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托班教育隨筆: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樂樂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聰明活潑又可愛。喜歡交朋友,課堂上積極發言,空閑時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間。一會兒在寢室,一會兒在活動室,跑來跑去,每天總是這樣,有時不光自己跑,還要拽住小朋友一起跑。這多危險呀,這么多的孩子容易撞上,于是我常盯著他的舉動,他呢?偏要與我作對似的,不聽你的,自顧自跑,因此很累人。
今天又自顧自的跑起來,我叫他,他也不理,我火冒三丈正準備訓他,忽然我看見識字書被別的小朋友散落一地,我靈機一動,就有主意了,平常我常囑咐他,向耳邊風一樣,今天我何不改改策略,讓他沒時間玩呢。主意一定,我就說:“樂樂,今天老師想請你做小幫手,你幫助老師把識字書收拾好,好嗎?”沒想到他很快就答應了,而且擺放的非常整齊,我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也很安靜地坐到了座位上。以后每次小朋友看完的書籍,他都會主動的去把它擺放整齊。
通過這一小事,我發現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做一個有心人,用多種方法來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教育隨筆: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樂樂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聰明活潑又可愛。喜歡交朋友,課堂上積極發言,空閑時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間。一會兒在寢室,一會兒在活動室,跑來跑去,每天總是這樣,有時不光自己跑,還要拽住小朋友一起跑。這多危險呀,這么多的孩子容易撞上,于是我常盯著他的舉動,他呢?偏要與我作對似的,不聽你的,自顧自跑,因此很累人。
今天又自顧自的跑起來,我叫他,他也不理,我火冒三丈正準備訓他,忽然我看見識字書被別的小朋友散落一地,我靈機一動,就有主意了,平常我常囑咐他,向耳邊風一樣,今天我何不改改策略,讓他沒時間玩呢。主意一定,我就說:“樂樂,今天老師想請你做小幫手,你幫助老師把識字書收拾好,好嗎?”沒想到他很快就答應了,而且擺放的非常整齊,我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也很安靜地坐到了座位上。以后每次小朋友看完的書籍,他都會主動的去把它擺放整齊。
通過這一小事,我發現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做一個有心人,用多種方法來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幼兒園教育隨筆:故事對我的啟發
洋洋小朋友長得白白胖胖的,留著一個小西瓜頭,笑起來月牙似的眼睛,特別討人喜歡。平時沒事的時候我很喜歡逗引她。可她就是有個缺點:吃飯不好,每頓飯除了一開始她自己吃外,剩余的飯菜都得靠老師喂,我們想:“孩子還是小,等長大了自理能力強了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提高。”
有一天中午,所有的小朋友都吃完了飯,我就一邊喂洋洋吃飯,一邊給帶藥的小朋友喂藥,正當我去拿藥時,看見洋洋故意把稀飯灑在桌子上,之前也有過幾次,總以為是不小心碰灑了,可是今天……我走過去問:“為什么把稀飯灑了?”她一看事情不妙,哇哇地哭了起來,嘴里不停地說:“老師,下次我不這樣了。”我想:孩子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拿了一把小椅子坐在她的旁邊,安慰她說:“沒事,老師擦擦就可以了。”等她的情緒平靜下來,我就給她講了一個故事《小白豬與小黑豬》。小白豬吃飯從不挑食,大口大口的吃,每次都能把豬媽媽分給他的飯全吃完,幾個月以后長成了一個非常健壯的豬寶寶。小黑豬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每次豬媽媽分的飯都吃不完,結果幾個月后還是那么瘦小,豬寶寶們都說他是一個長不大的小豬……故事講到這里,我問洋洋:“你愿學習小白豬還是小黑豬?”她說:“小白豬。”那剛才你把稀飯灑了,老師再給盛一碗好嗎?就像小白豬那樣大口大口的吃,她點了點頭,很快就把稀飯喝完了。我真誠的表揚了她,告訴她以后就應該這樣做。
通過這個事例,讓我想到了對于托班這個年段的孩子來說,做錯事情用不著老師嚴格批評教育,只要選一個適當的教育方法,同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教育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一件小小的事情得到合理的解決,那么孩子們一定會茁壯成長!
幼兒園教育隨筆: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慢慢的引導
親子活動,顧名思義,就是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相互合作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有利于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由于自己的原因,本學期上的親子課不是很多,但是這幾次的課也給我帶來了一些感受,可能因侄女和上課的孩子年齡差不多大,所以也感覺尤為的親切。
孩子們如同天使般那樣的稚嫩,看著他們的笑容,以及小步伐的走路,就會感覺一切都好純真!每次活動從一開始的自由活動時間,看到孩子能尋找到自己想玩的玩具,從這邊玩到那邊,開心的笑著,孩子與孩子之間還會傻傻的看看你看看我,孩子是玩游戲的專家,拿到什么就可以開心的玩。到了集合進行律動“我愛你”時,其實孩子參與的并不是很多,很多孩子會出現不愿意下來跳,或者就傻傻的站在那里看你。我盡量用眼神去帶動他們,用簡單的“小鳥飛”“開小火車咯”使孩子能夠參與到活動中來,或者鼓勵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做,并不斷表揚孩子,讓孩子愿意去展現自己。對于點名歌的演唱,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愿意上來的,但是由于孩子肺活量的有限,又害羞,能大聲唱出來的很少。孩子雖然小,但是也都有自己的思維,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用行動去帶動他們一起做。
那天上課,正巧遇到一個超級害羞的孩子,奶奶說孩子平時在家還好,要是出門了就是什么話也不說,而且粘著大人,一直要抱的。針對這個孩子的情況,我也改變了以往上課的流程,從一開始的學習唱,再到讓孩子和家長一起練習用搖鈴感受大雨小雨時,我不斷的鼓勵著孩子們,也帶著孩子們一起練習。最后問孩子們,“誰愿意上來為我們表演呢”,從開始的被動轉換到孩子們主動的前來表演,最另我欣喜的是這位超級害羞的男孩也上來和我一起表演了。最后我對他說::“你真棒,越來越勇敢了。以后要一直勇敢下去哦”,孩子聽了開心的笑了。我想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但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愿意主動的去展現自己,可能害羞的原因,多一些鼓勵就會好很多。每一節課的結尾,都會和家長交流該活動的目的以及在家里可以如何開展,相對于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我覺得親子課的活動,還是主張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來上課,活動中我們也可以安排家長能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增強交流機會的環節。從孩子們上課的表現來看,發現年齡相對大一點的,可能注意力,動手能力相對好一點。那天遇到兩個孩子,年齡相差了10個月,大的自己會吃飯,會上廁所,而小的不會,問他問題也是傻傻的看看你。同一節課下來,孩子接受的東西懸殊大了,所以能不能安排差不多月份的一起進行上課,可能上課的效果也會好一些。活動中我們可以和家長交流一些孩子在家的情況,以及我們小班在校的一些情況,可以讓家長早點為孩子做好上學的準備,比如在家練習孩子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讓孩子更加的獨立,也減少孩子上課小班不適應的情況。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作為一所百年老園,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一直具有重視利用和創設環境的優良傳統。在此基礎上,“十二五”期間,借助北京市學前教育研究會重點立項課題的開展,我園教師在創設“以兒童為本”的幼兒園環境方面進行了大膽的研究和實踐,一系列精彩的環境課程案例脫穎而出。“斑鳩孵蛋”的故事便是其中的一個。
設立鳥類觀察箱
虞永平教授曾經談到,“一個幼兒園對幼兒的發展特點、學習規律的認識是否到位,對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是否了解,幼兒教育觀念是否正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其物質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來加以判斷”“幼兒園的每一處環境、每一個事物都在訴說著幼兒園課程建設和發展的文化脈動”。
我園位于歷史悠久的北京師范大學校園內。幼兒園里古樹蓊郁參天、綠意盎然,是孩子們的樂園,也是鳥兒的天堂!踏進院子,清脆婉轉的鳥鳴聲不絕于耳,與孩子們開心爽朗的笑聲相映成趣。枝頭樹下隨處可見鳥兒捉蟲覓食的身影,鳥兒的一舉一動都能吸引孩子的目光,這也讓我們逐漸意識到其中蘊含的教育契機。
20l5年,正值百年園慶前夕,我園對戶外環境進行了兩方面調整。一方面,為了滿足幼兒的觀鳥興趣,讓幼兒更加方便、系統地了解鳥的生活習性,我園管理者充分利用北師大的院系資源,通過跟生命科學學院及網絡中心負責人的反復溝通與協調,最終在幼兒園內的不同樹上安裝了十幾個鳥類觀察箱,并在幼兒園南樓門口的墻壁上安裝了兩臺電視機。一段時間之后,專門的鳥類研究人員會檢查鳥類觀察箱,一旦發現有鳥兒進入的痕跡,就在里面安裝攝像頭,并通過數據線與南樓大門的電視機相連。這樣孩子們通過電視機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觀察箱中鳥兒的活動情況了。
另一方面,為了與園內的自然環境更加協調,更好地體現我園樹木繁茂、鳥兒成群的特點,我們還對教學樓的外墻面進行了重新裝飾,邀請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的教授設計并進行手繪,形成綠樹飛鳥的墻面外觀圖案。
開展有關烏的主題活動
孩子們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幼兒園環境的變化很快引起了他們的關注,“我們的墻面好漂亮啊”“墻上畫的鳥是喜鵲還是烏鴉”“樹上掛的箱子是做什么用的”……于是,圍繞著孩子們的興趣點,很多班級開展了有關鳥的主題活動。
中四班開展了《我愛小鳥》的主題活動。一個小朋友從家里帶來一只小文鳥,全班小朋友都非常喜歡。孩子們在喂養、照顧小鳥的過程中了解了鳥的生活習性、外形特征以及鳥巢的特點,并通過給小鳥設計鳥巢、制作“愛鳥宣傳卡”等形式呼吁全園小朋友愛護小鳥。
托一班的主題活動由“關于鳥你想知道什么”的話題引出,以孩子們的問題為主線串起了整個主題活動。在了解鳥的分類、鳥的結構基礎上,孩子們的關注點聚焦到鳥蛋上,圍繞“鳥蛋長什么樣”“鳥寶寶是怎么孵出來的”等問題,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包括烏雞蛋、大雁蛋、鵪鶉蛋、鵝蛋等多種禽類的蛋,并跟孩子們一起利用孵化器觀察、記錄鳥蛋孵化的過程。
托三班由孩子們對鳥類觀察箱的興趣延伸到對鳥窩的興趣,從而引出了《小鳥的家》的主題活動。孩子們跟老師一起到北師大校園里找鳥窩,跟家長到郊外找鳥窩,在觀察鳥窩以及進一步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了解了各種鳥窩的外形、用料以及所在位置等特點。之后,孩子們又在家長和老師的支持下用各種材料制作了28個不同的鳥窩,并將它們布置在班級環境中,形成了一個立體、生態的鳥窩展示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成了鳥窩專家。
在這些主題活動的推進過程中,盡管不同班級的具體探究點各不相同,但其共同點都是圍繞幼兒對鳥兒的興趣點展開,并且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促進幼兒相關經驗的整合。
玉蘭樹上飛來珠頸斑鳩
之后發生的一件事,則使幼兒對鳥兒的興趣有了新的聚焦點。2015年4月23日,托三班的老師和小朋友忽然發現窗外的玉蘭樹上有一只大鳥趴在鳥窩里,更讓人驚喜的是,鳥窩里居然還有一枚鳥蛋。
托三班的老師把這個好消息發到微信朋友圈,很快被一位家長確定是一只珠頸斑鳩在孵蛋。這只斑鳩的到來真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從窗口看玉蘭樹里的鳥窩非常清楚,這里的觀察條件比觀察箱好得多。孩子們有機會能觀察到斑鳩孵化的奇妙歷程。
其他班級的老師看到這個消息后,紛紛帶著孩子們到現場觀看這只鳥。外地出差的黃園長也從朋友圈看到了這一消息,在肯定各班教師能及時抓住教育契機的同時,積極思考并為孩子們創造著更好的觀察條件。為了方便全園小朋友觀察,同時也為了減少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對斑鳩孵蛋的干擾,黃園長第一時間聯系了北師大網絡中心的老師,在樓道窗前安裝了攝像頭。就這樣,其他班的孩子和老師們不用爬到三樓,也可以在自己班的電視機上清晰地看到珠頸斑鳩孵蛋的實時視頻了。
為了豐富孩子們有關珠頸斑鳩的前期經驗,我們又特意邀請了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專門研究鳥的王老師,來給孩子們介紹珠頸斑鳩的外形特征、食性、天敵、筑巢、孵卵等情況。王老師談到,斑鳩通常一次產兩枚卵,斑鳩媽媽和爸爸會輪流孵蛋,斑鳩的天敵是烏鴉和喜鵲等等。
這次活動讓孩子們對珠頸斑鳩的興趣更加濃厚了。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南樓門口的電視機的屏幕前總是擠滿了小腦袋,孩子們邊看邊議論著,有些小朋友還會在早晚接送的時候讓家長帶著自己去三樓看斑鳩,自豪地跟家長介紹自己的發現。
為了方便家長與幼兒更好地進行溝通,同時也為了進一步支持幼兒的觀察興趣,我們還在三樓樓道和南樓門口的電視機旁創設了互動墻飾。
在三樓樓道,托三班小朋友將有關斑鳩的知識以海報的形式張貼在墻面上。在南樓門口,除了孩子們制作的介紹斑鳩情況的畫報,老師們還創設了“斑鳩生命線”互動版塊,希望孩子們能將每天觀察到的斑鳩孵蛋的情況記錄在墻面上。大家共同參與,最終形成斑鳩孵化過程圖。
斑鳩蛋被吃掉之后
就在孩子們觀察興趣濃厚、一切都向著最好方向發展的時候,五一小長假期間,微信群里突然跳出一個視頻,讓大家的美好心情瞬間跌落谷底——留守園里的韓師傅發現斑鳩和蛋都沒了。經過調取錄像,才發現罪魁禍首原來是烏鴉,它把斑鳩蛋吃掉一只叼走一只,丟失蛋寶寶的斑鳩爸媽也飛走了。
整個假期,老師們都很矛盾,這個真相要不要告訴孩子?孩子們一旦知道真相會不會很難過?是否會對烏鴉產生偏見……反復思考之后,老師們還是在假期結束后跟孩子們進行了溝通。不出所料,孩子們掩飾不住自己的難過、氣憤、與惋惜之情。還好,在老師的引導與組織下,孩子們收獲了更多寶貴經驗。
托三班的小朋友們合作創編了《珠頸斑鳩的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斑鳩夫婦筑巢、孵蛋以及蛋被叼走的整個過程,也在文末表達了對大自然弱肉強食現象的理解。深受感動的熱心家長還將這個故事翻譯、排版并印刷成中英文兩個版本,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套,作為孩子們成長之路上值得永久珍藏的記憶。
中三班和中四班則通過“給斑鳩媽媽的一封信”的活動,滿足了孩子們安慰、保護斑鳩媽媽的情感需求。“斑鳩媽媽,下次你們一定要找個隱蔽的地方孵蛋,別再被烏鴉吃掉了。”“斑鳩媽媽,希望你還能生兩個蛋,我會用網撈住烏鴉,好好保護你和蛋寶寶。”“斑鳩媽媽,你不要傷心,總有一天你會生下另兩個寶寶的,我送你一束鮮花,你別難過,開心起來吧。”……一封封純真質樸、愛意滿滿的信,折射出孩子們對生命的愛與尊重。
斑鳩走了,喜鵲來了
2016年春天,嬰三班老師無意間在班級窗外的空調架上發現了一只喜鵲在孵蛋,于是馬上在班長微信群里進行了分享。基于對大自然中最真實的生命課程的重視,同時也為了滿足2015年孩子們沒有看到斑鳩蛋完整孵化過程的遺憾,我們再次進行了攝像頭的安裝工作。由于位置特殊,這次的安裝困難重重,在普通梯子難以夠到的情況下,最后輾轉找來云梯車,才成功架起了攝像頭。
這一次,孩子們的觀察條件更加便捷,不僅可以在南樓外的兩臺電視上看到實時視頻,而且可以通過登錄幼兒園內部網絡,在自己班級的電腦或白板上看到鳥窩的實時視頻。
對喜鵲的觀察仍在繼續,盡管每個孩子的觀察視角和感受體驗會各不相同,但是在關注生命、關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收獲卻都是最真實可感的,這是最自然、最真實的生命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善于挖掘周圍環境中蘊藏的教育契機,通過創設支持性、互動性的教育環境,開展整合性、趣味性的教育活動,不斷豐富和深化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這正是我園環境課程的核心目標!
幼兒園教育隨筆:他在安慰我
入廁時間,發現徐玉婷蹲在廁所的小便池邊嘔吐,我立即走過去,輕輕拍拍她的背問:“是不是心里難過?”徐玉婷邊點頭邊抹眼角。見她確實難過,我去拿手機給家長打電話,走出廁所時,安慰她:“婷婷,不要哭哦,媽媽馬上就會來接你的。”
小朋友陸續回到了座位,我發現呂浩還沒回來,走進廁所一看,只見呂浩邊拍婷婷的背邊在說著什么,婷婷也時不時抬頭回應他。“呂浩,你在干嘛?快出來,馬上要上課了。”呂浩驚恐地望著我,急匆匆地跑出了廁所。“老師,他在安慰我呢!”婷婷輕輕地告訴我。
反思:當聽到婷婷說“他在安慰我”,我立即生出強烈的自責感。呂浩平時不善言語,跟小朋友接觸也很少,每次操作活動都需要老師和同伴的幫助,在大家眼里,他是個只需要幫助、很不起眼的角色。我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也認同大家的想法。今天這一幕,讓我感動,也讓我改變了想法:原來每個孩子,即便他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但幼小的心靈里都會有一顆關愛他人的同情心。我應該將孩子的閃光點放大,點燃他自信。
幼兒園教育隨筆:快樂你和我
今天我和孩子們共同學習了一節社會課《快樂你和我》,活動開始,我問:“你們喜歡上幼兒園嗎?”孩子們都說喜歡。我問:“為什么?”有個孩子就說:“幼兒園里有我的好朋友!”于是,我就叫孩子上來,說說他的好朋友是誰?好朋友長什么樣子?孩子們描述的好朋友都差不多,大大的頭,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長長的頭發,我認真的傾聽幼兒描述自己的好朋友,然后,我問:“孩子們,你們能用畫筆,把你的好朋友畫下來嗎?于是,孩子們開始畫自己的好朋友。
過了15分鐘,大部分孩子畫完了,我一邊巡視孩子們畫的畫,一邊問孩子畫的是誰?我問:“陳佳澤,你畫的誰呀?”他說:“我畫的爸爸媽媽!”我問:“孟令昊,你畫的誰呀?他說:“我畫的好朋友李嘉怡!”這時,我聽見一個小朋友說:“我畫的是外星人!”,很有創意的孩子,我看看他的作品,是個外星人的形象,于是,我問:“你的好朋友住在哪里?”他說:“在宇宙上!”我說:“宇宙是什么?”
他很認真的回答:“宇宙是月球以外的地方!”
我聽了這個孩子的回答,我的思維好像也被擴散了一樣,我以為孩子們會畫出爸爸媽媽還有自己的小朋友,我沒有想到外形人也是他的好朋友。
于是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關于外星人和宇宙的視頻資料,讓孩子們了解一些關于宇宙的知識。其實,當幼兒教師的快樂就是教幼兒學習的同時,自己也經常受到啟發!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不但要有愛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童心。
《幼兒園大班教學隨筆3篇》:幼兒園大班教學隨筆第1篇 從小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當前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大部分家庭一孩化,孩子們鋪張浪費的情況日益嚴重。我們的國家是一個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3篇》: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第1篇 大班年級組要評優質課了,作為年級組長的我當然不敢怠慢。在確定科學活動“螞蟻的生活”為參評活動內容后,我便帶領孩子們開展了一些前
《幼兒園大班午餐隨筆》:第1部分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種幸福的時代一來伸手二來張口。每次在我的耳邊總是有家長在嘮叨著,老師孩子吃飯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著他求著他才肯吃一點,可怎么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