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做孩子喜歡的玩具》,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實行《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大前提下,可以說我園每一位老師都在為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區域游戲絞盡腦汁,我們常常在想什么樣的游戲既是幼兒感興趣能夠積極參與的,又能夠多方面促進他們的發展,但是在每次開始新的區域游戲過程中,我們都會發現這樣的規律:剛開始的區域前門庭若市的景象,但當一段時間過去,幼兒的興趣消退,就很少有人愿意光顧。 要怎么樣才能延長幼兒對一種游戲的興趣和新鮮感?對于這個問題我在游戲“叮鈴鈴手機賣場”的階段性觀察反思中得到了解答。
游戲取材來源與幼兒并切中其興趣點,“你最喜歡哪個玩具?”這個問題來自于一次有關玩具的交流分享的活動中,在這次活動前,幼兒從家里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玩具,其中有兩個孩子帶了最喜歡的玩具手機,無疑我從其他孩子羨慕的表情中看出來玩具手機是最受歡迎的,于是我提問:“你最喜歡哪個玩具?”“喜洋洋手機!”“為什么你喜歡這個手機,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它的用法嗎?”雖然我的問題是針對手機的小主人問的,但是其他的孩子按耐不住了,紛紛舉手要告訴老師自己也知道手機怎么用。于是我在休息的時間主動和孩子們討論起了關于手機的話題,孩子們炸開了鍋,爭著搶著說出自己對手機了解“我爸爸用的iPhone。”“我媽媽手機上有憤怒的小鳥,我自己就會玩?!薄拔視冒职值氖謾C放音樂?!薄拔疫€會用手機拍照……”通過這次的交談我更加感覺到了幼兒對手機的喜愛與渴望,同時我也驚訝于幼兒對手機的了解程度。
可以說玩具手機在幼兒中間的人氣是炙手可熱的,他們渴望像個大人一樣能有自己手機,同時手機與幼兒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何不開始一個手機店來滿足幼兒社會化的需求呢?這樣的漸漸成形,于是“叮鈴鈴手機賣場”就因運而生了。
教育隨筆:大自然給孩子的玩具
玩具是幼兒學習的工具,使幼兒認識世界的教科書,也是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侶,無論是家庭還是幼兒園都積極為幼兒提供各式各樣的玩具。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好動、好模仿、愛游戲的心理需要。
有一次,我逛超市,來到玩具柜前,看到一個孩子正纏著父母給他買電動的玩具,邊上圍觀了不少人,并有許多父母抱怨,花了幾十元錢給孩子買的玩具,剛玩了幾天就扔到一邊去了,上班掙這點錢怎么買的起呢?是呀,玩具是買不完的,況且很多玩具價錢昂貴,買這些玩具對許多家庭來說,無疑是個經濟負擔,怎樣才能使幼兒的玩具即經濟又玩的久遠呢?在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我把眼光投向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中的風、沙、石、水、雨等,培養幼兒的創造才能,使幼兒的智力在游戲中得到開發和發展。
風:你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感覺到,微風是什么感覺?刮大風時會發生什么現象?春風與秋風、冬天的寒風都是什么感覺,帶幼兒出來走走,仔細體味,觀察,邊走便讓幼兒描述,并指導孩子制作簡易的風車、風箏和飛機等,當看到孩子們舉著自己制作的風車等玩具在風中盡情地跑,盡情地叫時,我便又結合社會《不同的風》這一課,讓幼兒知道風的起因,風對人類生活的用處和危害等,讓孩子在玩中長了知識,有培養了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
沙:小小沙粒,在成人眼里不過是建筑用的材料而已,可孩子們卻不這么想,我常??吹缴扯雅試鷿M了孩子,有的挖洞,有的堆山,還有的爬到上面當碉堡,下面的孩子攻,玩《攻碉堡》的游戲,在日常生活中,我引導孩子在沙子里摻上土做饅頭、烤餅,在沙子里插上冰糕棒,樹葉等做公園里的樹木、花草,用磚擺成滑梯……有一種巧奪天工的感覺,沙子使幼兒的創造才能得以發揮,而這一點正是許多昂貴的成品玩具所不及的。
水:對孩子們來說是親密的伙伴,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水可以帶給孩子無窮的樂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結合教學折一些船、小鴨等放在水中,讓它們在“海上”航行,在“池塘”里嬉戲,并找些木塊、泡沫、鐵釘、紙片等放在水中,讓幼兒玩,在玩中許多幼兒問我:“老師,木塊、泡沫、鐵釘、紙片為什么飄在水上,而鐵釘卻沉到水底去了”,這是,我就結合教幼兒認識《水》這一課,使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雨:雨過天晴,孩子們象出籠的小鳥,呼啦啦一齊“飛”到院子里,尋食般的穿梭在被細雨打濕的各種花、草、樹木中間,不時地大聲宣布著,爭論著他們的發現,這時我一邊觀賞,一邊引導幼兒對各種景物進行雨前和雨后的比較性觀察,并給幼兒講一些雨、雪間的自然變化常識,這樣,既豐富了幼兒的自然常識和生活常識,又促進了認識能力的發展。
另外,我還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指導孩子制作一些簡單的玩教具,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如:各種飲料瓶、罐、盒、各種皮制與塑料制的管、袋、碎布、舊掛歷、泡沫等,都是我與孩子們收集的物品,我引導幼兒利用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制作出了一些用金錢難以買成的“土”玩具,如用泡沫做成各種動物的頭型,用彩筆畫上五官,掛在房子里或游戲時當頭飾,用易拉罐做成小動物,娃娃家居(桌子、椅子)、花瓶、花盆、吊籃等,棄之不用的酒瓶蓋用細繩把一些碎布條與瓶蓋栓在一起制成“毽子”,用鐵絲穿上瓶蓋當手鈴做手玲操用,還用來代替鐵片,在磁鐵黑板上固定掛圖,既方便,又經濟實用。
小小冰糕棒,一般人們棄至一邊,我引導幼兒把冰棒洗凈晾干后當計算棒,學習計算時作分解、組成用,做角色游戲時當娃娃家的筷子,還用來組字,拼圖等。
為什么孩子特別偏愛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這些廢舊物品呢?原因在于,無論是沙土、石、水、還是廢舊物品,他們的可塑性都很強,一只玩具“貓”只能是一只貓,它不可能變成別的,而一捧沙土,在孩子手里既可以變成高山,又可以變成別的,這些“玩具”本身,沒有固定的形態,正因為它是不成型的,為了讓它變成有形,就必須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只有在創造中才能真正的樂趣。
幼兒在自制玩具過程中,由于兩只小手不停地做著各種動作,折、拉、壓、翻、剪、捏等,這些動作的多次重復出現,促進了幼兒手腕、手指小肌肉的發展,提高了手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精確性,既鍛煉了手和腦,又鍛煉了身體,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欲,并使幼兒親身體會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是來之不易的,從而養成愛護公物和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這些“玩具”還有一個共同的優點,那就是它們都是大自然無償贈送的,只要想玩,隨時可以取。
千百年來,人類制作的玩具在不斷更新、發展,也在不斷被淘汰,而大自然中的“玩具”和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玩具”卻一直為孩子們所喜愛,具有經久不衰的魅力,當您被商店里琳瑯滿目地玩具弄得眼花繚亂,又囊中羞澀時和不改變一下途徑,放手讓您的孩子自個兒制作玩具!柜臺上的玩具雖精致,卻不及自個兒做的玩的有興趣,玩的出智慧,玩的久遠呢。
教育隨筆:孩子對玩具的獨占心理
在幼兒園里,不管是兒歌還是老師的日常要求,我們都在跟小孩子提一個詞,那就是分享。不管是分享食物還是分享小伙伴還是分享有趣的故事,或者分享自己的玩具,要一起跟大家分享,我們才能得到快樂。
但是,我觀察到,零食孩子們可以互相的分享你一口我一口,但是玩具他們卻做得并不好。我們班的幼兒園被我分了四個小組。同時玩具也尋找到四個大盒子,每個盒子上貼上他們小組的標簽,里面裝滿了玩具,基本上是各小組的玩具,都是均勻的,這樣的話,以后玩耍的時候就在自己的小組里面,更加的方便。
但是,之前全班一起玩玩具的時候,不光是地盤上了不方便,孩子們也總是爭搶,一些比較占強的小朋友,他們面前的玩具一大堆,而一些比較弱勢的小朋友,卻拿不到許多玩具,要么就只有一兩個在手上甚至有的小朋友手上一個玩具。我以為分成小組玩游戲玩具的時候就會情況變得好一些,但是并不是我想的這樣。
每天總有小孩子跟我告狀,老師誰拿了我的玩具,老師這個玩具是我的。老師,他拿了好多好多這個玩具我都沒有了。老師他一個人把玩具和占了不給我們玩。每天的打小報告中除了誰扯我頭發誰碰了我這類的小報告之外,就屬玩具的小報告最多。我一再跟他們提:玩具,要一起玩,大家分享分享不要爭,不要搶,誰拿到就讓誰先玩。但是這樣的爭搶玩具的情況屢禁不止,到底該怎么辦呢?
怎么樣讓孩子能夠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分給其他的小朋友,大家一起玩呢?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教育筆記:喜歡打人的孩子
觀察實錄:
游戲活動時間,每個孩子都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在區角里玩,朱昊這一組的小朋友沒有去區角玩,潘詩悅和胡夢怡在玩折手帕,陳曦哲拿張紙在折紙工,朱昊開始時就坐在凳子上轉圈,老師招呼他也不理,他轉了一會兒看看身邊的兩個小女生邊折手帕邊有說有笑,呆呆地看了一會兒,突然伸出手,把潘詩悅正折的手帕搶了過來,潘詩悅也一伸手去搶,一邊說“我的呀,你還我。”這樣兩人拉扯著,朱昊騰出一只手往潘詩悅的頭上打了幾下,潘詩悅“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朱昊這時立刻放下手呆呆地看著她哭,站著,整個過程朱昊沒說一句話。這時旁邊的陳曦哲傾斜著上身,用手打在朱昊的胳膊上:“你干么打人,我叫你大人?!敝礻挥昧硪恢皇治孀”淮虻母觳?感覺有點疼)呆呆地站著看陳曦哲,眼睛里有一絲委屈。
分析:
哲哲打人的現象還是時有發生,但我們從他打人的情況來分析,還是因為他不會與別的小朋友進行交往,又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呆呆地看),所以他就會用打人的方式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希望潘詩悅和胡夢怡一同和他玩折手帕。而陳曦哲的出現,使他莫名地挨了打,感覺受了委屈。
措施:
看著他捂著胳膊委屈的神情,我抓住機會邊安慰邊教育他說:“痛嗎?是不是很痛?老師幫你揉揉,你想想,剛才你打了潘詩悅,她也很疼,所以哭了,現在陳曦哲打了你,你也很疼對吧。這就是老師說過的為什么不可以打人!”朱昊睜著兩只大眼看著我,我又對他說了一遍,他點了點頭。接著我又問:“你是想讓潘詩悅教你玩折手帕是嗎?”他天真地點點頭?!澳悄阋獙W會說‘你教我’,來跟老師說一遍。”在我的幾次引導下,他試著學說了,最后兩個小孩又一起玩了。孩子之間是不會記仇的。從這件事情中,讓孩子從自己的疼痛中親身體會到打人不好,這樣他以后就會注意不再去打人。同時教給他與人交往的正確方法,引導他用嘴巴來說話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育筆記:和玩具寶寶做朋友
背景 :
我們班是個新班,同時孩子都是之前沒上過小小班的。在家大多數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所有的事更不用說了——孩子沒說出口的的、沒有想到都會在第一時間包辦完成。這樣的情況對孩子來說他們會有自私的表現,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更缺少了一定的自我意識與責任感,在他們的意識里還沒有形成規則,更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遵守規則。
案例描述:
進入區域活動后不久,我發現每張桌子下面或多或少都有積木掉在下面,而幼兒都自顧自地玩地不亦樂乎,沒有人注意到桌子上的積木越來越少了,而地下的積木卻越來越多了。于是,我走到他們的桌子前蹲了下來,用手揉著眼睛并大聲地裝哭,這下孩子們的小眼睛都放下手里的玩具低下頭一個個睜得大大地看著我。我裝著哭腔說:“嗚嗚······小積木哭,它們說‘我不要躺在地上,我要找媽媽,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聽了,馬上一個個蹲下來把地上的積木撿了起來,并對我說:“老師現在積木寶寶不哭了,我要和它一起玩?!?/p>
分析與反思:
在許多次玩積木中,我都發現幼兒常會掉了積木卻不去撿,老師用直接性的指令要求他們撿起來時,做起事來總是慢悠悠的或是當做沒聽見,自己接著玩自己的積木,到最后,沒辦法了都是我們老師來收拾。有事他們聽話的將積木撿起來了,但之后又掉了,還是任其放在地上。同時一個個地教育也并沒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小班其實是很常見的,而另一個原因在于,我們班是個新班,孩子們之前沒有上過幼兒園,游戲的規則意識很薄弱。常出現的現象是游戲前知道規則,可是進入到游戲后就忘了;容易看到別人的錯誤,而常會忽視自己的錯誤······這些都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措施:
在這次的活動中,我以小積木的角色出發告訴幼兒,積木在哭,它們不高興,不喜歡離開它們的媽媽和小朋友,讓幼兒感受小積木在難過,讓幼兒以朋友的關系去幫助小積木,主動、積極地見積木,培養幼兒與積木之間的友愛,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愛護保護玩具和玩具寶寶做朋友。
教育隨筆:做孩子的榜樣
在一次大班的籃球體育游戲中,分發籃球后,我讓孩子們自由分組,探索籃球的多種玩法。班里的牛牛小朋友,明明是西瓜組的,卻要強行加入草莓組。得到草莓組的小朋友拒絕后,還理直氣壯的說“哼,我就要加入,我就是要加入,怎么了?”,我剛想對牛牛進行引導教育,可看到牛牛那理直氣壯的表情,似乎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忽然想到,自己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由于想要融入孩子們游戲的心情比較急切,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我沒有遵守區域和小組的規則,大聲的與孩子們進行交流;進行小組范例教學時,并沒有爭取小組內小朋友的同意,沒有完全尊重孩子們意愿,打擾到其他小組成員的探討。當時只專心引導孩子們的創新探討意識,并沒有注意到這些不好的行為,看來確實致使孩子們學會了一些不良習慣。意識到這一點,我立刻走到牛牛的面前,抱著籃球征求草莓組的意見,“我可以加入你們這一組嗎?我很想和你們一塊做游戲?!?,“當然可以,來吧!”草莓組的小朋友們熱情的回答我。看到我的行為,牛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正如一句名話:“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一不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響孩子們的一輩子”。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刻意改正自己不當的行為,為孩子們樹立好的榜樣。還有一次,由于作為教師的習慣行為,在戶外活動結束時,我會把其他班小朋友散落在地上的活動器械一塊收回器械室,有的小朋友看到后,會主動過來幫我收一下,對于此類事情我沒有對孩子們多做解釋或是專門的教育。但在和其他老師交流時,她們都紛紛表揚我班里的孩子。李老師說“你們班的牛牛、欣欣、果果幾個小朋友,只要看到有活動器械散落在戶外活動區,無論是不是自己班的,都會主動送回器械室。我問他們誰告訴你們這么做,他們都說,我老師就是這樣做的”。聽到李老師的話,我心里暖暖的很開心。真是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們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到;要求孩子們不能做的,自己也堅決不能做,為人師表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幼兒教師作為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人,同時,也是孩子們崇拜的對象,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夠影響孩子們在生活中的處事態度。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做孩子們的榜樣,對于好的行為我們要多做,對于不好的行為,我們堅決不做,我們要做到言傳身教。
婷婷是我們班的活躍分子,說她是活躍分子主要是上課的時候坐不定,下課也是動個不停,一點也沒有閑下來的時候??墒撬幸粋€最大的優點,就是特別喜歡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喜歡老師叫她做小老師,每到我們要請哪個乖的小朋友做小老師的時候,婷婷就坐得非常好,把小腦袋抬的高高的,小眼睛期盼的盯著你的眼睛,讓你不請她也不行。請到她做小老師時,她就非常高興,一個勁的對別的小朋友說:今天老師請我做小老師,請我做小老師。讓人忍俊不禁。
最近為了配合主題活動,請幼兒從家里帶來了一些能發出聲音的東西,出于好奇,孩子們時不時地動動這個,玩玩那個,更有甚者兩個孩子搶著玩,活動室里盡是吵雜聲,其中婷婷是玩起來最來勁的一個。一天,下課時間一到,婷婷第一個沖了過來,拿起一個就擺弄起來,孩子們聽到發出的音樂聲,也紛紛跑了過來。我想,這樣可不行,沒過多長時間,這些東西就給玩壞了,得想個辦法,一想到,婷婷最喜歡做小老師了,何不讓她來看住這些玩具。我就對婷婷說:“今天老師要請你做小老師,你要看住這些玩具,不要讓它們發出聲音來,你能行嗎?”孩子高興地直點頭:“好的。”只見她坐在了理發店的小椅子上做起小老師,做得特別認真,別看她年紀小,可是做事情我們還是很放心的。下午起床了,當我走出午睡室的時候,發現婷婷又端端正正地坐在擺放那些能發出響聲的玩具的柜子旁,一開始我還沒反應過來,對她說;:“婷婷你坐在這干嘛呢,快坐到位子上去吃餐點了?!边€沒等她回答,我就意識到,上午請她做小老師,她一定是在看管這些玩具,我就夸獎她說:“真是個稱職的小老師。”婷婷咧開嘴開心地笑了。在她的看管下,孩子們沒來隨便來擺弄這些玩具。
現在,我們明顯感覺到婷婷的表現比以前好多了。為了激勵她,我們經常請她做小老師,那時的她是最開心的時候。
在實行《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大前提下,可以說我園每一位老師都在為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區域游戲絞盡腦汁,我們常常在想什么樣的游戲既是幼兒感興趣能夠積極參與的,又能夠多方面促進他們的發展,但是在每次開始新的區域游戲過程中,我們都會發現這樣的規律:剛開始的區域前門庭若市的景象,但當一段時間過去,幼兒的興趣消退,就很少有人愿意光顧。 要怎么樣才能延長幼兒對一種游戲的興趣和新鮮感?對于這個問題我在游戲“叮鈴鈴手機賣場”的階段性觀察反思中得到了解答。
游戲取材來源與幼兒并切中其興趣點,“你最喜歡哪個玩具?”這個問題來自于一次有關玩具的交流分享的活動中,在這次活動前,幼兒從家里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玩具,其中有兩個孩子帶了最喜歡的玩具手機,無疑我從其他孩子羨慕的表情中看出來玩具手機是最受歡迎的,于是我提問:“你最喜歡哪個玩具?”“喜洋洋手機!”“為什么你喜歡這個手機,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它的用法嗎?”雖然我的問題是針對手機的小主人問的,但是其他的孩子按耐不住了,紛紛舉手要告訴老師自己也知道手機怎么用。于是我在休息的時間主動和孩子們討論起了關于手機的話題,孩子們炸開了鍋,爭著搶著說出自己對手機了解“我爸爸用的iPhone?!薄拔覌寢屖謾C上有憤怒的小鳥,我自己就會玩?!薄拔視冒职值氖謾C放音樂?!薄拔疫€會用手機拍照……”通過這次的交談我更加感覺到了幼兒對手機的喜愛與渴望,同時我也驚訝于幼兒對手機的了解程度。
可以說玩具手機在幼兒中間的人氣是炙手可熱的,他們渴望像個大人一樣能有自己手機,同時手機與幼兒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何不開始一個手機店來滿足幼兒社會化的需求呢?這樣的漸漸成形,于是“叮鈴鈴手機賣場”就因運而生了。
《幼兒老師教育筆記3篇》:幼兒老師教育筆記第1篇 閱讀是藝術,正因閱讀就是探索的過程。我們透過閱讀來實現一種對應,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個人的經歷、與我們的個人的體驗一一對應。閱讀,說到底,就是以
《教育筆記大班安全3篇》:教育筆記大班安全第1篇 每一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出“站隊”的口令后,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沖去。有的孩子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
《中班教養筆記50篇》:中班教養筆記第1篇1、中班教育隨筆: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老師要時常觀察幼兒,在這面鏡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發現污點,不要怕孩子笑話,主動承認不足之處,及時擦掉污點,擦亮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