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wǎng)
這是幼兒園教育隨筆:一句對不起夠嗎?,是優(yōu)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一句對不起夠嗎?
晨間活動在進行玩紙球的游戲,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來是雯雯把妞妞給撞倒了。雯雯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對不起”就要離開。看到這一情景,我知道雯雯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后果。她認為自己說聲“對不起”就行了,就跟她沒關(guān)系了。所以,應(yīng)該引導她用行動來道歉。于是我趕忙叫住了她,并伸手將妞妞小朋友輕輕扶起,一邊哄著一邊問:“你為什么哭呀?”妞妞說:“疼。”“雯雯跟你說對不起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疼。”妞妞不解地答道。聽了妞妞的話,我問雯雯:“你摔過跤嗎?”她點點頭。“你摔跤時有什么感覺?”雯雯說:“疼。”“那你疼時希望別人怎么樣呢?”我又問。“揉揉。”他想了想,小聲說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給妞妞揉一揉,還把她身上拍打干凈,嘴里還說著“真對不起,還疼不疼?我給你吹吹。”他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才哭得很厲害的妞妞,竟然不哭了,嘴里還說著:“沒關(guān)系,我不疼了。”看見雯雯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著她的頭對他說:“你看,光說聲對不起,妞妞還在哭,說明她還疼、還委屈呢。你幫她拍拍土,揉一揉,這樣關(guān)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了。她也很快地原諒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說對不起,還應(yīng)該幫他人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她點點頭。
看著她倆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fā)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孩子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應(yīng)該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為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
教育隨筆:“不許哭!”這句話你說過嗎?
安安突然發(fā)現(xiàn),他最喜歡的玩具缺少了一個角,就在剛才他玩區(qū)域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站在角落傷心地哭起來。我還沒來得及說什么,他就開始大哭起來,我大喊著:“你不許哭!好好和我說話!哭什么哭!哭了玩具就好了嗎?一個男孩子別老是哭哭啼啼的”
安安本來還哭得有所節(jié)制,聽到我這些話突然嚎啕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遍嘀咕著:“媽媽昨天晚上把我一個人關(guān)在一個房間里關(guān)禁閉了,你們都不喜歡我了,我也不喜歡這個幼兒園了......”當然這些話是我后來審問出來的,他的聲音很小,我當時根本沒聽清。在一旁的叢老師把安安拉到身邊,抱在懷里安慰了一陣子,他才平靜下來,依然生氣地看著我。
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安安的媽媽上班忙,從小都是奶奶和姥姥陪伴比較多,這孩子性子又急,上來一陣子發(fā)起脾氣來誰都攔不住。他的媽媽也很頭疼,男孩子總是哭哭啼啼總不是件好事。
其實,孩子愛哭,是一個偽問題......
我們只會對孩子的哭,理所當然定義為:“愛哭”,如果一個成人感情豐富、愛流眼淚,大家都會覺得這個人有真性情。其實,孩子和成人一樣,哭是一種發(fā)泄方式,在他們傷心、難過、失望、沮喪的時候需要大人的安慰。
我們是不是對孩子刻薄一些了?
我也有孩子,她也是一個愛哭的孩子,很多時候,我也采取上述方法,大喊一聲:“不許哭”,我閨女就哭的更厲害了。從事幼教這么多年,我深知自己這種教育方式的不對。可是,孩子那讓人煩躁的哭聲,讓我們忙碌了一天的心也變得煩躁起來......
分享給大家兩個繪本故事:
一個故事是:《誰哭了》,里面的小熊、小老鼠、小貓等每個動物都遭遇了難過的事情,哭過之后,他們都很快停止了,小動物們懂事地說:“我不哭,因為我不是小寶寶了!”
第二個故事是《哭的樣子很難看》,故事中的小白兔很愛哭,媽媽不給吃冰激凌,爸爸不陪她玩,小青蛙說你哭的樣子很難看,結(jié)果她笑了起來,小動物說你笑的樣子真好看啊!
我看完這兩個故事,心里不是滋味,因為它告訴孩子:不能哭,要忍住,哭是不好的、幼稚的行為;要忍住哭泣,才是對的,才是好孩子。
想一想,我們這一代小時候總是被父母教育著:要聽話,不能哭,我們的心底積攢了太多的情緒,所以這種情緒體驗會引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面對孩子的哭聲很容易心煩意亂。
心理學書上寫到: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緒,會丟失對自己情緒來源的正確認識,情緒脫離意識層面,在潛意識中日積月累,要么在某個時機噴薄而出,要么沉淀成更深的抑郁。
我想我們都錯了,而我面對安安的教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為什么不能讓他多哭一會呢?下一次,在他傷心地時候,我會抱著他,輕聲地說:哭吧哭吧,哭出來,心情就好了!當然不是任由他使勁哭,哭是有節(jié)制的哭,可以讓他少哭一會,安慰他、疏導他;或者,讓他通過其他的方式來發(fā)泄怒氣:如快跑、扔沙包、畫畫、不停地說話,或許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
想想我的寶貝,我想溫柔地說一句:寶貝,媽媽錯了!我可以忍受你學走路時候的跌跌撞撞,忍受你吃飯時撒了滿桌子滿地的菜湯,為什么就不能適應(yīng)你在適應(yīng)情緒時吵一點呢?
以后,不管是面對幼兒園的寶貝還是我的寶貝,我都要把“不許哭”三個字吞到肚子里,給寶貝們一些理解,一些同情,甚至一個依靠的懷抱。
幼兒園教育隨筆:這樣也要哭的?
孩子們在進行自主游戲的時候,兩個孩子因為沒有看見撞倒一起了,由于是大家都沒有注意當時還是撞擊的很厲害的。作為被撞疼的孩子,他只是停了下來,而沒有其他的反應(yīng),就又繼續(xù)進行游戲。倒是旁邊的孩子有點著急了,走過來對我們說;“老師,xxxx小朋友和誰撞了,你快去看看呢。”我一聽孩子的話,就急急的走到那兩個孩子的身邊。到底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經(jīng)過調(diào)查,我知道了事情的原由。于是對孩子提出了我的建議,讓孩子注意觀察,另外更不能奔跑,大家就又去進行游戲了。
下午孩子放學的時間,我們與家長進行了交流。被撞疼的孩子家長就問孩子為什么不說,不告訴老師?孩子就反問到:這樣也要哭的?孩子的家長聽了也覺得很有理由,就沒說什么了。
對于孩子的這種表現(xiàn),我們覺得值的想想的。孩子為什么會這么說,是什么原因。這不外乎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沒有一味的幫自己的孩子,同時也是不寵溺孩子的。對孩子的磕磕碰碰沒有大驚小怪。孩子就比較的能容忍他人的道歉,而不斤斤計較。
相信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一定會成為大家喜歡的人。讓我們的孩子有更多的朋友對孩子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讓我們一起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吧!
教育隨筆:一句對不起夠嗎?
晨間活動在進行玩紙球的游戲,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來是雯雯把妞妞給撞倒了。雯雯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對不起”就要離開。看到這一情景,我知道雯雯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后果。她認為自己說聲“對不起”就行了,就跟她沒關(guān)系了。所以,應(yīng)該引導她用行動來道歉。于是我趕忙叫住了她,并伸手將妞妞小朋友輕輕扶起,一邊哄著一邊問:“你為什么哭呀?”妞妞說:“疼。”“雯雯跟你說對不起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疼。”妞妞不解地答道。聽了妞妞的話,我問雯雯:“你摔過跤嗎?”她點點頭。“你摔跤時有什么感覺?”雯雯說:“疼。”“那你疼時希望別人怎么樣呢?”我又問。“揉揉。”他想了想,小聲說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給妞妞揉一揉,還把她身上拍打干凈,嘴里還說著“真對不起,還疼不疼?我給你吹吹。”他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才哭得很厲害的妞妞,竟然不哭了,嘴里還說著:“沒關(guān)系,我不疼了。”看見雯雯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著她的頭對他說:“你看,光說聲對不起,妞妞還在哭,說明她還疼、還委屈呢。你幫她拍拍土,揉一揉,這樣關(guān)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了。她也很快地原諒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說對不起,還應(yīng)該幫他人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她點點頭。
看著她倆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fā)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孩子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應(yīng)該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為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
教育隨筆:孩子的視力,你重視了嗎?
近期幼兒園組織孩子進行了體檢,測查視力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測查結(jié)果顯示,班里大部分孩子的視力并不如預(yù)期的那樣好,甚至較上學期下降嚴重。作為老師,我覺得很心疼,小小年紀,還尚未步入小學的門檻,就要帶著小眼鏡了,那么將來如此繁重的學業(yè),會讓孩子的視力降到哪里去?在告知家長視力檢測結(jié)果時,家長們很驚訝,大呼不能給孩子看電視了,不能給孩子玩電腦、手機了,也有的家長表示不能理解為什么會這樣。我們不妨分析一下,孩子的視力為什么會下降?
電子產(chǎn)品取代紙質(zhì)類用書,電子游戲取代現(xiàn)實生活中可動手動腦的游戲,孩子們更愿意豎著小手指在手機、電腦上劃來劃去,高度集中的同時,眼睛也在受著侵害。除了長時間的看電視、玩電子產(chǎn)品,孩子們學習壓力增加,空余時間被各種課程安排的滿滿,而大部分的課程都是和孩子長時間用眼有極大關(guān)系,如寫字課等。孩子們戶外活動的時間減少了,接觸大自然的時間減少了,眼睛調(diào)節(jié)、休息的時間也相應(yīng)減少了。不正確的書寫、看書姿勢等是造成視力下降的原因。我想,不管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祖國的花朵小小年紀就帶上“小眼鏡”,我們能做的就是多給孩子更廣泛的活動空間,提醒家長多進行戶外活動,畢竟良好的身體才是成長道路上獲取成功最重要的保障。文章
來源蓮山
課 件 w w w.5y K J.Co m
幼兒園教育隨筆:誰說孩子沒有一顆感恩的心?
很多家長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習慣了接受、習慣了索取、習慣了受寵、習慣了只想著自己,沒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家對門鄰居家的孩子已讀中學了,她從小是爸爸***心肝寶貝,平時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爸爸媽媽都舍不得吃,都給她留著,幾乎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樣樣都滿足她,長此以往,孩子慢慢開始變得“冷漠”了,動不動就命令父母為她做這做那,而且稍不滿意就大吼大叫,無理呵斥。有一次,她爸爸出差了,媽媽又生病,第二天早上還依舊起來給她做早飯,可她看著媽媽端來的雞蛋、面包、牛奶滿臉不高興,硬是不要吃,要媽媽重新做……她一點也不體諒媽媽生病了,父母抱怨她沒有一顆感恩的心。
其實養(yǎng)成孩子這種自私、冷漠,把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卻不知道要去幫助別人,所有這些并不是孩子一個人的錯,這與家長的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有關(guān)的。感恩應(yīng)該從幼兒時就正確培養(yǎng),以愛換愛是人類情感真諦。當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孩子,孩子表現(xiàn)出的也會是一顆感恩的心。
前些天,同班老師去學習,只有我一個人負責班級事務(wù),我告訴小朋友,中午分飯時,老師一個人會很忙,小朋友要聽話,吃飯要認真,桌面盡量保持清潔,少掉飯粒,這樣老師打掃起來會更輕松一點,另外飯后老師既要打掃衛(wèi)生,還要擔心你們的安全,所以老師希望你們飯后多做安靜游戲,特別要注意安全,好嗎?小朋友們都懂事地點點頭。今天吃飯時教室里特別安靜,我正為他們的理解與懂事高興,突然一個大大的聲音喊起來:“老師,你一個人忙,太辛苦了,我吃完后幫你收拾桌子,好嗎?”沒等我說“好”,他又說:“小朋友,我們吃完后都來幫老師吧。”噢,原來是王景琦,在他的召喚下,小朋友們都說“好”。一會兒大家都吃完了,今天桌子上也特別干凈,更讓我感動的是:傅科杰、唏唏、顧昊、朱以鐵……好幾個小朋友在搶著收拾桌子和碗;佳璐、貝貝搶著毛巾要擦桌子;還有好幾個小朋友見桌子擦干凈了,趕快翻起小椅子,邵蘭婷、圣雪、佳妍找來笤帚認真地掃了起來……看著自覺而又充滿感恩的場面,我感動得流出了熱淚。今天的衛(wèi)生搞得特別快,小朋友們真懂事!我們給孩子真摯的愛,孩子也會給我們最純真的愛。班上的小朋友有時會給我一塊糖、送我一朵小野花、一張小卡片、一片小樹葉、一個小熊玩具……這些雖然是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但我深深地意識到這是孩子的真心,當他們看見老師不停地咳嗽,他們會主動上前問:“老師,你怎么啦?”“老師你沒事吧?”會主動來幫老師捶捶背……所以,我要說:誰說孩子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只要你讓孩子懂得關(guān)愛,讓孩子體驗自己受到關(guān)愛與情感,從小讓孩子懂得感恩,不要扼殺與打擊幼兒的感恩行為。另外,作為教育者首先要以身作則,去關(guān)愛與感恩上一輩老人,做孩子的楷模,我相信: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長的孩子一定也會懂得感恩的。
《隨筆大班3篇》:隨筆大班第1篇 12月11號,我來到上會幼兒園參加幼兒園骨干教師“高效課堂教學”的展示活動,聽了三個幼兒園骨干教師的課,尤其是前兩節(jié)語言活動讓我印象很深。在此,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3篇》: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第1篇 大班年級組要評優(yōu)質(zhì)課了,作為年級組長的我當然不敢怠慢。在確定科學活動“螞蟻的生活”為參評活動內(nèi)容后,我便帶領(lǐng)孩子們開展了一些前
《教育隨筆大班簡短18篇》:第1篇教育隨筆大班簡短 人生中的一道道門坎,邁過了就是門,邁不過就是坎。有的事情讓我們很無奈,有的事情讓我們很無助,有的事情讓我們很無語——不管遇到怎樣的艱難,能否挺過去,取決于對自己的信心。換個角度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