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大班教師教育隨筆《午飯前的猜謎活動》,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午飯前,我組織幼兒開展一些比較安靜的游戲,以智力游戲、口頭游戲居多。如“我的飛機開始飛”、“數面包”、“靜靜聽”等等。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喜歡這樣的游戲,但是時間一長,就沒了興趣。往往是游戲進行到一半,很多幼兒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分析、思考這個現象后,我又進行探索和嘗試,終于找到了一個解決的方法。
大班的孩子都很喜歡探究秘密,也很喜歡挑戰,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將知識直接告訴他們,他們可能不會有太深的印象,而設置一個謎語讓他們猜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嘗試著利用猜謎語這個形式,給他們提出一個挑戰。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猜謎語,孩子通過探究獲得了知識,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對于孩子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在猜謎的過程中,孩子獲得的經驗遠遠大于謎底本身,尤其是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觀察力也有所提高。謎語是智慧的結晶,在猜出謎底后,我還鼓勵大家一起學會這些謎語,回家考考爸爸媽媽。
午飯前的猜謎活動,讓孩子得到了很多,同時也加強了班級的常規,真是一舉多得。
我們班有個小女孩,她唱歌的時候聲音總是比其他小朋友的聲音高出許多,“老師。她的聲音太大了。”身旁的小朋友指出。是的,雅茹的歌聲很突出,而且比音樂要慢半拍,她的熱情很高漲,老師又不敢單獨提醒她,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可是又考慮到她能帶動大家,怎么辦?我把她叫到身邊,請她單獨為大家演唱,小朋友都為她拍手。我又表揚了她,并告訴全班幼兒:“一個人表演聲音要大,讓每個小朋友都聽見。大家在一起要互相聽聽其他小朋友的聲音,我們都一樣好聽。”我又對她說:“雅茹,唱歌聲音大會很累,和小朋友在一起小聲唱又好聽又不會累,好不好?”她點點頭回到大家身邊,慢慢的她的歌聲在集體中不在突出了,融入大家的聲音里了,我邊彈琴邊用眼神表揚她,她很美,很高興。《綱要》中藝術領域大班音樂指出:幼兒樂于個人獨立歌唱和參與集體表演,并能欣賞和評議同伴的表演。雅茹喜歡表演,小朋友又有了評議同伴的能力,而我作為一名教師,這樣的做法即保護了蔣雅茹的自尊心,又引導了孩子參與到集體活動中。
我班大部分孩子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一口的方言,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差,需要加強訓練。我就引導小朋友在點名活動環節上,出現一個話題,讓孩子圍繞一個話題說。如:我喜歡的玩具等。在每周兩個固定的生活點名時間,孩子們圍坐在一起,一個個向大家講自己最喜歡的游戲,新奇的發現,高興的事情,也將自己不愉快的經歷……。
由于我的話題都是孩子的親身經歷或身邊的事兒。因此,大事小事,不愁沒有題材;而且講起來富有真情實感。有話可長,無話可短,形式也比較靈活,很受孩子們的歡迎。
在這個活動中,小朋友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和提高。一些平時上課從不舉手發言的孩子,也受到了同伴的影響、帶動,紛紛上來講起來。有個平時沉默寡言的孩子,一次津津有味地描述了昨晚他做的一場好夢。這以后“說夢”也成了孩子們喜歡說的一個熱門話題。
孩子在說的時候,教師認真傾聽,孩子們會感到老師想知心朋友一樣而倍感親切。對講的好的幼兒,教師及時表揚、鼓勵,并指明他好在那里;發現語病或表達不清是,教師給以訂正和引導。開始時,幼兒連“果”、“房子”等單詞都不能用普通話表達。教師就邊講邊教,讓全體幼兒學說兩遍。日子一長,用普通話講故事這一條也堅持下來了。下課時小朋友們就是著用普通話與教師對話。
幼兒好奇好問、愛探索愛活動,幾乎科學領域的有關現象和事物,諸如天上飛的小鳥、地上爬的螞蟻、電視上出現的圖象,甚至幼兒自己身上的一顆黑痣或小小的肚臍眼,都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幼兒對于科學活動常常樂此不倦。作為教師,如何組織、引導幼兒科學活動,如何讓幼兒科學活動發揮最大功效,一直是我們思考、探索的問題。
新《綱要》告訴我們,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我們應讓孩子們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新《綱要》指出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兒童的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兒童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親身經歷真實的研究過程”,要讓兒童真正地“做科學”。教師要引導幼兒在做的過程中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孩子們首先要通過感知、熟悉、提問、回憶來明晰自己的研究對象,提出自己真正關心的或有疑問的問題;然后分析自己面臨的問題,充分運用已有經驗作出猜想和假設;在帶著問題通過親自動手做來驗證自己的想法;依據觀察到的事實得出自己的結論;并在同伴間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案例描述與分析思考
一、讓科學與生活更加貼近
案例:在“認識電”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為每組幼兒提供一個線路板,讓幼兒把兩節電池的正負極連接起來,使小燈泡發亮。結果,幼兒很快獲得了成功,并且操作得很熟練。
分析思考: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生活即教育”。美國心理學教授特芬尼.桑頓引用許多人的研究成果證明,幼兒是否能成功地解決遇到的問題,更多地取決于他們的經歷而非聰明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為幼兒設置問題情境,創造解決問題的機會,能有效地幫助幼兒把知識轉化為生活技能。
在以上科學活動中教師注意到了為幼兒提供豐富多采的操作材料,但很多時候,只是要求幼兒按照老師設置的程序去操作。但這符合幼兒的生活需要嗎?如今,幼兒的生活中充滿了數不勝數的使用電池的玩具、文具、生活用品,如電子游戲機、電動玩具、鬧鐘、錄音機、手電筒等,而這些物品的電池型號不同、安裝方法也有差異。如果幼兒只學會熟練單一地操作實驗中的線路板,對他們來說又有什么意義呢!只有向他們提供一系列常見的生活用品,讓他們通過探索、嘗試,在反復的拆裝中學會正確地給不同物品安裝不同的電池,才是幼兒真正需要的!
我們應注重讓幼兒置身于廣闊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去學習,這樣,他們的眼界將更加開闊,他們對于現代科技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也將理解得更深。如在進行“火”的科學主題活動時,我們就把幼兒帶到消防隊,讓他們觀看消防員叔叔的消防演習,邊看邊聽消防員叔叔介紹消防車的構造、介紹先進的消防器材、介紹在生活中如何注意用火安全......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比在課堂上干巴巴地講解消防車的結構要有價值得多。
二、猜想、探索與交流是幼兒科學活動的重要環節
案例:一次,我倒了一大杯水,可水太燙喝不了。細心的威威看見了,說:“老師,我有辦法讓這杯水快快變冷!”威威的話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很多孩子好奇地圍了上來,于是,“讓熱水快點變冷”的科學探索活動應運而生了——
① 猜想讓熱水變冷的辦法:圍繞著“有什么辦法讓熱水變冷”,我讓孩子們充分猜想、討論,然后發表自己的想法,并對不同意見提出質疑。孩子們的辦法可多了,“把熱水杯放在冰箱里”、“拿筷子在水里攪拌”、“把熱水放在窗上,讓風吹冷”、“用扇子扇風”、“往杯里加冷水”等等。我鼓勵他們用繪畫的形式把猜想的辦法記錄下來,以便進行實驗。
② 怎樣證明熱水變冷了:實驗開始前,孩子們對自己的辦法和別人的辦法能否讓熱水變冷充滿疑問,急于動手實驗。這時,我提問:“怎樣證明你的辦法使熱水變冷了呢?”有的幼兒說用手摸,有的說用嘴嘗,也有的說看杯子上是不是有熱氣,用溫度計插到水里測量......
③ 怎樣讓熱水冷得更快:熱水變冷實驗后,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怎樣讓水冷得更快?孩子們通過交流、探索,反復實驗,得到了多種方法。
為豐富幼兒戶外生活,增強幼兒體質。田馬小學附屬幼兒園開展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戶外活動。并探索了多種游戲玩法。
活動中教師充分挖掘每種器械的價值,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探索器械的多種玩法,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使活動器械得以充分利用,使得體育活動更富變化、更具有魅力。本次活動,孩子們不僅收獲了快樂,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午飯前,我組織幼兒開展一些比較安靜的游戲,以智力游戲、口頭游戲居多。如“我的飛機開始飛”、“數面包”、“靜靜聽”等等。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喜歡這樣的游戲,但是時間一長,就沒了興趣。往往是游戲進行到一半,很多幼兒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分析、思考這個現象后,我又進行探索和嘗試,終于找到了一個解決的方法。
大班的孩子都很喜歡探究秘密,也很喜歡挑戰,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將知識直接告訴他們,他們可能不會有太深的印象,而設置一個謎語讓他們猜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嘗試著利用猜謎語這個形式,給他們提出一個挑戰。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猜謎語,孩子通過探究獲得了知識,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對于孩子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在猜謎的過程中,孩子獲得的經驗遠遠大于謎底本身,尤其是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觀察力也有所提高。謎語是智慧的結晶,在猜出謎底后,我還鼓勵大家一起學會這些謎語,回家考考爸爸媽媽。
午飯前的猜謎活動,讓孩子得到了很多,同時也加強了班級的常規,真是一舉多得。
通過區域活動不斷細致、深入地開展,我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區域活動。星期五下午,孩子們與往常一樣進入區域開始玩游戲了,我看到有好幾個小朋友們都往運動區跑,因為他們特別喜歡玩球。跑得快的幼兒在球筐里東翻西挑的,跑得慢的也一哄而上,不一會便聽見孩子們的吵吵嚷嚷聲,甚至你推我擠地搶球,有的幼兒上面的球不拿,偏要彎著個背撿最底下的,這樣一來,影響了其他小朋友拿球,大家就這樣一個疊著一個,嘴里還不停地嚷嚷……看到這情景,我趕緊跑上去,讓小朋友分散,并要求他們按順序拿球,這才避免了萬一會發生的危險。
通過這件事,我不由想到,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長輩都把好東西留給小孩,好吃的、好玩的一個人獨享,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謙讓的精神。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應該多注意這方面的教育,作為教師應注意及時引導,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特別是在區域活動時難免會出現爭搶玩具的現象。耐心教育他們友好地與同伴玩,讓他們學會謙讓。
每天早上孩子們高高興興的來到他們的樂園,問候老師后便開始到自己喜歡的區域中探索今天的發現成果以及體會其中的樂趣。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讓孩子能自主地選擇游戲,尊重孩子們游戲的意愿,在必要的時候老師還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豐富的區域活動對孩子的綜合發展更為有利,區域游戲目的在于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相互合作能力,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自我約束意識等。
結合我班實際情況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區域游戲分成各個領域的區角設計。如:“小博士書庫”、“益智探索園”、“巧手理發師”、“創意美工吧”“娃娃和芽芽”等區域活動,孩子們可以在這里面盡享各種職業帶來的樂趣,各種活動帶來的愉悅,讓孩子們在這“模擬”的環境中初步體驗各種角色并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請一起分享孩子們在豐富區域游戲中帶給我們的無限歡樂吧!
《保教隨筆大班3篇》:保教隨筆大班第1篇 集體活動時他們不但不參與,還召集周圍的小朋友玩他們的東西。特別是舒雨,我給他說過很多此,叫他不要帶來,他就是不聽,也曾沒收過他的東西,還是不管用,嚴重違
《幼兒園教學隨筆大班3篇》:幼兒園教學隨筆大班第1篇 “對不起,沒有用,沒有用“ 孩子們在廁所里圍成一團,七嘴八舌地重復著這樣的語言。 “對不起”應該是和“沒關系&r
《托班教育隨筆17篇》:第1篇托班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樂樂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聰明活潑又可愛。喜歡交朋友,課堂上積極發言,空閑時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間。一會兒在寢室,一會兒在活動室,跑來跑去,每天總是這樣,有時不光自己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