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8來源:幼兒園學(xué)習(xí)網(wǎng)
這是幼兒教育隨筆《正確引導(dǎo) 勝于批評》,是優(yōu)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xué)習(xí)。
教育隨筆:正確引導(dǎo) 勝于批評
區(qū)域活動時間,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區(qū)域內(nèi)開展著各種活動。不多一會兒,美工區(qū)內(nèi)傳來哭聲并夾雜著爭執(zhí)的聲音,是林林和晨旭在爭搶一張兩毛錢的紙幣,并且邊奪邊哭。原來是晨旭撿了兩毛錢,林林說是他的要搶回來,晨旭說:“錢是我撿到的就是我的,我媽媽就是這樣說的,不信就拉倒!”聽著孩子“理直氣壯”的解釋,我感到有些好笑,畢竟他們是一群三歲的孩子,還不十分懂得“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和“別人的就是別人的。”這些概念,孩子小不懂大道理,全憑大人引導(dǎo)、教育,我真為這位媽媽這樣教育孩子感到擔(dān)心,這怎能把孩子教育好?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xí)慣和道德品質(zhì)。我意識到如果這時對晨旭嚴加批評,講一些大道理,他很難一下子就能聽懂,還會使孩子不知道何去何從,很難達到教育目的,我就對晨旭說“晨旭,要是你丟了錢或者別的東西,別的小朋友撿到后就不給你了,你著急不著急?”“著急。”“你撿到兩毛錢是不錯,要知道這錢是林林的就還給他,這才是對的,這樣做才是好孩子,能聽懂老師的話嗎?”晨旭聽了,略有所悟:“老師,我知道了,撿到東西后知道是誰的就給人家。”說著就把錢還給了林林。所有的孩子都在看著這件事,聽著我和晨旭的談話。我當(dāng)時就表揚了晨旭,并教育孩子們以后拾到東西要問問是誰丟的,知道后就把東西還給它的主人。
今天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是對孩子進行良好行為和品德教育的很好契機。利用這個機會我給孩子們講了許多有利于他們形成良好品德的小故事,孩子們從故事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有的孩子還高興地拍起了小手,今天的區(qū)域活動變成了一個小小故事會。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聽不懂一些大道理,但是利用發(fā)生在孩子們身邊的一些小事來引導(dǎo)、啟發(fā)、教育,比簡單的說教和批評效果要好得多,對于我們面對的孩子,正確引導(dǎo),遠遠勝于批評。
智乾是班上最聰明、最惹人喜愛有小朋友,基本上全園的老師都認識他并喜歡他,每天早上他來園走過大門時每位園內(nèi)的老師都會搶著要抱抱他。智乾在學(xué)習(xí)方面是不用人操心的,課上所講的內(nèi)容他全部都能理解和運用,但是在動手方面就存在著不足,凡是動手的情事他都不愿意做,除了吃飯是他自己動手吃,其他事情全部讓你幫著做,有時在做數(shù)學(xué)作業(yè)時他都會對老師說:“我不會”要老師扶著他的手來全成。現(xiàn)在班上的小朋友們都是自己穿脫衣服,可是智乾他都會拿著書包過來對你說:“我不會”要你幫他。在有一次換衣服時他還是和往常一樣拿著書包讓我?guī)退墒俏医裉觳]有幫他,我問他:“你來這是做什么?”他說:“我不會脫衣服!”這時我找來了一個娃娃在他面前又演示了一次該怎么脫衣裳,他看了看我還說:“我不會!”我對他說:“你會,你是個能干的小朋友,你也可像小娃娃一樣把衣裳脫下來的。”在我的鼓勵下他終于肯嘗試著去脫衣服了,在脫的過程中我只稍微的幫了他一下就輕松的把衣服脫下來了,這時我趕快對他進行了表揚:“你看這不是很容易就脫下來了嗎,你真棒!和小娃娃一樣棒!”智乾聽到表揚后很高興,還走到其他小朋友們的面前進行炫耀:“看是我自己把衣服脫下來的,我多棒呀!”在以后每次脫衣服時我都會悄悄的走到他身邊稍微的幫他一小下,每次當(dāng)他脫下來后他都會讓我們或是小朋友表揚他。在這樣的堅持下他終于可以自己把衣服脫下來了,一點也不用我們幫忙的,看到他的進步我也是很開心。智乾其時不是不會,有時就是有點懶不愿意自己動手,在家里都是保母幫他好做一切,在幼兒園我們又怕他年齡小對他都是全方面的幫助,所以不管他是在家或是在幼兒園他什么事情都不用動手都由我們幫他,所以就養(yǎng)成了懶惰的習(xí)慣。 做為教師我們不應(yīng)給予他太多的幫助,只有在幼兒的能力達不到時才應(yīng)給一些適當(dāng)?shù)膸椭诎嗬镂覀円膊粦?yīng)當(dāng)寵愛幼兒,讓他對我們產(chǎn)生極大的依賴感而導(dǎo)到自己的事情都不愿意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盡量的改掉這樣不好的習(xí)慣并應(yīng)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dǎo)。
游戲時間到了,孩子們很快選擇好自己活動的區(qū)角,開始在區(qū)域游戲活動。宇軒選擇的是建構(gòu)區(qū),可是剛剛和同伴搭建了一會兒,他就又跑到了圖書角。
我走過去問:“宇軒,你怎么剛玩一會兒就換地方呢?”我想看《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圖書。“宇軒說。”好孩子做事 應(yīng)該有始有終。”在我的勸說下,宇軒極不情愿地走回了建構(gòu)區(qū),但他還不時不時地回頭看看我。
是強調(diào)培養(yǎng)孩子做事的堅持性,還是更尊重孩子的意愿呢?看著宇軒那渴求的目光,我思索了一下,說:“宇軒,我們一起搭個‘圖書館,讓圖書有個家吧。”宇軒一聽興趣來了,連忙約了兩個同伴高興地搭建起來。在搭建過程中,我和他交流了《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故事內(nèi)容,并對他的講述表示贊賞。就這樣,在宇軒和同伴的合作下,“圖書館”建好了,我高興地請他去“圖書館”看書,使宇軒很自然的從建構(gòu)區(qū)過渡到閱讀活動中,也實現(xiàn)他想看書的愿望。
由于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在游戲及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常常會受到環(huán)境和他人的影響,如果這些影響和要求適合他們的特點,就可以轉(zhuǎn)為幼兒自己的愿望和動機。因此既要培養(yǎng)堅持性又要尊重幼兒的意愿,需要教師合理而自然地引導(dǎo)。
我班有個張夢怡小朋友就是一個聰明靈巧、特別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長會上談起的時候她媽媽也是說她在家里,老幫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兒園, 每次上制作課的時候,老師剪下來的廢紙條等垃圾,不用老師說,她都會用手一塊一塊地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也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
有一天我們班有幾個小朋友感冒了。午飯后喝藥,我把藥給每個小朋友倒到杯子里,就把藥袋放在了鋼琴上,王姝涵什么話也沒說就把藥袋撿走了。我當(dāng)時就表揚了她。一連幾天都是如此,我還想這 孩子真懂事。幾后,我們打掃活動室,發(fā)現(xiàn)玩具櫥后邊都是垃圾,特別多的是各種各樣藥袋。我大吃了一驚。原來王姝涵把這幾天收集的藥袋沒有扔到垃圾桶,。我一下明白了,我就把她叫到跟前問她,你把垃圾怎么放到這里了,我們天天夸你是個講衛(wèi)生好孩子,你怎么把垃圾放到處后邊。其實她很明白,就是一句不吭 ,我想她只是一時貪玩吧!我就問她這樣做對嗎?她說:“不對”。 看她緊張的樣子,我沒再多問。
這件事也讓我想到了很多,孩子做事情的出發(fā)點是對的。她是幫了老師的忙,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可結(jié)果不一定 對,事后我照樣表揚了她,夸她是個知錯就該的好孩子。任何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說都不是很單純的,他都有她的想法和目的,只要正確的引導(dǎo),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jié)果。
每當(dāng)孩子之間出現(xiàn)爭執(zhí)時,我的第一反應(yīng)都是沖過去,詢問原因,然后告訴做錯的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接著再讓這個孩子跟另一個孩子道歉說“對不起”,另一個孩子就會說“沒關(guān)系”,最終孩子間的矛盾和爭執(zhí)就會得到解決了。這在我看來是幾乎正確的處理流程,而且應(yīng)該是通用的。但當(dāng)杰杰和小翔出現(xiàn)爭執(zhí)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看似簡單一個處理矛盾的流程,其實中間還是有許多細節(jié)需要去考慮的。我們不能只滿足于達成一個“對不起→沒關(guān)系”的形式和雙方和好的結(jié)果,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方式方法及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心理變化。
9月2日,也就是小班幼兒入園的第二天。這一天的上午,我在組織幼兒入廁后,讓他們回到座位上坐好。突然看到杰杰正在拉扯坐在小椅子的小翔,他還朝小翔揮起了小拳頭。原來小翔從廁所出來后誤以為杰杰的座位是他的就坐了下了,杰杰拉小翔他不走,杰杰就打小翔了。于是我蹲下來跟杰杰說:“打人是不對的,小翔不知道這張椅子不是他的,小翔不是故意的,我們應(yīng)該說什么?”他不知道,我告訴他應(yīng)該說“對不起”,然后我讓他跟小翔說對不起,可是他怎么也不說。于是我又跟小翔說:“這不是你的位子是杰杰的,自己的位子要認好,不能做別人的,知道嗎?”小翔點點頭說:“哦”。然后我又對杰杰說:“你看小翔多乖呀,他已經(jīng)知道不能做人家椅子了,知錯能改就是好寶寶?你要不要當(dāng)好寶寶?快點說‘對不起’,不說我們大家就不喜歡你咯。”就在我規(guī)勸杰杰說對不起時,我突然轉(zhuǎn)念一想:為什么我一定要讓他說“對不起”呢?但我下意識地忽略了這個想法,只想著快點說對不起,不然我沒法想小翔交代了,他就要哭了,說了對不起就好了。終于杰杰含含糊糊地說了:“對…不…起!”我馬上讓小翔說沒關(guān)系。之后我讓他們會自己的位子上做好,大家一起又開心得唱起歌來。
本來矛盾解決了,我應(yīng)該開心才是,但是我心里卻有一種不出來的滋味,好像被什么堵著了,有一種犯了錯誤后的感覺。之后我就意識到自己的處理是不當(dāng)?shù)模?/p>
1.沒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沒有意識到小班幼兒還小,他們沒有能力分辨什么是錯、什么是對。當(dāng)杰杰看到小翔坐在他位子上不肯離開,他就去打小翔,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打人”是不對的,相反他甚至可能認為小翔是故意坐在他位子上的。而我卻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告訴他們什么是錯,什么是對。
2.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不當(dāng)。我為了達成讓杰杰和小翔和好的結(jié)果,忽略了解決他們矛盾的過程和在這一過程中方式方法的運用。我反復(fù)地規(guī)勸杰杰跟小翔說“對不起”,之后再讓小翔說“沒關(guān)系”,以為這樣矛盾就解決了,其實這僅僅是一個形式和結(jié)果。其實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尤其在他們剛剛?cè)雸@的時候,可能還沒理解“對不起”和“沒關(guān)系”所表達的意思。我甚至在批評杰杰打人的行為時還帶有一點威脅性:“如果不說我們大家就不喜歡你咯。”
3.未考慮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我在處理孩子矛盾時,一味的依靠以往處理中大班孩子情況的經(jīng)驗,而中大班孩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集體生活,能初步判斷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也能理解和自覺地說“對不起”和“沒關(guān)系”。我之前的做法沒有讓孩子真正理解對錯,真心的進行道歉,可能造成孩子以后不管犯了什么錯,隨意的說聲對不起和沒關(guān)系,讓這一切都流于形式。沒有能讓孩子知其所以然,而是讓孩子盲目聽從,這樣當(dāng)孩子以后再遇到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時,他還是不懂該如何解決,就會產(chǎn)生先打,后說對不起的情況,這是我們在孩子中常會看到的現(xiàn)象。
這次的事件讓我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新教師在處理幼兒間矛盾時明顯的經(jīng)驗不足,有時候還不夠細致,考慮問題還不夠全面,實際上我也應(yīng)該跟孩子說:“孩子,對不起!”。這次我主要是對自己在處理幼兒間的矛盾時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和總結(jié),讓自己下次再碰到這類問題時不再犯這些錯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去看問題,放下教師架子與孩子真誠相處,避免做事只顧形式和結(jié)果。
最近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有孩子把玩具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可能是我沒有帶過小班,這讓我大吃一驚,孩子怎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對此我請教了有經(jīng)驗的老師們,他們說以前小班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因為小班年齡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有意識的把它據(jù)為己有,需要老師正確的去引導(dǎo)他們。
一天,我又看到昊翔小朋友把一輛小車玩具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我沒有直接過去拿出來,而是等孩子們都玩完了,我在收玩具的時候故意大聲說:“哎呀,那個粉紅色的小車怎么不見了呢?小朋友有誰見到它嗎?”孩子們都搖頭。我接著說:“小朋友們晚上都要回到自己的家,我們的玩具也是一樣的,它到了晚上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如果它找不到自己的家,它就會傷心難過的。小朋友們希望它難過嗎?”孩子們紛紛說:“不希望”。聽到這里,昊翔小朋友慢慢的從口袋里拿出了玩具過來交給了我。我沒有去責(zé)怪他,而是說:“原來它到你那里去了,謝謝你幫它找到了家。你真棒。”我看到他的小臉一下露出了笑容,從此我再沒有看到誰把玩具裝進自己的口袋了。孩子犯錯是難免的,只要老師正確的引導(dǎo),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是最好的孩子。
教育隨筆:教師要及時正確地引導(dǎo)孩子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秋天,我?guī)ьI(lǐng)幼兒在院子里揀落葉。因為園里花壇兩側(cè)種的都是常青樹,所以落葉很少。到了一棵大樹下,我底頭看了看,自言自語道:“樹下有很多落葉,何不組織幼兒把它們都撿起來呢?”于是我發(fā)動幼兒撿地上的樹葉,這時來了一陣風(fēng),只見“嘩嘩嘩”掉下了很多樹葉,孩子們歡呼雀躍。隨后,我與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揀著落葉。快揀完時,幾個男孩子跑去到花壇邊揪樹葉:“哈哈,樹葉掉下來了,快來呀!”聽到喊叫聲,有的孩子趕緊跑過去,更多的孩子加入了行列。有的一起拉住一棵樹使勁搖;有的去揪。見此情景,我趕緊制止:“大家趕快停下來,不能搖樹,不能揪!”此時,孩子們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話,十分興奮。手足無措的我只能用哨聲把大家召集起來,詢問他們剛剛的舉動,并用孩子們比較喜歡的擬人化的口吻告訴他們:“任何一個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你們這么去搖、去揪它,它會很疼的,就像你們一樣,不小心碰一下都感覺很疼,小樹小草小花也和你們一樣很疼“,只見梁浩軒第一個主動認錯:老師,以后我們再也不揪了”。其他參與的幼兒也都不好意思地底下了頭。這場搖樹、揪樹葉的風(fēng)波得以平息了。
由此我想天真年幼的孩子們不懂是與非、善與惡、好與壞,因此作為一名幼兒老師在平時的教育中要時刻觀察幼兒的舉動,及時地進行正面教育和引導(dǎo),將對幼兒的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五月隨筆大班3篇》:五月隨筆大班第1篇教學(xué)方法機動靈活,才有必須的啟迪好處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出現(xiàn)的一些偶發(fā)事例,往往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學(xué)習(xí)并領(lǐng)悟控制自我,處變不驚,用機動、靈活
《幼兒大班隨筆3篇》:幼兒大班隨筆第1篇 “小淘氣”的轉(zhuǎn)變 欣欣是我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朋友,孩子們常告他的狀,我多
《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20篇》:第1篇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 幼兒園教育隨筆:中大班混班角色游戲的實踐 中大班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日漸豐富,游戲水平有了較大提升,游戲中有較強的角色意識和歸屬感,游戲情節(jié)開始豐富,游戲愿望更加強烈。因此,在為中大班幼兒
幼兒園學(xué)習(xí)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