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上學期教育筆記《幼兒滑梯上的惡作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教育隨筆:滑梯上的惡作劇
一天分組活動,我正輔導不會跳繩的幼兒學跳繩,瑜瑜小朋友跑過來叫我:“王老師,于思遠他們往‘滑梯’上吐唾沫,不讓我們滑。”我抬頭一看,果然見班上的幾個“淘氣包”正圍著‘滑梯’看著什么。我心想:這幾位“淘氣大將”每天都要搞點惡作劇,今天我得好好地“處理”一下了。我三步并兩步走了過去,剛要大聲斥責,忽然聽到于思遠嚷道:“哎,快看!唾沫往下滑了。”我急忙把要說的咽了進去,站在他們的背后聽他們的對話。“真的,就是滑的太慢了。”凱凱頭也不抬地說。這時迪迪小朋友說:“你知道唾沫為什么會滑下去嗎?”“這個問題提到不錯,誰知道呀?”聽見我在說話,這幾位“淘氣包”立刻轉過頭來,不知所措的看著我,眼光中似乎在說,我們只是想看看唾沫是否也能滑下來。我笑了笑說:“你們很聰明,想一想,再看一看,你們發現什么了……”幼兒看我沒有批評他們,情緒立刻活躍起來。迪迪說:“我知道,因為這個‘滑梯’面是斜的,而且很光滑,唾液像水一樣可以流動,所以就滑下來了。”我摸著他們的頭笑了笑說:“你們說的很對,但你往這里吐唾液對不對呢?”“不對!”“隨地吐痰不對,往‘滑梯’上吐也不對。”“不講衛生。”小朋友們大聲地搶著回答。我肯定了幼兒的看法。“老師,以后我們不隨便吐了。”幾位小朋友異口同聲地說道。“咱們給擦干凈了吧。”凱凱邊提議邊從口袋里拿出紙將“滑梯”上的唾液擦干凈。此刻,“小滑梯”前又排起了隊。
望著孩子們純真而快樂的面孔,我真為我差點的冒失感到慚愧。看來老師千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來斷定孩子的行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要了解孩子想什么,做什么;要善于從惡作劇中發現孩子淘氣中積極的一面,因勢利導,才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觀察小故事:關注幼兒之間的沖突
觀察記錄:
自由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紛紛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與好朋友們友好的玩著。突然發現前面的熙熙和澤澤兩人在爭搶著一個綠色圈,熙熙說:“這是我先拿到的!”澤澤說:“這是我先拿到的!”剛你一言我一語的在吵,一會兒各自緊握著這個綠色圈僵持在那里,一動不動,也不說話。在他們的旁邊靜靜的躺著一個紅色和一個白色的圈圈,可他們就是無動于衷就像沒看到的一樣。這時,宇宇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說;“老師,他們倆個人在掙搶圈圈。”其實,我早就看在眼里,聽在耳里,是有意讓他倆多爭吵一會兒,看看是否能自己解決。看他們還是不能解決,只好參與進來。我走到他們面前,心平氣和的說:“倆個人為什么要搶圈呢?”“我喜歡綠色的圈圈,是我先拿到的!”那你呢?“是我先拿到的,我也喜歡綠的。”“老師知道都想要綠色的圈,可你們都想要這個圈圈,只有一個綠色的,都不相讓,大家都不能玩呢?有什么好辦法呢?他倆不開口。在旁的宇宇說:“換個紅色的吧!”都沒有應答他。“那點兵點將”。可最后點到澤澤,熙熙不同意。又僵硬在那里了。請來了元元救兵,用跳舞和翻跟斗解決,可熙熙就是不同意。后來他倆在墊子上坐著,圈圈扔在旁,我說:“大家玩得多開心,大家都想玩這個圈,有什么辦法呢?”澤澤說:“輪流玩,一起玩。”“對呀,澤澤真懂事,那你們玩吧!”澤澤就主動去親近熙熙,熙熙就是不理睬他。后來在其他小朋友的參與下,熙熙總算愿意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兩個孩子都消了氣,快樂的玩起了游戲。
觀察分析:
在案例中,面對熙熙和澤澤之間的沖突,可以看出是他倆都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由于在家里,一旦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所以就讓他們以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都會屬于自己。現在的孩子由于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正因為寵愛有加,致使現在的孩子都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謙讓,更不會與人進行交往、協商,才發生了今天的爭搶玩具的現象,其實這類現象的發生以不再是小部分人,而是班里越大部分都這樣,一旦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會采用爭搶的手段去解決,一方面是由于家庭因素,讓幼兒覺得只要自己想要,都能得到。另一方面由于是教師一直沒有給予更多關注和重視,沒有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自己解決問題。
觀察策略:
首先要給幼兒一個寬松的環境。寬松的環境會讓幼兒身心放松,促進幼兒之間融合關系的發展,避免緊張關系的發生。我們可以提供足夠的活動材料、玩具等,當幼兒之間出現出現爭執、爭搶之類的現象時,老師不要大聲呵斥,要給與幼兒鼓勵性語言。可以有意識地教給幼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如何向別人提出要求,如何表達自己的愿望等。如上面的案例可以引導幼兒大家都要玩這個圈圈怎么辦?他不愿意一起玩怎么辦等,增強幼兒自己解決沖突的能力。事實上,由于幼兒間的沖突沒有多少利害的關系,幼兒自己完全可以解決,為此教師要敢于放手并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可以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責任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時候都不要揭發幼兒不良的應受指責的行為,不要急于把兒童的缺點在集體面前當眾宣布,應該讓幼兒表現出克服缺點的內在的精神力量,讓集體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這就是教育的藝術。”讓我們記住這句話,正確地看待沖突,并因人因事地處理好幼兒的沖突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教育筆記:幼兒潛意識中的恐懼
今天下午起床之后,我給小女生扎頭發。這時,越越走過來、問:“李老師,今天修電梯嗎?”我一怔,又問他:“你說什么?再說一遍好嗎?”他又說:“今天修電梯嗎?”我想了想,說:“你家電梯壞了嗎.?”“嗯、”“你是不是害怕電梯壞了就沒法回家?”他又點點頭,我說:“電梯壞了不是有樓梯嗎?可以爬樓梯上樓啊!也正好鍛煉鍛煉身體啊!”他沒有再說話,走開了。
過了一會兒,常老師叫我,我過去一看,越越嗚嗚的哭,常老師也很納悶,常老師說:“剛才他問我修電梯嗎?我說我不修,他就哭了,挺奇怪,摸摸他額頭,不熱啊……”我跟常老師說剛才他也問過我了,可能是他家電梯壞了吧。我又告訴他:“越越,你家在7樓對吧!電梯壞了,修電梯的叔叔就要背很沉的東西去電梯停的那個樓層,要一點一點仔細的修,修好了才可以用!明白嗎?你是怕回不了家吧?沒事,放學后爸爸媽媽來接你,爸爸媽媽會陪著你的!”他點點頭,擦了擦眼淚,我就帶他去喝水了。
潛意識的力量是很有影響力,潛意識是無法分辨是非善惡的,無論意識給了他們什么樣的資訊或者想法,它都會記住,而且從而體現出內心的想法,所以越越這種情況屬于幼兒潛意識中的恐懼。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潛意識會把生活中的一切記在腦海里,有時會不自主的重復,會令孩子在無意中有這種情況。想避免這種情況,就要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關心孩子,對他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予以解釋,讓他明白,即可避免……
幼兒教育隨筆:觀察霜的變化
今天早上到園以后,我像往常一樣拿起掃箸帶領值日生到室外打掃衛生,突然馬海燕小朋友說了一句“這是什么?”我抬頭一看是霜,我只顧打掃衛生,并沒有在意,草皮中霜的存在,馬海燕的叫聲引來了十幾個小朋友,我說:“你們看,草上白白的像什么?”“像面粉像糖,像鹽……”我說“孩子們,你們說得都對,但是這是霜,是天氣變冷,空氣中的小水珠遇冷形成的,待一會兒”我還沒說完,只聽一個小朋友說:“是不是太陽出來了,它就變沒了”我說:“對呀,你真聰明”他為自己的回答感到非常開心,我說:“那我們等太陽升高的時候再來看有什么變化”。
這么小小的一個自然現象,就引起孩子們這么大好奇心,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多讓孩子到室外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讓孩子在玩中學到知識,找到樂趣。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積木區的變化
升入中班,看到積木區的小朋友還是在平鋪、圍攏,缺少架高等更高水平的作品,我有點急了。
鑒于有主題的搭建利于幼兒深入地探究,能夠幫助幼兒提高搭建水平,我就和孩子們商量積木區搭建的主題,最終大家決定搭建小區,還一起搜集了小區的圖片照片等。接下來,我就滿懷期待地等著孩子們的精彩創作。
結果卻讓我大失所望:孩子們自己搭建自己的,很快就把積木堆在一起,然后開始和同伴聊天或無所事事。
難道是孩子們不夠好嗎?肯定不是。
我開始反思:搭建小區是我和孩子們討論的結果,為什么他們實際表現得卻不是那么熱衷?這個主題真的是他們的興趣嗎?討論的過程真的是師生之間平等的對話過程嗎?我突然組織的一個討論真的能夠準確找到孩子的興趣嗎?限定唯一的主題能夠符合全班幼兒的需要嗎?……
一系列的追問讓我越來越意識到自身的問題。
我要放手,觀察孩子,相信孩子,欣賞孩子。我應該嘗試改變自己的視角和做法,讓幼兒自由搭建,從中去捕捉幼兒真正的興趣。
當我放手后,孩子們馬上來了興致。有想搭建黑貓警長警署的,有想搭建愛莎城堡的,有想搭建寺廟的,還有想搭建火箭基地的……主題的開放給了幼兒更多的想象、創造的空間。為了滿足所有孩子的興趣,在家長的幫助下,幼兒將自己想搭建的建筑物的照片帶到幼兒園,制作成圖冊欣賞,還親自制作了自己喜歡的房子,感受二維空間變為三維空間的過程。欣賞和制作豐富了幼兒對各種建筑物的空間結構、形狀、裝飾的感知。
另一方面,我們增加了制定短期計劃的活動。每天離園前,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區,和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商量第二天的游戲內容,并進行簡單記錄。(幼兒在選區卡上蓋上自己的名字印章,再和同伴商量搭建內容,簡單描畫,教師幫著記錄。)第二天游戲前,我會和積木區的小朋友共同回顧計劃,然后放開手,讓他們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
現在,孩子們在積木區搭建的主題非常豐富。孩子們都在忙碌著,區域活動結束的時候還興趣盎然。我想正是因為教師改變了自己的觀念和行為,還給孩子們按自己想法做事的權利,他們才能夠表現出如此積極投入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中,主動學習不斷出現,讓我驚喜連連。皮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皮皮很少選擇積木區,但是有一天我看到她興致勃勃地來到積木區,要搭建一個愛莎城堡(最近她很喜歡和大家分享電影《冰雪奇緣》的故事,愛莎是電影的女主人公)。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很快搭建完城堡,看了看說:“愛莎城堡有一個高高的樓梯。”
于是,她又開始嘗試開始搭建樓梯,先用長方體積木錯落著搭高,倒了;再用手扶著搭,稍一松手,又倒了,就再試,她邊試邊說:“還挺難!”后來,她嘗試讓樓梯從里面延伸出來,但發現城堡里面沒有足夠的空間。最終,她在仔細觀察了積木之后,選用了高矮不同的圓柱體,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她高興地讓我看,她的愛莎城堡有了樓梯。她不斷地裝飾自己的愛莎城堡,和別人介紹她搭建的作品,充滿自信與自豪。
整個探索的過程都是源于皮皮自己的興趣和想法。是對冰雪奇緣的喜愛帶動了她參與積木區的游戲。是搭建愛莎城堡的愿望驅使她不斷發展自己的計劃,不斷挑戰,并且克服困難,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
看到積木區層出不窮的像皮皮搭建愛莎城堡的故事,我慶幸自己的放手,讓孩子們得以自由地想和做,主動地學習和發展。
回想最初面對幼兒的作品時,我更多關注的是技能,而沒有去傾聽和理解孩子們的想法。積木區的變化讓我對學習故事中的“哇時刻”有了新的理解:當教師找不到班里的“哇時刻”時,也許是因為成人的限制阻礙了幼兒精彩學習的發生;也許是因為成人沒有轉換視角,讀不懂幼兒的精彩學習。
我們不能為了技能而忽略孩子的想法,不能為了目標而單方主導幼兒的活動。教師首先需要改變自己,試著站在兒童的身后,發現兒童的興趣,支持兒童實現想法,讓兒童的學習自然、快樂、主動地發生。
教育筆記:用角色扮演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
我班有位叫明震(化名)的幼兒,性格倔強且反應較慢,經常和同伴為了玩具而發生爭執、動武,并拒不承認錯誤,更談不上賠禮道歉。
一天,戶外活動時,為了一只塑料玩具,明震和于溪(化名)小朋友發生了爭執,并把于溪的臉抓了,我便請兩人說明情況,并批評了明震不應該用手抓人。問他:“你做的對不對?”他一臉的不高興,堅決不承認錯誤,更不向于溪賠禮道歉。
下午家長來園接孩子時,我便向明震的媽媽說明了情況。明震的父母很重視,第二天早上便帶著明震給于溪道歉,但也只是父母道歉,明震還是拒不說“對不起”。
我想:父母的典范多多少少也給明震幼小的心靈以啟迪。教育中班的孩子,我還得有耐心,要一步一步慢慢來。下午語言課上,我模仿明震與于溪鬧矛盾的過程,自編了一個《找朋友》故事,以小動物因爭玩具鬧矛盾到主動認,然后賠禮道歉和好為故事情節,并有意請明震扮演故事中的相應角色,學說“我錯了”、“對不起”等文明用語。 在表演過程中,我時刻關注著明震的表情變化,并適時加以鼓勵、表揚。表演順利結束后,我悄悄問他說:“你還想和于溪成為朋友嗎?”他使勁點了點頭。我順勢叫來于溪,對于溪說:“明震想和你做朋友,你同意嗎?”于溪高興地抓起明震的手,說:“想。”這時,明震看了看于溪,用剛才故事中的語言說:“我錯了,對不起,讓我們成為好朋友吧!”看著他倆抓著手開心的樣子,我笑了。
通過我耐心教育,加上明震父母的積極配合,明震有了很大變化。現在,明震有時還是會和同伴發生矛盾、爭執,但他已能認識自己的錯誤,不但能主動承認錯誤,而且學會了道歉,會向別人說“對不起”了。
幼兒教育隨筆:滑梯上的惡作劇
一天分組活動,我正輔導不會跳繩的幼兒學跳繩,瑜瑜小朋友跑過來叫我:“王老師,于思遠他們往‘滑梯’上吐唾沫,不讓我們滑。”我抬頭一看,果然見班上的幾個“淘氣包”正圍著‘滑梯’看著什么。我心想:這幾位“淘氣大將”每天都要搞點惡作劇,今天我得好好地“處理”一下了。我三步并兩步走了過去,剛要大聲斥責,忽然聽到于思遠嚷道:“哎,快看!唾沫往下滑了。”我急忙把要說的咽了進去,站在他們的背后聽他們的對話。“真的,就是滑的太慢了。”凱凱頭也不抬地說。這時迪迪小朋友說:“你知道唾沫為什么會滑下去嗎?”“這個問題提到不錯,誰知道呀?”聽見我在說話,這幾位“淘氣包”立刻轉過頭來,不知所措的看著我,眼光中似乎在說,我們只是想看看唾沫是否也能滑下來。我笑了笑說:“你們很聰明,想一想,再看一看,你們發現什么了……”幼兒看我沒有批評他們,情緒立刻活躍起來。迪迪說:“我知道,因為這個‘滑梯’面是斜的,而且很光滑,唾液像水一樣可以流動,所以就滑下來了。”我摸著他們的頭笑了笑說:“你們說的很對,但你往這里吐唾液對不對呢?”“不對!”“隨地吐痰不對,往‘滑梯’上吐也不對。”“不講衛生。”小朋友們大聲地搶著回答。我肯定了幼兒的看法。“老師,以后我們不隨便吐了。”幾位小朋友異口同聲地說道。“咱們給擦干凈了吧。”凱凱邊提議邊從口袋里拿出紙將“滑梯”上的唾液擦干凈。此刻,“小滑梯”前又排起了隊。
望著孩子們純真而快樂的面孔,我真為我差點的冒失感到慚愧。看來老師千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來斷定孩子的行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要了解孩子想什么,做什么;要善于從惡作劇中發現孩子淘氣中積極的一面,因勢利導,才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一天分組活動,我正輔導不會跳繩的幼兒學跳繩,瑜瑜小朋友跑過來叫我:“王老師,于思遠他們往‘滑梯’上吐唾沫,不讓我們滑。”我抬頭一看,果然見班上的幾個“淘氣包”正圍著‘滑梯’看著什么。我心想:這幾位“淘氣大將”每天都要搞點惡作劇,今天我得好好地“處理”一下了。我三步并兩步走了過去,剛要大聲斥責,忽然聽到于思遠嚷道:“哎,快看!唾沫往下滑了。”我急忙把要說的咽了進去,站在他們的背后聽他們的對話。“真的,就是滑的太慢了。”凱凱頭也不抬地說。這時迪迪小朋友說:“你知道唾沫為什么會滑下去嗎?”“這個問題提到不錯,誰知道呀?”聽見我在說話,這幾位“淘氣包”立刻轉過頭來,不知所措的看著我,眼光中似乎在說,我們只是想看看唾沫是否也能滑下來。我笑了笑說:“你們很聰明,想一想,再看一看,你們發現什么了……”幼兒看我沒有批評他們,情緒立刻活躍起來。迪迪說:“我知道,因為這個‘滑梯’面是斜的,而且很光滑,唾液像水一樣可以流動,所以就滑下來了。”我摸著他們的頭笑了笑說:“你們說的很對,但你往這里吐唾液對不對呢?”“不對!”“隨地吐痰不對,往‘滑梯’上吐也不對。”“不講衛生。”小朋友們大聲地搶著回答。我肯定了幼兒的看法。“老師,以后我們不隨便吐了。”幾位小朋友異口同聲地說道。“咱們給擦干凈了吧。”凱凱邊提議邊從口袋里拿出紙將“滑梯”上的唾液擦干凈。此刻,“小滑梯”前又排起了隊。
望著孩子們純真而快樂的面孔,我真為我差點的冒失感到慚愧。看來老師千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來斷定孩子的行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要了解孩子想什么,做什么;要善于從惡作劇中發現孩子淘氣中積極的一面,因勢利導,才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小班教學筆記4篇》:小班教學筆記4篇第1部分 在班里,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需要獲
《幼兒園小班聽課筆記40篇》:幼兒園小班聽課筆記40篇第1部分活動過程1、教師朗誦歌詞,引導幼兒進入意境.•幼兒與教師一起聽伴奏朗誦歌詞.2、學唱歌曲并用動作表現.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引導幼兒一
《大班教育筆記大全30篇》:大班教育筆記大全30篇第1部分 感受孩子們的變化 這天是星期一,孩子們早上來園時都能興高采烈地,主動地向教師、阿姨問好,不象小班時需要大人提醒,幾個新來的小兄弟姐妹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