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中班教師教養筆記18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老師,讓我幫你
幫助別人是一件方便他人同時又快樂自己的事情,對孩子們來說更是如此,每個孩子都恨不能幫老師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從中班開始,班上就有幾個孩子特別能幫助老師,洗碗、擦桌子、掃地、抬床樣樣都干的有模有樣,升到大班,剛開始對其他孩子不了解,就總是讓原來班里升上來的孩子幫忙。漸漸的有的孩子不樂意了,不好意思當面說,就讓爸爸媽媽幫忙傳達,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孩子們是這么渴望幫助我,于是我在請孩子們幫我做事情時,開始注意鍛煉那些不太愛講話,比較安靜的孩子,比如分玩具、給別的班老師送東西,搬椅子等等。我會點名說:“某某某,請你來幫老師好嗎?”被點到名的孩子會在一片羨慕的眼神中去幫老師做事情。如此一來,子怡、悅涵幫我做事的機會就少了,每次我找小朋友幫忙,她們的第一反應是“老師,我也能!”而我為了多鍛煉別的孩子,總是說:“下次吧,下次再讓你們干。”不知不覺中,那句“老師,我也能”的話聽不見了,有時候入園的時候,還會哭鬧一番,弄得老師和媽媽很頭疼。
這件事讓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行為,給更多的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是沒有錯的,但也不應該因此忽略了那些能力強的孩子,應該給他們同等的機會,讓他們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才對。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我連忙做了改正,開展分組到小班幫忙的活動,幾乎三四天就能讓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到小班幫忙,小班的老師一致反映都很好,大班的孩子到了小班就會自動樹立一個榜樣的姿態,吃飯也不說話了,吃的也快了,洗碗、擦桌子更加干凈了,小班的孩子則會向大班的孩子學習,相互之間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從此,班里的孩子來園,基本上聽不見哭聲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聲聲“老師,讓我幫你吧”
幼兒園教育筆記:老師,我好喜歡梳辮子
每天午睡起床后,搬把椅子坐在孩子們中間為她們梳辮子已成為我生活的一種享受。其實我并不太會梳理頭發,每次給孩子們扎的辮子總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們喜歡,我就沉迷其中。而且它也讓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觸摸孩子的心靈;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因人施教,適時指點;讓我和孩子們之間更加信任。
每當這時,我們之間的距離拉的更近了。孩子們總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說個不停。
“老師,我媽剛給我買了電子琴!老師,爸爸媽媽星期天帶我去動物園了!老師,我敢走獨木橋了……”當然,此時也是我了解他們生活、心理鼓勵的好時候。“你最喜歡老師什么?不喜歡老師什么?你最愿意參與哪個活動?你現在睡覺還用媽媽陪嗎……”這些她們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問題,這時就會都爭著回復,而且絕沒有謊言。就這樣,我把每天起床后給孩子梳頭發作為一種和孩子交流的方式,變換梳頭發的花樣作為對孩子的一種獎賞。
看到梳好小辮的孩子們一個個滿意的回到座位上,臉上洋溢著無以言表的歡愉,此時,我與孩子一樣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這日復一日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斷發明新奇、新鮮中積攢起來的。
幼兒園教育筆記:孩子,老師錯了
今天的教育活動課是學習歌曲《快上一年級》,孩子們跟著鋼琴有感情地唱著,突然姜向禹小朋友哭著跑進了洗手間,我緊跟著走過去,只見他傷心的哭著,我用紙給他擦著眼淚,但他卻哭得更厲害了,我心里怔住了:這是那個調皮的姜向禹嗎?上課說話,下課滿屋亂竄,是個讓老師和家長頭疼的“搗蛋鬼”,就算挨了批評也總是嘻嘻哈哈,我教他半年的時間了,從沒見他掉過眼淚。看著此時流淚不止地他,我輕聲的安慰著他,試圖讓他冷靜下來,但是他的哭聲一直不停,我們班曉麗老師過來輕聲地勸解他,過了半個小時他才平靜下來。我們三位帶班老師滿是疑惑,是什么事情讓他突然變得這么脆弱。午飯后小朋友們戶外散步,我輕聲的問他:“向禹,能告訴麗麗老師上午為什么哭嗎?”他一改往日的調皮,小聲地說道:“今天唱的歌曲讓我難受了,我不想離開幼兒園,舍不得離開老師和小朋友。”我看著他,心里滿是愧疚和感動。
孩子,老師錯了。因為你的調皮,老師一直沒有跟你貼心的聊過天,沒有深入的了解你。對不起,孩子,老師忘記了你只是一個6歲的貪玩的小家伙,我卻老用成人的眼光來要求你聽話。盡管你們年幼,但你們的自尊心很強,在你們的身上有很多的閃光點被老師忽略掉了。靜下心來想想,這些調皮的孩子大都聰明、精力充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只要好好引導,他們往往更有出息。對于調皮的孩子,我們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和父母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孩子,老師錯了。以成人的眼光要求你們,用成人對“乖”的解釋來衡量你們,結果孩子不該成熟的早熟了,不該老練的世故了,一開口就是“大人腔”。其實這種“乖”是以犧牲孩子的天性為代價的,是以大人意志決定孩子的粗魯行為。事實上,當孩子成為所謂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時,他們的童趣也就被“剝奪”了。
孩子,再給老師一次機會,讓我走近你們,仔細傾聽你們的心聲,給你們一個微笑,一個擁抱,我希望成為每一位孩子的好朋友。
幼兒園教育筆記:老師,這里有一個
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時候我也時常提醒幼兒,要把掉在地上的東西撿起來,可是每次活動結束后,我總是要替小朋友整理被他們遺落下的沒收齊的積木、玩具等。
有一次,我讓小朋友們把玩具收起來,小朋友聽到我的指令后也都手忙腳亂地整理著東西。等他們基本整理好,放好玩具坐在位置上后,我故意說:"小朋友,沈老師好像聽見有個小動物在哭,說它要回家,它找不到媽媽了。咦!是誰在哭呀?"小朋友在我的暗示下開始眼睛四處搜尋。一個聰明的孩子戎馨,趕忙撿起她前邊椅子下的一個水管式玩具向我跑來:"老師,這兒有一個。"小朋友們看到戎馨的舉動后,也有照著她的樣子四處尋找自己桌邊的玩具。
"老師,這里有一個。""老師,這兒也有。"我聽到的到處是這樣的聲音。
經過這次事情之后,小朋友們在收玩具的時候,雖然不能說每個小朋友都把習慣改過來了,但至少好了很多。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關鍵在于老師如何引導,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幼兒樂于接受的方法來引導,而不要一味地強制性地要求這樣,不要那樣。同時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貴在持之以恒,只要我們老師用心地去思考就一定會找到好辦法。
幼兒園教育筆記:不做“自做多情”的老師
空余時間閱讀了《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一書,其中的“區域規則誰做主”案例中,汪老師面臨著自己制定的區域游戲規則與幼兒需要相矛盾,到底應該如何取舍的問題。這個問題與我遇到的困惑有個共同點,那就是真的老師給的就是好的?就是孩子所需要的嗎?
在游戲中也是這樣,并不是老師覺得好玩的就是孩子所喜愛的。小怡是我們班比較靦腆的一個孩子,平時對任何事情都是一副淡淡的態度,極少看到她對于某樣事物或者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有一天早晨,我帶著孩子們去操場上晨鍛,小朋友都按照老規矩自己去找玩具分散游戲。大部分孩子都在快樂的玩著,但也有小部分的孩子“游離”在班級之外,無所事事的閑逛著,東看看西瞧瞧的,小蘇靜就是其中的一員。后來,她終于有所行動,拿了個仙女棒在手里,又繼續走著,也不跟仙女棒“互動”。我拿了個球走了過去,蹲下來對她說:“小怡,我們來踢球吧!”她茫然的看著我點了點頭,于是我們開始“玩”起了踢球游戲。只是小怡的興趣并不高,兩個輪回之后便離開了,又接著“逛”起了操場。我剛想給她推薦別的游戲器械,但是當找到她的時候卻發現她小眼睛不停的在場上“追逐”著什么,腳下好像要跑,可走了兩步卻又停了下來……我隨著她的視線望去,三四個孩子正在玩“抓老鼠尾巴”的游戲。看的出來她很想加入,但由于某些原因卻又猶豫著,于是我把之前拿的玩具還了回去,加入到了那幾個孩子中,慢慢的越來越多的孩子也加入了進來,小怡也來了!有一次做“小老鼠”的我被抓掉了尾巴,我轉身想看看是誰,結果一張因奔跑而變紅的燦爛笑臉就出現在了我眼前。沒錯,就是小怡!她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會大聲喊著“我抓到你的尾巴啦!”,只是把“老鼠尾巴”舉到我面前,靦腆地看著我,我夸她“你可真厲害吖,跑的比老師還快呢!”她小聲的跟我說:“老師,能讓我做回小老鼠嗎?”“當然可以!”這時我退出了游戲,在一旁看著他們奔跑的身影,小怡就像一條快樂的小魚,徜徉在游戲的海洋之中,那臉上的笑容動人至極。
是啊,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好……給孩子多一點的時間,不要急于去打擾他們,“自作多情”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多一份耐心,多一點等待,孩子正在“準備著”。
幼兒觀察記錄:不吃菜的揚揚
觀察對象:揚揚 男 四周歲
觀察時間:××年××月××日中午11點20分
觀察實錄:
開餐了,阿姨在盛飯菜,我請了“梨子組”寶寶先來排隊取飯。梨子組的五個寶寶走到餐桌前,一個接著一個準備端飯。輪到許子揚端飯了,他看看餐桌上盛好的飯菜,又看看阿姨手里的碗,停在那里一動也不動了。我站在一旁催促到:“端飯呀!揚揚,飯菜盛好了呀!”可是他依舊盯著阿姨手里的碗,不肯端飯。我又問道:“怎么了?”他還說一句話也沒說,站在那里不肯端飯回座位。我端著一碗飯拉著他回到了座位上,說道:“今天的飯菜好香啊!肯定好好吃的啊!”他卻皺起眉頭,撅起嘴巴小聲地說:“不要……不要菜……”。我說:“青菜和肉都很好吃哦!你嘗一嘗吧!”他把碗推到一旁堅決地說:“不要,不吃嘛!”我面對著全體小朋友說道:“今天的飯菜好香啊!你們喜不喜歡吃啊?”小朋友們異口同聲地答道:“喜歡。”我又看看揚揚,一連勸說了五分多鐘,他還是把碗推到一旁不肯吃飯。我端起飯碗來喂揚揚,可是他看到勺子里的飯和菜依舊不肯吃,我用勺挖了一口飯,哄到:“我們吃飯吧?好香的飯啊!”他看看勺子里的飯,慢慢張開嘴,一點點把飯放進嘴里,開始慢慢的嚼起來。接著他用手往嘴巴里摳,我忙問:“怎么了?”他把食指伸過來給我看,說:“有菜。”原來是一點蔥粘到飯粒上被他吃出來了。最后,一碗飯他只吃了米飯,一點菜和肉都不吃,湯也不喝。
分析與評價:
揚揚是去年入園的,現在已漸漸喜歡上幼兒園了,很喜歡玩各類桌面游戲和戶外游戲。可是唯獨吃飯一直有這個問題,每次到開飯時,他總不肯吃菜和肉,任何菜都不要。在與其家長溝通之后,我們了解到他從小開始就這樣,不肯吃菜,光吃米飯或饅頭。家長對此也束手無策,九月份剛入園時,揚揚的奶奶就跟我們說揚揚不肯吃菜,讓我們只給飯就行了。剛入園的第一個月為了安撫幼兒的情緒,我們并沒有太強求揚揚必須要吃菜,吃給了他一碗米飯。但隨著揚揚入園情緒的逐步穩定,我們開始引導揚揚要吃蔬菜,要幫助他樹立健康的飲食觀念。新學期開始了,本次的嘗試,希望通過老師的勸說和鼓勵,能讓揚揚嘗試吃菜和肉。但是揚揚不僅沒能嘗試吃菜,連飯粒中的一點蔥也挑出來了。結合揚揚家長的說法,說明他挑食的情況已很長時間了,而家長任其挑食的放任教養方式,無疑是他嚴重挑食的根本原因。因此,對于揚揚挑食的教育建議有:首先,家園配合共同為揚揚樹立健康飲食的觀念,共同鼓勵揚揚要吃蔬菜和肉。其次,教師在園通過貼畫獎勵、同伴榜樣激勵等方式,鼓勵揚揚不挑食。
幼兒園教育隨筆:讓孩子靜靜
軒軒剛來到我們班,中班的張老師就告訴我說,軒軒特別不愛睡覺,一學期幾乎每天都不睡,而且嘴巴還總是發出奇怪的聲音,老師每天中午都很頭疼,要我們特別關注他。軒軒的媽媽也跟我們說,孩子在家也是不睡覺,她和孩子爸爸用盡各種方法,他偶爾才會睡一次。這個被老師和家長共同鑒定為睡覺困難戶的孩子一來我們班就受到了我和王老師的關注。
中午的時候我特意坐在軒軒的床前看著他睡覺,軒軒只能堅持躺一小會兒,過不了多久他就開始亂動,一會兒摸摸旁邊的小朋友的被子,一會兒抱著枕頭甩來甩去,嘴巴還不斷發出聲音,被我制止后趕緊躺好,過不了多久故技重施,以此往復,一中午就在我倆的斗爭中過去了,軒軒到底還是沒有睡著。我告訴王老師:軒軒確實不愛睡覺,中午一定看著他讓他別打擾別的小朋友。出乎意料的,下午王老師告訴我,軒軒中午睡著了,而且一直睡到起床鈴聲響。我對此表示十分驚奇,問她事情經過,她說中午他看軒軒一直在動,沒有事情做,就給他了一條手絹讓他躺在床上玩,有了東西玩軒軒就不鬧出動靜了,老師也就沒再關注他,過了一會兒,老師發現軒軒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睡著了,手絹還握在手里。
這個發現讓我很驚喜,第二天如法炮制,果然軒軒又睡著了,接連一個星期,軒軒中午都睡著了。每天起床我們就獎勵他一個他喜歡吃的餅干,并且讓他當小組長,還在全班小朋友和爸爸媽媽面前表揚他,讓他覺得睡午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到今天為止,軒軒已經很少不睡覺了。
軒軒是一個注意力很不集中的孩子,經常會被其他的聲響吸引注意力,之前老師中午一直坐在他旁邊,一會兒說說他,就分散他睡覺的注意力,沒有給他一個完全安靜的環境,軒軒就無法睡著。對于軒軒這樣的孩子,老師先入為主貼標簽,就無法找到問題原因,更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任何一個孩子,老師要靠自己觀察來了解。同時要適當給孩子一些個人空間和時間,讓他們不時時刻刻都處在老師控制和關注之下,讓他們靜一靜,可能就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另一個女孩涵涵身上,一天中午一位她做錯一件事情,拒不承認和改正,就站在班里嚎啕大哭起來,從吃飯一直哭到睡午覺,期間無論老師說什么都不肯停,并且拍打近身的所有人,既然講道理說不通,我就讓她一個人站在門邊哭泣,給她冷靜的時間。中午下班的老師們陸陸續續經過,有好幾個老師都叫得出來她的名字,說她中班就是這樣,一定要老師來賠禮道歉她才會罷休。我和王老師都決定第一次不能對她妥協,否則會給她養成壞習慣。涵涵斷斷續續哭了一個小時,最后見老師始終沒有反映,只好放棄哭,一個人靜靜的吃了飯,上床睡覺,下午我先表揚她自己冷靜下來了,后又批評她上午的錯誤。以后涵涵發現她的哭在老師面前不管用,就不再使用這一招了。當我向涵涵的父母表揚她時,她爸爸說女兒在家也是用哭逃避錯誤,有一次她哭一路,哭聲嘹亮,四次引來警車,以為是拐賣兒童的。我告訴她正是因為父母心疼或者不耐煩孩子哭鬧,就會答應他們的要求,久而久之養成壞習慣。
當孩子身上出現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老師過多的關注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孩子才是問題的本身,老師不干預,冷處理,給孩子冷靜和安靜的時間,說不定問題就解決了。
教育筆記:老師偏心
孩子們需要老師公平的對待他們,老師的行為會直接對孩子的心靈產生巨大影響。孩子一旦在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不公平的種子,他就會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公平的對待別人,我們應該把機會給予每一名幼兒,使其能夠展示自己的亮點和風采。
許薈如是中班的孩子,她聰明伶俐,活潑大方,小嘴特別甜,胖乎乎的,很可愛。老師們都很喜歡她,就連她犯錯時我們也舍不得批評她。今天樂樂和幾個小朋友一起打掃衛生,沒掃完就出去滑滑梯了。家文說:"老師,許薈如沒掃完就玩去了,"我正在拖地,家文的聲音又低,我沒聽到,也沒在意。家文撅著小嘴和幾個小朋友說開了:"老師真偏心,許薈如沒掃完的就走了,老師也不說她。"這次家文的聲音很高,也很生氣。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七嘴八舌的說:"就是,就是,老師就偏向許薈如"聽了孩子們的話,我突然意識到,孩子們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項活動中,我都是給樂樂開綠燈,使許薈如樂樂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驕傲自滿,不守紀律的壞毛病。加上我沒有及時制止,這讓其他小朋友覺得老師偏心,只喜歡許薈如不喜歡自己。我的做法既害了許薈如,也傷了全班孩子。于是,我及時向孩子們道了歉,保證再也不這樣了。孩子們點點頭。
是的,孩子們需要老師公平的對待他們,老師的行為會直接對孩子的心靈產生巨大影響。孩子一旦在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不公平的種子,他就會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公平的對待別人,我們應該把機會給予每一名幼兒。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小魔王”轉變記
我們班的成成相信所有在座的老師都對他不陌生,因為他太有個性、太不尋常了。小班新入園時他一點也不哭鬧,但是沒有半點紀律性可言,上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玩游戲時他想要玩建構區就非要玩建構區,沒有商量的余地,有點“一根筋”。而且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弱,跟我們打招呼都是用一個字“早”。也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至于有時會有攻擊性行為出現。他的動手自理能力也是非常的弱,不要說穿衣服,連衣服都不會脫。就是這樣一個“混世魔王”經過了小班和中班兩個多月的時間,有了些許可喜的變化。
場景一:穿衣篇
中午音樂響起后,孩子們都開始陸續起床穿衣了,成成還是呆呆的坐在床上,沒有任何動作。阿姨看到了,就開始提醒他:“成成快點穿衣服,要冷的。”子成聽了阿姨的話開始翻動床邊的衣服,一開始是一件針織衫,我看他先把針織衫的袖子翻了出來,接著開始穿,穿了好久才把衣服穿好,他的穿好就是把手臂伸到衣服里就OK了,不會去整理一下衣服。接下來開始穿褲子,只見他拿起褲子看了一下,似乎是在找哪個是前面哪個是后面,看了半天終于開始穿了,他很艱難地把兩條腿伸到褲腿里,接下來就是站起來把褲子提起來,但是可能褲子的松緊帶比較緊,他拉了半天褲子也沒有提起來。于是他又開始發作——自己發自己的脾氣,然后很用力地跺腳,剁了幾次之后開始嚎啕大哭。這時我走過去蹲下問他:“成成,你怎么了?褲子不會穿嗎?”他用留著眼淚的眼睛看著我點點頭。我接著追問:“那你這樣哭褲子就會穿好嗎?”他頓了一下,搖了搖頭。“那就是了么,你不會穿可以叫老師或者阿姨幫忙,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現在你需要我幫忙嗎?”我問他。子成點點頭,于是我幫他把褲子提了上去,他心情頓時變好了,蹲下來開始穿鞋子,穿鞋子的時候我發現他還是不太熟練,但是他自己能穿鞋子了。穿好后他就去衣櫥那里把他的小背心拿來開始穿。我也就離開去幫助其他小朋友了。等我忙完,回頭就看見成成已經把小背心穿好了,是這樣的。
雖然衣服穿得不好,但是成成的心情不錯,很開心,我也沒有很直接地說你的衣服穿錯了,而是讓他自己嘗試扣一下扣子,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穿錯了,直接把背心脫了對我說:“老師,不會。”我回答他:“老師是會穿衣服的,是子成不會穿衣服,是嗎?”他點點頭,于是我幫他穿好了背心,穿好背心又急著走了,我把他叫住:“老師剛才幫你穿衣服,你要說什么呢?”他想了想說:“謝謝!”“不用,小朋友有什么困難就是要找老師幫忙的。”我回答道。他聽我講完一蹦一跳地跑到前面教室去了。
場景二:游戲篇
游戲活動開始了,成成又想去建構區搭積木,但是徐老師告訴他建構區人數已經夠了,他非要去建構區,又開始發脾氣哭鬧。徐老師叫他去玩其他區域的游戲,他怎么都不愿意去。他就站在建構區旁邊哭,但也沒有走進建構區,就在旁邊邊哭邊看人家玩。大概過了五分鐘,成成不哭了,慢悠悠地走進教室,看到雨涵在地上玩多米諾骨牌,他看了一會兒就和雨涵一起玩起了骨牌。雨涵很大方地給了成成一個分類盒,對他說:“你把一樣顏色的積木都拿出來。”成成說:“好。”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成成很認真地在把一樣顏色的積木選出來再放到分類盒中。雨涵放了一塊粉紅色的骨牌在綠色的那個格子里,成成馬上說:“不是,這個不是放這里的。”說完把粉色的骨牌拿出來放到邊上的格子里。等到整個游戲結束了,成成還在和雨涵在一起分積木,雖然偶爾也會開一下小差,擺弄一下骨牌,但是他沒有離開過玩骨牌的這個地方。于是我在游戲后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了子成:“成成一開始一定要玩建構區還發了脾氣這是不對的,但是后來他和雨涵一直在玩骨牌,沒有離開過,也沒有在教室里大喊大叫,所以老師要表揚他。成成以后都要像今天一樣,好嗎?”子成點了點頭說:“是。”
場景三:點心篇
成成有點挑食,而且動手能力比較弱,他不光吃香蕉要我們幫他剝皮,而且吃其他水果:梨或者蘋果的時候也要阿姨幫他削皮,但是他不會說“削皮”而是用“打開”這一詞來表示他要我們把水果皮削掉。哪一次沒有幫他“打開”他就又開始哭鬧,發脾氣。我們一直跟他糾正“打開”這一詞,讓他說“幫我削皮”或者說“幫我剝一下皮”。他也嘗試不說“打開”,但是他也只會說“削皮”不會完整地說:“幫我削一下皮”。平時我們也跟他說過:“蘋果的皮是可以吃的。”但是子成還是會讓我們把皮削掉。這幾天的子成有點不一樣了,不僅會自己剝香蕉吃了,而且開始吃蘋果皮了。我們吃蘋果的時候就是一口咬下來把皮和果肉一起咬下去。子成很特別,他咬了幾口蘋果肉之后就開始啃皮吃,這讓我感到很意外。他居然不再讓我們“打開”了,還主動把吃蘋果皮了。吃完蘋果我問他:“蘋果皮可以吃的嗎?”他回答我:“可以的,老師說的。”看來子成對老師的話還是聽進去了。
《指南》中強調“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成成是個很特殊的孩子,他很天真很單純但是自尊心很強。有小朋友說他不會穿衣服他就會很生氣,會偷偷地在午睡室哭。《指南》中還指出“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于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所以一開始他穿衣服我并沒有直接過去幫他穿,而是在他穿褲子時遇到困難急的哭了的時候,才開始幫助他。在發現他的背心穿錯的時候也并沒有直接指出,而是讓他自己扣扣子來發現穿錯了,這樣就不會影響到他的自尊心,讓他對穿衣服不再感到害怕。在游戲的時候我對子成先進行了批評,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只好我也對他進行了表揚,因為《指南》中提出“對幼兒好的行為表現多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肯定和表揚,讓他對自己優點和長處有所認識并感到滿足和自豪。”
現在的成成雖然有時候還會哭鬧、會發脾氣,但是發作的頻率小了很多。而且現在的他能夠用簡單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了。《指南》中還提出: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用合適的方式讓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雖然子成在學習能力方面還遠遠落后于其他孩子,但是他的動手能力、自制能力和健康意識都比原來提高了很多。對于成成這類孩子需要我們老師更多的耐心和細心,要給他特殊的教育和指導,希望他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會有更驚人的變化。
教育隨筆:朝著孩子的方向走
午餐時間結束后,我在組織餐后活動時,引導幼兒拼搭雪花片《飛機》,在指導幼兒一步一步得往飛機的形象上走,可是就有那么一個孩子,變出了一個所謂的《變形金剛》,不少幼兒的注意力全被其帶走,再也沒有幼兒關注飛機是怎么做出來的,這時我請了做出變形金剛的幼兒來做給大家看,活動又進行了下去。
孩子在進行老師預設的活動中,往往會出現你意想不到的事,把你設計的活動方案打亂。對突然出現的狀況,特別是有利于孩子的發展的,我們的老師應該隨機應變,可以順著孩子的發現轉移活動內容,生成新的活動,滿足孩子的探究欲望,為孩子知識的積累創設機會。皮亞杰說的好:“知識的產生有賴于兒童對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擺弄。”當幼兒的注意力被新的事物吸引時干脆就把這個問題推倒全班小朋友面前,激起了全體孩子探索的欲望,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于是請幼兒拼搭自己的變形金剛,從孩子的小臉上我看到了孩子們獲得成功的喜悅之情、體會了成功的快樂。由此而得,這個活動的效果比教師預設的效益來得高,因此,有些東西在我們成人看來習以為常的東西,在孩子的眼中是那么的奇特和有趣,足以引起他們濃厚的探究興趣。我們做老師的要懂得尊敬孩子的發現幫助他們去探究,并和孩子一起探究,滿足孩子的探究欲望,在探索中獲得知識,在探索中應用、積累知知識。
教育筆記:老師來破案
又到了午餐時間啦,今天是吃好吃的肉圓子,小朋友們都非常愛吃。 今天小朋友們都吃得非常香吃得非常快,吃兩碗的小朋友也不在少數。突然,第六組的小朋友吳一鑫跑過來對我說,“老師老師,有人不吃肉圓,把肉圓扔在了盤子里!”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我快步走到第六組,果然看到一個只咬了兩口的大肉圓躺在餐盤中,到底是誰扔掉的呢?這一組還有一個小朋友姚欣怡在吃飯,欣怡平時是一個非常乖巧聽話的女孩子,于是我就問她,“欣怡,你看見這肉圓是誰丟掉的嗎?”欣怡無辜的抬了一下頭說不知道也沒有看見,這時候,我向目光瞄向了這組相對比較調皮的胡昊哲小朋友,我相對比較嚴厲的問他:“這肉圓是你丟的嗎?”他否認,我繼續追問“那你看見是誰了嗎?”他表示沒有看見,我依次問了這組的其他小朋友,大家紛紛表示沒有看見,咦?這真是太奇怪了,怎么會這樣呢?為了查出這個丟掉肉圓的“兇手”,我換了一種方式,我說:“是誰丟掉的,自己承認就好,老師不會怪你的?”可還是沒人承認。就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我求助了阿姨,阿姨只是說了一句:“到底是誰丟的?老師和阿姨都不會怪你的!“接著阿姨把目光轉向了欣怡:“欣怡,是你扔的對嗎?”結果,欣怡竟然承認了。 在心理學中,幼兒的撒謊行為通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過失撒謊和有意撒謊。很顯然澤澤的這種行為明顯就是有意撒謊。有意撒謊是指孩子存在撒謊的動機而做出的撒謊行為。就是孩子明明知道這樣說是不真實的,但是為了達到不被懲罰的目的,就是這樣說了。欣怡為了保護自己,知道自己犯了錯誤,為了免受懲罰,于是就撒謊了。我們在生活中,都會告訴每一個小朋友小孩子是不可以撒謊的,他們一般只是知道撒謊是不好的行為,但是并不了解為什么不能撒謊。 那么我們應該如果解決幼兒撒謊的問題呢?對于我有以下幾點意見,當知道幼兒撒謊的時候,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應該對幼兒進行嚴厲的訓斥,而應該尋求一種方法,讓幼兒能夠知道自己做錯了,進而能夠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且作為老師的我們更要學會對他們進行正面的教育引導,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關愛孩子,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作為家長也要從小以身示范,做好榜樣作用,讓幼兒積累正面的道德經驗。
教育隨筆:二寶在幼兒園的成長
案例背景
二寶是個較沉默的男孩,開學入園一個多月以來,一直很少聽到他講話。老師主動問他時,他總是點點頭或搖搖頭,和小朋友之間也很少講話。剛開始入學哭的較厲害,現在慢慢地能平靜地走進幼兒園跟媽媽招招手告別,與小朋友之間漸漸地也開始交往起來,只是很多幼兒會告他狀,說他打人。而最讓老師頭疼地是他每天出去做早操時,他總是站著不動,盡管老師跟他單獨說過很多次,并與他父母也交流了幾次,但他總是不肯動。
案例描述
九月:大部分幼兒能跟著老師邊聽音樂并做動作,然而二寶卻只是站在圓點上,有時看看老師,有時看看小朋友。連拿圈的動作也不肯做,我把圈放到他手里他才拿著,但依舊不肯動。不光是做操如此,教學活動或集體游戲時,他總是坐著或站在一旁,不會主動參與,老師請他也不愿意。
十月:每到做操時老師們都會輪流與二寶溝通,勸說他要跟著老師學動作,和小朋友一起做早操,老師還表揚了認真做早操的小朋友。漸漸地二寶開始關注到早操,但是他還是站在圓點上,看著老師和小朋友做操,自己卻仍舊一動不動。老師與他家長也溝通多次,發現家長的勸說也沒用。在教師的再三要求下,現在的他會自己拿著呼啦圈了,但不做任何動作。本月除了早操活動,二寶喜歡自己看書或玩玩具了,偶爾也會與老師交流了。
十一月:本月二寶開始與溝通關于早操的事情了,當老師問他為什么不做早操時,他說怎么做操啊?我聽到之后,每次早操時會特別提醒他,看著老師的樣子,動一動手和腳等。有時我也會站到他一旁,幫著他舉圈或提醒他蹲下等動作。漸漸地二寶開始動起來了,會跟著老師蹲下、站起、走火跑等做簡單的動作。不僅如此當老師請小朋友如廁時,他會說他不要小便或上過廁所了等,他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多。二寶媽媽也說他回家告訴爸爸他會做早操了,關于幼兒園的事情說的越來越多了。
分析與評價
一般幼兒入園后通過一個多月的適應和學習,大多數幼兒會跟著老師一起做早操和游戲,二寶的初期表現的抗拒和不參與,表明他并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通過對二寶家庭和他性格的了解,我了解到二寶的前兩個月的“不做操”可能與他的性格有關,他的父母告訴我二寶在家是個倔強的孩子,他不愿意的事情父母勸他也沒用。所以剛開始的兩個月里,不管老師怎樣勸說都沒用。對于這樣的幼兒,老師在尊重幼兒個性發展的基礎上,我們以不斷的引導和耐心的等待,最后了解到原來二寶是不會做,不知道怎么學。終于在取得二寶信任的基礎上,他開始跟著老師學做操了。最終通過三個多月的逐步適應,學會了早操,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培養幼兒在球類活動中的堅持性
球是孩子們游戲的好伙伴,球類運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運動之一,在游戲的過程中還可以發展幼兒走、跳、爬、平衡等基本動作,促進四肢運動的協調性,增強幼兒的體質。在開展課題《幼兒園球類運動的“游戲性”教學研究》中,有很多經驗心得,我先講講球類活動中孩子的堅持性:
一、豐富的游戲材料,增添幼兒活動的樂趣。
輔助材料是開展球類活動重要伙伴,形式多樣的材料能激發幼兒的想象,玩出更多不同的方式。因此,我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趣、操作性較強的輔助材料,激發幼兒興趣的同時,在材料的使用過程中,還發展了幼兒的智力,鍛煉了幼兒的能力。比如顏色鮮艷的布球,形狀可愛的籃筐,堅固耐用的旺仔牛奶梅花樁等等。通過與這些材料的互動,孩子們能夠自主創新出更多的玩法,這樣讓他們開展游戲的興趣更濃厚,沉浸在活動中的時間也更長。 我們一直強調要豐富游戲材料,做好活動準備。當然游戲材料固然要準備的很充分,但也不是在每一次的活動中都要將每一種材料都拿出來,孩子就會感興趣,活動就會比較成功,而是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活動,選擇不同的材料,也可能在同一個活動中,用到不同的材料就能達到不同的活動效果。有時候我們提供過多的材料反而適得其反,過多的材料分散了幼兒的注意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對新鮮的東西都充滿好奇,因此我們在活動中只提供對的材料,而不是提供多的材料。在平時的戶外活動時,我們可以根據本次活動內容提供相關材料,在幼兒達成鍛煉目標時再提供其他玩具進行獎勵,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孩子更集中于自己的活動鍛煉中,更好地發展技能。
二、設置合理的教學模式,適應幼兒的心理特點。
小班幼兒自制力和注意力較差,對枯燥單一的動作缺乏興趣,而將單一的動作技能練習加上情節,再結合教師富有魅力的語言渲染下,一定會深深吸引住幼兒,使他們在愉快的情境下,主動地參加各種球類游戲。因此我們在組織球類游戲時,會設計不同的游戲情境來培養幼兒對其的興趣。通過情境的創設,可以引起了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培養了幼兒對球類游戲的興趣,又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使幼兒在輕松的游戲中習得和感知了球的玩法與性能。如活動《小兔打怪獸》中,我繪制了四個形象可怕的大怪獸,并在活動場地上標識出了河流,大橋,還在怪獸周圍種上了小兔子愛吃的蘑菇,讓小兔子們走過河流,跳過障礙,用旁邊的小石頭將怪獸打倒。同時,我還制作了很多的兔子頭飾,讓孩子更好地融入情境中,自覺地在活動的過程中發展了投擲的技能,而且在這樣生動、形象的氛圍中孩子們都忍不住想要來多嘗試幾次,很簡單地解決了平時我們頭疼的興趣減退的問題。 針對中大班的孩子,我們則在班級和年級里開展各種球類比賽,孩子們通過這樣的形式檢驗了自己的球類技能,也增強了信心。拿到的一張張獎狀給予了他們無窮的動力,讓他們自覺地投入到球類活動的學習中,堅持的時間也在不斷的延長。
三、爭取到家長資源,形成良好的家園合作 家長的支持是順利開展球類活動的有利條件。
因此,我們發動家長,請家長幫助自制各類手工布球來豐富球類材料,讓孩子在游戲活動中獲得更多的選擇。同時,請家長帶幼兒觀看各種球類比賽,激發他們的興趣,帶領孩子共同練球,提高他們的技能等。在家長的大力配合下我們的球類活動得到順利開展,孩子的能力也在不斷的提升。家園合作開展的球類親子運動會也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讓他們對球類多了一份親近感,也更愿意投入到球類活動中。
培養幼兒在球類活動中的堅持性,不能是僅僅依靠生硬、單調的鍛煉來完成。通過投入豐富的材料,創設有趣的情境,爭取家長的支持等一系列手段,能讓幼兒更自覺主動地進行練習,讓他們對球類活動持續的保持興趣,這樣便能很好的達到提高他們的堅持性的目標。
教育筆記:在常規培養中學會“慢下來”
從開學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的時間了,在這段日子里,我們對孩子們的生活、衛生等各項常規進行了重點的培養,最近已初見成效。在這個過程中,我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那就是在常規培養中教師必須學會“慢下來”,當大家都“慢下來”時,班級中的女孩子變得更優雅,男孩子變得更紳士,老師則變得溫和寧靜、心情愉悅。
比如說:孩子洗手。之前發現,有好多孩子只是在水籠頭下用水隨意沖沖就算洗手了,沖完后他們會急乎乎地離開。后來,每次洗手時我都會在旁邊看著他們洗,耐心的看著,從頭到尾,觀察每一個孩子認真的、慢慢的把手洗干凈,我不再著急去做別的事情,由于我“慢下來”了,每個孩子也都慢下來了,他們認真地洗手,而不再糊弄,這樣一來洗手的衛生習慣終于養成了。
再比如:繪畫活動。以前為了保證每個活動按時完成,老師總是急匆匆地催孩子們快點進行,看孩子們的作品大體完成,就趕緊督促著他們抓緊收尾。而現在,我“慢下來”了,細細地去做每一個活動,在提醒孩子認真完成的同時,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讓孩子自行結束。結果,我發現,在孩子們自行結束的繪畫活動中,作品的內容設計和創意總是讓大家感到驚喜,哪怕是很不起眼的小細節也都體現了孩子獨特的個性和大膽的創造。
當然,除此之外,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還有很多值得“慢下來”的活動,比如:慢慢地制作手工、慢慢地閱讀圖書、慢慢地入廁、慢慢地喝水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我總是和孩子們一起慢下來,放松心情,保證每一個活動的質量,使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得更加完美。
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幼兒對小兔子還是比較熟悉的,小兔子形象可愛,特征明顯,特別是有著白的毛,雪白雪白很受幼兒的歡迎。所以當我講到小兔子時,小朋友都對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通過這次活動,我的感觸很深:
1.活動中我精心設置了背景,讓幼兒深入到意境中。通過設置情景我覺得對幼兒學習的好處很多。輕松自由的氛圍,才能讓.幼兒在沒有精神壓力的情況下,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放松時,才會大膽地開口說話,充分表現其天真無邪的天性,才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因此,在《小兔乖乖》,這一活動我始終提供著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用甜美的聲音,燦爛的笑容,像陽光般溫暖著孩子的心靈,營造了一鐘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用點頭、撫摸、擁抱、豎起大拇指等支持、鼓勵、肯定幼兒,使幼兒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并且增進了幼兒的自信心。
2.活動中我注重情感交流。
(1)語言的交流,由于是小班幼兒,他們剛入園,有一部分平時在家不講普通話,有時我講的話,他們聽后反應很慢,找到原因后,我就針對實際情況,放慢速度,一個一個字,始終保持口齒清楚。在講此故事時我就一句一句放慢速度,我發現幼兒都個個睜大了眼睛,很認真的聽我講述,我覺得我和他們之間的感情很融洽。
(2)身體語言的交流,由于幼兒年齡小,在家常常依偎在父母的懷抱里,尋找一種親昵、安全的感覺。在他們能回答出我的問題時,我毫不吝嗇的給他們一個擁抱,一個撫摩。在活動中,陳琳元小朋友,剛開始不愿意站起來回答問題,后來我就走到她的身邊,握住她的手鼓勵她說:你一定能回答出來,老師相信你!當她愿意開口說時,我又給了她一個擁抱。她的臉上綻放出了無比開心的笑容。
(3)共同參與活動。我們常說,要與孩子一起參與活動,成為孩子中的一員,才能使孩子感受到你與他的平等,才能產生一種親和力。在讓幼兒熟悉故事后,在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我帶領他們進行了表演活動,我扮演了大灰狼,他們扮演小兔子,雖然他們在這其中說的話不完整,不連貫,但是他們很樂意參與表演。因為有了我的參與,他們也表現的很自信,很大膽。而此時的我已不是一個威嚴的老師,而是孩子的玩伴了。親密無間的關系,能使孩子更加的信任你,彼此之間就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3.面向全體幼兒進行賞識教育,我們教育者面對的是一群受教育者--全班幼兒,而不是單個的個體,賞識表揚的手段要面對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經常受到表揚獎勵的機會,教師要用心去愛每個幼兒。特別是剛入園的幼兒,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的喜歡和愛護,如果他喜歡上了我們老師,那么不會在吵鬧著不來上幼兒園。如人都是愿意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許的,何況是幼兒?教師的一句表揚有時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幼兒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關愛的。我覺得教師的表揚就是對幼兒的肯定和期待,我們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用心地教育每一個幼兒,無論是調皮的、文靜的;還是漂亮的、不漂亮的,多表揚獎勵,多肯定贊美。在活動中,只要是能安靜傾聽的,或者是上課愿意舉手說的,不管是對是錯,已經是很不錯了,我就給予了他們表揚,從而來影響其他幼兒以后活動中表現的更大膽,更出色。
教育筆記:我是小班長
當我們在玩角色游戲時,突然,奇奇小朋友高高的舉著小手說:老師,今天我來當班長。我欣然同意了,倒真想看看這個小朋友是如何當好班長的。
只見奇奇小朋友找來了筆和點名冊,清了清嗓子喊道:大家請安靜了,我要點名了。冉冉?浩浩?小朋友一一喊“到”,可當喊到耀耀小朋友時他卻沒反應,于是奇奇忍不住提高了嗓門又喊到。耀耀?可是仍舊沒有回答,這時侯奇奇大搖大擺的走到耀耀面前,大聲吼道:我在點你的名字為什么不作聲?如果再不說話就把你關在小屋子里,讓老鼠咬你。他一邊說著一邊去拽耀耀,我一看急了,趕快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應好好的給耀耀講道理,心平氣和的去解決事情,只見他用不解的目光看著我,把我看得渾身不自在:仔細想想,哦,自己不是曾經也拿這句話來嚇唬過他們嗎?
通過這件事情,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老師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作為老師,要塑造良好的形象,為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奠定基礎。
給孩子一個環境,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發展。
小朋友從小班升入中班,就要開始學拍球了。拍球的好處可多了,一則拍球可以練習手眼的協調能力,二來可以鍛煉幼兒身體。而當孩子們拿著皮球常常是不知所終,不知道怎樣拍,雖然有時候孩子已經用力了,可還是拍不起來,不會的時候小朋友往往就沒有興趣,拿著皮球就會打、鬧,踢,滾,這時候老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就從興趣入手吧!看著孩子們第一次拿著皮球亂扔,我就把他們召集起來,看老師表演,幫老師數數。看著老師拍著各種花樣,有連續拍、有跨著拍,協調的動作,身輕如燕的姿勢,孩子們羨慕不已,嘰嘰喳喳地說:“成老師你真棒!”“老師我們也想學。”“成老師快教我們吧!”就這樣順理成章地開始了孩子們學拍球地第一課:“眼睛看著球,用力的向下拍,球上來后再用力的向下拍,一拍一個,有力有節奏的。”這樣一個、兩個、三個……漸漸地孩子們拍球開始入門了。
接下來就要能夠熟練地拍球了,凡事熟能生巧,要注意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管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孩子們都會努力練習。學得快的小朋友還當起了小老師,我及時給予表揚。為了讓孩子盡快學會拍球,我班還布置了“拍球大王”的專欄評比榜,來鼓勵孩子學拍球。等到小朋友都會拍球以后,下周我班將開一個拍球運動會,讓每個孩子在大家面前表演,老師記錄下每個小朋友的水平,根據不同的水平和能力,再提出不同的新的要求,使每個孩子在各自的起點又有新的進步。比賽不僅僅是拍球個數多少的比賽,而是意志的磨練、信心的增強、良好個性品質的鍛練。他們經常自豪地對我說:“老師來比比,看誰拍球拍的多?”孩子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了。
看著他們渾身粘滿灰塵,頭上冒出汗珠還不停息,我真為他們感到驕傲。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給孩子創造出一個氛圍,一個有良好意識的競爭氛圍,給孩子一個難題,讓他自己去在這種氛圍中,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嘗試到成功的喜悅,我們要找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加上與孩子平等的言傳身教的行為,就可以帶動和感染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積極的態度、廣泛的興趣和健全的人格。
當孩子對某一事物產生了初步的興趣后,家長切不可一看孩子有了興趣就去過度強化它,而因“吊吊胃口”.孩子最初的興趣往往是出于好奇心,如果一下子就過度強化很容易使孩子產生膩煩心里,于是就再也沒有興趣去做那件事了。如果在孩子興趣正濃時結束活動,下次再繼續,那么,孩子會總盼望著“下次”快一點到來,甚至會達到“上癮”的程度。
興趣作為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導向,能促使認識過程的心理活動積極化,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智力活動效能大大提高。
《中班短篇教育筆記3篇》:中班短篇教育筆記第1篇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師常聽到家長這樣問孩子:“你們班哪個老師好?”孩子會馬上做出回答:“王老師好。”“為什么?”“
《幼兒中班教育筆記3篇》:幼兒中班教育筆記第1篇 《充分發揮晨間談話的功效》 晨間談話,顧名思義就是晨間活動時對孩子進行的集體或個人的談話活動。我校幼兒老師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發揮它應有的
《幼兒園中班聽課筆記40篇》:幼兒園中班聽課筆記40篇第1部分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故事中人物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 2、啟發幼兒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提煉故事發展的線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