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案例《老師,我學會跳繩了》,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進入大班后就要學習跳繩了,越來越被大多數孩子喜歡。剛開始跳繩時,孩子們的興趣很高,但他們跳繩的發展水平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兩極分化,一些動作發展較好的孩子,基本掌握了跳繩的技巧學會了;動作協調性差的孩子看到同伴能連續跳那么多,自己始終掌握不了動作要領,體驗不到成功的樂趣,漸漸的對跳繩失去了興趣,在別人興致勃勃地跳繩時,他們拉著繩滿場地跑、甚至用繩子做戰斗武器去玩,很危險。看到這一現象我覺得不能再讓他們繼續跳了,趕緊把他們召集起來。如果純粹地讓幼兒機械的練習跳繩這個動作他們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于是,我們就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了繩的花樣玩法:組織會跳繩的小朋友進行跳繩PK大賽、會跳的孩子帶著不會跳的朋友二人合作帶著跳、用繩做障礙跳、用長繩兩人甩繩一人在中間跳等。孩子們對“繩”的興趣又濃厚了,這時,我再及時地引導那些沒掌握雙腳跳繩的孩子繼續練習基本動作。對這些沒掌握跳繩動作的孩子進行分析,給予重點指導。
一天又到了跳繩時間,耳邊傳來了:“老師,我學會跳繩了”。只見,張益柱臉上顯示出興奮與自豪,還帶著喘息聲。我說:“是嗎?我看看。”他拿起繩子先把繩子輪到前面的地上,又跳過地上的繩子。這樣連續跳了起來。對他的進步我及時地給以肯定和鼓勵。慢慢地,又有幾個也能連續跳兩個、三個了,看到孩子們一個個掌握了雙腳跳繩的動作要領我感到無比的高興。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日常活動中要關注幼兒的興趣、經驗和表現。當我們發現幼兒不喜歡游戲時,應了解幼兒放棄游戲的真實原因,順應他們的想法,給幼兒更大的自由度。并尊重他們的個體發展差異,鼓勵引導幼兒大膽嘗試,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教育筆記:老師,我只想讓你抱抱我,夸夸我!
午睡起床后,別的孩子都在忙著穿衣服,而小雨軒卻飛快的跑到了我的跟前,笑瞇瞇著看著我。我很驚訝:“今天雨軒第一個穿好衣服了,好棒呀!旁邊的航航立馬叫起來:“老師,雨軒他今天是沒有脫褲子睡覺的。”我一聽就生氣了:“都是大班的孩子了,怎么還不知道自己脫褲子睡覺呢?現在這天氣午睡時要脫掉外套和褲子,睡覺才不會出汗···”被我一番數落后,雨軒的臉通紅了,默默地回到了座位上。因為要忙著給孩子們梳理頭發,我也沒多問···
等下午離遠時,雨軒媽媽來了,沒想到雨軒突然大哭起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經過反復詢問,小雨軒抽搭著說:“···媽媽,老師不愛我,不抱我···”我想起來了,我經常會很自然地給午睡起床后最先穿好衣服的孩子一個擁抱。雨軒穿衣服的速度比較慢,所以他很少有機會得到我的表揚與擁抱。
雨軒的話讓我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我沒有顧及到每個孩子的心理需要。雨軒有點內向,情感比較細膩,所以他會更在乎老師沒有擁抱他。這再次提示我們,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感受,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多留意自己的言行,這樣才能有益于孩子的身心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自信快樂地成長!
教育筆記:老師一問,我就不疼了
戶外活動時我正和小朋友們一起進行玩輪胎的游戲活動時,突然諾諾小朋友跑過來對我說“雷老師,萌萌踩我腳了!”“哦,他應該不是故意的,我讓他跟你說聲對不起,好不好?”說完,我就把萌萌叫了過來和諾諾道歉。
可是事情并沒有結束,過了一會兒,我發現諾諾還是一臉的不高興,很是納悶,我走到諾諾面前,輕輕問她:“怎么了,還是不高興嗎?”她點了點頭,接著我說:“那可就是你的不對了,萌萌已經向你道歉了,他不是故意的,你應該原諒他才對呀!”
“我沒有生他的氣。”“那你為什么不高興呢?” “雷老師,你都沒有問我的腳疼不疼。”她充滿委屈地說道。
我聽完蹲下身子,輕輕地抱住她,憐惜的問:“那現在還疼不疼呢?”她掛著淚珠的臉頰羞澀地笑了說:“現在不疼了,老師一問我就不疼了。
在幼兒園的沖突解決過程中,我們要記住:我們不僅僅是沖突的調解員,更是愛的傳遞者!
教育筆記:老師,要畫完的,對不對!
這次的美術活動是讓孩子們涂長頸鹿和小樹,這對于已經是中班的孩子來說,這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可對于我們班的一個孩子來說,他的情況讓我感到好奇。他就是我們班的——涵涵小朋友。
每做一件事情時他總會在我旁邊,一個問題問上無數遍,才罷休。哈哈,這次的美術游戲他也不例外了。拿到了紙張的孩子們都子那安安靜靜、仔仔細細的在那涂起了顏色。不一會兒,涵涵他拿這張涂了一點點的紙給我看了:“老師,我涂好了”說著就把紙塞給了我,我一看涵涵只涂了幾片葉子就拿上來給我看了,第一次,我讓涵涵畫完了再給我看。等過了不久,涵涵又舉著他的畫來到了我面前:“老師,是不是都要畫完的啊!”我對這他點點頭,告訴他畫完了給我看看。他鄭重的點了點頭,開始我以為他真的知道了,可到后來我才知道我錯了,他還是在一如既往的跑過來,把那張沒畫完的紙一起帶給我看看,并問著同一個問題——老師要畫完的對不對!這樣來來回回,他等到大多數小朋友都畫完了,他還沒有畫完。其實涵涵畫的畫并不是畫的不好,只是他在那一味的跑上來問同一個問題,浪費了很多可以畫完的時間。
這次我等到了他畫完了給我看,我說:“涵涵畫的很漂亮啊!就是有點點慢了。涵涵你能告訴我你知道圖要畫完了給老師的,你怎么總是沒畫完就給我了呀!”他低著頭輕輕的說:“我看到有小朋友把畫拿上來了,我急,我也就把畫拿給你看了。”我摸摸他的頭告訴他以后不用管別人畫的快不快,只要你畫完了交給我看看,就好了,你今天速度畫的慢了,老師等你,不用再著急的,知道嗎?涵涵點了點頭,下去了。
“老師老師,他打我!”這樣的聲音每到幼兒園都能聽到,并且是孩子們經常說的話。有的時候是其他孩子一起玩鬧的時候不小心碰到的,有的時候孩子們估計玩鬧的。
今天孩子們正在外面玩集體游戲的時候,就聽見謝**說:“老師,潘**打我!”我便上前詢問:“怎么回事呢?”謝**說:“潘**打我的臉。打了這里。”我便問潘**:“你沒有打人,有沒有打謝**的臉。”潘**堅定的說說:“我沒有打人,沒有。”我便又問謝**:“潘**到底打你臉了嗎?”“打了!打我這里了!”謝**摸著自己左邊的臉堅定的說。這倒讓我犯難了,我便問他們旁邊的蔡**,蔡**就說:“潘**沒有打他。就摸了摸他的臉。”曹**也說:“是的,潘**沒有打謝**,只是摸了摸他的臉。”
這時候我再問謝**:“他打你的臉了嗎?”謝**開始有點遲疑了,小聲的說:“是打了啊。”這時候我便知道潘**是沒有打謝**的,而謝**也不是故意冤枉潘**的,只是他有點分不清楚什么是打人什么是摸人,分不清楚什么時候“惡意”的打人,什么是友好的“摸摸”。
但是在這件事情上,盡管潘**沒有打人,但是他也是無緣無故的去摸其他的小朋友,所以我便告訴潘**,不要隨便摸小朋友,特別是小朋友不喜歡你摸他的時候就不能摸。同時告訴謝**,小朋友摸摸你和打你是不一樣的概念,不是一件事情。
進入大班后就要學習跳繩了,越來越被大多數孩子喜歡。剛開始跳繩時,孩子們的興趣很高,但他們跳繩的發展水平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兩極分化,一些動作發展較好的孩子,基本掌握了跳繩的技巧學會了;動作協調性差的孩子看到同伴能連續跳那么多,自己始終掌握不了動作要領,體驗不到成功的樂趣,漸漸的對跳繩失去了興趣,在別人興致勃勃地跳繩時,他們拉著繩滿場地跑、甚至用繩子做戰斗武器去玩,很危險。看到這一現象我覺得不能再讓他們繼續跳了,趕緊把他們召集起來。如果純粹地讓幼兒機械的練習跳繩這個動作他們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于是,我們就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了繩的花樣玩法:組織會跳繩的小朋友進行跳繩PK大賽、會跳的孩子帶著不會跳的朋友二人合作帶著跳、用繩做障礙跳、用長繩兩人甩繩一人在中間跳等。孩子們對“繩”的興趣又濃厚了,這時,我再及時地引導那些沒掌握雙腳跳繩的孩子繼續練習基本動作。對這些沒掌握跳繩動作的孩子進行分析,給予重點指導。
一天又到了跳繩時間,耳邊傳來了:“老師,我學會跳繩了”。只見,張益柱臉上顯示出興奮與自豪,還帶著喘息聲。我說:“是嗎?我看看。”他拿起繩子先把繩子輪到前面的地上,又跳過地上的繩子。這樣連續跳了起來。對他的進步我及時地給以肯定和鼓勵。慢慢地,又有幾個也能連續跳兩個、三個了,看到孩子們一個個掌握了雙腳跳繩的動作要領我感到無比的高興。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日常活動中要關注幼兒的興趣、經驗和表現。當我們發現幼兒不喜歡游戲時,應了解幼兒放棄游戲的真實原因,順應他們的想法,給幼兒更大的自由度。并尊重他們的個體發展差異,鼓勵引導幼兒大膽嘗試,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離園時,我正忙著送孩子,雯雯奶奶不好意思地走來,悄悄說道:“夏老師,雯雯回家對我說:“我喜歡老師,老師不喜歡我。”我聽后,腦子迅速回憶日常與雯雯相處的片段:批評她了?沒關注她?沒表揚她?沒給她小獎品?似乎都不是。我馬上靜下心來,對雯雯奶奶說:“真對不起,我的工作不到位,在不經意中讓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我過幾天給你反饋好嗎?”家長聽了放心地走了。
第二天早點時,我從雯雯的身邊經過,摸了摸她的頭,沖她笑了笑,她用腦袋使勁蹭了蹭我,開心地咬了一大口餅干,回頭自豪的對旁邊的小朋友說:“夏老師最喜歡我了,她今天摸了我兩次頭,比多多還多呢!”我恍然大悟,原來雯雯判斷老師關愛的標準,就是看老師愛撫小朋友的次數啊!
以后的幾天我密切關注雯雯的情緒變化,盡可能多的抽時間和她交流,適時地摸摸她的頭,摟一摟她,告訴她我的感受,也鼓勵她把心中的感受告訴老師。就在我計劃找家長聊聊的時候,雯雯奶奶再一次找到了我,語氣中透著感激:“夏老師,謝謝你這樣細心,雯雯每天回家都興奮得不得了,逢人便說老師喜歡她,特自豪,真謝謝你!”我誠懇地說:“以前是我對孩子關注得不夠,還請您多多諒解。”雯雯奶奶感激地走了,我臉上的紅暈卻久久消退不了,歉疚之情充溢著整個心房……
“我喜歡老師,老師也喜歡我。”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對我產生這樣的感受,我想這該是對我——一名專業幼兒老師最高的獎賞吧,我愿意為得到這種獎賞而努力。
離園時,我正忙著送孩子,雯雯奶奶不好意思地走來,悄悄說道:“夏老師,雯雯回家對我說:“我喜歡老師,老師不喜歡我。”我聽后,腦子迅速回憶日常與雯雯相處的片段:批評她了?沒關注她?沒表揚她?沒給她小獎品?似乎都不是。我馬上靜下心來,對雯雯奶奶說:“真對不起,我的工作不到位,在不經意中讓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我過幾天給你反饋好嗎?”家長聽了放心地走了。
第二天早點時,我從雯雯的身邊經過,摸了摸她的頭,沖她笑了笑,她用腦袋使勁蹭了蹭我,開心地咬了一大口餅干,回頭自豪的對旁邊的小朋友說:“夏老師最喜歡我了,她今天摸了我兩次頭,比多多還多呢!”我恍然大悟,原來雯雯判斷老師關愛的標準,就是看老師愛撫小朋友的次數啊!
以后的幾天我密切關注雯雯的情緒變化,盡可能多的抽時間和她交流,適時地摸摸她的頭,摟一摟她,告訴她我的感受,也鼓勵她把心中的感受告訴老師。就在我計劃找家長聊聊的時候,雯雯奶奶再一次找到了我,語氣中透著感激:“夏老師,謝謝你這樣細心,雯雯每天回家都興奮得不得了,逢人便說老師喜歡她,特自豪,真謝謝你!”我誠懇地說:“以前是我對孩子關注得不夠,還請您多多諒解。”雯雯奶奶感激地走了,我臉上的紅暈卻久久消退不了,歉疚之情充溢著整個心房……
“我喜歡老師,老師也喜歡我。”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對我產生這樣的感受,我想這該是對我——一名專業幼兒老師最高的獎賞吧,我愿意為得到這種獎賞而努力。
在剛開始的學期任務布置中,角色游戲材料的布置便是其中很是主要的一項。內容添置統一,種類紛繁多樣。隨后便在每一日的空余時間,教師們都忙于制作材料,點數歸類。于此,不外乎得請家長們配合收集制作的各種材料,如:大塊泡沫、多色線、鞋盒、藥盒等等。孩子們每天來園,最常問的一句就是:“老師,你在做什么呀?”
一次,家長淘來了一塊大泡沫,我和師傅商量著按這樣式可以做成燒烤架之類的點心店素材。想著便去找材料準備做起來。在班里來回走動時,萱萱和陽陽注意到了我手上的大泡沫。“老師,這是什么?”我看了看手上的泡沫,沒有回答,只是反問道:“你們覺得這個像什么呢?”“像小桌子。”“如果把它做成點心店的燒烤架,你們喜歡么?”“喜歡,很喜歡。”兩人非常開心。“老師,你真能干。”“中午的時候,陳老師也在不停地做這些材料呢。”“陳老師也非常的能干。”“我們的奶奶也會幫忙縫我們班的水果蔬菜呢。”“奶奶也很能干。”聽著這些好聽的話,我感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還不都是為了這些孩子。
第二天早晨,凱瑞早早地來到了幼兒園,自己搬好玩具放在桌面上玩了起來。我手上拿著正在做的材料,興致勃勃地問他:“凱瑞,你喜歡我們增添出來的這些材料么?”凱瑞一臉的不自在,用手摸摸自己的臉,輕輕地蹦出了一句:“不喜歡。”說實話,真是有點打擊。“為什么不喜歡呀?”“因為太多了。”“太多了?”我很驚訝。“恩,夠了,老師。”再次受打擊。“恩,老師知道了,你繼續玩吧。”
針對游戲材料,有關資料顯示,游戲材料和兒童的年齡之間存在交叉關系,較小兒童在游戲時需要同類的游戲材料要多一些,年齡較大的兒童在游戲時需要不同類的游戲材料要多一些。因此在中班下學期,角色游戲的材料應針對幼兒本身進行增添。孩子們的自主意識已逐漸強烈,在教師制作主題墻時詢問孩子的意見,孩子們也可以給出相應的較好的意見,制作出來的效果自然也令孩子們滿意。給孩子一塊布,我們該怎么問他,是該問“這是什么,應該怎么玩?”還是“這像什么,可以怎么玩?”我想大部分的老師肯定會選擇后者,因此對于角色游戲材料的增添,我們適當也可以問問孩子們的意見,畢竟孩子才是游戲的主體,一切游戲都是為了孩子。
《幼兒園中班聽課筆記篇》:幼兒園中班聽課筆記篇第1篇幼兒園聽課評課記錄 聽課、評課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經驗交流、教學方法探討、教學藝術展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大全20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大全第1篇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1 自從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對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啟發。啟發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
《幼兒園聽課筆記及反思40篇》:幼兒園聽課筆記及反思40篇第1部分活動目標:1、學習雙腳并攏側身跳,保持身體平衡,提高動作協調性,幼兒園中班聽課記錄。2、探索拼板的不同玩法,感受創新的樂趣。3、逐步形成善于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