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幼兒手工制作能力的指導》,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非常喜歡手工制作活動,因為在手工制作過程中,孩子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手工制作活動對培養孩子認真觀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細致等良好習慣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談談如何設計手工制作的課程。
由于小班的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弱,通常只能隨意地剪出紙條或紙片,或者挖洞。他們只能學會簡單的對折,會用蠟筆畫畫,也會使用剪刀,但動作無法精細化。因此我設計了一些簡單的折紙(如折出三角形的小紅旗)、指導他們在紙上簡單的基本圖形,讓幼兒剪出來,還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撕紙(快餐面),還引導幼兒穿釘板。為了加強幼兒手眼協調發展,開展夾珠子游戲。幼兒更感興趣的是泥工活動,在泥工活動中,通過搓成的不同形狀,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幼兒將在手中團、搓、捏、壓,隨著泥巴的變長、變圓、變彎,他們會聯想到“筷子”、“棍子”、“皮球”、“圓宵”“蛇”等形象。
而當幼兒進入中班后,他們已有了一定的制作意圖,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在折紙時能基本做到對稱對折,還能用剪刀沿著給定的直線、曲線剪,他們可以使用鉛筆及畫筆設計玩教具(如:制作星星榜、制作小賀卡、參與環境創設等)、進行簡單的粘貼拼圖。進而全神貫注地實現自己的意愿。
大班的幼兒腦結構比較成熟,手腕動作、手眼協調能力不斷發展,精細動作機能也有較大的提高,能靈活的控制手指和手腕。幼兒已不能滿足于制作簡單的物體形象,希望能夠用各種工具和材料制作出他們喜歡的較復雜的物體形象,并用幾個物體形象構成具有一定情節的場面,完成一些創意美勞(如:物品大改造、創意制作等。)
在制作手工時,我通常是讓幼兒先思考,發現問題所在,然后再用確切、淺顯的語言講解制作步驟,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技能技巧。同時為他們提供與材料充分接觸的機會,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繪畫,能激發幼兒對手工的興趣,發揮其制作與裝飾的能力,培養幼兒審美能力,想象力和探索能力,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學習自理能力的技能。把一些勞動技能與游戲相結合,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勞動技能的培養與訓練是較為合適的。如“系扣”訓練:我們利用布貼游戲的形式進行。首先將大樹和樹葉貼好,在適當的位子訂上扣子,用布剪好不同顏色的水果,并在上面索上扣眼,然后讓幼兒給大樹系上果實。諸如此類的訓練還有系小動物,系美麗的花等。幼兒興起盎然,很快就學會了。
策略一:慎重“選擇”圖畫書 面對眾多版本的圖畫書,首先考慮是內容即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其次還要為幼兒的閱讀和理解帶來一定挑戰,促進每一位幼兒的發展和提高。第三,圖畫書的畫面和顏色也是選擇的一個因素,顏色應是鮮明的,布局應是簡單整齊的.如:故事的講述形式或采用重復的結構方式、或情節與情節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這樣的讀本就便于孩子們閱讀和理解。 策略二:靈活掌握一些教育技巧 與大班孩子們進行互動式圖畫故事閱讀時,并不是將一本書平鋪的觀看和直述。要從孩子們年齡特點和發展來出發,將故事閱讀活動開展得豐富有趣,這就需要教師運用一些技巧促進孩子們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技巧一:可以將畫面中的人物、動物和情節做一些適當的遮蓋,便于孩子們調動已有經驗,加以想象和思考,建立故事前后的聯系。 技巧二: 班上有會識字的孩子,這時可以發揮他們的資源優勢,請他們讀一讀相應的文字,幫助其他孩子建立音―形―義之間的聯系,了解所表述漢字的意義,還可以逐漸的學會漢字認讀。 技巧三: 在故事的講述過程中也可以利用回翻策略,幫助孩子們把閱讀的前后內容聯系起來,通過重點內容的反復閱讀,使孩子們比較清楚地看到故事發展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故事意義。 技巧四: 在閱讀之前教師要從讀本中提取主要人物、動物、物品等的信息并制作成圖片。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明確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逐漸使幼兒建立起故事的結構,做好閱讀前準備。 技巧五: 預測策略是調動孩子們已有的經驗,激活他們已有的知識,對圖畫書進行細節部分和整本圖書的預測,并根據閱讀材料提供的線索對下文做出預測的一種閱讀策略,從而幫助他們理解圖畫書的內容。它有兩種預測方式,分別具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 .技巧六: 提問策略通過對畫面的提問,引導孩子觀察圖畫,包括對細節的觀察,幫助孩子們理解。在“對話式閱讀”中進行有益的提問。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主要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們觀察畫面,預測圖畫書內容發展,澄清孩子們的預測,支撐和幫助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逐漸而借由自己的提問過程了解文本的意義,讓孩子學會自己進行提問,更好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慢慢的將提問從老師轉到幼兒身上。技巧七: 引導幼兒學會發現圖畫故事中相關“信息” 。大班幼兒記憶的有意性有了明顯的發展,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喜歡參與富有創造性的活動,理解能力不斷的增強,表達能力明顯提高,他們在閱讀時能關注一些細節和符號。在我們一起閱讀圖畫故事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有特點的符號(問號、省略號、感嘆號、引號……)。 策略三:通過多種形式評價幼兒對圖畫書的理解。在圖畫書閱讀活動時,教師有必要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孩子們閱讀結果進行即時檢測,即評價幼兒閱讀理解的效果如何。方法如下:(1)故事閱讀結束后,教師運用一問一答的提問來請孩子們描述圖畫故事書的內容感知孩子們的理解;(2)通過閱讀后對故事能復述多少,對故事里的人物、情節或其他信息能記住多少;(3)通過為圖畫書故事命名,來學習概括故事的中心或大概內容,感知幼兒閱讀理解;(4)通過簡單的故事表演看看幼兒對故事閱讀和理解多少。總之,我們要通過教師的幫助和指導,與孩子們交互式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圖畫書閱讀和理解活動中喜歡閱讀、學會閱讀、陶醉于閱讀,要讓孩子們樂學、會學、主動的學。在閱讀中快樂,在快樂中成長。盡早的培養孩子們自主閱讀能力,為他們成為終身閱讀著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天早上,我上班來到幼兒園門口時,有幾個家長正陪著自己的孩子在那兒等著,其中一個幼兒拿著面包吃,吃后將面包袋隨手一扔,我看到那個面包袋便落在了幼兒園門口。等我來到門口一看,地上已經有好幾個面包袋了,而站在那兒的家長們,沒有一個出來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我打開門后,讓那個扔面包袋的幼兒撿干凈后放到幼兒園的垃圾桶內。這時,我聽見外面的家長說:“孩子就是聽老師的,”是孩子就是聽老師的,還是這些現象根本沒引起家長的重視,他們根本沒說,我認真地思考著。是的,孩子聽老師的話不假,但如果家長重視,給他們講道理,講危害,我相信孩子們也會象聽老師話那樣認真聽家長的話。
今天活動的時候,我針對幼兒園門口的現象,讓幼兒展開討論,請孩子們說出怎樣保護環境。孩子們都紛紛發言,說出了保護環境的做法,我借機說:“孩子們,我們保護環境,只在幼兒園里,還是到了哪里也應該保護環境,”“到了哪里也應該保護環境,”孩子們大聲地回答。“那么,我們在幼兒園門外能不能亂扔面包袋、紙、垃圾等?”我又接著問,“不能”孩子們異口同聲回答。這時我看了一眼在門口扔面包袋的幼兒,他悄悄地低下了頭,我知道他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于是,我趕緊說:“剛才有個小朋友吃了面包把面包袋扔在幼兒園門口,不過他后來聽了老師的話把它拾干凈了,這樣他還是一個保護環境的好孩子。”聽了我的話,他又高興地抬起了頭。我也高興地問:“孩子們,你們想不想當個環保小衛士。”“想,”孩子們大聲的回答。“好,那我們就等戶外活動的時候,到外面去撿垃圾好不好,”“好,”孩子們興奮地說。我又告訴孩子們不光自己保護環境,還要告訴自己的家人,讓大家一起來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家園變的更美麗。
到了戶外活動時間,我給每個幼兒一個方便袋,領他們來到戶外,開始了我為環保做貢獻活動。每個孩子都認真地拾起地上的瓶子、酸奶盒子、餅干袋子、廢方便袋等,掛到樹上的塑料袋,我用桿子把它弄下來后,孩子們都搶著撿起來。回來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撿了滿滿一方便袋,雖然很累,可孩子們都很高興。
看來,我這次活動很成功,孩子們的收獲很大,從這次活動中孩子們明白了環保很重要,知道了在幼兒園里與在外面要一樣的保護環境。我也在這次活動體會到了我們的教育應延伸到幼兒園外面,不能只局限在幼兒園里。
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自理能力比較弱,加上家長包辦代替的現象又很多,為了鼓勵和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家長們平時多注意給孩子提供自理自立的良好機會。我們幼兒園開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主題的幼兒自理能力比賽活動,活動內容為比賽“疊衣服”。目的是通過競賽活動的開展,逐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10月14日下午,幼兒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動在加油和鼓勵聲中開始了,比賽過程激烈異常,每位參賽的幼兒都卯足了全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坐在四周觀看的幼兒個個不甘示弱,為參賽的幼兒吶喊助威,加油聲震耳欲聾,整個賽程進行得如火如荼。隨著老師的一聲令下,孩子們都井然有序的開始了自己的“工作”,瞧,孩子們一個個動作迅速忙著疊衣服,一會兒便把自己的衣服疊的整整齊齊,一個個迫不及待地把成果報告給老師,小手舉得高高的,小臉上充滿自豪的笑容。
此次活動不僅鍛煉培養了幼兒的自理能力,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自己勞動的快樂,整個活動進行地非常成功。幼兒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也需要家長的支持與協作,相信在家園共同努力下,孩子們的自理能力會得到良好的發展。
幼兒非常喜歡手工制作活動,因為在手工制作過程中,孩子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手工制作活動對培養孩子認真觀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細致等良好習慣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談談如何設計手工制作的課程。
由于小班的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弱,通常只能隨意地剪出紙條或紙片,或者挖洞。他們只能學會簡單的對折,會用蠟筆畫畫,也會使用剪刀,但動作無法精細化。因此我設計了一些簡單的折紙(如折出三角形的小紅旗)、指導他們在紙上簡單的基本圖形,讓幼兒剪出來,還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撕紙(快餐面),還引導幼兒穿釘板。為了加強幼兒手眼協調發展,開展夾珠子游戲。幼兒更感興趣的是泥工活動,在泥工活動中,通過搓成的不同形狀,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幼兒將在手中團、搓、捏、壓,隨著泥巴的變長、變圓、變彎,他們會聯想到“筷子”、“棍子”、“皮球”、“圓宵”“蛇”等形象。
而當幼兒進入中班后,他們已有了一定的制作意圖,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在折紙時能基本做到對稱對折,還能用剪刀沿著給定的直線、曲線剪,他們可以使用鉛筆及畫筆設計玩教具(如:制作星星榜、制作小賀卡、參與環境創設等)、進行簡單的粘貼拼圖。進而全神貫注地實現自己的意愿。
大班的幼兒腦結構比較成熟,手腕動作、手眼協調能力不斷發展,精細動作機能也有較大的提高,能靈活的控制手指和手腕。幼兒已不能滿足于制作簡單的物體形象,希望能夠用各種工具和材料制作出他們喜歡的較復雜的物體形象,并用幾個物體形象構成具有一定情節的場面,完成一些創意美勞(如:物品大改造、創意制作等。)
在制作手工時,我通常是讓幼兒先思考,發現問題所在,然后再用確切、淺顯的語言講解制作步驟,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技能技巧。同時為他們提供與材料充分接觸的機會,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繪畫,能激發幼兒對手工的興趣,發揮其制作與裝飾的能力,培養幼兒審美能力,想象力和探索能力,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培養幼兒思維的韌性
岔河中心社區幼兒園 鄭旭
培養幼兒思維的韌性,這是培養思維深刻性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鼓勵孩子“打破沙鍋問(紋)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鉆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思維習慣,培養孩子永不滿足的意識。只要條件允許,都要盡量引導孩子將其所提出的問題弄清楚,孩子一時難以理解和接受的,也要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留給孩子想象空間。那種遇事滿足于讓孩子一知半解,分析問題習慣于浮于表面的教育方式,對于培養孩子思維的深刻性無疑是十分有害的。
《大班教育隨筆簡短3篇》:大班教育隨筆簡短第1篇 這天,和孩子們一齊玩了一個游戲,名字叫做《剪羊毛》,大家玩的好開心。在游戲開始前,嘗試讓孩子們猜一猜是誰在叫呢?在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中,孩子們對
《大班體育教育隨筆50篇》:大班體育教育隨筆第1篇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育隨筆【第一篇】:幼兒園體育活動教育隨筆 在組織戶外區域游戲的時候,為了真正有效促進兒童的學習與發展,我總結了幾點簡單的看
《大班冬天隨筆400》:大班冬天隨筆400第1部分 活動設計背景 黑龍江的冬天是美麗的。每到下雪的日子里孩子們的臉上都會呈現出欣喜與好奇。因為冬天既有孩子們喜歡的堆雪人、打雪仗,又可以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