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教師教育隨筆《“幫倒忙”的孩子們》,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卡片掉到了地上,孩子們就會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幫助教師撿拾卡片;聽到教師請一個孩子幫忙搬張椅子,孩子們就會爭先恐后地去幫忙。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控制力差,有時往往出現“幫倒忙”的現象。
有一次,一陣風把區角桌面上的一排自制玩具瓶刮倒在地,我趕緊去關窗戶。此時,孩子們便一擁而上搶著去排瓶子,結果排了好一陣子連一只瓶子也沒排好。看到孩子們如此熱心,我首先表達了我的謝意,然后請大部分幼兒回到座位上,只留下三個孩子整理,他們很快就把這些滾在地上的自制玩具瓶排列整齊。于是我問:“為什么很多人去幫忙排,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把瓶子排好,而三個小朋友卻很快就排好了呢?”孩子們紛紛說:“因為人太多了。”“小朋友擠來擠去的,所以瓶子立不穩。”“那地方太小了。”“以后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想出了很多有序、有效地把事情做好的方法。通過剖析生活中的一個真實情景,幼兒不僅意識到了幫忙要看具體情況,而且直觀地感受到了如何有效地幫助別人、有序地做事。
那天早上,涵涵很不高興地來到了幼兒園,她媽媽說,今天早上她就不想來幼兒園,說老師沒有表揚她。我很吃驚地問:“涵涵,是這樣嗎?老師什么時候沒有表揚你?”涵涵始終不好意思說,而且把頭埋地低低的,我又在回想昨天的情形,也沒想到哪個地方做得不好,這時涵涵媽媽說:“就是昨天畫畫的時候,您表揚了別人……”聽了涵涵媽媽的話,我的頭嗡地一下,飛快地回憶著昨天的每個細節,心里很是羞愧,為了表示歉意,我趕快摸一摸涵涵的頭,并給予她“補充”的表揚。雖然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可我心中還是感到很愧疚,涵涵平時很乖巧,溫和、安靜又懂事,也很少告狀,從不給老師惹麻煩,而我表揚的飛飛相對來說就比較淘氣,在繪畫能力上稍差一些。那天他們一起交繪畫作品,我發現飛飛畫的作品與以前相比進步特別大,就很好地表揚了他,鼓勵他以后繼續加油,而涵涵的畫總是那么好,所以我就沒有評價,因為作為老師,我有這方面的體會:為了維護集體正常的秩序,使活動取得較好效果,會常常為了那些行為問題較突出的孩子費盡心機,以求得他的轉變和進步,但往往忽視了那些安靜的、讓人省心的孩子。但是在孩子心里,就會認為老師不喜歡他,不關注他,所以上幼兒園都不開心,心里壓力大。這些像涵涵一樣“省心”的孩子,使我忽略了他們向我傳達的“請你關注我”的信息。當我認識到這一點后,我每天都會有針對性地記錄一些孩子的情況,并及時發現這些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給予激勵和賞識。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反思一下很少關注或者忽視了哪些孩子,及時進步補救。只有關注每一個孩子,才能發現、了解每個孩子不同的發展需要,才能使每個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在中國式傳統家庭教育中,聽話是評價孩子懂事與不懂事的基本標準。似乎,聽話的孩子將來必定有出息,不聽話的孩子一定是有問題。然而,這樣的說法在現代家庭教育中觀念中并沒有被肯定。而是說:聽話的孩子可能是有問題的,不聽話的孩子將來或許很優秀。所以,對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我們不妨做一下研究和分析。我認為可以分為下面四種:
1、對于家長的危險告誡表現出的不聽話——嘗試型。一般來說,這是早期幼兒很正常的表現。這一期間正是幼兒積累生活經驗的階段,是帶著對大千世界極度好奇的前提下,出現在許多兒童身上的一些比較共性的表現。如,剛會爬的兒童,興奮之下就往床邊爬去。父母告訴他們會掉到地板上摔疼的,可他們不會簡單的接受這樣的告誡,甚至你越去恐嚇他們越是要嘗試,直到真的摔倒了地板之后,摔疼了,哭了,才算結束這次體驗。又如,父母告訴孩子,水杯里的水很熱,別動,會燙著手。可他們卻非要碰一碰,燙完了才明白。由此,我們不必對孩子們及早用“不聽話”去下結論。因為,他們正處于“嘗試期”,而且,一當這個時期過去之后,問題就會好得多。
2、隨心所欲不管不顧表現出的不聽話——自我型。這更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是當下家庭,是伴隨著“獨二代”的出現越發嚴重的問題。這一問題的因由很簡單,就是因為嬌寵而至,因為諸多成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圈圈,使孩子從小就建構了一種極其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具有自我中心意識的表現就是任性,就是不管不顧,自己想干什么就跟什么,一切都以實現自我的欲望為主,不聽別人說什么,也從不去關注別人的任何感受。這樣下來的不聽話問題很嚴重,特別是長大之后,走出家庭之外的群體時,便不會與人相處、溝通和與人合作。而且,這個問題屬于情商缺陷,是危及終生的問題。
3、有時不接受成人要求表現出的不聽話——主見型。有些孩子是在一些問題上表現出不聽家長的要求,而不是遇到所有的要求都這樣。所以,我們要區分對待。比如,兒童在玩游戲,而且全身心的浸入其中,興致正高。這時家長卻要求兒童停下來,一同外出。于是,兒童會毫不質疑的提出反對意見。再如,周末的時候,家長要帶兒童到郊外野餐,可兒童卻有自己的想法,想去兒童樂園。于是,盡管家長說野餐如何如何好,可兒童就是堅持要去兒童樂園。所以,家長就說這就是不聽話。這種不聽話我們應當再商量,我認為這是兒童有自己主見的表現,不能簡單的用家長意志來取締兒童的權利。而且,應該從中看出,將來成人后,或許這將是一種難得的品質,屬于敢于堅持并有主見的做事品質。當然,若是不管不顧,過度堅持的兒童可能就屬于性格問題,屬于那種天生就很犟的性格。所以,如果是這樣,做為家長更不要硬來,要學會退步,留給兒童一個時間和一份寬容。
4、總是跟家長的說法相左而表現出的不聽話——挑戰型。只要家長說東他就往西,這是通常所說的幼兒叛逆問題。但實際上,幼兒的叛逆和少年以及成人后的叛逆是不同的,是需要用另一個角度來認識的問題。經驗表明,這樣的問題一般出現在四歲到五歲的時候,而這一期間正是兒童的第二次行為獨立期。在此期間兒童的行為表現是在基于成長的前提下,用事件為由和家長進行挑戰。所以,對于這樣的不聽話我們應當予以一定的寬容,也需要一定時間的等待,不必操之過急。或許,正是因為有這樣“不聽話”的“種子”被埋在當下,等一旦長大成人之后,表現出的品性便是敢于向權威挑戰。
總之,對于家長而言,除了上述的第二種情況必須高度關注和及時的糾正之外,其它三種情況都應該理性對待,并以寬容心態去等待,而不必大驚小怪,也不能就此而否定孩子。
卡片掉到了地上,孩子們就會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幫助教師撿拾卡片;聽到教師請一個孩子幫忙搬張椅子,孩子們就會爭先恐后地去幫忙。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控制力差,有時往往出現“幫倒忙”的現象。
有一次,一陣風把區角桌面上的一排自制玩具瓶刮倒在地,我趕緊去關窗戶。此時,孩子們便一擁而上搶著去排瓶子,結果排了好一陣子連一只瓶子也沒排好。看到孩子們如此熱心,我首先表達了我的謝意,然后請大部分幼兒回到座位上,只留下三個孩子整理,他們很快就把這些滾在地上的自制玩具瓶排列整齊。于是我問:“為什么很多人去幫忙排,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把瓶子排好,而三個小朋友卻很快就排好了呢?”孩子們紛紛說:“因為人太多了。”“小朋友擠來擠去的,所以瓶子立不穩。”“那地方太小了。”“以后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想出了很多有序、有效地把事情做好的方法。通過剖析生活中的一個真實情景,幼兒不僅意識到了幫忙要看具體情況,而且直觀地感受到了如何有效地幫助別人、有序地做事。
孩子們到了大班后,語言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交往能力也逐漸增強。無論在講故事和繪畫、計算、創造、表演等能力中,都能按自己的想法大膽發揮和想象創造,他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甚至就連一直保持安靜的睡覺間也開始熱鬧起來。說話、聊天、玩紙、揉線團和拆被子……難以入睡,午睡甚至成了他們的負擔。尤其是每到星期一中午就特別興奮,老師總要反復提醒:“不要說話了,快點睡覺”類似這樣的話,使幼兒被動地午睡可效果甚微。為了讓孩子們能快又靜的睡好午覺,我有幾種小“妙招”效果嘗試下來還是不錯的。
1、講故事和表揚相結合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聽故事,男孩愛聽科幻冒險的故事,女孩子喜歡童話故事。我就抓住他們的特點和他們協商好每天中午睡覺前的準備時間講兩個,然后讓他們根據故事情節把自己編到夢里去,起床后再把自己的夢講給小朋友們聽。這樣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很愿意他們把自己的夢講給小朋友聽,效果很好。我會及時的表揚了他們,并把他們的進步告訴給他們的父母;我發現,他們在午睡時都能自己管好自己,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2、獎勵貼花紙
為了讓孩子們能睡好午覺還可以用一些小獎品,在孩子們睡覺時,看誰表現好睡覺快又靜,就輕輕地給他(她)的額頭上貼上貼紙。但想得到貼紙也有很多要求:幼兒必須是不和別人說話,自己管好自己的,。這一招還挺靈,一會我就發現,大部分小朋友都平躺好了,兩只小手放在自己的身體兩側,只有個別的沒有躺好。于是,我就輕輕的走到他們身邊,小聲告訴他們要按正確的睡眠姿勢睡覺,他們馬上改了。15分鐘后,我便輕輕為那些睡的快的小朋友貼上了貼花紙,對睡的慢的孩子則是在他睡后給他的小手背上貼上。小博一直沒睡著,我為了鼓勵他也給他貼上了貼紙,但要告訴小朋友:“雖然小博他沒有睡著,但他沒有影響其他小朋友休息,所以老師給他貼上了貼紙。”每當孩子們起床后,都會快步跑到鏡子旁看看自己是不是得到了小禮物,當他們看到自己得到貼紙時那高興勁就別提了,他們互相看著,比著、笑著、跳著,高興極了。他們有的還說:“我明天還要得,看我到最后能得多少貼紙……”
3、和孩子們拉拉鉤
好的方法不能天天用,時間長了會“失靈”的,要不斷創新。于是,我又改變了方法,和孩子們交朋友。在午睡時和他們玩“拉鉤”游戲,我每次都是輕輕走到不喜歡睡覺的孩子身邊和他們小聲說幾句鼓勵的話,再和他們拉拉鉤。他們也告訴我說:“老師,那你也要說話算數,我們睡的好就帶我們玩好玩的游戲,給我們講故事! ”我說:“好,咱們一言為定”。可不要小看了他們,他們還真的能做到,不一會兒就都睡著了。每當我看到那一張張酣睡的小臉時,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對于我們老師來說,在孩子們的一日活動中,教他們學本領,照顧好他們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善于觀察他們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要及時鼓勵他們,知道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們做真正的好朋友,他們才會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話告訴你。其實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好的方法,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用心去思考,就一定會有收獲。
卡片掉到了地上,孩子們就會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幫助教師撿拾卡片;聽到教師請一個孩子幫忙搬張椅子,孩子們就會爭先恐后地去幫忙。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控制力差,有時往往出現“幫倒忙”的現象。
有一次,一陣風把區角桌面上的一排自制玩具瓶刮倒在地,我趕緊去關窗戶。此時,孩子們便一擁而上搶著去排瓶子,結果排了好一陣子連一只瓶子也沒排好。看到孩子們如此熱心,我首先表達了我的謝意,然后請大部分幼兒回到座位上,只留下三個孩子整理,他們很快就把這些滾在地上的自制玩具瓶排列整齊。于是我問:“為什么很多人去幫忙排,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把瓶子排好,而三個小朋友卻很快就排好了呢?”孩子們紛紛說:“因為人太多了。”“小朋友擠來擠去的,所以瓶子立不穩。”“那地方太小了。”“以后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想出了很多有序、有效地把事情做好的方法。通過剖析生活中的一個真實情景,幼兒不僅意識到了幫忙要看具體情況,而且直觀地感受到了如何有效地幫助別人、有序地做事。
卡片掉到了地上,孩子們就會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幫助教師撿拾卡片;聽到教師請一個孩子幫忙搬張椅子,孩子們就會爭先恐后地去幫忙。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控制力差,有時往往出現“幫倒忙”的現象。
有一次,一陣風把區角桌面上的一排自制玩具瓶刮倒在地,我趕緊去關窗戶。此時,孩子們便一擁而上搶著去排瓶子,結果排了好一陣子連一只瓶子也沒排好。看到孩子們如此熱心,我首先表達了我的謝意,然后請大部分幼兒回到座位上,只留下三個孩子整理,他們很快就把這些滾在地上的自制玩具瓶排列整齊。于是我問:“為什么很多人去幫忙排,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把瓶子排好,而三個小朋友卻很快就排好了呢?”孩子們紛紛說:“因為人太多了。”“小朋友擠來擠去的,所以瓶子立不穩。”“那地方太小了。”“以后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想出了很多有序、有效地把事情做好的方法。通過剖析生活中的一個真實情景,幼兒不僅意識到了幫忙要看具體情況,而且直觀地感受到了如何有效地幫助別人、有序地做事。
瞧,我班教室多干凈,小朋友們多講衛生!說起來,這還真虧“袋鼠媽媽”幫忙呢。
以前,孩子們到處丟垃圾,碎紙、衛生紙搞得到處都是,我要求孩子們把廢紙放到箱子里,可是效果不大。怎么辦呢?一天晚上,我看電視,《動物世界》上的大袋鼠讓我突發奇想:何不把垃圾箱制作成“袋鼠”形狀呢?也許會讓孩子們變得講衛生。第二天,我就在教室的一角做了大“袋鼠”,“袋鼠”的胸前挺著一個大皮袋子。我告訴孩子們:“袋鼠媽媽”是我班的衛生班長,小朋友們都要講衛生,不能亂扔垃圾,有垃圾要放到“袋鼠媽媽”的肚子里,那就是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我們比比看誰做得好。
孩子們看了非常感興趣,有了廢紙他們都愿意扔到“袋鼠媽媽”的肚子里,有的甚至在教室外面撿到廢紙也扔進去。自從有了“袋鼠媽媽”幫我忙,班里、園里變得整潔了許多!
《幼兒園保育隨筆大班3篇》:幼兒園保育隨筆大班第1篇說起我在尋烏縣幼兒園工作也已經有快一年的時間了,通過這些時間來的學習、了解以及和孩子之間的相處,使我感受很深,幼兒園孩子們的表現促使我不得把思
《五月份大班隨筆3篇》:五月份大班隨筆第1篇 顧此失彼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秋天,我帶領幼兒在院子里揀落葉。正因園里種的都是常綠樹,因此落葉不多。到了一棵大樹下,我抬頭看了看,自言自語道:&ld
《隨筆幼兒園大班14篇》:第1篇隨筆幼兒園大班 習慣養的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影響幼兒學習習慣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大班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幼兒養成遵守各種規章制度,課堂紀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