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真誠的“愛”孩子》,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愛是沙漠中的一杯清水,滋潤你的心田;愛是失意時一句鼓勵的話語,激起你的斗志;愛更是黑暗中的那一點光明,照亮你前行的路。
同樣的愛孩子也并不一定是說你要對他們做出多大的貢獻,相反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恰恰最能體現出對孩子的“愛”,一句“你真棒”就會讓他們心花怒放,高興好久:親一親他們的小臉蛋就會讓孩子們體會到來自媽媽般的關愛。現在的孩子懂得的道理越來越多,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并不一定要打罵才能制止,嘗試給他們講一些簡單的道理,讓他們知道自己犯錯的原因,最后自來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我相信這種教育方式會更令孩子和家長接受,因為我們在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用“愛”來感化孩子們。
我們的“愛”很渺小,很平凡,但我們卻用我們渺小平凡的“愛”做著既不渺小也不平凡的事情。那毫不起眼的“愛”往往是孩子最需要的。關注所有的孩子讓他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下,讓他們茁壯成長。只有真誠的愛孩子,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那天早上,涵涵很不高興地來到了幼兒園,她媽媽說,今天早上她就不想來幼兒園,說老師沒有表揚她。我很吃驚地問:“涵涵,是這樣嗎?老師什么時候沒有表揚你?”涵涵始終不好意思說,而且把頭埋地低低的,我又在回想昨天的情形,也沒想到哪個地方做得不好,這時涵涵媽媽說:“就是昨天畫畫的時候,您表揚了別人……”聽了涵涵媽媽的話,我的頭嗡地一下,飛快地回憶著昨天的每個細節,心里很是羞愧,為了表示歉意,我趕快摸一摸涵涵的頭,并給予她“補充”的表揚。雖然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可我心中還是感到很愧疚,涵涵平時很乖巧,溫和、安靜又懂事,也很少告狀,從不給老師惹麻煩,而我表揚的飛飛相對來說就比較淘氣,在繪畫能力上稍差一些。那天他們一起交繪畫作品,我發現飛飛畫的作品與以前相比進步特別大,就很好地表揚了他,鼓勵他以后繼續加油,而涵涵的畫總是那么好,所以我就沒有評價,因為作為老師,我有這方面的體會:為了維護集體正常的秩序,使活動取得較好效果,會常常為了那些行為問題較突出的孩子費盡心機,以求得他的轉變和進步,但往往忽視了那些安靜的、讓人省心的孩子。但是在孩子心里,就會認為老師不喜歡他,不關注他,所以上幼兒園都不開心,心里壓力大。這些像涵涵一樣“省心”的孩子,使我忽略了他們向我傳達的“請你關注我”的信息。當我認識到這一點后,我每天都會有針對性地記錄一些孩子的情況,并及時發現這些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給予激勵和賞識。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反思一下很少關注或者忽視了哪些孩子,及時進步補救。只有關注每一個孩子,才能發現、了解每個孩子不同的發展需要,才能使每個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次活動中,我和孩子一起討論:“生氣時怎樣讓自己重新快樂起來?”孩子的答案精彩紛呈,聽笑話、唱唱歌、玩玩具、去旅游、聽音樂……而戴眼鏡的雯雯卻舉手說了一個意料之外的答案:“玩電腦。” 這可是我們大家都不能接受的回答!有些家長已經反映了孩子在家迷戀電腦游戲的情況,正要找機會教育孩子少玩電腦呢,雯雯的回答讓我有些不悅:“瞧,老師的眼睛就是因為用眼不正確而近視的,你都和我一樣戴眼鏡了,再玩電腦,眼睛會變得更差,多不好呀!”雯雯卻說:“我的眼睛就是要多看電腦才會好。”雯雯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一下子就懵了。雯雯可不是那種專門和老師對著干的調皮搗蛋鬼,但她怎么會堅持這樣說呢?我忍不住追問了一句:“為什么?”雯雯慢條斯理地說:“醫生講,我是弱視不是近視,多看彩色的電視、電腦能治眼睛。”“啊?”我的嘴巴頓時張成了“O”型,這可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新知識!我趕緊打開電腦,和孩子們一起查閱:“雯雯告訴了我們大家都不知道的新知識,我們可以到網上查一查,這樣,就能了解到更多的知識了!” 果然,網上資料告訴我們,弱視的治療不同于近視,關鍵就在于對弱視眼的訓練,也就是要多讓弱視眼做視覺精細訓練,其中包括用弱視眼多看彩色的電視、電腦。我不禁暗自慶幸,多虧追問了一句,不然,雯雯豈不成了“冤大頭”? 在幼兒園,孩子們回答問題出乎意料的情況常有,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含糊其辭地帶過,甚至有時還會責怪孩子的語出驚人,誤解孩子的言語。細細想來,這正是教育行為幼稚和不尊重孩子的表現。“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早就提醒了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小看孩子啊! 經歷這件事情,我對尊重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確實,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孩子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多追問一句“為什么”,多聽聽孩子的心聲,我們會在敬畏孩子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的發展。
在中國式傳統家庭教育中,聽話是評價孩子懂事與不懂事的基本標準。似乎,聽話的孩子將來必定有出息,不聽話的孩子一定是有問題。然而,這樣的說法在現代家庭教育中觀念中并沒有被肯定。而是說:聽話的孩子可能是有問題的,不聽話的孩子將來或許很優秀。所以,對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我們不妨做一下研究和分析。我認為可以分為下面四種:
1、對于家長的危險告誡表現出的不聽話——嘗試型。一般來說,這是早期幼兒很正常的表現。這一期間正是幼兒積累生活經驗的階段,是帶著對大千世界極度好奇的前提下,出現在許多兒童身上的一些比較共性的表現。如,剛會爬的兒童,興奮之下就往床邊爬去。父母告訴他們會掉到地板上摔疼的,可他們不會簡單的接受這樣的告誡,甚至你越去恐嚇他們越是要嘗試,直到真的摔倒了地板之后,摔疼了,哭了,才算結束這次體驗。又如,父母告訴孩子,水杯里的水很熱,別動,會燙著手。可他們卻非要碰一碰,燙完了才明白。由此,我們不必對孩子們及早用“不聽話”去下結論。因為,他們正處于“嘗試期”,而且,一當這個時期過去之后,問題就會好得多。
2、隨心所欲不管不顧表現出的不聽話——自我型。這更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是當下家庭,是伴隨著“獨二代”的出現越發嚴重的問題。這一問題的因由很簡單,就是因為嬌寵而至,因為諸多成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圈圈,使孩子從小就建構了一種極其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具有自我中心意識的表現就是任性,就是不管不顧,自己想干什么就跟什么,一切都以實現自我的欲望為主,不聽別人說什么,也從不去關注別人的任何感受。這樣下來的不聽話問題很嚴重,特別是長大之后,走出家庭之外的群體時,便不會與人相處、溝通和與人合作。而且,這個問題屬于情商缺陷,是危及終生的問題。
3、有時不接受成人要求表現出的不聽話——主見型。有些孩子是在一些問題上表現出不聽家長的要求,而不是遇到所有的要求都這樣。所以,我們要區分對待。比如,兒童在玩游戲,而且全身心的浸入其中,興致正高。這時家長卻要求兒童停下來,一同外出。于是,兒童會毫不質疑的提出反對意見。再如,周末的時候,家長要帶兒童到郊外野餐,可兒童卻有自己的想法,想去兒童樂園。于是,盡管家長說野餐如何如何好,可兒童就是堅持要去兒童樂園。所以,家長就說這就是不聽話。這種不聽話我們應當再商量,我認為這是兒童有自己主見的表現,不能簡單的用家長意志來取締兒童的權利。而且,應該從中看出,將來成人后,或許這將是一種難得的品質,屬于敢于堅持并有主見的做事品質。當然,若是不管不顧,過度堅持的兒童可能就屬于性格問題,屬于那種天生就很犟的性格。所以,如果是這樣,做為家長更不要硬來,要學會退步,留給兒童一個時間和一份寬容。
4、總是跟家長的說法相左而表現出的不聽話——挑戰型。只要家長說東他就往西,這是通常所說的幼兒叛逆問題。但實際上,幼兒的叛逆和少年以及成人后的叛逆是不同的,是需要用另一個角度來認識的問題。經驗表明,這樣的問題一般出現在四歲到五歲的時候,而這一期間正是兒童的第二次行為獨立期。在此期間兒童的行為表現是在基于成長的前提下,用事件為由和家長進行挑戰。所以,對于這樣的不聽話我們應當予以一定的寬容,也需要一定時間的等待,不必操之過急。或許,正是因為有這樣“不聽話”的“種子”被埋在當下,等一旦長大成人之后,表現出的品性便是敢于向權威挑戰。
總之,對于家長而言,除了上述的第二種情況必須高度關注和及時的糾正之外,其它三種情況都應該理性對待,并以寬容心態去等待,而不必大驚小怪,也不能就此而否定孩子。
早晨剛打開教室門,圓圓就興高采烈地跑進來,說:“老師,你看我今天穿的裙子漂不漂亮?這是媽媽才給我買的。” 我看了看,笑著對她說:“很漂亮!”漸漸地班里孩子來的多了,我就領著孩子們到戶外活動,沒過一會兒,圓圓就哭著跑過來,我開始詢問情況,但她只顧著哭,我著急地問:“怎么了?摔到哪里了?還是身體不舒服?”聽了我的話,她只是拽著裙子邊哭著搖搖頭。這時候,子豪跑過來說:“老師,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剛才圓圓在和小朋友們說老師夸她的裙子漂亮,迪迪就走過去把她的裙子揚上沙子了。”聽到這里,我把目光投向了迪迪。她怯懦地低下頭,一句話也不說,似乎已經知道了自己的錯誤。 在我的眼里,迪迪一直是一個乖巧、安靜的孩子,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會讓她這么做。 帶著好奇心,我和迪迪平靜地進行了一次談話,通過了解,才知道迪迪的媽媽由于工作太忙,沒時間照顧她,更談不上帶她去買漂亮的裙子。當看到圓圓的花裙子,聽到老師的夸獎,才做了那樣的事情。知道原因的我并沒有去指責她的錯誤,反而讓我發現了類似這種問題對孩子的心靈的侵蝕。所以,我在課余活動時間在班里組織幼兒去找每個孩子身上“最美”的地方。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著其他小朋友們的優點,同樣也說到了迪迪的優點。借此機會我也告訴班里的每個孩子:“并不是長得漂亮,穿的漂亮才是最美的,你們每個人都有美的地方,老師會把同樣的愛給你們。”同時我也意識到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重要性。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引導者,我們不光是教給孩子們知識,更多值得我們去做的是,當發現孩子遇到事情分辨不清對與錯時,要用心去引導他們,讓他們懂得怎樣去正確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孩子們喜愛的幼兒節目、動畫片,我們有時會不屑一顧;孩子們想再仔細看看、動手摸摸的演示材料,我們卻常常把它們深藏柜中;孩子們提出的許許多多問題,我們往往輕描淡寫地一句話帶過。如果長此以往,不善于與孩子“交心”,來自童心世界的思想火苗就有可能被我們掐滅。
與孩子“交心”,前提是我們也要有一顆童心,不以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傾聽、呵護童心。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我都試著以一顆童心去看待孩子,去和他們交流,分享他們的發現、快樂,也努力幫助他們化解恐懼、不安……通過一次次地與孩子“交心”,我發現,孩子們很愿意向我表露他們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頻頻向我展露純真的笑容。
我們班里有個叫袁小琳的小朋友,特別的愛動。上課時,老師講老師的,他自己干自己的。屢次提醒,但他仍然是我行我素。后來我發現他的自尊心很強,便以此作為突破口去引導他,教育他。
一次,我在班里講《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故事,他坐在位子上,不是動鉛筆盒,就是玩玩具。故事我講完了,他還是在玩他的。我走過去,讓他跟小朋友互講故事。他抬起頭,小眼睛盯著我一言不發,小手照樣在玩他的積木。我耐著性子說:很忙嗎,要不要老師幫助你?他“嘿”地一下笑出聲:“不用”。我又接著說:“剛才老師說讓你干什么來著?他一邊不緊不慢地動作著,一邊誠懇地說:“老師,我不會講。在家的時候,我奶奶經常說我沒長腦子,沒記性,說話做事都愛忘”。這時候我說:“奶奶這是在跟你開玩笑,回去告訴你奶奶,老師認為你是一個聰明的好孩子。現在,你來給老師講一講故事,好不好?”他看看我,半信半疑,開始細聲慢氣地給我講。在我的提示下,他把這個不算長的故事講完了。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我表揚了他:“袁小琳小朋友真聰明,老師和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聽你講故事。下一次,再給老師和小朋友講一講,好不好?”他點點頭笑了。下午,他奶奶送他來上學時,對我說:“中午,小琳一回家,就朝我嚷嚷說老師夸他聰明了,還講故事給老師和小朋友聽。
現在,袁小林小朋友,不但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故事,還能講聽過的錄音故事,看過的影視動畫片故事。看著他講故事時哪繪聲繪色、神采飛揚的樣子,想想他奶奶的評價,沒長腦子,沒記性的孩子。現在,變成了小朋友們一致推舉的“故事大王”。不管在上課的時候,還是在聽故事的時候,都非常認真。這不正是我所要的結果嗎。
愛是沙漠中的一杯清水,滋潤你的心田;愛是失意時一句鼓勵的話語,激起你的斗志;愛更是黑暗中的那一點光明,照亮你前行的路。
同樣的愛孩子也并不一定是說你要對他們做出多大的貢獻,相反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恰恰最能體現出對孩子的“愛”,一句“你真棒”就會讓他們心花怒放,高興好久:親一親他們的小臉蛋就會讓孩子們體會到來自媽媽般的關愛。現在的孩子懂得的道理越來越多,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并不一定要打罵才能制止,嘗試給他們講一些簡單的道理,讓他們知道自己犯錯的原因,最后自來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我相信這種教育方式會更令孩子和家長接受,因為我們在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用“愛”來感化孩子們。
我們的“愛”很渺小,很平凡,但我們卻用我們渺小平凡的“愛”做著既不渺小也不平凡的事情。那毫不起眼的“愛”往往是孩子最需要的。關注所有的孩子讓他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下,讓他們茁壯成長。只有真誠的愛孩子,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大班隨筆200篇3篇》:大班隨筆200篇第1篇 在幼兒園里,一個班集體的形成、班級工作的完成都離不開同一個班里的幾位教師彼此配合。班里幾位教師的工作熱情、工作態度、工作責任感、工作能力等都
《幼兒園大班隨筆40篇》:幼兒園大班隨筆40篇第1部分 幼兒園工作中,教育孩子的工作固然重要,但幼兒保健工作也不能忽視,我們要良好的平衡好兩者,做到保教結合。 最近流行病比較嚴重,我們只有有一個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17篇》:第1篇大班幼兒教育隨筆 一天在做操作冊的時候,我意外的發現子謙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并且正確的做出來,接下來在閱讀課中,他也能很快的掌握呢,真不錯。我看到后,表揚說:"子謙這么棒,都能讀出來了,并且學的速度非常快,進步這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