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隨筆: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自由活動時間到,王嘉懿立馬奔出去拿了一個羊角球開始練習,他笑著朝起點跳過來,其他小朋友則在起點處排著隊等他過來。王嘉懿和楊辰歡、周明博是一個小組練習的,只見他跳到楊辰歡跟前說:“你們在這里等著,我先開始,每人一次,然后交換,好不好?”他們兩個點頭同意了。王嘉懿慢慢吞吞地開始出發,我看見了就對他說:“腳里用力才能跳的遠!”他看看我,調整了一下坐姿,腳上發力立馬跳的很遠,不一會兒就追上了前面的周明博,回來的時候在我的督促下也能較為快速地到達目的地。接著,他們三個人輪流進行練習,王嘉懿負責管理秩序,楊辰歡總是三心二意,等著等著就走到其他地方去說話了,甚至還跑到另一個運動會項目去練習,王嘉懿很負責任,總是去提醒她,把她拉回隊伍里面。楊辰歡、周明博跳得很慢,王嘉懿就很著急,大聲對她說:“腳上用力啊!你快一點,我們要被別人追上了!”周明博總是忘記輪流規則,每次都要跳兩三遍才換人,王嘉懿有點生氣,跑過來找我:“周明博每次都要玩好幾次,我說了他也不聽!”我就找到周明博,把規則明確了一下,游戲繼續展開。
還記得前幾個禮拜王嘉懿玩羊角球的樣子,滾來滾去、跳不出去,如今已然是進步了很多。現在他已經掌握了騎羊角球的技巧,知道要用力坐下去才能彈起來、腳上要用力踩下去才能跳更遠,別看王嘉懿人小小的,跳得可真遠。當然這也離不開他自己的努力練習,最近幾周每天的戶外活動他都主動選擇羊角球,能多練習就多練習,勤奮肯吃苦,這也是我經常表揚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他今后的學習生涯也有益處。
在他的行動和言語中,不難發現王嘉懿是一個規則意識很強的孩子,他也比較有領導才能,主動提出游戲規則,當有幼兒違反規則且他管理不了時,他才會尋求老師的幫助,相對來說社會性發展的還不錯。
小朋友還小的時候,家長只要孩子過的快樂就夠了,但等孩子進入大班后,家長們就越來越關心孩子學到什么知識,很少有人關注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其實,后者比單純的知識不知重要多少倍。在我們平時帶班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區域活動后,玩具、圖書灑了一地,撕的破的圖書紙屑到處都是,收拾玩具與她無關。幼兒玩積木時,只要他想要的,不管在誰的手中,馬上就去拿,若不給,就打人。
其實,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給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對他的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要使幼兒產生正確的行為,首先要幫助幼兒明辨是非,鞏固良好行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開始萌芽,最容易被不良傾向影響,教師要隨時注意孩子的言行,對其進行教育。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積極主動幫助別人;區域活動后及時整理圖書和玩具;幫助老師整理衛生等。每天教師都要對幼兒的行為及時給予表揚、肯定,使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另外,注重平時的隨機教育。教育幼兒不要隨地吐痰、亂涂亂畫,在動物園觀看小動物時,可教育幼兒愛護小動物,給它們喂飯、倒水。這樣通過教育,可培養一種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積極、熱情向上的健康心理。
自由活動時間到,王嘉懿立馬奔出去拿了一個羊角球開始練習,他笑著朝起點跳過來,其他小朋友則在起點處排著隊等他過來。王嘉懿和楊辰歡、周明博是一個小組練習的,只見他跳到楊辰歡跟前說:“你們在這里等著,我先開始,每人一次,然后交換,好不好?”他們兩個點頭同意了。王嘉懿慢慢吞吞地開始出發,我看見了就對他說:“腳里用力才能跳的遠!”他看看我,調整了一下坐姿,腳上發力立馬跳的很遠,不一會兒就追上了前面的周明博,回來的時候在我的督促下也能較為快速地到達目的地。接著,他們三個人輪流進行練習,王嘉懿負責管理秩序,楊辰歡總是三心二意,等著等著就走到其他地方去說話了,甚至還跑到另一個運動會項目去練習,王嘉懿很負責任,總是去提醒她,把她拉回隊伍里面。楊辰歡、周明博跳得很慢,王嘉懿就很著急,大聲對她說:“腳上用力啊!你快一點,我們要被別人追上了!”周明博總是忘記輪流規則,每次都要跳兩三遍才換人,王嘉懿有點生氣,跑過來找我:“周明博每次都要玩好幾次,我說了他也不聽!”我就找到周明博,把規則明確了一下,游戲繼續展開。
還記得前幾個禮拜王嘉懿玩羊角球的樣子,滾來滾去、跳不出去,如今已然是進步了很多。現在他已經掌握了騎羊角球的技巧,知道要用力坐下去才能彈起來、腳上要用力踩下去才能跳更遠,別看王嘉懿人小小的,跳得可真遠。當然這也離不開他自己的努力練習,最近幾周每天的戶外活動他都主動選擇羊角球,能多練習就多練習,勤奮肯吃苦,這也是我經常表揚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他今后的學習生涯也有益處。
在他的行動和言語中,不難發現王嘉懿是一個規則意識很強的孩子,他也比較有領導才能,主動提出游戲規則,當有幼兒違反規則且他管理不了時,他才會尋求老師的幫助,相對來說社會性發展的還不錯。
幼兒園教育隨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戶外游戲時間到了,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去拿球。就在這時,傳來了一個孩子的哭聲。我趕緊走過去,塬來是黃**:“你怎么了?”
“老師,陸**打我。”
“他可能是不小心碰到你了。”我安慰一一,又找到早已跑開的陸**:“你欺負小朋友了,要道歉!”陸**跑過來笑嘻嘻地對一一說:“對不起。”一一哭著說:“沒關系。”
可是,沒過幾分鐘,又有孩子又跑來告狀:“老師,陸**打我。”
我再次找來他:“你怎么又打小朋友了?向小朋友道歉!”
“對不起。”“沒關系。”
問題似乎又平靜地解決了,在接下來的一天中我還是接到陸**打小朋友的消息。
孩子之間發生了矛盾,一句“對不起”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從陸**的表現來看,他似乎已經把“對不起”當成了犯錯誤以后逃避批評的“法寶”。他一邊不斷地重復同樣的錯誤,一邊毫不在乎地說著“對不起”,這不正是我的處理方法所致的嗎?
當孩子間出現矛盾時,我們通常以有過錯的一方向另一方道歉的方法解決問題。事實上,單純的一句“對不起”,并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更不能真正解決同伴間的游戲矛盾。我想,應當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慢慢學會自律。
當陸**又一次打人的時候,我堅持要求陸熠**幫助對方揉揉痛處,擦擦眼淚,直到對方主動塬諒他為止。果然,孩子打人的行為漸漸地變少了。
看樣子,光道歉是不夠的,我要始終堅持處理問題的塬則: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教育隨筆:培養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實質是培養孩子對自己行為的結果負責。當孩子對的行為果實給自己造成消極后果時,要教育孩子不要歸咎于它物,不要責怪別人,而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吸取經驗教訓,去選擇的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好多家長卻在自覺不自覺的幫孩子推卸著孩子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有這樣一個例子;在一個冬天的早晨,天氣很冷,還飄著雪花,有個孩子遲到了,我問他原因,他說都是因為媽 媽沒叫他,他遲到了。而那位陪同他前來的爸爸竟也連聲說;都是他媽 媽今天早上沒早叫他,所以起來晚了。
平時很多這樣的事情,就從這個例子看,它的特點是錯誤的家教扭曲孩子的責任心,是過分保護型家教。過分的保護性家教是就是父母替孩子代勞了太多不應該代勞的事情,其實質是溺愛。后果是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積極的自由發展的個性,培養出的孩子懦弱、依賴與無能,缺乏自立意識、自理能力、和應有的責任心。
在一種就是,‘是非不分型’家教的家教。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們看到孩子身上‘是非不分的’消極現象,其實都是家‘教’給孩子的。在孩子面前家長應該檢點自己的言行,不要把自己重親情、輕法理,重私利、輕功德的‘劣根性’傳染給孩子。
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要從小指導孩子在自己行為的選擇中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例如,讓孩子理解按時起床上幼兒園是自己的責任,不能能按時起床去幼兒園,遲到了應‘怪’自己,而不能怪爸爸媽 媽,總之,家長要注意通過正確的家教從小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責任觀,用于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教育隨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我們班有個叫小羽的小朋友,比較好動,上課注意力不大集中。在上第一堂手工課“新房子”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很興奮,超感興趣,每個人上課都特別認真,聽得非常仔細,什么時候該拿彩紙,什么時候該用剪刀,什么時候該上膠水,每一個步驟他們都不敢馬虎,可是,到最后小羽還是出錯了,而且全班只有他一人出錯。
我把小羽的畫做為反面典型,展示給全班的小朋友看,小朋友看了哈哈大笑,只有小羽咬著嘴唇不吱聲,臉漲得通紅,我馬上意識到自己錯了,很有可能傷了他的自尊心。于是我立刻制止了小朋友的嘲笑聲,然后拿出剪刀把他的畫修剪了一下,再給小朋友看,小朋友們一看立即叫了起來,好漂亮的一棵樹,我趁機表揚小羽:“雖然小羽小朋友的房子沒做好,可是他做出來的樹還是很漂亮的。”一聽我這么說,小羽馬上來了精神,兩眼放光。可是我話鋒一轉:“雖然小羽小朋友做的樹很漂亮,可是今天我們做給爸爸媽媽看的是一座房子,而不是一棵樹,怎么辦呢?”小朋友都不吱聲,我盯著小羽的眼睛說:“這一次我們就不把小羽小朋友的畫給貼出去了,等下一次小羽小朋友做得更好的時候,我們再來貼他的畫吧。”
第二堂手工課的時候,一開課我就說:“上一回有一個小朋友把房子做成了樹,今天會不會有人把樹做成房子呢?”小羽看著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當然知道我說的就是他。結果,小羽做出來的畫相當漂亮,我很及時地表揚了他,并把他的畫張貼了出去。
手工課主要是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以及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讓他們在動手的過程當中,有點小小的成就感,讓他們覺得自己也行,自己也能做得很好,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如果那天我沖著小羽發脾氣:別的小朋友都行,就你不行,別的小朋友都聰明,就你不聰明,別的小朋友都會聽講,就你不聽講?如果是這樣的話,很有可能,小羽以后就不喜歡上手工課了,他會說,反正老師都說我不行,那我就不行唄。很有可能他就會有這種自暴自棄的想法。
所以說,有時候一轉念的想法,會給我們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幼教方面,老師對小朋友還是得多用鼓勵的方式,這樣孩子們會更樂于接受,也更容易有著飽滿的學習熱情。
幼兒園教育隨筆: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這幾個星期,學校組織老師去國際部聽課,并要求移植過來。在移植的幾個活動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語言活動中的閱讀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有的老師整個活動都是她翻著大書自問自答,孩子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很少有孩子能舉手回答的,這樣整堂課就成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有的老師運用自身的優勢,用簡潔、扼要的語言及夸張的肢體語言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能快樂、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去------縱觀這幾個語言活動,我覺得有序地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首先,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有一次整理書架,我隨手把已經學過的幼兒用書放在書架上,結果在餐后活動,我發現好多孩子都圍在那兒議論著,我走近一看,原來每個小朋友手中都捧著一本幼兒用書在那兒津津有味地大聲朗讀。他們一邊翻著書看圖片,一邊討論著、朗讀著,有的孩子還一本正經地邊指著字邊大聲朗讀-----這種專注的程度是我從沒發現過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總是在餐后活動的這段時間里給孩子分發已學過的幼兒用書,讓他們一邊看一邊自由討論,這樣,使他們有一個寬松的閱讀氛圍,在孩子的相互交流中,孩子們不僅擴充了知識經驗、改變了自身的看法,還升華了自身的思想情感。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方法。如,在張老師執教的《熊小弟的柵欄》這個活動中,張老師先以游戲的方式導入,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游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是一項快樂而自主的活動,通過活動的參與,孩子們的一些前期經驗也在不知不覺中再次得到提煉,為下一個活動環節打下了基礎。而當老師出示形象鮮明、畫面生動的課件時,孩子們又一下被深深地吸引了,這時讓孩子在動態的情景一邊閱讀故事,一邊尋找老師提出的問題-----“為什么熊小弟的蘿卜總是會少?”在通過直觀、生動的圖像,使孩子更容易找出故事中所發生的事,并嘗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我想:正確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會使孩子擴大書面詞匯量、掌握豐富的文學語言的表達方式,還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還可以幫助老師和家長們更好地了解孩子,積極地關注和參與到孩子的早期成長過程,并正確地發揮啟蒙教育的功用,讓兒童成為一個喜歡讀書、終身有讀書欲的讀書人。
幼兒園教育隨筆:孩子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 良好的學習品質受益于孩子的一生,那作為老師如何有效的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我就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與自己的所思,簡單的說一些自己的感想。我覺得良好的學習品質的培養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首先作為老師應該先去了解孩子,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內容,給孩子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通過交流的話語與孩子共同學習。而作為孩子,也要有信心的學習本領,跟著老師的腳步提前去感知,積累已有經驗。 跟隨著秋天的到來,我們小班也開展著主題《秋葉飄》,孩子隨著氣節的變化來感知一年四季中的秋天。晨間談話的時候我與孩子共同談論著自己的穿著,孩子非常的開心,有的說我今天穿了兩件衣服,有的孩子說自己穿了三件,問題很簡單,所有的孩子都在數著自己穿了幾件。我又追問:前兩天我還看到你們穿一件的,怎么這兩天就多穿衣服了呢?孩子說天氣變冷了,有很大的風。我告訴孩子:因為秋天到了,秋姑娘來了,秋姑娘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玩的東西呢?孩子們一聽非常的感興趣,天真的孩子們問我帶來了什么?我對孩子說:想要知道答案,那就用眼睛好好觀察,會觀察,就會發現秘密。 于是利用午飯的散步,戶外活動時間我都會帶著孩子在校園里面溜達,孩子們看到從花蕾變成了各種顏色的菊花,看到樹葉慢慢的枯黃了,看到樹葉在風的吹動下慢慢的飄下來,看到了地上滿是落葉。我和孩子一起去撿樹葉,孩子們高興極了,告訴我撿到的樹葉是長長的,圓圓的,大大的還是小小的等等。回到集體教學中,我們也開展了數學活動《樹葉比大小》,美術活動《樹葉粘貼畫》,音樂活動《秋葉》,散文欣賞《秋葉飄》等活動,孩子們各個都深有體會,活動的開展中,我也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游戲,讓孩子在活動中敢說,愿意說,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的在玩中學,學中玩,所以活動中都很認真。我想興趣和已有經驗的積累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因素。
《五月隨筆大班3篇》:五月隨筆大班第1篇教學方法機動靈活,才有必須的啟迪好處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偶發事例,往往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學習并領悟控制自我,處變不驚,用機動、靈活
《大班保育員隨筆100篇》:大班保育員隨筆第1篇 保育員隨筆(一): 在幼兒園,調皮的孩子會經常做出一些不貼合規則的事情,會經常犯一些小錯誤。經過班上老師的教育,孩子經常是當面說得很好,轉身卻又忘了
《教育隨筆4篇大班》:第1部分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聲暑天寒。"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鐘愛受到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孩子,鼓勵孩子會使他們更加康健成長,而批評打擊的一句話,會讓幼兒變得畏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