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老師教育隨筆《自小養成好習慣》,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自小養成好習慣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養成的習慣會和他的天性一樣自然,這個時期養成的習慣是堅不可摧的。所以“養成好習慣”是我家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家規之一。
當我幼小時媽媽經常會和我嘮叨:自小要有好習慣,對人要和善,知錯就要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媽媽的嘮叨下我以此為準,漸長成人,踏入社會后我感受到了這些習慣的重要性。如今我也是一位媽媽,遵循母親的方式,也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平時我也會和媽媽一樣對兒子嘮叨:“自小要有好習慣,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小伙伴;別人的東西不要拿;自己東西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嘮叨聲中兒子在這些方面漸成習慣。但總歸是孩子,一些小毛病總會不斷出現,特別前段時間有點亂花錢愛浪費的情況出現。于是我又開始注重他節儉習慣的培養。一次帶兒子去超市買生活用品,兒子一會兒就拿了一大堆自己的零食,這時我要求孩子:只能拿兩樣。兒子聽了傻眼了,還哭鬧起來。但在我的“威脅”下,只好妥協。回家的路上我和他聊了剛才的事,和他說了多吃零食不但浪費錢財還有損健康,孩子聽了點點頭。在以后去超市前,孩子就會和我先商量買一些什么東西,去超市后也不多拿,就買商量好的一些物品。有的時候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不能妥協,等待孩子安靜后再和他談心,讓他懂得節儉是光榮的。
當然家規不單單來約束小孩的,也同樣是約束家長的,一次因為我早飯吃得晚,中飯的時候就把飯剩下了,這時兒子說:“媽媽,你怎么浪費糧食啊。”聽了兒子的話,我頓覺臉紅,平時我總用這句話來提醒孩子,今天我卻自己沒有做到,我趕緊說:“媽媽不浪費,等會兒我會把飯吃完,浪費是可恥的,我可不想做可恥的事哦!”孩子聽了點點頭說:“媽,真乖。”哈哈,家規力量大啊。愿我們用良好的家規建設和諧的家園,讓我們的后代健康成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今天戶外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們排隊喝水,來了一陣吵鬧聲,保溫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著:“要排隊!要排隊!”我連忙趕過去,原來是朱寶旭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朱寶旭拉開,他卻僵在那里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媽媽,媽媽!”我耐著性子對她說:“老師不批評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朱寶旭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朱寶旭繼續大聲的哭喊。“真是這樣嗎?我相信朱寶旭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朱寶旭擦了擦眼淚,慢慢停止了哭喊,還略微帶點哭腔地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么辦呢?誰愿意讓朱寶旭排前面”。這時有一個小朋友愿意讓朱寶旭排前面,我表揚了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說愿意。“朱寶旭,小朋友們對你真好!”朱寶旭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下次也讓小朋友排我前面。”這件事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么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么才能把隊排好。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并采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今天戶外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們排隊喝水,來了一陣吵鬧聲,保溫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著:“要排隊!要排隊!”我連忙趕過去,原來是朱寶旭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朱寶旭拉開,他卻僵在那里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媽媽,媽媽!”我耐著性子對她說:“老師不批評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朱寶旭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朱寶旭繼續大聲的哭喊。“真是這樣嗎?我相信朱寶旭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朱寶旭擦了擦眼淚,慢慢停止了哭喊,還略微帶點哭腔地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么辦呢?誰愿意讓朱寶旭排前面”。這時有一個小朋友愿意讓朱寶旭排前面,我表揚了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說愿意。“朱寶旭,小朋友們對你真好!”朱寶旭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下次也讓小朋友排我前面。”這件事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么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么才能把隊排好。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并采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認為,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為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于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與家長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后,我們發現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 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癥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平時的家園通訊欄和網上的宣傳,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
1、 及時調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了解中,我發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等。
2、 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范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采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俗話說:從小看大,三歲看老。孩子從小是否具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以后的健康成長成才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對幼兒的早期教育也越來越受到更多家庭的重視,但是大都只注重開發孩子的智力,卻不注意孩子早期行為習慣的培養。而現在家庭大多是四二一模式,孩子在家庭中唱主角,受到萬般寵愛,很容易滋生出一些不好的習氣,比如愛發脾氣、倔強、不合群等,家長這時候必須對孩子的行為引起重視,以一個正確的態度和方式來慢慢改變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新浩是我們班比較內向的孩子,媽媽總是怕孩子在班里受到委屈,每次總是叮囑老師多照顧一下他的孩子,別讓其他小朋友欺負他。媽媽每次送孩子上學總是整理完孩子的衣服后才戀戀不舍得離開教室。新浩在媽媽的精心照顧下,自己的事情基本不會,教育活動時與老師小朋友的互動特別少,也不知道怎樣與小朋友交流。記得一次新浩在去小便的路上鞋被踩掉了,光著腳走到了廁所,當我發現后問新浩:“鞋掉哪了”新浩搖搖頭,我問:“為什么不告訴老師”新浩一句話也不說。還有一次,小朋友告新浩的狀,說新浩打他了,問明原因后才知道,小朋友不小心把他的水彩筆弄掉了,我告訴他小朋友是不小心弄掉的,有事要先告訴老師。新浩的一句話讓我感到吃驚,媽媽告訴他:有小朋友欺負你你就打他,咱千萬不能吃虧。聽到新浩的話,想想最近發生在新浩身上的事情。我找了個時間與新浩的媽媽交流了一下,他媽媽聽后也感到了事情的嚴重,并主動在園陪讀,了解新浩在園的表現。最后新浩媽媽發現了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之間的差別,非常焦急,聽取了老師的意見,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在老師家長的配合下,半年后新浩改變了一些,看到孩子的改變媽媽笑了。但老師知道新浩還需要進步,他需要改變的還有很多。
幼兒期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由成人有意識地培養而形成的,習慣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是幼兒教養的重要一環,讓孩子從細小處做起,成長為一個獨立、有自信、有責任感、樂于學習、善于與人相處的人。父母要用極大的耐心和愛心為子女的成長鋪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平時也經常聽到有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沒辦法,天天要錢,那一天不花錢也不行。”確實,現在人們經濟富裕了,超市遍地是,孩子們一說要啥馬上買。可是,這樣既慣壞了孩子,又讓孩子養成了不知節約亂花錢的壞習慣,給孩子以后的人格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為此感到非常憂心,總想制止孩子們這種亂花錢的壞毛病。我也經常向孩子講亂花錢最后淪為囚徒的故事,可效果不是很好。
通過觀察,我發現關鍵是家長工作沒跟上。有的家長攀比心理重,人家孩子吃啥,俺也吃啥,人家孩子有啥,俺也買啥。還有的家長忙于打工,顧不上給孩子做飯吃,就給孩子一點錢,讓孩子隨意買點吃的。找到原因后,我與家長聯系,請家長配合限制幼兒的零花錢,并讓家長向幼兒介紹自己的童年與幼兒的童年有什么不一樣,從中體會金錢是由汗水換來,來之不易,應該節約。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孩子們現在已經改掉了亂花錢的壞毛病
對孩子的握筆姿勢,我每次都強調,而不少孩子不是寫數字時頭低的很低,就是小手握筆姿勢不對,我在教孩子寫數字和畫畫時,發現不正確坐姿和握筆姿勢不正確的,我及時提醒他們,怎樣握筆,頭不要太低;開始,孩子們能按老師的要求做,一會兒又成原來的樣子,這就需要老師隨時提醒糾正。
教育隨筆:自小養成好習慣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養成的習慣會和他的天性一樣自然,這個時期養成的習慣是堅不可摧的。所以“養成好習慣”是我家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家規之一。
當我幼小時媽媽經常會和我嘮叨:自小要有好習慣,對人要和善,知錯就要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媽媽的嘮叨下我以此為準,漸長成人,踏入社會后我感受到了這些習慣的重要性。如今我也是一位媽媽,遵循母親的方式,也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平時我也會和媽媽一樣對兒子嘮叨:“自小要有好習慣,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小伙伴;別人的東西不要拿;自己東西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嘮叨聲中兒子在這些方面漸成習慣。但總歸是孩子,一些小毛病總會不斷出現,特別前段時間有點亂花錢愛浪費的情況出現。于是我又開始注重他節儉習慣的培養。一次帶兒子去超市買生活用品,兒子一會兒就拿了一大堆自己的零食,這時我要求孩子:只能拿兩樣。兒子聽了傻眼了,還哭鬧起來。但在我的“威脅”下,只好妥協。回家的路上我和他聊了剛才的事,和他說了多吃零食不但浪費錢財還有損健康,孩子聽了點點頭。在以后去超市前,孩子就會和我先商量買一些什么東西,去超市后也不多拿,就買商量好的一些物品。有的時候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不能妥協,等待孩子安靜后再和他談心,讓他懂得節儉是光榮的。
當然家規不單單來約束小孩的,也同樣是約束家長的,一次因為我早飯吃得晚,中飯的時候就把飯剩下了,這時兒子說:“媽媽,你怎么浪費糧食啊。”聽了兒子的話,我頓覺臉紅,平時我總用這句話來提醒孩子,今天我卻自己沒有做到,我趕緊說:“媽媽不浪費,等會兒我會把飯吃完,浪費是可恥的,我可不想做可恥的事哦!”孩子聽了點點頭說:“媽,真乖。”哈哈,家規力量大啊。愿我們用良好的家規建設和諧的家園,讓我們的后代健康成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幼兒園大班保育隨筆3篇》:幼兒園大班保育隨筆第1篇 泥土滋養人類,也孕育了人類文化,孩子愛玩泥巴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卻遠離了鄉土氣息,在家長和老師的“呵護”下,孩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3篇》: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第1篇 大班年級組要評優質課了,作為年級組長的我當然不敢怠慢。在確定科學活動“螞蟻的生活”為參評活動內容后,我便帶領孩子們開展了一些前
《大班隨筆二百篇范文》:大班隨筆第1篇 幼兒園大班上學期教育隨筆1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樂游戲的教學過程中,游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