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教師教育筆記《常規即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葉圣陶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指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幼兒園的主要任務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常規便是這些方面的體現之一。可見,養成良好的常規是調整好的生活習慣的一種方式。
我所在的班級是小一班,年齡小,很多幼兒都我行我素,秩序混亂,因此很多簡單的教學活動都難開展。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所以我堅信“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因此,在小班就得訓練好常規。為以后的教學順利打下基礎。
小班孩子大多都活潑調皮型。在上課的時候很多幼兒都喜歡走來走去,不管老師是否在場。起初老師的活動指令還會聽講,次數多了,也就顯得不耐煩。究其原因,小班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難以安靜的坐在椅子上。而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把活動盡量進行的生動有趣,引起幼兒的注意力;除此,我也進行了一些靜坐訓練,讓幼兒端正坐好,在1-2分鐘內不許動。時間短,很多幼兒能夠做到這一點,做到的好的有獎勵。當然,上課的常規還不止這些,而能夠坐下來聽講還將繼續進行訓練。
其次,小班的吃飯也是一個大問題。據了解,班上大多幼兒在家都是父母親或爺爺奶奶喂養,時間也長達1-2小時。而在幼兒園根本不可能這樣。所以,吃飯時,很多壞習慣就馬上顯露出來,例如,吃飯時走來走去,飯在嘴巴里不嚼動,吃飯灑了一桌子,甚至一吃飯就哭等等。而對這樣的情況,我大都用鼓勵的方法,吃的好且快的小朋友都是進行公眾表揚或獎勵五角星,也對如何正確吃飯的姿勢進行多次講解。但是,習慣養成久,一時難以改正。所以,這一常規也要多多訓練。
而睡覺大概是小班最好的常規了。一到午睡,幼兒基本都能安靜入睡。
小班是新生班級,所有的事情都是從頭開始的。常規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常規教學貴在堅持。在幼兒教育中老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多注意幼兒的言行舉止,對于幼兒任何一個小動作決不放任,不應讓幼兒存僥幸心理,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及時制止幼兒的錯誤行為和習慣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否則,之前的辛苦將付諸東流。
教育筆記:如何引導小班幼兒涂色
以前都是帶中、大班,那個時候不怎么覺得孩子涂色有困難或者涂的不好,現在自己帶小班了。而且給繪畫作品涂色是小班必須要做的。怎樣讓孩子們涂色有進步,而且掌握好相當的力度及控制好自己的手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在之前有給孩子們涂色,也只是操作材料上涂,或者區域里投放,只有幾個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涂的還不錯,其他的孩子涂色都是在亂畫,沒規則。在上個月的家長助教日,東東(化名)的媽媽帶來了一節繪畫課。給國旗涂色,當時家長們對于孩子涂色方面的操作也不是很滿意,雖然我和家長們解釋了這一階段孩子們涂色為什么會這樣及其手腕的力度,家長們也認可我的解釋,但在我的心里卻一直在想如何將孩子們的繪畫技能提高。通過多次的觀察,及和毛老師的討論,我總結了以下幾條存在的問題:
1、孩子們不知如何開始涂色
2、拿了蠟筆不知從哪個方向開始畫
3、手該如何掌握力度
4、蠟筆多了不知使用哪一支好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和毛老師決定從如何拿蠟筆開始引導幼兒。
第一步握蠟筆解決了,接下來是涂色的方向,多次觀察幼兒操作我們總結了下面兩種方向:從左到右涂色,從上到下涂色,通過這種方法,孩子們不再因為不知道從哪里開始而不敢涂色了。第三步就是顏色選擇,我和毛老師討論后總結,首先讓孩子們使用一支蠟筆涂色,并多加引導幼兒盡量涂在黑色線以內,并在每次操作前做相應的示范。
通過幾次的練習下來,發現孩子們進步不小,也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為了讓孩子們不固定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我和毛老師大膽的將蠟筆的投放數量增加,而且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哪種顏色涂色,減少孩子們對于顏色選擇困難。在涂色《七色花》我做了大膽的嘗試,剛開始我們擔心孩子只使用一種顏色,或者又回到了剛開始時那樣選擇困難,但孩子們給我們的結果卻超乎我們的想象,孩子們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涂色。而且還會按照自己的想失去按排每一個花瓣的顏色。有個別孩子還特別有想法需要老師提供更多的顏色蠟筆。
從觀察到討論到嘗試到練習,這個過程雖然久了點兒。但重要的是孩子們已經掌握了涂色的基本方法,而且取得了相應的成效。
相信,每次用心的去做,一定會有收獲。
葉圣陶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指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幼兒園的主要任務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常規便是這些方面的體現之一。可見,養成良好的常規是調整好的生活習慣的一種方式。
我所在的班級是小一班,年齡小,很多幼兒都我行我素,秩序混亂,因此很多簡單的教學活動都難開展。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所以我堅信“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因此,在小班就得訓練好常規。為以后的教學順利打下基礎。
小班孩子大多都活潑調皮型。在上課的時候很多幼兒都喜歡走來走去,不管老師是否在場。起初老師的活動指令還會聽講,次數多了,也就顯得不耐煩。究其原因,小班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難以安靜的坐在椅子上。而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把活動盡量進行的生動有趣,引起幼兒的注意力;除此,我也進行了一些靜坐訓練,讓幼兒端正坐好,在1-2分鐘內不許動。時間短,很多幼兒能夠做到這一點,做到的好的有獎勵。當然,上課的常規還不止這些,而能夠坐下來聽講還將繼續進行訓練。
其次,小班的吃飯也是一個大問題。據了解,班上大多幼兒在家都是父母親或爺爺奶奶喂養,時間也長達1-2小時。而在幼兒園根本不可能這樣。所以,吃飯時,很多壞習慣就馬上顯露出來,例如,吃飯時走來走去,飯在嘴巴里不嚼動,吃飯灑了一桌子,甚至一吃飯就哭等等。而對這樣的情況,我大都用鼓勵的方法,吃的好且快的小朋友都是進行公眾表揚或獎勵五角星,也對如何正確吃飯的姿勢進行多次講解。但是,習慣養成久,一時難以改正。所以,這一常規也要多多訓練。
而睡覺大概是小班最好的常規了。一到午睡,幼兒基本都能安靜入睡。
小班是新生班級,所有的事情都是從頭開始的。常規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常規教學貴在堅持。在幼兒教育中老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多注意幼兒的言行舉止,對于幼兒任何一個小動作決不放任,不應讓幼兒存僥幸心理,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及時制止幼兒的錯誤行為和習慣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否則,之前的辛苦將付諸東流。
小班寶寶剛入園不久,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各異,習慣不一,面對幼兒園這個新環境,他們正在摸索著適應。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對幼兒的引導顯得很重要,讓幼兒聽老師的話,形成養成良好的常規,實屬不易,我作為一名新老師,在這方面還需要積累很多經驗和辦法。
通過開學到現在一個月的實踐,我發現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時,擬人化的語言能更好的讓幼兒理解和遵循。
幼兒第一次上繪畫活動,使用蠟筆涂色,在活動結束后,孫老師發現有幾只蠟筆的外殼被撕掉了,于是就對幼兒說:“你們看,蠟筆寶寶的漂亮衣服被撕壞了,小朋友要是你們的新衣服被弄壞了,你們會不會不高興?那現在蠟筆寶寶的新衣服都沒了,它要哭了,以后不和你們做游戲了。”經過這次后,小朋友們就學會了愛惜蠟筆,再也沒有發生撕外殼的現象。
在午睡時候,孩子們脫下的鞋子就隨地扔下,過道上全是亂七八糟的鞋子。我就提醒孩子把鞋子放整齊,擺在床底下。可是,沒有幾個孩子有反應。這是孫老師就說道:“小朋友累了,要午睡了,你的鞋子寶寶也累了,要午睡了,請把鞋子寶寶整齊地放在一起,讓他們躺在小床下休息吧。”這下孩子都行動了起來,聽話地把鞋子放好。
在了解到要多使用擬人話的語言后,我就開始了實際運用。在晨間桌面游戲后,要幼兒自覺把積木放進籃子里,我就會說:“積木寶寶要回家了,我們輕輕地把它送回家。”孩子們就會很聽話地把積木放回籃子。
幼兒的思維具有通靈性,使用擬人化的語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也更有效地促進常規管理。
教育筆記:小班幼兒常規培養隨想
四年后我又開始帶小班了,對于帶了兩年大班的我來說還真是有點不適應。不過讓我慶幸的是自己的寶寶和他們同齡,這讓我有了些許信心。還有在一個月的相處后,孩子們帶給了我許多的驚喜,家長給了我極大的鼓勵,讓我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前兩周我們以穩定幼兒情緒為主,所以對他們在常規上并沒有細致的要求,但也是在這兩周中孩子是最自然的呈現出自己的常規狀態。工作中我也深深體會到了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來說在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利用這兩周時間仔細觀察了每個孩子,通過觀察初步了解孩子在常規上的表現,并針對表現進行分析和思考,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據。有了觀察的基礎,我也就能有目地的開展工作了。
首先,以生活活動為切入口,用多樣的形式和語言引導幼兒。
對于幼兒來說,空洞的說教是無用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如幼兒洗手后經常不擦干,針對這個問題,正巧這段時間感冒生病的幼兒較多,我就把洗手說成給小手洗洗澡。我說:“小手洗過澡,不擦干會生病的。”由于有了關于感冒的生活經驗,幼兒對我的話理解很快,有的幼兒邊擦手邊對我說:“不擦干,小手就該咳嗽了。”
常規培養建立在幼兒充分的自身體驗上,便于幼兒理解并自覺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其次,關注個別幼兒的常規培養。
觀察后發現我們班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很愛模仿他人,看見別人這樣做了,他也會去做。而我們班中有幾個孩子比較頑皮也很活躍,規則意識較差,他們的行為往往會引來其他孩子的模仿。因此,我在工作中更加關注他們常規的培養,不斷的提醒他們,當他們進步是也及時的表揚。在班中積極樹立好的榜樣,對好的行為及時的,有時是夸張的進行表揚和贊許,讓幼兒能模仿好的行為和習慣。
最后,重視家園配合。
培養幼兒常規要重視家園配合。特別是小班,初入園時,家長擔心幼兒的生活起居。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利用家長早、晚接送孩子的機會、在QQ家長聊天群里經常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對家長提出有關教養幼兒的具體要求,如初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等,讓家長在家中也要培養幼兒飯前洗手、飯后漱口、擦嘴、洗手等習慣。做好了家園配合,才能培養良好、穩定的常規。
又到吃午飯的時候了,我們兩個分頭行動,一個去餐廳分碗筷和飯菜,一個領孩子入廁、洗手、搬凳子(餐廳里沒有座位)。可是,剛洗完手麻煩就來了,小二班的楊浩程拉褲子了,因為還有四十多個孩子等著我們伺候,我們沒能給他清洗,就通知家長接回去了,心里有些內疚。
送走了楊浩程回到餐廳,小一班的王浩鵬小朋友因為感冒把吃的東西全吐出來了,桌子上、飯碗里,地上一片狼籍,趕緊處理,要不然孩子們怎么吃飯呀!剛清理完,王新意小朋友又把碗里的菜灑在了桌子上,還好沒灑在身上,我們正在慶幸,那邊小二班的王啟宇小朋友,端著飯碗喝湯時灑了一身,唉!繼續干吧!處理完這些事情,孩子們也吃得差不多了,飯菜也涼了,還是趕緊吃自己的飯吧!
剛坐下,一眼瞥見了一旁的王鑫小朋友,她身上生水痘,不能吃豬肉,因幼兒園的菜里都有豬肉,孩子只有吃糖包子了。當我看到她時,孩子兩手拿著包子,只咬去了一口,還含在嘴里沒有咽下去,我給她倒了一碗水“王鑫,喝點水吧”!王鑫抬頭看了看我,那無耐的眼神,使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哭了。我想,任何一個做了母親的人看到這些時,都會像我一樣。
這天中午,我們兩個誰都沒吃一口飯。
農村長大的孩子,受家庭條件的限制,孩子們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等,遠不比城市的孩子。他們的自理能力也比較差,個個是家中的寶,家長們舍不得讓孩子去鍛煉,吃飯、穿衣全是包辦,所以,好的生活習慣還需慢慢培養。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幼兒園學會知識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幼兒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好習慣的養成會伴隨著人一生的發展,在幼兒階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加強對他們的養成教育的培養,使他們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一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包括很多內容,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生活習慣的培養則顯得尤為重要。欣欣是家中的獨生女,家里大人都很寵愛她,生活上過度照顧,所以養成了一些嬌氣的性格。在幼兒園欣欣還算是個聽話的孩子,但她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做每件事情都特別慢,尤其是吃飯,每次都是最后幾個吃完的。
有一天,欣欣又吃到最后幾個了。我不時地用眼神提醒她,她卻絲毫沒有反應,我給她講道理,但是沒有效果。怎么辦呢?我環視了一下四周,看見欣欣最感興趣的娃娃家里有幾個小朋友玩得正熱鬧。于是,我的主意來了。我走到后面的娃娃家,對其中一位小朋友說了幾句話,然后快步走到她身邊,輕輕地對她說:“欣欣,涵涵在玩娃娃家,他剛才告訴我,還缺一個人來當媽媽。你快吃飯,跟他們一起玩,娃娃家的寶寶們還沒吃飯,你快給寶寶們做飯去好嗎?”欣欣往后看了看,連說“好”。終于欣欣開始大口大口地吃飯了。本來不多的飯,很快就被吃完了。最后欣欣來到了娃娃家,經過老師的幾次引導,欣欣吃飯越來越快了。
看來,老師的教育不能只依賴于說教,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利用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進行引導,使其在適當的條件下轉變自己的行為。該案例中的老師善于抓住幼兒的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其感興趣的地方,從而改正了她吃飯慢的毛病。這種做法既不影響孩子的情緒,又讓孩子樂于接受,還滿足了她的游戲欲望。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應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加以反思,不斷嘗試用積極正面的方法鼓勵幼兒吃飯,從而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獲得積極正面的情緒體驗,老師也能組織好幼兒的各項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開學篇》: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開學篇第1篇 愛是相互的,在我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這一點。我對孩子的愛,可以變成家長對我的信任,因為我和家長都把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班里的孩子不來幼
《幼兒園聽課健康筆記40篇》: 第1篇、大班健康活動中國功夫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對武術有濃厚的興趣,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力量等。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學習簡單的武術組合動作。 3、有謙虛好學、團結
《小班教學筆記4篇》:小班教學筆記4篇第1部分 在班里,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需要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