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隨筆《罰你別回家》,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罰你別回家
王傲聰明好動、思維活躍,是個想象力特豐富的孩子。但是由于父母經常不在身邊,王傲長期跟奶奶生活,孩子性格特任性。無論有什么不順心,或是達不到自己預想的目標,他就會大哭,有時還會動手打身邊的同伴,以此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最近,每次上完學具課,收拾整理學具時,他總是懶得收拾,有干脆不整理就把學具盒放回原處,幾次和他溝通都不見效果。我便找小朋友給他幫忙,想激發他的積極性,可是他卻像沒事人一樣看著別人忙活。幾次下來,別人給他幫忙反倒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哎!看來我的戰略需要調整:自己的事情不能別人幫。可是,王傲就是不買賬,學具就是不收。老師一說,他就大哭。
昨天下午拼插活動結束后,別的孩子早已整理好自己的學具盒,王傲的學具就亂七八糟的堆在桌上,自己卻和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我告訴他:今天必須自己收好,否則放學時就不能回家。王傲并不動手去收拾學具,而是又一次大哭。
幼兒離園的時間到了,王傲仍沒有動手,還堅持大哭。我向王傲奶奶說明了情況,在我們的堅持和鼓勵下,王傲開始慢慢的收拾自己的學具。哈哈!看來聰明的王傲也發現自己以前的方法不再奏效,調整自己的戰略了。當王傲整理好學具,一臉的成就感,帶著我們獎勵的“小紅花”,高興地跟奶奶回家了。
幼兒期是孩子習慣養成的時期,壞的習慣養成容易,改正就難了,俗話說的好:習慣成自然嘛!有家長什么事都依著孩子,知道孩子這樣做不對,想堅持的時候又經不住孩子的哭鬧。希望作為家長的我們:對于孩子的態度要堅定立場,應該做的就要堅持,不該做的,無論他怎么哭,都不能讓他去做。
當您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家時,問孩子的第一句話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經做過調查,將中外父母的問話進行了對比:
在中國,父母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家時說的第一句話通常是:
1.今天在幼兒園吃什么了?
2.你們今天學什么了?
3.有人欺負你嗎?
4.今天老師布置作業了嗎?
國外父母問孩子的那一句話通常是:
1.今天你快樂嗎?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嗎?
3.你有什么作品嗎?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興嗎?
不同的問話體現了不同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中國的父母比較多地關注孩子的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而國外的父母則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緒情感、興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與伙伴交往上。前者的關心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可能會讓孩子自己對生活和學習過程有更多的關注,而忽視了情緒情感的變化、成功感的建立等。而后者的話,更容易讓孩子有傾談的欲望,有表達的意愿,會讓孩子對自己的作為有所感觸,并且會對今后的幼兒園生活產生向往。
專家指出,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時,是孩子思維最活躍、最興奮的階段,也是開發孩子智力的黃金時間,家長可以好好利用這一段時間,開發孩子的思維,給孩子的表達創造良好的機會。譬如:可以提一些這樣的問題:
你今天最快樂的事是什么?為什么它是最快樂的事?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戲? 你聽見了/看見了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什么優點? 像這樣的問題,提問內容具體,孩子知道從何而答。如果家長每天一出園第一句話就問:“你今天吃什么了?”在孩子思維最興奮的階段,他不會理清思路,回答一天三餐是什么,可能只給您一個簡單的回答,比如面條,因為面條是孩子最易記住的詞匯。如果您想了解孩子每天吃了什么,您可以把孩子領到園里的食譜園地,按照食譜問一問孩子,孩子就會把思路理清,認真告訴您。這樣您不僅能了解孩子飲食情況,還能大大增加孩子的講述欲望。孩子講述的多,就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這樣的問話,還能激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在表達的過程中,有時還會附帶上他自己的見解,這會讓孩子的思維更加活躍。
父母在提問時,需要注意一點的是,提問時最好使用開放性的語言,多問幾個“為什么”,而不要用“是不是”這類封閉性的語言。因為,封閉性的提問容易造成孩子思維的惰性,而問“為什么”,會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助于開闊孩子的思維,而孩子豐富的想象力也會得以發展。同時,這樣的提問還能練就孩子尋找問題、思考問題和自己解決問題的本領。
“你再調皮,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是很多家長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時經常說的一句話,甚至有的家長還故意藏起來,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種行為后,媽媽才出現在孩子面前。然而,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招數,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很大傷害,甚至不亞于對孩子體罰。
心理學家認為,家長假裝遺棄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發展心理學認為,兒童在很小的時候,會強烈地依戀父母或其他的養育者,這種依戀關系會讓兒童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們在探索外部世界時,會有一種安全感做支持。同時,當他們遇到危險,感覺到恐懼的時候,父母的懷抱又會帶給他們撫慰和保護,為他們再一次去探索外部世界提供支持。良好的依戀關系,是孩子在與父母或撫養者的接觸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如果假裝遺棄孩子,那孩子會認為,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護自己的人沒有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傷害。心理學大量研究表明,依戀關系遭到破壞的兒童,均會出現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定、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等表現。
當然,家長并不是真的要拋棄孩子,只是想通過騙孩子來達到讓他聽話的目的。但是,對于不懂事的孩子來講,是無法區分家長的表面行為與內在動機的。兩歲左右的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很有限,他們往往通過別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為去認知別人的情緒,而對成人一些復雜的內心體驗難以理解,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離開,當成是真的離開。
因此心理學家建議,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也要在保證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進行,否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將得不償失。
現在天氣漸漸的開始暖和起來了,早晨起來沐浴著一縷縷的陽光,閉起雙眼,不禁感慨頗多,回想自己來幼兒園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在幼兒園里使我學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懂得了不知疲倦,懂得了謙讓,懂得了溫和,懂得了如何和小孩子們相處。。。
記得我剛踏進五井鎮中心園的校門時,我還懷有抵觸的心里,心里非常的不樂意,因為我是一名音樂生,一直在教初中,自己從來就沒有接觸過幼兒,一點也不了解,一想起孩子們那吵鬧的聲音就會很反感,可是當我踏進校門我便感到了空氣的清新,當第一次見到了整潔美麗的校園,第一次碰到和藹可親的領導,碰到友好微笑的老師,第一次聆聽活潑稚嫩的笑聲,我便開始對這所幼兒園有了好感。
其實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幼教這個行業,整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什么教育筆記、教學案例、觀察筆記、幼兒成長故事、專題論文、活動記錄等等,并不斷地與時俱進!別人都以為是很輕松的工作,其實不然!工作強度大,永遠有干不完的活,兩個字形容----忙碌,這所有的一切都看在眼里,可是所有的幼兒園里老師都沒有抱怨過,他們總是腳踏實地的工作,因為他們愛孩子,愛這份工作,他們總會說看著那些“小調皮”開心的笑臉就不覺得累了。。。
您使我懂得了很多很多,感謝您,感謝孩子們。
晚上,正準備睡覺,手機突然響起了短信提示音,打開一看,號碼是陌生的,但短短的一句話卻像炸彈一樣在我腦袋里炸開了:“罰站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但如果孩子連為什么被罰站都不知道,這樣的教育還有意義嗎?”
我睡意全無。
我讓誰罰站了躺在床上,腦子如放電影一般重復著白天在幼兒園的每一個細節,可怎么也想不起有誰被罰站過。
一夜無眠。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到幼兒園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小朋友的花名冊,我想知道,短信到底是哪個家長發給我的,這樣我就能知道是哪個小朋友為了什么事受罰了。可遺憾的是,從第一頁翻到最后一頁,竟然找不到那個電話號碼……難道,是發錯了嗎?和我搭班的老師來了,我把短信給她看,她瞪大了眼睛:“可能嗎?現在有誰會體罰孩子?估計是家長誤會了吧。”
可是,這誤會從何而起呢?要知道,無風不起浪啊……
我把這個電話號碼寫在黑板上,問小朋友是誰的爸爸或媽媽的手機號碼。可小朋友們只是靜靜地坐著,沒一個回答。我繼續問有哪個小朋友昨天晚上跟媽媽或爸爸聊過幼兒園里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小朋友們紛紛說起昨天晚上跟家長聊的事兒。這時,安安怯生生地舉起小手,說:“老師,黑板的手機號碼,好像我媽媽剛換的新號碼……”
怎么會是安安?他可是個既懂事又能干的孩子,自覺又自律,每次評“好孩子”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安安告訴了我們事情的原委:原來昨天晚上睡覺前,他那個當老師的媽媽向孩子問起了幼兒園的事。安安說,他在幼兒園表現很好,可不知為什么,一到午睡的時候,老師不讓他馬上上床睡覺,也不讓其(qulaoshi幼兒教育 )他小朋友上床睡覺,而是叫他們站在床邊,可是為什么要“罰”他們站,誰也不知道……于是,他媽媽就給我發來了這條短信……
事情終于搞清楚了,可心卻沉沉的,一點也輕松不起來。原來,因為幼兒園條件的限制,我們班的活動室在一樓,但午睡室卻在四樓。雖然一直教育孩子們上樓梯的時候“要安靜,不能跑,一個跟著一個走”,可走到四樓,特別是盛夏的時候,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氣喘吁吁。為了孩子的健康,每一次進午睡室的時候我們都會叫孩子先在床邊站著休息一會兒,直到不喘了才上床睡覺……
我以為,這么“簡單”的事,這么“容易理解”的事,我們懂,孩子也一定懂,所以也就沒有作特別的強調。誰知道,“誤會”還是產生了。
跟孩子們解釋了“罰站”的原因后,我忙給安安媽媽回了個電話,雖然安安媽媽一再道歉,可我心底的這個結并沒有馬上打開。不管如何,在這場不大也不小的風波中,我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更細心、更用心,并要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真誠關愛。
教育隨筆:罰你別回家
王傲聰明好動、思維活躍,是個想象力特豐富的孩子。但是由于父母經常不在身邊,王傲長期跟奶奶生活,孩子性格特任性。無論有什么不順心,或是達不到自己預想的目標,他就會大哭,有時還會動手打身邊的同伴,以此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最近,每次上完學具課,收拾整理學具時,他總是懶得收拾,有干脆不整理就把學具盒放回原處,幾次和他溝通都不見效果。我便找小朋友給他幫忙,想激發他的積極性,可是他卻像沒事人一樣看著別人忙活。幾次下來,別人給他幫忙反倒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哎!看來我的戰略需要調整:自己的事情不能別人幫。可是,王傲就是不買賬,學具就是不收。老師一說,他就大哭。
昨天下午拼插活動結束后,別的孩子早已整理好自己的學具盒,王傲的學具就亂七八糟的堆在桌上,自己卻和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我告訴他:今天必須自己收好,否則放學時就不能回家。王傲并不動手去收拾學具,而是又一次大哭。
幼兒離園的時間到了,王傲仍沒有動手,還堅持大哭。我向王傲奶奶說明了情況,在我們的堅持和鼓勵下,王傲開始慢慢的收拾自己的學具。哈哈!看來聰明的王傲也發現自己以前的方法不再奏效,調整自己的戰略了。當王傲整理好學具,一臉的成就感,帶著我們獎勵的“小紅花”,高興地跟奶奶回家了。
幼兒期是孩子習慣養成的時期,壞的習慣養成容易,改正就難了,俗話說的好:習慣成自然嘛!有家長什么事都依著孩子,知道孩子這樣做不對,想堅持的時候又經不住孩子的哭鬧。希望作為家長的我們:對于孩子的態度要堅定立場,應該做的就要堅持,不該做的,無論他怎么哭,都不能讓他去做。
《大班隨筆20篇簡短》:大班隨筆20篇簡短第1篇大班教育隨筆【1】特殊孩子特殊照顧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愉悅的小鳥活躍在院子里。可偉偉
《大班安全隨筆200篇簡短》:大班安全隨筆200篇簡短第1篇 幼兒園安全筆記短篇(一): 談幼兒園安全問題 在幼兒園工作的我們,每一天最關注的話題,便是安全,但身邊或多或少存在有各種不安全的隱患,對如何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40篇》: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40篇第1部分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說一不二,與自己的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