件:(聯系法)
比如一次活動中,我在向黑板上貼畫,可是不小心,畫掉下來了,孩子們哄堂大笑,由于是公開課,我很尷尬。于是我轉移了孩子注意力說:“這幅畫真調皮,不認真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可是我們也不應該嘲笑它呀,讓我們來幫幫他吧!此時鴉雀無聲,我請一名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幫我把畫重新貼上去。我接著告訴大家做事要聽指揮,要認真堅守崗位,就像學習,也要認真。接下來的活動孩子們秩序井然,聽得格外認真”。
三 抓住熱點問題: 新聞熱點、環境熱點、人物熱點。
錦州世博園開園,整個錦城人沒有不知道的,孩子們也紛紛去游玩了,可是還不十分了解,我們的教材中也未涉及,于是我們搞了一個“我愛錦州世博園的小班會”,老師通過圖片、親身經歷等介紹了世博園的地理位置、口號、特征、景觀等等,由于熟悉,由于感興趣,孩子學起來并不難。
四 抓住節日慶祝
每當節假日(感恩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老人節……),我們都會向孩子介紹這個節日的由來,風俗習慣,并發出倡議,在教學中學習,在生活中應用。我們剛剛參加的“萬圣節”活動,孩子不僅知道了節日的由來,還了解到了西方的文化,學習相關的英語和歌曲,還和父母參加化妝舞會走秀,這就是很好的整合。記得臘八那天學校安排吃臘八粥,孩子吃著甜絲絲的臘八粥,新奇地問原因,當我們在了解臘八年俗時,孩子們興趣濃厚,還把臘八粥的成分背下來了,說回家告訴媽媽做,給媽媽上課,孩子喜歡就是好課,對他受益就是好課。
五 抓住地方資源:
每年我們的古塔門前都有廟會,孩子們很是向往,所以每年我們都組織孩子逛廟會,了解年俗,孩子們知道了捏糖人這門手藝,了解了對聯、福字的含義,知道了錦州的特色小吃,了解了家鄉的文化。
記得剛修渤海大道時,我們組織孩子去參觀,孩子們很是新奇,填海造路,不可思議,回來老師詳細地介紹了渤海大道相關知識,孩子聽得入了迷,還說要好好學習,以后也設計道路橋梁方便人們出行,還拿起畫筆畫出了自己眼中的風景和未來的希望。
六 抓住關鍵經驗:
老師在從事教學時總會發現一些好招法,特別管用,百試百靈,那就是成功經驗,就是好教具,一定要發揚光大,它往往是我們組織教學的捷徑。比如“把孩子編進故事里”這招,我班孩子最喜歡,無論他們多累,多亂,只要我說:“我要請一個表現好的小朋友來到故事里,此時孩子會瞪圓了眼睛注視我,胸脯挺得直直的,都想到故事里來?!边@成了我組織課堂紀律的法寶。
我班有個小律動“小豬呼嚕?!保瑒倮咦類弁妗K源蠹叶悸爮闹笓],聽老師的話,生怕不能獲勝失去游戲機會。由于教過多個大班,對教材很熟悉,有一些課是成型的課,拿來就用,很完善了,我們依然可以沿用,做局部調整。有的活動流程很有效,我們可以效仿。比如口語交際“說水果”,我們先讓孩子仿說一種水果,從顏色、形狀、味道、用途來介紹水果,再結合自己的原有經驗介紹自己喜歡的水果,類似的活動可以套用。
總之,我們勤觀察、善應變、抓契機、增智慧、多積累、多創新,教育之花就會綻放得更燦爛!
幼兒教育案例:播種童真 收獲快樂
案例背景: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在幼兒園已度過了9年。在這9年中,我由孩子們口中的姐姐變成了阿姨,令人感慨。閑暇之時,回味這9年時光,恍惚在眼前,耐人尋味。
這9年來我不斷總結,不斷尋找與孩子更好的溝通方法,不斷尋找更有利于他們成長的教育方法,其實找到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微笑,寬容,耐心和愛心,那就是要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孩子的心就像那潔白的羽毛,是那樣的一塵不染,那樣的可愛。他們的調皮、他們所犯下的錯誤,只是他們在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在錯誤中他們會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他們是多么聰明的小家伙!當我們經歷過成長的風風雨雨,親歷過人情冷漠的時候或許我們對自己的那份童真早已忘卻了,也就忽略了孩子那雙純真的眼睛。所以當他們的調皮撞在我們心情煩躁的“刀口”上時就會引發我們心中的怒氣,變成可怕的“獅子”讓孩子感到顫栗。其實孩子是上帝派給我們的可愛天使,他們是歡樂的傳播者,想想我們所丟失的童真,你怎么忍心再去剝奪孩子快樂的權利呢?。
案例描述:
畫面一——
記得在一次繪畫活動中,忽然,一位小朋友大聲叫起來:“宋老師,快來看,李卓遠在亂畫…”。經他這么一叫,許多小朋友都圍了過來,“哈哈,魚怎么會長腳?魚又不會走路,真是個小笨蛋……?!焙⒆觽冊趪\嘰喳喳的說個不停。我走過去一看,原來他真的畫了一條長了腳的魚。經這么一喊,本來就靦腆的他頓時羞紅了臉,這時我急忙支開了圍觀的小朋友,等大家安靜下來,我告訴他們說“李卓遠是用了擬人的手法,就像我們看的動畫片,有很多的地方都用到了擬人的手法”。經我這么一講,小朋友們都不再笑他了。
事后,我問他為什么會給魚畫上腳,他得意地說:“我擔心河水會用完,到那時候不長腳的魚就會給干死?!闭f完,就笑了起來
畫面二——
馬上要過元旦了,孩子們帶了許多五顏六色的氣球到幼兒園,準備裝扮我們的活動室。早上來到幼兒園,我在抽屜里找到了幾種不同顏色的汽球,于是開始了我的活動。我向孩子們提問:“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呀?”孩子們紛紛回答:“是汽球!”“是什么顏色的汽球?”“紅紅的!”“那我把它吹大好嗎?你們一起為我喊‘加油!’”
汽球漸漸地變大變圓了,此時孩子們高興地手舞足蹈。有的拍手、有的踏腳,還有為我喊“加油!”的。然后,我又請孩子們觀看了“汽球跳舞”。因為汽球一漏汽,它會有一股推力使它在空中旋轉。只見“噓”的一聲,紅汽球在空中旋了幾圈,飛到了孩子們的椅子下,他們驚訝地張著小嘴,眼睛緊緊地盯著汽球,就在汽球落地的一剎那,教室里傳來了一陣歡呼聲!
接著,我想讓孩子們學習辯認顏色,我又選擇了一只藍汽球,重新開始了游戲,還讓孩子們學說“藍色”、“藍汽球”、“我喜歡藍色”、“藍藍的天空”……此時,我又發現汽球上印了一個笑臉標志,于是,我靈機一動,向孩子們展示:“你們看,汽球娃娃的嘴巴彎彎的,它在笑呢!”我們也笑一笑好嗎?看誰笑的開心!一瞬間,教室里一片歡聲笑語:賀昱坤咧著嘴巴哈哈大笑;宋科達笑得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線;掛著眼淚的潘雨佳也露出了小白牙……這幫小家伙真可愛,說哭就哭,說笑就笑。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早上。
畫面三——
春天來了,孩子們帶來了好多小蝌蚪,放在我們活動室的自然角,這下可熱鬧了,我也借此機會讓孩子們仔細的觀察小蝌蚪的成長過程。這對于在城市中生活的幼兒來說也是很難得的。
可高興了沒幾天,問題就出來了:一是沒有食物可以喂蝌蚪,二是由于雙休日的兩天沒有及時換水,好多蝌蚪都壯烈犧牲了,這讓我心理感到很難過,這下子好事可變成壞事了。
過了一天,我找了個機會和孩子們交談:“小蝌蚪在我們這里已經住了好幾天了,我們都很喜歡他,可是一點東西都沒給他吃,你們知道他吃什么呀?”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我馬上抓住機會說:“對呀,小蝌蚪長大以后本來可以為我們吃掉許多害蟲,可他住在我們這里卻要餓肚子了,多可憐呀。我們怎么辦呢?”郭鎧寧接過我的話說:“還是放走它吧,讓它去吃害蟲。”面對這樣的提議,我立即鼓動起來:“郭鎧寧說放了他,同意的請舉手!” “好啊!”孩子們都興奮地舉起手來?!澳俏覀儼阉拍膬耗?”“放草地上”、“放小河里”。
案例反思:
于是我把小蝌蚪分給了孩子們,讓他們放學后和媽媽一起給它們找一個新家,雖然孩子們依依不舍,但他們還是愉快地送走了小蝌蚪,同時也給孩子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其實,對孩子永遠要愛多于索取,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你身邊孩子帶給你的不同驚喜,你都會有意外的收獲。微笑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太陽;愛會讓孩子對你產生信賴;寬容會讓孩子變得輕松。讓我們試著用童真去體會孩子的世界,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分享和等待
在中班這個年齡段中會遇到很多關于“分享“的問題,因為中班的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這樣一個特點:占有欲強。當孩子們的占有欲望產生的時候,就會發生——玩具的爭搶,書本的撕拉…
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們建立“分享”的意識呢?
早上晨間活動的時候聽見有小朋友告狀:“姝予哭了!”只見姝予哼哼唧唧的哭著,似乎沒有什么太多的不快。于是我來到他的身邊坐下,看見他正在和俊熙爭搶玩具。此時,俊熙看我來了,帶著可憐的眼神求助與我,貌似說:“我真的不想把玩具給他,可是老師來了,我只好暫時讓給他。”
俊熙無奈的松開了手,姝予很高興的把想要的玩具攏到自己面前,面帶勝利的表情玩了起來。而俊熙則委屈地抽泣起來,“一個帥氣的小伙,還流眼淚,太丟人了!”俊熙想著,便躲開我的視線,把頭轉過去了,不直視我的眼睛。這時我發現桌子上再無其他玩具了,便拿了一個玩具遞給俊熙,問他:“那套玩具你玩了多久?”
他小聲說:“剛剛玩,還沒擺完一個小朋友呢……”頓時我想:是否要重新考慮分享的含義。
這件事情讓我思考著——
1.玩具的提供是否適合孩子們合作操作?這一點是老師提供材料的疏忽,這套玩具不適合合作進行,適合個人操作。所以無形中將矛盾造成,給孩子的游戲制造不必要的障礙。
2.玩具什么時候適合分享?如果不問俊熙的最后一個問題,我可能還會依舊認為玩具應該分享,可面對只玩一小會兒的俊熙是否公平呢?讓孩子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給別人,我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心愛之物無條件的拿出來分享給別人呢?我們都做不到,又怎么要強行讓孩子這樣做呢。
3.對于想要玩的孩子怎么辦?我認為孩子有權利等待,他人玩完了再來玩。另外還自由權利接受拒絕,也應該嘗試讓他們接受別人的拒絕,當別人不能給予的時候,自己應該接受,下次再來這個活動區玩。
孩子,走自己的路是幸福的
秋天的草叢中會有幾只小蚱蜢失去了往日的神氣,靜靜地趴在那里,即便是這樣也逃不出孩子們喜歡觀察自然的眼睛,丑丑就是一個很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孩子,他最先發現這些草叢中的小東西,他想擁有一只蚱蜢…..
每次的戶外活動只要去有草的地方,就會看到一個跪在草叢上,蹲在草叢上和悄悄趴在草叢上的小男孩。可是有時候他也難以區分幼兒園里的自然草地和人工草坪,所以有時會產生很沮喪的情緒,有幾次,他發現人工草坪里什么也沒有,連草的生命也沒有,他會問我:“老師這是不是死的草?”
我解釋說:“是大人們做的草,人工的?!?/p>
他會肯定地說:“那蚱蜢一定不會在這里?!苯酉聛硭麜Q一個地方找啊找,因為不會輕手輕腳他放掉了許多機會。
昨天,他高興地抓著一只胖胖的蚱蜢向我展示:“我終于抓到了,你看看——”我被他成功的興奮所感動,可是瞬時又覺得那只被抓的小家伙很可憐,丑丑卻認為這是他辛苦幾天的夢想,是最近最偉大的收獲,因此,我沒有說出“可憐”的感受。
戶外活動回來時,他遲遲沒有跟上隊伍,而是徘徊在水池旁,他把小蚱蜢放在水池里,蚱蜢還剩下一只腳,但仍在頑強地前進,只靠一只腳的它顯得甚是可憐,幾個同伴圍了上去,有的小朋友想到去抓丑丑的蚱蜢,只見丑丑用力地推開同伴,嚴肅地說:“不要動它,它很可憐的?!弊鳛榕赃叺睦蠋煘槌蟪笳f出的“可憐”這個詞非常欣慰。
丑丑問:“老師,它的家在哪?”
“你要干嘛?”
“我想送他回家。”
我連忙回答:“草叢就是他的家?!?/p>
丑丑聽了,立刻輕輕地把它放回草叢中,不放心地看著它。
“好了,它回家了,改天我們再來看它吧。”丑丑若有心事地離開了。
雖然蚱蜢最終是個悲劇,但是我認為它犧牲的有價值的,因為有個男孩知道了愛護它,保護他們。放手讓孩子直面自己選擇的路,他們會在經歷中收獲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相信丑丑今后再也不會輕易地傷害一個生命。所以不要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對漫長的人生而言,每條路上的風景都很美…
教育隨筆:運用“反面教育”進行正面指導
在平時的生活中,孩子們總會出現各種我們沒有意料到的事情。因此,我們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產生各種疑問:我們對孩子們的問題利用的解決方法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對此,我進行了一些資料的查閱,從中了解到了一些。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要注意不能進行反面教育,不能給孩子不好的示范,要給孩子正面的,積極的教育和形象,可是,有時候“反面教育”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我們班級的有孩子在日常休息和上廁所時,總是打打鬧鬧的,老師教育了幾次都收效甚微,孩子們依然如故,經常能聽到小朋友打小報告的聲音。偶然有一次,我不小心碰到了一個小朋友,他立刻喊了起來:“老師,你剛剛碰到我了?!蔽彝蝗幌氲搅艘粋€辦法,讓孩子們也體驗一下被人推,被人打的感覺。
這天孩子們課間休息時,他們像往常一樣,擠到了廁所里,擠到了茶杯桶旁邊,我看到有幾個調皮的孩子又開始推擠其他人了,我也走了過去,輕輕地把他們從茶杯桶旁擠到了一邊,其他的小朋友看到了這個情景,都乖乖地把隊伍排整齊了,休息結束后,我讓孩子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問,老師剛剛這樣擠來擠去,你們覺得對嗎?被擠到的小朋友你們開心嗎?那幾個小朋友都搖了搖頭,我適時地開始進行了教育:孩子們,你們被別人推擠到的時候也會不開心,別人被擠到了也會不開心的,如果你好好地排隊,那么我們都能好好地喝水,休息了,如果你覺得有點擠,你可以有禮貌地對后面的人說,讓他不要著急,等一等。
經過了這一次的“反面教育”,孩子們懂事多了,讓孩子們體驗到他人的情感,知道這樣做別人會不舒服,會不開心,我也很欣慰孩子們這么懂事,學會了體諒他人。
《幼兒園學習筆記200篇》:幼兒園學習筆記第1篇 幼兒園讀書筆記1 最近讀了《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一書,書中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細節描述將我們日常教育教學中容易產生的一些教育現象記錄下來
《幼兒園音樂課聽課筆記40篇》: 第1篇、小班音樂大雨和小雨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歌曲,能用強弱不同的力度演唱。 2、大膽嘗試用聲音、動作、樂器來表現大雨和小雨。 3、積極參與音
《保育筆記小班5篇》:第1部分這天區角活動,孩子們選取自己喜歡的區域,只見平時不太喜歡畫畫的雨桐居然選取了畫畫,好奇心驅使我走到了他身邊,只見他正用紅色的蠟筆畫著一個個封閉的圓,邊畫邊說道:&ldqu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