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3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養筆記《引導幼兒換位思考》,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引導幼兒換位思考
建構游戲時間已過半,XX突然將自己搭好的一座房子推倒,“哈哈,倒了!”然后又迅速的將積木搭回原來的樣子,并用手掌一推“哈哈,又倒了”他又笑的呵呵的,旁邊的女孩子埋怨他:“啊呀,你走開!你在搞破壞,不要影響我們!”但是,XX仍舊重復著自己的破壞式玩法,推倒,搭建,再推倒重建,每次推倒后便手舞足蹈地大笑……
對于XX的這種行為,我通常會及時制止并且批評他不夠認真,不愛惜玩具,甚至會停止他的游戲,讓他反思自己的錯誤,但《指南》中指出教師要容忍幼兒因探究而弄臟弄亂,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引導他們活動后做好收拾整理。仔細品味XX推倒之后“笑”和“手舞足蹈”的情緒表現,我發現他在推倒搭建的動作中一次次控制著游戲的節奏與游戲進程,使他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和自我認同感,也許是這種美妙的感覺讓他覺得非常有趣,也激勵著他樂此不疲的重復推倒搭建的動作,對于他而言這樣的活動可能是有意義的。但是對于這種游戲的方式影響到了其他小朋友,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教育方法解決。
通過仔細“品味”,我認為遇到這類問題,教師應該結合具體情景,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讓其認識到自己的游戲行為不能影響到別人的活動,引導幼兒在與同伴共同的游戲時學習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如何接受他人的合理要求。
教育筆記:換位思考后的策略
“老師,小宇拿走了我的橡皮,這是我媽媽昨天剛給我買的。”琪琪委屈得向我哭訴,我想告訴琪琪:小朋友之間應該友好相處,互相謙讓。但這時我不由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有這樣的經歷,在這種時候心理充滿不滿和敵對的情緒,但這些情緒在當時是不允許表達出來的,還必須作出謙讓的樣子,愿意讓別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東西。因為大人總是說:“好孩子要互相謙讓。”現在,我作為大人卻差一點用同樣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得不讓我再次提醒自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是成人的縮影,而我們常常把成人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去違心的接受成人的建議。這樣對孩子來說是多么的不公平啊!“老師,小宇拿了我的橡皮。”孩子又拉拉我的手,撅著小嘴說。我摸著孩子的頭說:“我知道,別人拿走你的東西你很生氣,咱們去問問他,為什么拿走你的東西好嗎?”孩子感到老師理解他。于是我和琪琪一起走到小宇跟前,他正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勝利果實”呢!我蹲下身子,問“小宇,你知道橡皮是誰的嗎?”“琪琪的。”說著低下了頭。我說:“對啊!是琪琪的,你應該爭取她的同意后,才能拿的。”他撅起了小嘴說:“琪琪,對不起!”琪琪聽了高興的說:“沒關系!你先用吧!”很快孩子們又融入了歡樂之中!
這樣,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之子的做法,從而在情感上謙讓一些就容易了許多。這是我作為成人應給孩子的一種幫助與支持。
只要把自己也當成孩子,就會找到最好的教育方式,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將心融入孩子的心靈,獲得寶貴的童心。這樣,更利于我們去發現孩子,理解孩子,從而剖析孩子。
教育筆記:換位思考的改變
與人溝通,是一門藝術,與家長溝通,更是如此。與家長溝通已成為了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能之一。
對于新生班家長來說,班級老師的溝通技巧由為重要。剛進入幼兒園的家長對于幼兒園的一切是陌生的,對于孩子回家時口中說的事情都是信以為真的。
這天早晨,CC奶奶氣沖沖的送CC來園說:“老師,你們怎么不讓CC吃飯啊?又批評他,他現在都哭鬧說不想來幼兒園了……”當時是孩子來園的高峰期,為了不影響正常秩序,我請CC奶奶緩和情緒,安排好孩子后與她交談。交談中,了解到CC沒有回家說老師不讓他吃飯,也沒有批評他,而是CC奶奶在電視上看見一些虐童事件,所以她很怕幼兒園老師不給CC吃飽飯,打罵CC,就想先聲奪人,給老師提提醒。了解情況后,我表示非常理解CC奶奶的做法與擔心,并且詳細介紹了幼兒園的一日工作和我們作為老師的職業道德。第二天,CC奶奶悄悄地把我拉到一邊說:“老師,昨天的事非常抱歉,我不該那樣,我孫子是我從小帶到大的,對他我特別不放心,所以…….”奶奶走后,我反思了自己的工作,和班上老師共同思考,為什么家長們對我們有這樣的誤會?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對我們的工作不了解,對我們的教育方式不了解。
從那以后,我們三位老師以各種方式(家園聯系欄、電話、來園、離園、校訊通…..)等方式,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情況,漸漸的,家長們對我們的工作都表示認可與贊同。
在今后的與家長交流過程中,一定還會遇到許多不同的問題。但我堅信,只要我們老師用心地對待每一個問題,每一位家長,多與家長溝通,多尊重家長,多換位思考,多講求方法,就能使幼兒園與家庭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孩子們都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天離園時,心心媽媽告訴我,說,心心這幾天很不高興,吵著要小紅花。由于心心平時表現不太好,尤其是吃飯和睡午覺的時候,常常影響其他的小朋友,我就沒有獎她小紅花,他媽媽的話讓我想到,其實每個孩子都想得到教師的肯定。從心心相要小紅花的時間中我發現了自己以往真的事太忽略了這一類不太突出的小朋友,其實,小紅花作為一種獎勵,現今已被幼兒將在賦予了太多的含義。首先要端正對待小紅花的態度,教師應把他作為激勵幼兒積極向上的強化物,而不是威脅幼兒,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給你小紅花,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讓幼兒產生叛逆心理,有的小朋友甚至會說出我不要小紅花,這看似是幼兒不思進取,實則是教師引導不當,對于將在而言,當孩子拿到小紅花時,應給與肯定,切忌以利益為引誘,說什么如果你得到小紅花,我就答應你什么要求。這樣是不對的。其次是建行里要適度,獎勵的對象應廣泛。再次,獎勵應關注個體差異。最后,小紅花不僅僅是眾多獎勵五種的一種。小紅花是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在班級管理中確實能產生巨大的作用,但是,只有靈活,恰當的使用,才能使小紅花真正的發揮激勵作用,讓所有幼兒綻放笑容。
教育筆記:給孩子創造一個思考的空間
調皮、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大多數孩子很少會像成人一樣獨自安靜的去思考一些事情,而喧鬧、喊叫也讓孩子變得浮躁。對于成人所傳授的知識,他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說,他們只懂得表層,很少有思考知識的深層意義。而我們成人也只滿足于孩子的這種“知其然”的現狀,把它當作一種驕傲,從而無形中扼殺了孩子思考的能力。
豪豪小朋友在班里特別喜歡安靜,當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鬧、說話、做游戲的時候,他會獨自找個地方看著。在別人眼中,他的這種行為顯得孤僻,但平時,他也會和身邊的小朋友進行交流,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會跟你說個不停,最重要的一點是,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他會獨立進行思考,而且會舉一反三地說出其他相關的知識。從他的身上,我不斷發現,孩子這種愛安靜的習慣并不是壞事,這更讓他能夠沉思一些事情,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某種沉淀。
對于孩子,我們成人在享受他們帶來的歡歌笑語的同時,也請給他們一個安靜的環境,創設一個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的空間。
教育筆記:學會換位思考
一天晨間活動時,孩子們正在玩積木,我站在門口接待家長,忽然聽見一聲大叫,我回頭一看,是孔xx在哭,孩子們聽到他的吼叫聲都圍了過去,只見他端起面前裝有積木的塑料筐用力朝地板上一砸,瞬間,積木四散。我連忙走了過去,問他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發這么大的脾氣!他邊哭邊大聲說:“他們不給我玩具玩。”接著他便低頭閉口不語了。
這時,我突然想: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會希望老師怎樣處理這件事呢?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孩子,我一定希望老師能接納我的情緒,在我悲傷,難過的時候給予我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用和藹、寬容的語氣對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說明道理,指出我的錯誤,那么我一定會接受老師的批評。
于是,囑咐其他孩子把地上的積木整理好。輕輕地把孔xx拉到一邊,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小男子漢別哭了,有什么委屈跟老師說說,邊說著邊遞給他一張紙巾,他沒有不理睬我,而是接過紙巾擦掉了鼻涕和眼淚。我看他情緒稍稍穩定了些,就拉起他的小手輕聲地問他:“發脾氣摔玩具這樣做對嗎?”他抬起頭望著我說:“不對。”我又問道:“小朋友不和你玩,你就摔玩具大哭,他們就更不喜歡和你玩了。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你覺得該怎么辦呢?”他不好意思地說:“好好地和他們說,讓他們和我一起分享。”我笑了:“說的好!老師相信你下次一定會這樣做的。”他也笑了,笑的很靦腆也很好看。
做為老師,我們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時,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所思所想,以及他們的各種行為所產生的原因,學會換位思考,用寬容和愛心化解孩子們內心中的“結”。
教育筆記: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活動課上,《找幫助》是大班的一節社會活動課,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幼兒經常有幫助別人的行為,但是對“幫助”這個詞語不太理解。需要用真實的事例幫助幼兒理解。于是在學習完故事后,我們大二班的小朋友進行了有針對性地討論討論:“.在幼兒園,別人幫助過你嗎?當別人幫助你之后,你的心情怎么樣?你對幫助過你的人應該說些什么?”敏敏說:“我在午睡起床的時候,穿衣服拉鏈拉不上了,是王紫彤幫我的,我要謝謝她,是她給了我幫助。”瑤瑤說:“葉xx的紙工做不好了我幫助她的,她謝謝我,我說不用謝。”小朋友都嘰嘰喳喳發表著自己遇到的“幫助”。姬xx說:“老師,如果我幫助了別人,別人不幫助我我以后也不幫助他了。”我就問他:“你碰到過嗎?”他說:“有,上次我的皮球滾跑了,陸xx不幫我撿而用腳踢出很遠,下次他遇到困難我也不會幫他了。”其他小朋友都這樣說的,我聽到他們的話沒有馬上回答,考慮了一下說:“如果別人不幫你,你也不幫他嗎,同意的舉手,不同意的不舉手。”我一看大多數的幼兒都舉手了,只有柏xx的小手沒有舉。我就請她說:“為什么你沒有舉手,說說你的建議。”柏xx說:“如果陸xx不幫我,我就幫助他,給他一個機會,讓他看到別人幫助他,他不幫助別人是不對的,這樣他也會幫助人了。”一聽到她的話小朋友們都拍手了。我就問他們:“為什么拍手呢?”大家都說她講的好。
【反思】
是呀,小朋友還小對,對事情的認識只是片面的。如果老師只是對問題的的看法是對和錯,不去引導幼兒換一個位子考慮,那么幼兒也只是會跟著老師的話去想去說,作為老師我們是引導著,要引導幼兒從各個角度去考慮,這樣幼兒才能讓學會各種做人的道理。
教育筆記:引導幼兒換位思考
建構游戲時間已過半,XX突然將自己搭好的一座房子推倒,“哈哈,倒了!”然后又迅速的將積木搭回原來的樣子,并用手掌一推“哈哈,又倒了”他又笑的呵呵的,旁邊的女孩子埋怨他:“啊呀,你走開!你在搞破壞,不要影響我們!”但是,XX仍舊重復著自己的破壞式玩法,推倒,搭建,再推倒重建,每次推倒后便手舞足蹈地大笑……
對于XX的這種行為,我通常會及時制止并且批評他不夠認真,不愛惜玩具,甚至會停止他的游戲,讓他反思自己的錯誤,但《指南》中指出教師要容忍幼兒因探究而弄臟弄亂,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引導他們活動后做好收拾整理。仔細品味XX推倒之后“笑”和“手舞足蹈”的情緒表現,我發現他在推倒搭建的動作中一次次控制著游戲的節奏與游戲進程,使他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和自我認同感,也許是這種美妙的感覺讓他覺得非常有趣,也激勵著他樂此不疲的重復推倒搭建的動作,對于他而言這樣的活動可能是有意義的。但是對于這種游戲的方式影響到了其他小朋友,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教育方法解決。
通過仔細“品味”,我認為遇到這類問題,教師應該結合具體情景,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讓其認識到自己的游戲行為不能影響到別人的活動,引導幼兒在與同伴共同的游戲時學習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如何接受他人的合理要求。
《小班教師教育筆記3篇》:小班教師教育筆記第1篇教師,我真的飽了在平時孩子進餐當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比如:有些孩子比較挑食,如果飯菜不合他的心意,他就開始鬧著不吃飯;有些孩子吃了一半就感覺
《教育筆記大班3篇》:教育筆記大班第1篇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說一不二,與自己的父母講話也用命
《小班讀書筆記大全30篇》:小班讀書筆記大全第1篇幼兒小班讀書筆記1 平常很少看電視,二年前接觸柴靜是因為她的一本書《看見》,重溫這本書是因為她的《穹頂之下》。柴靜這個名字以前雖早有耳聞但并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