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托班教育隨筆:有甜有苦也有辣,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教育隨筆:有甜有苦也有辣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幼兒教師的酸甜苦辣》感觸頗深,文章中的語言樸實貼切是我們工作最真實的寫照。文章真切地把幼兒教師的工作描述出來,在別人看似輕松簡單的工作,不就帶孩子玩嘛!好像只要是正常的成人都能做的工作,似乎幼兒園教師這個職業沒有任何挑戰。其實不然,對于孩子,我們要走近他們的心里,懂得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話,每一件事情背后所呈現的真正意義,才能更好地去引導他們,教育他們,讓孩子更好成長。
有句話說過,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孩子,還有這些孩子背后的家長,你可以說孩子很好相處,但家長就不再那么好去相處。對于家長,我們不僅要選擇有效的交流溝通方式去交流,還要去理解家長的心情,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來到了學校家長也希望老師把自己的孩子當作寶。把孩子交到我們手上時,他們內心其實是忐忑不安的,充滿了焦慮,怕老師顧不過來,怕孩子在幼兒園里受欺負等等。有時候老師的工作,家長不理解不支持,很多事情老師要重復去強調去溝通不言其煩的去解釋,讓他們放心和配合老師的工作。就拿今天我們班的一件事來說把,我們班有個孩子比較內向平時在班里不怎么說話,今天班上有小朋友拿了一些糖果和小朋友分享,分給他的糖是小一點的,因為是孩子自己隨機發的,我們并沒有在意。但是他奶奶來的時候看見了張口就說:“俺孩這糖咋這么小,別的孩子的糖怎么都這么大!"當時聽到這句話我心里很不開心,孩子的世界那么單純,怎么大人總愛多想!我只能和家長去解釋前因后果,但是似乎他奶奶也不并買賬!頓時心里就覺得很委屈,沒有辦法。
也許當老師很苦,但是立足于世哪有不辛苦的工作。不能因為辛苦而消極怠工,辛苦中也會有很多開心的時刻,和孩子在一起是快樂的。孩子們很崇拜你,你做什么他們都會覺得你真厲害,得到前所未有的認可感。
所以,親愛的幼師,親愛的幼教工作者,享受自己的工作吧,享受自己的生活把,張開雙臂去擁抱你的孩子,那是你的幸運和幸福,是我們用真心換來的純心。
為了緩解托班孩子的分離焦慮,穩定孩子在園情緒.開學頭幾天,我大多組織的是孩子們普遍喜歡的戶外游戲。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奔跑,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進來。但很快我陷入了兩難:當需要開展一些室內活動時,孩子們不肯進室內,只要一進人室內就又陷入焦慮情緒之中……于是,我思考可否在孩子最喜歡的戶外奔跑游戲中加入一些游戲規則,使之自然地轉換到室內活動,以幫助孩子建立初步的集體意識?“開汽車”系列活動就是這樣產生并發展的。
●馬路上的紅綠燈
孩子們在奔跑時,我也加入進去,邊模仿開汽車邊說:“我開著車上班嘍!”孩子們看后也模仿著我跑了起來。跑了一段后,我說“紅燈亮了”,然后踩了剎車,停了下來。身后的孩子們也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我說:“綠燈亮了。可以開車了!”孩子們跟著我又繼續奔跑起來。跑了一會兒,我用“車子沒油了”為由自然結束活動,將孩子們帶人室內進行盥洗、吃點心等一系列室內活動,活動過渡得非常自然。
加入一些游戲規則后,孩子們玩得更加有秩序了。在孩子們逐漸熟悉游戲規則后,我又加入一些規則,如開車時要小心,不要碰撞到其他小朋友等。
●活動室里的馬路
孩子們越來越喜歡開車游戲了,有很多孩子從家里帶來玩具汽車,在活動室里玩開汽車游戲。為了促進孩子們更好地游戲,我在桌面上設計了馬路,還設計了轉彎車道等,這樣的桌面游戲再次吸引了孩子們。但有些孩子的玩具汽車體積較大,桌面上的空間已不能滿足他們繼續游戲的需要,我就在活動室地面上創設了大馬路情景(如圖1):用白色的不干膠設置了有人行道、機動車道等標志的簡單的地面馬路,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在比較寬暢的空間中玩開車游戲了。在游戲中,我不失時機地滲透斑馬線上汽車讓行人等交通規則。
●活動室里的停車場
孩子們帶來的玩具汽車越來越多,如何停放就成了問題,很多孩子經常找不到自己的汽車。我便和孩子們討論:“汽車應該停在哪里?”孩子們說要停在車位上,還要停在停車場里。由此,我在活動室里創設了一個立體“停車場”,以方便孩子們停放和拿取“汽車”(如圖2)。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逐漸感知了車位大小與車輛大小的匹配關系以及停車規則等,有助于逐步建立秩序感,為日后有序地整理物品打下基礎。
●我的汽車我做主
在室內玩了一段時間后,孩子們想要把玩具汽車開到室外去。但有幾個孩子提出來,如果在室外開,玩具汽車太小了。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商討后決定:玩具汽車可以在室內開,另外再制作大的汽車在室外的操場上開。因此我組織了一次親子制作汽車的活動,并有了建設室內室外大停車場的規劃(如圖3)。這樣孩子們可以在室內玩開小汽車,也可以在室外玩開大汽車。
●加油站
在游戲中,我經常會聽到孩子們說:“我的車沒油了。”“我們去加油吧!”于是,我開展了“加油站”的活動,還和孩子們探討如何去加油站加油?,F在開汽車成了孩子們百玩不厭的游戲,他們玩得更開心,也更有秩序了(如圖4)。有時,游戲中碰到問題,他們還會自己制定簡單的游戲規則。
在持續開展的“開汽車”活動中,我始終從孩子的興趣著手,滿足孩子游戲需求,并和孩子一起探討、制定了一些游戲規則,制作、創設相應的游戲材料和環境,促進了孩子們游戲水平的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逐漸有了集體意識,建立了秩序感,在班級里有了歸屬感,每天對上幼兒園也充滿了期待。
有一種書,應該放在書桌上,旁邊一杯清茶,一本筆記,時不時地要摘抄幾句,時不時地要停下來思考一番,而且越讀越是景仰敬重,越讀越覺得韻味無窮。蘇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一本書。它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雖然我還沒有看完,但是蘇霍姆林斯基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已經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對此書愛不釋手。其中的賞識教育思想更是本書的精華,它貫穿于蘇霍姆林斯基的整個成功教育思想之中。時刻提醒著我們每一位教師,讓賞識常駐心田。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們尤其要常常刷新賞識教育的思想,賞識每一個幼兒,關注每一個個體,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用親情去呵護。在澆灌、培育與呵護中觀察、發現并準確把握每個幼兒的閃光點,使他們的閃光點得以升華。讓每個幼兒都獲得不同程度的體驗與成功。使他們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因為只有成功才能讓幼兒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讓幼兒有主動參與一切活動的愿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前幾天我又拿起此書賞讀了其中的一篇—《什么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在此篇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到了我們教師工作的特殊性,他認為我們教師工作的一大特性就在于和“生活中最復雜、最珍貴的無價之寶、也就是人在打交道?!碧K霍姆林斯基沒有純粹地說愛他的學生,但是他把學生說成是“無價之寶”,并且,他始終認為孩子的“生活、健康、意志、智慧、性格、意志、公民表現和精神面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幸福”都決定于我們教師這一工作,決定于“我們教師的能力、水平、工作藝術和智慧”。我想他是充滿愛心的,沒有這種對孩子的愛,怎么能把孩子當成“寶”,怎么能用對“寶”的態度來進行我們的教育。只有把孩子當作“寶”了,那么我們才會去珍惜“它”、呵護“它”,用對“寶”的態度去愛憐“它”,不管怎樣我們教師至少應該有顆愛“寶”之心。帶著愛“寶”之心,天天去親近他們,與他們多多接觸,在接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經常會有一些新東西,經常會有一些出色的東西給你驚喜,進入了他們的世界,我們才會發現里面的“寶藏”是如此的豐富,沒有重復,各有特色。
今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樣拿起點名冊準備點名,大家安靜下來看著我,我說:“今天我用眼睛點名”,孩子們又疑惑又好奇,仿佛在問:“眼睛點名怎么點?”
我笑著說:“我用眼睛看你,對著你瞇瞇笑就是點你的名字,請你也對老師微笑一下,就算是你在說‘到’好嗎?”大家高興地說:“好!”
我看著拜蘇甜微笑,她也瞇起眼給我以微笑,看著丁浩淼微笑,小家伙笑得眼瞇成一條縫,小嘴往上翹,可愛極了,看到姜梵宇他咧著嘴,胖乎乎的臉笑得紅彤彤,我說:“你們笑起來真好看!老師最喜歡愛笑的小朋友”。他們聽了,笑得更開心了。
當我看到田詩潤時,她看著我但沒笑,我輕聲對她說:“好孩子,對老師笑一下”。她很勉強地露出了一絲的苦笑,我趕緊說:“笑起來真好看!”沒想到,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孩子的情緒有所好轉,小姑娘平時和同伴交往、游戲時很少看到她笑,她并不是不快樂,只是不會笑。
點名是一日活動的例行環節,若精心組織,可發揮不小的教育作用,傳統點名只是統計人數的一種形式,而通過教師的一個眼神、一臉微笑、一句話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既帶給孩子們快樂幸福的體驗,又有利于孩子主體意識和活潑開朗性格的形成。
吃午飯時,托班老師發現相當一部分嬰兒不會咀嚼。據有些家長反應,孩子長這么大從未吃過干飯,一直吃流質和半流質食物。殊不知,充分的咀嚼對于孩子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充分的咀嚼可以促進口腔,特別是牙齒和牙齦的生長發育,保持口腔、牙齦、舌部的清潔和健康,降低齲齒的發病率。充分的咀嚼能刺激口腔產生唾液,唾液中的消化酶有利于食物消化,使食物中的營養素得到更為充分的吸收,增強孩子的體質和抗病能力。另有資料顯示,充分的咀嚼能使孩子獲得情緒上的滿足,緩解緊張的心理。充分的咀嚼能促使面部肌肉的運動,有利于面部肌肉的發育。充分的咀嚼還能增加腦部的血液循環,為腦組織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促使孩子的智力發育。相反,如果進食時沒有充分的咀嚼,中樞神經就缺乏應有的刺激信號,孩子常常因飲食過度而導致肥胖。
鑒于此,從孩子添加輔食起,家長就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生長發育情況,提供各種具有適應硬度的食物,教會孩子咀嚼。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孩子們也在不斷的進步、成長著。在適當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放手,讓她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是一些樂于助人的孩子,當老師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會爭先恐后的一擁而上。但是因為幼兒年齡小,有時往往呈現“越幫越忙”的現象。
有一次,晨間活動是玩桌面玩具,到了要收積木時,宇軒小朋友不小心把放在筐子里的積木全都倒在了地上,積木掉得滿地都是。其它孩子看見了便一擁而上搶著去撿積木,鵬鵬和淘淘也都鉆進了桌子底下,結果呢......整理了半天也沒打整理好。他們反而在桌子底下玩了起來。我一見情況不對,就立刻把小朋友們都叫了回來,只留下兩個小朋友整理積木,她們很快就把積木整理好了。于是我問:“為什么很多人去幫忙整理的時候,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整理好,而兩個小朋友卻能在短期內整理好呢?”孩子們紛紛爭先恐后的回答:“因為人太多了”“小朋友們擠來擠去所以放不好”“那若是以后要是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又接著問,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想出了許多辦法。
通過這件事,我們班的孩子都懂得,如何幫助別人,才不會出現越幫越忙的現象
幼兒教育隨筆:熊和石頭人
在一次體育游戲活動《熊和石頭人》中由于這個游戲活動反復進行,孩子玩幾次感覺沒有興趣,沒有新鮮感,所以,我對這個游戲進行創編:教師和小朋友邊走邊念兒歌:熊和石頭人做游戲,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大門牙。當念到牙時,教師出示一個手指小朋友們要擺出造型當木頭人,如果誰先犯規罰誰才藝表演。進行第二遍游戲時,當教師出示兩個手指一個小朋友們要找另一個小朋友兩兩相抱,誰先犯規罰誰倆才藝表演,當教師出示三個手指時要求三個小朋友抱在一起,或者手拉手都可以。為了考慮游戲的安全系數,教師最多可出四個手指,同時不斷提醒幼兒要輕輕地擁抱在一起。
通過本月反復玩這個游戲,發現孩子不厭其煩,而且每次都找到不同的伙伴,孩子的應變能力較強,而且把數學融入其中,在自控能力及大肢體發展方面得到鍛煉,經家長反映孩子在家當教師組織家中的成員也玩這個游戲或者和自己的親戚朋友家的孩子玩得其樂融融。
幼兒教育隨筆:有甜有苦也有辣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幼兒教師的酸甜苦辣》感觸頗深,文章中的語言樸實貼切是我們工作最真實的寫照。文章真切地把幼兒教師的工作描述出來,在別人看似輕松簡單的工作,不就帶孩子玩嘛!好像只要是正常的成人都能做的工作,似乎幼兒園教師這個職業沒有任何挑戰。其實不然,對于孩子,我們要走近他們的心里,懂得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話,每一件事情背后所呈現的真正意義,才能更好地去引導他們,教育他們,讓孩子更好成長。
有句話說過,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孩子,還有這些孩子背后的家長,你可以說孩子很好相處,但家長就不再那么好去相處。對于家長,我們不僅要選擇有效的交流溝通方式去交流,還要去理解家長的心情,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來到了學校家長也希望老師把自己的孩子當作寶。把孩子交到我們手上時,他們內心其實是忐忑不安的,充滿了焦慮,怕老師顧不過來,怕孩子在幼兒園里受欺負等等。有時候老師的工作,家長不理解不支持,很多事情老師要重復去強調去溝通不言其煩的去解釋,讓他們放心和配合老師的工作。就拿今天我們班的一件事來說把,我們班有個孩子比較內向平時在班里不怎么說話,今天班上有小朋友拿了一些糖果和小朋友分享,分給他的糖是小一點的,因為是孩子自己隨機發的,我們并沒有在意。但是他奶奶來的時候看見了張口就說:“俺孩這糖咋這么小,別的孩子的糖怎么都這么大!"當時聽到這句話我心里很不開心,孩子的世界那么單純,怎么大人總愛多想!我只能和家長去解釋前因后果,但是似乎他奶奶也不并買賬!頓時心里就覺得很委屈,沒有辦法。
也許當老師很苦,但是立足于世哪有不辛苦的工作。不能因為辛苦而消極怠工,辛苦中也會有很多開心的時刻,和孩子在一起是快樂的。孩子們很崇拜你,你做什么他們都會覺得你真厲害,得到前所未有的認可感。
所以,親愛的幼師,親愛的幼教工作者,享受自己的工作吧,享受自己的生活把,張開雙臂去擁抱你的孩子,那是你的幸運和幸福,是我們用真心換來的純心。
《大班教育隨筆簡短3篇》:大班教育隨筆簡短第1篇 這天,和孩子們一齊玩了一個游戲,名字叫做《剪羊毛》,大家玩的好開心。在游戲開始前,嘗試讓孩子們猜一猜是誰在叫呢?在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中,孩子們對
《保育隨筆大班3篇》:保育隨筆大班第1篇 當涼爽的秋風徐徐吹來時,新的一學期也如期而至。在鬧騰騰的托班孩子的哭聲中,在剛剛擦凈眼淚便搬進小班的孩子的好奇眼神中,在逐漸懂事的中大班孩子的歡
《幼兒園大班教學隨筆40篇》: 第1篇、大班數學撲克牌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運用編譯、破解等游戲方式,復習鞏固20以內加法、相鄰數。 2、復習10以內的合成,鍛煉幼兒運用逆向思維的方式進行運算。 3、初步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