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好東西要注意分享,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最近在教小朋友們學習分享,每天班里的玩具、食物、游戲等等,我都會讓小朋友們一起分享。每天都給孩子們從側面引導他們,讓他們知道,發自內心的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于是班級里出現了這樣的一些情況
朱家瑞是班里特別小氣的小男孩,每天媽媽送他來幼兒園時脫下的外套、帽子等物品都會讓媽媽帶回家,聽媽媽說是怕別的小朋友拿走,更別說好吃的東西,他根本不給別的人吃,包括爸爸媽媽在內,爸爸媽媽也拿他沒辦法??墒沁@一天朱家瑞小朋友在媽媽送他入園的時候帶來了一大包好吃“好多魚”。我很好奇的問他:瑞瑞今天你帶這么多好吃的來幼兒園干什么啊?瑞瑞一本正經的大聲說:“我要把“好多魚”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著吃”。聽完他的話我摸摸他的頭說:“對,有好東西要一起分享,這樣吃的才更香”。瑞瑞的媽媽在旁邊看后高興的說:“最近瑞瑞在家有好吃的都會分給爸爸媽媽吃,還說:大家一起分享食物,老師教我們的?!睆膵寢尩脑捳Z中可以聽出她的心里是非常高興自豪的,兒子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
在班里不僅僅是朱家瑞小朋友帶好吃的食物來幼兒園與他人分享,還有許多其他的小朋友紛紛帶來好吃的食物與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在教學活動后一起分享著小朋友帶來的食物別提有多高興,吃的也比在家自己獨自品嘗的香。另外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在瑞瑞小朋友4歲生日的那天瑞瑞的媽媽一大早提著一個大蛋糕和一大包食物來幼兒園說是讓瑞瑞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我問瑞瑞媽媽的用意是什么,她說:孩子的轉變讓家長感到很吃驚,作為家長的他們用了那么多的辦法都沒有起到作用,然而在幼兒園的一段時間的教育使孩子得到了如此大的轉變,她感到很高興。今天是瑞瑞的生日,花點錢能拿孩子的分享意識繼續延伸下去,覺得很有必要。在生日派對上,瑞瑞還把第一塊蛋糕端給了媽媽吃,當時瑞瑞媽媽都掉下了眼淚,接著一塊一塊分給小朋友和老師,最后才是自己。孩子們吃的很高興,瑞瑞也特別高興,因為他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蛋糕的甜美,還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生日的快樂,這種快樂是從未有過的快樂。從那以后在幼兒園過生日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多了,因為他們都愿意與別人一起分享自己生日的快樂!
看到孩子們的這一幕我的心里感到無比的高興。因為孩子們真正體驗到“分享”涵義。并且把“分享”帶到了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通過這次活動很多家長朋友都反應孩子變了,以前在家里好吃的都是孩子獨享,不給大人吃一口。而現在每次有好吃的都會主動送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品嘗,還會說上一句: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聽到這些我深刻的意識到“分享”意識在孩子們的心中開花了,我還要繼續 讓“分享”意識發揚下去,讓它在孩子心中根深蒂固。
明天就周末了,今天幼兒園提早放孩子們離園,家長們陸續的進來接孩子,威威看見奶奶來了,就一蹦一跳的拉著奶奶的走了,剛到門口,聽到熠繁跟奶奶說:“今天睡覺時褲子汗濕了?!蔽医凶×撕⒆硬⒆吡松先?,問孩子怎么一回事,孩子還是像剛才一樣說:“汗濕了”,而我和奶奶都心理清楚,說:“你是尿濕的吧!怎么沒和老師說呢!”這下子孩子可生氣了,嚷著大嗓門說:“我沒有,是汗濕的,不信你摸。”我順著他并伸進去摸一摸,真的是尿褲子了,可能是孩子睡著時尿的,醒來時就以為自己是汗濕的。孩子好勝心特別強,我也不和他爭辯了,就對孩子說:“你以后汗濕了也要告訴老師的,你看這么濕要生病的?!焙⒆狱c了點頭就不說什么了。
我怕家長對老師產生誤會,就作了解釋:因為這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強,被子也都是自己疊的,所以如果孩子沒有來告訴老師,老師是很難發現的,家長特別的通情達理,一點都沒有責怪老師的意思,反而非常的體諒老師。如果這孩子把這些話回家再說,而家長沒有告訴老師,老師卻一點都不知道,可能這件事情就這么過了,但我想在家長的心理總會留下一點點顧忌,覺得老師不是很照顧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小誤會可能變成大誤會。
就這一次的失職提醒了我以后要多提醒孩子:無論是尿濕、洗濕還是汗濕的,只要是褲子、衣服濕了就一定要告訴老師,另外老師還是有必要檢查孩子們的被褥,這樣會避免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不肯說的情況。
以前我總以為孩子還小,有什么他們不會的東西我都會幫助他們完成,可有一天我發現我錯了。
那天我們在室外走獨木橋,孩子們都勇敢地上去了,可還有個叫王嘉臻的小朋友在那獨自徘徊,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我問:"怎么了,為什么不上去呢?"
他看了看我說"老師,我不敢,你扶我吧。"說著就抓氣我的手,抓住我手的那一瞬間我突然想不能這樣了,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一些東西了,要不然會越來越依賴你。然后我把我的手拿開,他抬起頭說:"老師,你快來扶著我啊"。我笑了笑說:"你很棒的,我在你的后面你大膽往前走就行。"可走了一會他又下來對我說:"老師我還是不敢走。""你很棒,老師相信你。"然后又把他扶上去,他在前面膽膽怯怯的走著,咒語走完了,他像松了口氣一樣看看我,沖我笑了笑。接著我伸了一個拇指給他,他笑的更開心了。
到第二次來玩的時候,我扶他上去,他還是想讓我扶,我搖搖頭,他只好自己走下來了。走下來之后,他對我說:"老師這次是我自己走下來的。"我笑笑對他說:"你越來越棒了,以后我們要勇敢一些,知道嗎?"他高興的點點頭, 其實放手也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一些事情應該學會放手。
孩子們自從上了中班以后,就越來越喜歡交往了,像一群歡快的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無論是上課還是進餐的時候,他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在孩子們不斷的嘈鬧聲中,我們試著去制止,但似乎效果不佳,我們也曾經嘗試放任一次,看孩子們是否有說到自動停止的時候,結果讓我們大失所望。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我們不得不冷靜下來尋思恰當的教育方法。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決定要用一些更為科學的方式,來教育引導孩子們。翻開久違的《幼兒心理學》,我發現這么一段話:中班的孩子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因此顯得非?;顫姾脛?,他們喜歡與人交往、喜歡游戲。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點后,對于孩子們之前的表現,我們會覺得理所當然,我們要做的是怎樣正確地引導孩子,而不再是一味地責備孩子了。
曾幾何時我們因急于布置好教室環境和制作教玩具而忽略了孩子們的心理需要;又是什么時候腦中只想著自己的工作而敷衍孩子對自己講的貼心話,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在忙著備課、制作教具、布置環境的同時,真應該好好地靜下心來聆聽童聲、研讀孩子、走進孩子、支持孩子。只有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才是真正符合孩子需要的教育。
引導
今天林林、星星、超超等幾個孩子又興高采烈地來到了建筑區。近一周來他們已非常默契,有的搭橋,有的搭建公路,有的搭建停車場十幾分鐘過去了,孩子們的搭建興趣漸漸減弱了,有的在玩玩具車,有的則東張西望無所事事。
通過一連幾天的觀察,我知道這是因為孩子們受生活經驗的局限,無法將游戲深入下去。我意識到這正是引導孩子拓展游戲內容的好時機。于是,我拿起一輛小汽車放在橋上行駛并故意讓車從橋上掉下去。借此問孩子們車為什么會掉下去,怎樣才能防止車從橋上掉下去。林林靈機一動,順手拿起一根作橋面的長條積木立在橋邊,當作橋的護欄,我表揚他想出了好辦法。然后,我讓他也拿一輛小汽車與我的小汽車在橋面上相向而行,兩車相遇時,孩子們發現橋面太窄了,林林又趕緊把那根已作護欄的積木放下來作橋面。這時,其他幼兒趕緊去找長條積木,但空手而歸。我問:橋的護欄是什么樣的?小超說:是一根一根豎起來的。他的話提醒了大家,他們趕緊找來小圓柱體積木搭起了橋的護欄。
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的汽車從橋上駛過,開上了公路,我繼續和孩子們邊玩邊聊:哎呀,車多了,很有可能發生交通堵塞,你們有解決的辦法嗎?召召建議道:那咱們就搭一個環島和一個十字路口吧。于是,孩子們又忙碌地尋找合適的材料,饒有興趣地繼續搭建
中班孩子已有一些自主游戲的經驗和選取適合的游戲材料的能力。但由于受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的限制,游戲往往很難深入,這就需要教師選擇適當的時機加以引導,并創設一定的情境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使游戲情節不斷拓展:引導幼兒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循序漸進地啟發他們挑戰難度更高的搭建活動。
今天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李明小朋友的母親跑來對我說:"老師,你把李明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李明在哪?他怎么不進來?"媽媽著急地說:"他今天早上不愿來幼兒園,現在在幼兒園門口,就是不進來。"我放下手中的活跟著李明的媽媽來到幼兒園門口,只見李明在車上邊哭邊喊:"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我過去問他:"你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傷心地哭了起來。
我好不容易、哄他來到活動室,讓他坐下,等他母親走后,我蹲下身子,撫摸著他的頭說:"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訴老師,你為什么哭嗎?"他滿眼淚水地說:"老師,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師說一聲,讓我跳舞嗎?"我一聽,終于明白了,原來舞蹈老師在排節目時,嫌他動作不到位,昨天把他裁了下來。我說:"咱們不跟舞蹈老師練舞蹈了,老師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參加咱們班的節目吧!"他說:"老師,我能行嗎?你會不會又不用我了?"我說:"不會的!"只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說:"老師你真好!"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強,那我希望各位老師在處理孩子們每件事情上,能多考慮以下孩子們的感受!
幼兒園教育隨筆:幼兒教師需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開學一個多星期了,燕瓊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孩子,一個星期來,她的情緒特別不穩定,在園表現:來園不讓媽媽走,一直哭著抱著媽媽;班級組織的活動不愿參加,哭著對你說“媽媽什么時候來接我”“我要給媽媽打個電話”;午睡也在哭泣,眼睛都哭得紅腫了。
我認為大班的孩子是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最多是前兩天的返園生活一下子沒有調整過來,情緒有點低落。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說理的方法,試圖說服燕瓊,行不通;通過分散注意力,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對她特殊照顧也是行不通。最后我開始反思:她為什么哭泣?并私下找她聊天,得出:1.很久沒來幼兒園,很緊張。2.害怕做數學作業(這是她說的)。在我看來燕瓊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從沒見過她如此傷心的哭泣。所以與家長配合共同幫助燕瓊改變這種現象,回到以前開心上學的狀態。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每天微笑迎接燕瓊,可以抱抱她,穩定她情緒的同時讓她感受到老師對她的愛,幫助她處理、解決一些問題,使其更加信任老師。2.在活動中估計并激發她參與的積極性,并對她的進步和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3.讓家長與其建立家里的作息時間,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4.讓父母在家里多帶孩子出去散步,有更多的社交活動,減少和改善與媽媽的分離焦慮。5.在上數學課的時候,不能一刀切對待所有幼兒,對能力差但上進心強的燕瓊要特別關注,私下可以單獨教她,對她的要求也適當降低,多采取激、肯定的方式,提高她的自信心。6.幫助燕瓊提高情緒的控制能力(如,當你想媽媽的時候,要放在心里想,不能用眼淚來解決噢)。7.在集體面前多加肯定燕瓊的優點,并強調往更好的方面發展。
通過這些措施,希望對燕瓊的哭泣和分離焦慮行為有所幫助。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自己的一個行為或者是語言傷害了孩子脆弱的內心呢?所以幼兒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多么的重要!
每次吃飯前,都要求幼兒去洗手,可有的孩子到盥洗室轉一圈就回來了,有的則打開水龍頭一沖就算完事了。我曾多次強調洗手的重要性,要求孩子們洗手要打肥皂,可他們有的還是因為貪玩偷懶不打肥皂。為了能讓孩子們清楚地認識到洗手的重要性,我讓孩子們做了一個小實驗?! ∈紫?,我把玩了一個下午的孩子分成兩組,讓一組孩子到盥洗室認真地洗手,另一組則不洗手。然后,我準備了一個削好了的蘋果,把它一切兩半,分別讓兩組的小朋友去摸半個蘋果。摸完后,有的孩子發現"這半個蘋果有點黑了",接著,孩子們都紛紛過來看,果然,,沒洗手的那組小朋友摸過的半個蘋果看起來有些臟了。我讓孩子們說說這是為什么?孩子們都搶著說,是因為那組小朋友沒有洗手,手很臟,把蘋果弄臟了。我覺得時機已到,就連忙說:"從這個蘋果的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們不洗手,手上許多臟東西就是沾到吃到東西上,臟東西會隨著食物進入小朋友的肚子里,這樣對小朋友的身體不好,所以,我們吃飯前一定要把手洗的干干凈凈。有的小朋友洗手不打肥皂,也是不對的。肥皂可以把我們手上的細菌殺死,所以,我們洗手一定要怎樣?"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打肥皂!"吃飯時間快到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呀? "去洗手!"說著,孩子們都紛紛向盥洗室走去。這一次,每個小朋友都洗的格外認真?! ≡谌粘I钪校覀儜摻o予孩子們創造能讓他們親自感知,去操作、去體驗的環境,把教育巧妙地轉換為幼兒需要。這樣,幼兒才能真正體驗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并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行為。
《幼兒園保育隨筆大班3篇》:幼兒園保育隨筆大班第1篇說起我在尋烏縣幼兒園工作也已經有快一年的時間了,通過這些時間來的學習、了解以及和孩子之間的相處,使我感受很深,幼兒園孩子們的表現促使我不得把思
《大班幼兒教師隨筆3篇》:大班幼兒教師隨筆第1篇 偶然間,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愛是最好的'老師》,感覺不錯,文章是這樣的: “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霍普金的教授給他的畢業生布置了這樣的
《隨筆大班3篇》:隨筆大班第1篇 12月11號,我來到上會幼兒園參加幼兒園骨干教師“高效課堂教學”的展示活動,聽了三個幼兒園骨干教師的課,尤其是前兩節語言活動讓我印象很深。在此,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