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教育隨筆《靠右走》,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結束,孩子們邁著整齊的步伐,準備走向游戲場地,我也在隊伍前面神氣的喊著口號。忽然,我們班最細心的子騫說:“老師,你忘記靠右走了。”我突然醒悟,我們戰隊走路應該遵守交通規則,靠右走。
還沒等我開口,舒曼說話了,“老師不是忘記了,她是想考考小朋友,看我們記住了沒有。”于是,我順水推舟,對,我不是忘記了,我就是想看看你們就記住了嗎?聽到我的提示,孩子也自覺把隊伍調整過來。
事后,我想了很多,如果沒有孩子的提醒,也許我會帶孩子們一直走下去,如果沒有孩子的解圍,我會感到尷尬……
在這里,我想說:“我是孩子的老師,孩子也是我的老師。”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但“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國作家杰克·霍吉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原來,命運的基石就是養成習慣的行為。他把“習慣”比喻為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沖向前方。
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人生的方向盤。
戰勝惰性
暑假馬上就要到了。對于在課堂上奮戰了一個學期的學生來說,“終于輕松啦”,無疑是發自心底的呼聲。但是,放暑假,是不是該徹徹底底地拋開一切,只顧休息玩樂呢?這種想法顯然不足取。
人們恐怕都有這樣的經歷:清晨鬧鐘將你從睡夢中驚醒,你一邊想著自己所訂的計劃,同時享受著躺在被窩里的舒適,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尋找借口——再等一會兒。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鐘,甚至10分鐘……暑假了,類似的鏡頭恐怕會更多地再現。
到了暑假,一般家庭的父母都是白天上班,大段的時間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家中即使有老人,管理的力度顯然遠不如父母。當孩子的惰性占據了上風之時,一切就處于失控狀態了。
今天上午下雨了,因為早上到校的時候,并未下雨,這會兒快要放學了,小朋友在教室坐不住了,一個勁的往外看,都在等待家長的到來,不一會兒,接走了許多幼兒,教室里還剩下幾位小朋友,有的臉上掛著淚珠,我知道他們的家長都在棚上忙碌,就借了兩把傘,對他們說:“別著急,老師送你們。”小朋友的臉上綻開了笑容,把他們都送回了家。
凱來是我班的一個特殊孩子,與他同齡的小朋友都已經是一年級小學生了,他因為智力方面的缺陷仍舊留在了大班。他的父母為了他整日愁眉苦臉,每次園里舉辦開放日活動,他的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與別人不一樣感到抬不起頭來,從來沒有來園參加過活動。我多次找凱來媽溝通,改變她的認識,從對孩子有利的角度出發,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讓凱來得到一份和別的孩子一樣的正常的愛。在園里,我對凱來更加上心,讓他與別的孩子一塊游戲、一塊上課,從不放任不管。漸漸地,凱來有了變化。
有一次,因為要倒場地與大二班一起排節目,所以安排班里幾個沒參與節目的孩子暫時到大二班去。點著名的幾個小朋友就去大二班了,可讓我沒想到的是,當點到凱來時,凱來竟哭了,一邊哭還一邊說:“老師,我不走,我聽說、聽說……”原來他以為老師不要他了,我笑著走過去,他以為老師要拉他竟然又抱住了桌子,我真的感動了!別的小朋友都沒有什么感覺,而有點呆板的凱來竟對老師這么有感情!我輕輕地對凱來說:“凱來,老師還要你。等排完了節目你再回來。”這時,他才慢慢松開了桌子,跟著其他小朋友到大二班去了。
母愛是神圣的,教師的愛是神奇的!只要用愛去澆灌,即使有點弱智的兒童也會發生神奇的改變!
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是一次漫長的航行,方向是舵,方法是槳。通過學習《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解讀,我認為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就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一、牢把方向的“舵”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加強師德修養,對幼兒充滿愛心。前段時間不斷發生了多起虐童事件,在憤怒和揪心過后,我們要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是否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是否將師德放在首位,是否有愛心。一個人的良知是從事幼教的職業底線。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言,“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就虐童者而言,不管其對此是以“心情不好”搪塞,還是以“出于好玩”掩飾,都難以消釋其“惡”的本質。因此,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師德,請別染指和褻瀆教師這一神圣職業。
其次,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身心是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健康是個1,其他的都是0,有了前面這個1,才能組成10、100、1000……沒有了健康這個1,其他條件再多,也都是個0。身心健康了,工作熱情就會隨之而來,相應的專業素養也會隨之提高。
二、掌握方法的“槳”
首先要加強個人修養,做孩子的表率。例如:在班里經常會有一個連一個地告狀現象,剛開始我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表情嚴肅了,嗓門提高了,有時甚至大發雷霆,而我的聲音越高,孩子們的說話聲、吵鬧聲就越大,我感到我治班策略出了問題,后來我一改大聲說話的方法,只是把食指放在嘴邊輕輕地“噓”一聲,有的孩子看見后,也會采用這個手勢,于是,多數孩子都模仿我的行為,很快,教室里就會安靜下來。人們常說:孩子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老師的一言一行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就逐漸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
其次,要改變教育、說話的方式。例如:針對午睡時孩子喜歡抬頭看的情景,我總是說“某某,抬頭看什么?快躺下!”結果全班其他孩子也抬頭看看有什么稀奇的東西。后來我改變了方式方法:“某某小朋友已經躺到小床上閉著眼快睡著了。”結果其他孩子也都趕緊地閉眼躺好,等待老師的表揚。這樣,孩子們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又如:和家長溝通方面。以前我會說:“請家長朋友明天帶廢舊的奶盒,易拉罐等等。”現在呢?“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鍛煉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開展了小手變變變活動,如果家里有廢舊的奶盒,易拉罐等,請家長朋友們明天帶來。”結果,由原來帶來寥寥無幾變成只要孩子家中有廢舊的物品,家長都會自覺讓孩子帶來幼兒園,好讓孩子動手參與操作。
最后,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每天堅持看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或電子文檔,并及時撰寫教育隨筆。開通幼教博客,和全國各地的幼教同仁進行長期的交流討論,并把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應用于平時的工作之中。
在提升專業素質方面,如果我們的目標和方向沒有錯,但走的道路、所用的方法不對,就難以成功;而如果方向不對,無論走得多快,都無法到達目標。想讓玫瑰綻放,就不要到冰雪中培植;想體味大海的磅礴,就不要守著河流傾聽……再動聽的頌歌,也不能把船兒啟動,只有槳,才能讓“船”到達彼岸。
活動結束,孩子們邁著整齊的步伐,準備走向游戲場地,我也在隊伍前面神氣的喊著口號。忽然,我們班最細心的子騫說:“老師,你忘記靠右走了。”我突然醒悟,我們戰隊走路應該遵守交通規則,靠右走。
還沒等我開口,舒曼說話了,“老師不是忘記了,她是想考考小朋友,看我們記住了沒有。”于是,我順水推舟,對,我不是忘記了,我就是想看看你們就記住了嗎?聽到我的提示,孩子也自覺把隊伍調整過來。
事后,我想了很多,如果沒有孩子的提醒,也許我會帶孩子們一直走下去,如果沒有孩子的解圍,我會感到尷尬……
在這里,我想說:“我是孩子的老師,孩子也是我的老師。”
離園時間又到了,老師們正忙著打掃衛生,忽然聽到外面院子里有吵鬧聲,一位家長正嚷著要找老師,“孩子整天在這里受欺負,老師為啥不管……”那火氣還真不小。這時,負責那個班的老師聞聲趕忙出來,想向家長解釋一下,可那家長啥也不聽,只顧亂發牢騷,最后還是一肚子氣的走了,那位老師這時連氣帶急也委屈的哭了:“干咱這一行真不容易,我為這孩子操透了心,由于他是晚來的老是哭,后來不哭了,鼻子又經常出血……”
原來那位家長的孩子,讓另一個小朋友背背他,而那個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把那位家長的孩子頭上磕起了個小包,家長一見孩子就認為他在幼兒園挨了欺負,那位老師因為這位家長平時一般不來接孩子,孩子都是由本院的王老師給帶回去,就只跟王老師說明情況,以便告知家長,可這天是家長來接的孩子,并且家長未見老師先見了孩子,看見孩子頭上的包,發火也在情理之中。
這就暴露了我們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假如那位老師對這事有足夠的重視,把幼兒留在身邊,離園時與家長碰碰面或親自把幼兒送回家說明情況,即使他脾氣再急心中再有啥不滿,也不至于暴跳如雷,起碼不會有那么深的誤會,老師誠懇的態度、帶著歉意的話語、與無動于衷(家長認為),對家長產生的影響絕對會大相徑庭,有時先走一步會風平浪靜,而稍一疏忽一件小事也會不堪收拾而且會傷害雙方感情,使工作處于被動。
當然先走一步不只是為求得風平浪靜,也不是推卸責任,而是為了得到家長的理解家園之間只有相互理解,才能互相溝通。
不知不覺,新的學期近一個月了,當初入園還哭哭涕涕的孩子如今已升入了大班,和他們在一起待了兩年,似乎都知道了對方的喜怒哀樂,眼神變化,再次教育起來好像很順心順手,但安全教育仍是我們的工作重心,重重之重。
因升入大班,孩子們也從一樓搬進了二樓,新的寢教室新的好奇,也就帶來了新的安全教育。不要探望窗外,不要攀翻欄桿,也不要在樓道中追逐打鬧,帶著他們示范上下樓靠右行等。較勁腦汁,能想到的、有可能的、一切不安全因素統統嘮叨給孩子,生怕他們有一丁點的傷害,尤其是班中那幾個比較調皮搗蛋的孩子就成了重點演練對象。或許是老師的耐心教育,也或許是孩子的記性較好,三周下來,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也倍感欣慰,尤其是上下樓,不退不擠也不亂跳,教育效果甚好。
但今天,孩子一句話讓我思索反省。中午孩子米飯,一手提米,一手提菜,照舊上樓,可突然碰見去廁所回來的李林煬說:“老師您走錯了。”我不假思索回應:“啥呀?”他又說:“老師您走錯了,您說過上下樓靠右行,上樓應該走在墻這邊。”我頓時無語,也停住了抬起的腳步,細看,樓道正中央,不要找借口提飯桶方便,關鍵是自己一直都是這樣走,只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才右行。我愧對孩子,自己的言行還不如班中這個一直讓我認為“老給我意外驚喜”的孩子。
孩子隨口的一句話,讓我思索反省。正如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所說:“一個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他應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著這樣嚴格的監督。孩子們幾十雙眼睛盯著他,他須知天地間再也沒有什么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于人生的心理上各種細微變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也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捉摸一切最細微的事物。”
這件事也提醒著我,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一舉一動就是孩子的榜樣,以免在無形中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讓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影。(下冶鎮第二中心幼兒園聶元珍)
《幼兒園隨筆大班挑食篇》:幼兒園隨筆大班挑食篇第1篇 以涵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活潑可愛的她臉上總會是有甜甜的笑容,讓人忍不住想去摸一下。記得剛來幼兒園那會,她總是會哭,每天都不是很樂意去吃飯,特
《大班隨筆20篇簡短》:大班隨筆20篇簡短第1篇大班教育隨筆【1】特殊孩子特殊照顧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愉悅的小鳥活躍在院子里。可偉偉
《大班優秀教育隨筆3篇》:第1部分 一天在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問小朋友們:“兩天不見了,你們最想誰啊?”我本以為他們會說最想老師了,但是他們大都卻說:“我最想鄭以樂了。”我表示很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