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觀察筆記大班14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個案觀察:我不想畫
事件描述:
涂色活動中,教室里很安靜,忽然,一陣陣哭泣聲響了起來。“老師,林詩雁哭了。”還沒等我走過去,就有小朋友告訴我了。我走到林詩雁的身邊,輕聲地問到為什么哭呀,林詩雁只管自己哭,也不回答我,于是我繼續詢問,旁邊的小朋友替她回答:“老師,她不想畫畫。”“你不想畫畫嗎?”我問林詩雁,林詩雁點了點頭。“為什么呀?”我又問,林詩雁一邊哭一邊說:“我想媽媽,我不要畫畫。”我對她進行了情感上的交流,讓她意識到小朋友在幼兒園是要學本領的,家長在家里有大人的事情要做,不能老想著媽媽。等放學的時候媽媽會第一個來領的。同時,我發現林詩雁的畫紙都濕了,看看桌子上也沒有水,怎么回事呢,我問了:“你們誰把水弄到紙上去的?” 林詩雁攤開了自己的手,發現她手上好多水,她說:“我手上自己會出汗。”于是,對她進行安撫后,給她拿了小毛巾,讓她把手擦干凈,換了一張畫紙,鼓勵她繼續進行涂色,老師在旁邊陪她一會兒。可是不一會兒,她手上又滲出好多水,于是讓她畫一會兒就擦一擦手。
分析反思:
小班幼兒有個別人的情緒還是不怎么穩定,覺得自己沒勁了就會想到哭,就像林詩雁,每天早上來的時候,如果是媽媽送來的就會哭,如果是爸爸送來的,她就不會哭。跟家長溝通后知道,原來她比較依賴媽媽,見爸爸有點害怕的,不敢在爸爸面前撒嬌的。今天的涂色活動中,她不想畫畫而哭了起來,對于這樣的現象,我們首先先要弄清楚哭泣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針對問題進行引導。其實,在平時生活中,林詩雁是一個比較能干的小女孩,做事情是很獨立的,和家長交流后知道,原來林詩雁平時就不喜歡畫畫,因此,一遇到她不喜歡的事情,她就有情緒了,所以我們老師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在繪畫活動時,先要對林詩雁進行引導,并且注意觀察,及時進行指導,讓她覺得畫畫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還有針對她手出汗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有可能是她畫畫時比較緊張,導致手心容易出汗,另外,跟家長也交流了一下,說平時手心就容易出汗,提議方便的話去看看醫生,問問是什么原因導致手心一直出汗。
教育筆記:善于觀察,善于發現
今天的間餐是橘子,看著孩子們悠閑自得吃橘子的樣子,我不禁有些著急,于是開始催促,“孫圣杰,你每天都吃那么慢,單于洋加油了!快點吃完,把桌子上的垃圾皮扔到垃圾桶里去,否則我們不等你們了,”唉,說了白說,圣杰還是在那慢慢的吃,而且還對旁邊的小朋友丁丁說話“丁丁你看我的房子高不高?”我頭也沒抬就沒好氣的說:“什么高不高呀?抓緊吃!”這時丁丁說話了:“老師,圣杰用橘子皮排的房子好高哇!我不禁抬頭一看,一幢用橘皮壘成的房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大的橘皮在最底下,越往上越小,布置的很合理,很結實,看過的小朋友也說圣杰排的樓很棒!于是他們也趕快回去用自己的橘皮排起來了,后來,孩子們都沉浸在自己的活動中······
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剝橘子的過程也讓他們演繹得如此精彩,本應該丟進垃圾桶的橘皮原來也可以這樣美麗可愛!我不禁拿起手機把他們的精彩瞬間拍下。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美,就連橘皮也能派上用處。有時候我們缺乏的是發現美得一雙眼睛。
觀察筆記:我不肯
幼兒姓名:中一班敏敏(6歲)
觀察日期:**年**月**日
觀察時間段:15:02—15:40
觀察地點:草坪大挑戰
客觀描述:
片段一:
帶領孩子們來到大草坪以后,我簡單的交代了一下今天的活動要求,敏敏便飛快地四處尋找游戲。草地的西南面有五六個小木馬,我看見幾個孩子在上面,我笑著說:“我也來騎騎看!”然后我便跨上了木馬搖了搖,我的身體基本上是卡在上面的,孩子們都笑了。錢雪面走過來,她說:“大人還騎木馬啊!”她笑瞇瞇地看著我,覺得我很奇怪。“你想玩嗎?”我問她,“我不要玩!”她說完又飛快地跑開了。
簡單分析評析:
其他小朋友并沒有說我大人還玩游戲,敏敏這方面懂事比較早,她還是家里的小姐姐,說話也是像個小大人一樣,她的語言智能發展很好,覺得我還在玩游戲便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并且她對騎木馬這樣簡單的游戲已經不太感興趣了。
片段二:
她會對什么感興趣呢?懷著好奇心我跟在她后面。
她跑到套圈的地方,玩了一會套圈,又飛快地跑到攀登架這邊。只見她三下兩下就爬到了最高處,她并沒有原來返回下來,而是將一個腳跨國了右邊的橫欄,踩穩在對面的繩子上以后,另一個腳也跨到了左邊的繩子上,身體就呈一個大字架空在攀登架中間,動作十分嫻熟,有絲毫沒有懼怕的樣子。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小女孩玩這個游戲可以這么大膽,不禁為她捏了一把汗,忍不住對她說:“敏敏,你小心了!”她對我笑笑說:“孫老師,我不害怕嗎,我每天放學都在玩!”說著她的身體就像掛鐘的鐘擺一樣懸掛在那里,然后左右腳一個一邊輪流往下挪,挪了兩步以后,她“嗖”地跳下了地。
成功著地以后,她在我的驚訝中又重新玩了一次,還吸引了不少小朋友一起來模仿。有個別也敢于和她一樣,基本上其他小朋友都是在旁邊爬高然后下來的。
簡單分析評價:
可見敏敏是個非常膽大的女孩子,她的身體運動智能發展比較好,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敏度比同齡女孩子要來得高一些。業余時間她還參加了中國舞蹈的培訓,她奶奶也多次和我們反映,小家伙在家里比男孩子還要頑皮。今天在攀爬架上玩的難度也是非常高的,動作有一定的危險性,可是她非常樂意表現,攀爬的時候也很細心并沒有出現狀況。以后在她玩游戲的時候,可以適當讓她挑戰一些難度較高的游戲,但是要注意活動中的安全,讓她注意懂得保護自己,建立起初步的游戲安全意識。
片段三:
后來她又開始玩套圈。我問她:“敏敏,你們玩套圈有沒有什么規則的?”她想了一下立即回答我:“可以站在線后面套圈!”“可是現在也沒有線怎么辦呢?”我引導她四處找找看有沒有什么東西代替,她找到了一片樹葉,把小樹葉放在套圈的前面四十公分左右遠的地方。然后雙腳站在樹葉后面開始玩。
這時候汪博榮走過來,她也想玩套圈。汪博榮問敏敏和軒軒要套環,可是兩個人都不肯拿出套環給她,敏敏看看自己手里的套環說:“我自己都這么少!”汪博榮只能眼巴巴的望著他們倆。這時候我看到旁邊的汪傳好拿出了一個套環,他給了汪博榮,說:“我只能給你一個!”敏敏和軒軒兩個人還是不肯拿出自己的套環給汪博榮。軒軒說:“我只有7個!”我說:“7個和1個誰多?”“如果你只有一個套環,你覺得公平嗎?”敏敏和軒軒在我的說辭下,各自從自己手里拿出了一個套環給汪博榮。“你們手里都有幾個套環?”我讓他們各自數數手里到底有幾個套環,他們一個個數了起來,結果敏敏發現自己手機竟然有13個套環,汪傳好11個。
可是就是這樣敏敏和軒軒兩個人還是不肯把自己的套環給汪博榮幾個,他們還對汪傳好說:“你有這么多,你再給幾個汪博榮!”汪傳好又拿出了2個套環給了汪博榮,汪博榮得到了總共5個套環了。
簡單分析評價:
敏敏對于自己拿到的物品十分的看重,別的小朋友問她借套環,她一個也不肯拿出來給別人,我幾次詢問她可以不可以給汪博榮幾個,她都非常堅決表示自己也很少。在游戲的時候顯得比較自私,不懂得分享和友好的交往,這方面要多多加強引導教育,在家里也要和她家長多多交流,多注意引導她謙讓和分享。
她在數理邏輯方面的智能也比較突出,可以考慮以后在班級中都讓她擔當一些小組長的職責,知道要給小朋友多分享、懂得一定的分配。這樣也可以幫助她建立起公平的意識,增進她養成多與小朋友分享。
觀察對象:皮皮
班級:大班
年齡:5周歲
事件:我班新轉來一位可愛的小男孩皮皮。入園第一天他的媽媽就說過他有缺點,希望老師能幫助他改一改。確實,很快我們就發現他沒有良好的集體常規意識,時常在地上打滾,嘴里還不是嘟囔著聽不清的話語,不高興了就發脾氣,還常常引來其他幼兒的哄堂大笑,這些行為確實不是一個大班幼兒應有的表現。看的出他有時對自己的表現也不太滿意。
措施:我們從每天入園開始,主動跟他聊天,多和他親近,常常給他溫暖的擁抱,慢慢的,我們越來越了解他。他有著超強的記憶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欠缺的是與他人的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一旦他很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因為表述不正確而發脾氣。我們適當增加他發言的機會,給與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他有了一定的優越感,說話聲音漸漸大了,吐字更清楚了,發脾氣的機率少了,也不再地上打滾了。
開學3周后的一天他的媽媽說高興的對我們說:“他非常喜歡這個幼兒園,說以后長大了還要來上這個幼兒園。”我問“為什么?”他不回答,只是一個勁兒的笑著。短短幾周之內,小男孩便愛上了我們老師,愛上了我們的幼兒園。我想他一定是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
反思: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耐心是必備要素。如今我更是深有體會。發自內心的關愛才能真正深入到幼兒的內心深處,去挖掘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去喚醒每一個孩子正在酣睡的巨大潛能。我們都清楚,每一位幼兒都是一個寶藏,只是由于幼兒特殊的身心特征,使他們沒有足夠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容易自信心受打擊,自尊心受傷害。此時,他們需要的是有一個能夠引導他們走向光明的使者,來幫助他們,愛護他。在幼兒園里老師便充當著這樣的角色,耐心的陪伴每個孩子成長。
背景描述:自從大一班轉過來以后,李浩小朋友就經常在課堂上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他總是愛溜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做題速度也很慢,真的很讓我著急。導致我要經常的說他,看的出孩子也挺怕老師 的。
案例描述:這一天上完課課間休息小朋友都拿出了手工紙,又是折又是玩,興致很高漲。于是靈機一動決定組織小朋友折紙。看小朋友高興的表情我感到我的決定是對的。我在前面演示一步,小朋友在下面跟一步,當到后面的時候有些難,就聽見小朋友開始喊:“老師,我不會”“老師你來幫幫我”于是我走到下面去幫助他們。當我走到李浩小朋友身邊的時候,滿以為他不會折,沒想到他已經折好了,我感到真的很驚訝。全班沒有幾個小朋友折上這一步,當完成折紙作品后我特意看了他的作品,每一步都是自己完成的而且非常的好。這一天我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對他進行了表揚,看到他的笑臉我也為他的進步感到高興。
反思與策略: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他的閃光點,作為教師要善于去發現這些閃光點,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能夠自信快樂的成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改掉一些急噪的脾氣,努力去融入孩子的世界中去發現他們的優點。
今天下午戶外活動時,寶寶們在外面開心的玩著,突然有個寶寶被擠在滑梯上下不來,我趕緊上去抱住他,就在這時我的胳膊不小心扭了一下,一時間很疼。我忍著疼痛繼續陪寶寶們玩,可臉上還是透露著難受。寶寶們開始沒有注意還是圍在我身邊,要我幫助做這做那的,但有個寶寶看到我臉上的神色,好奇問我:老師你怎么了。過了一會兒,幾個小寶寶都圍過來了,我說:老師膀子有點疼,寶寶們嫌熱就自己脫衣服好不好?說完,有幾個小家伙就自己動起手來,這時我猛然發現,這些事情他們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想做。那么,我何不利用這個機會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于是,我對寶寶們說:“小朋友們,老師的胳膊不小心弄傷了,醫生說要過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好,看來這幾天,老師不能幫你們穿衣服和脫衣服了,你們自己動手試試好不好?”絕大多數孩子都答應了,但仍有少數幾個孩子拿著衣服坐在長椅子上一言不發。我知道,他們的確不會自己穿,于是,我告訴他們回家后讓媽媽教他們,自己也多試試,爭取每個寶寶都能自己穿衣服,寶寶們滿懷信心地點了點頭,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大多數寶寶都會穿衣服了,有的還扣上了口子。望著一張張通紅的小臉,我心里感到了一陣欣慰。足球比分
經過這件小事,長時間困擾著我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對于如何提高孩子們的自理能力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見解。有的時候,“袖手旁觀”地逼孩子們自己動手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
圍繞兒童的觀察與評價,20l6年上半年,我們迎來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視角的聲音。在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游戲與玩具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兒童游戲的觀察與評價"國際研修班上,游戲專委會主任鄢超云教授代表新一屆游戲專委會在簡短的致辭中,清晰地表達了觀察的中介、促進作用--理解兒童的游戲,理解兒童本身,支持兒童高水平發展。
"全社會都開始重視游戲在提升幼兒園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們從理論上比較重視,但在實踐中又多多少少、用各種方式在輕視兒童的游戲。而且,在兒童游戲的實際過程中,又存在教師控制游戲過度導致被動、僵化,以及教師放任游戲導致混亂無章、雜亂無序、低水平重復,這兩種情況并存的局面。鑒于這種情況,專委會與學前教育雜志一起組織這次研修活動,一起來理解游戲的本質,一起來討論在游戲中如何觀察和理解兒童,如何支持兒童在游戲中獲得高水平的發展。"
看懂游戲、理解兒童、支持發展,是幼兒園教師必修的內功。內功怎么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活動中,美國丹佛大學的終身教授托尼·林德(ToniLinder)女士在連續兩天的講座中都提到了一個重要概念"進階"。進階就是相比年齡段劃分,更進一步、更細致地描述出能力如何發展變化的過程,就像是一幅地圖。這樣,我們就會看到,兒童沿著某一條路徑,從一個水平達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我們把兒童沿著某一路徑、從這個水平到達下一個水平的過程稱為進階。
林德教授在兩天的培訓中,都用中文對大家說"你好",不斷跟中國老師溝通,靈活調整講授重點、互動方式和練習深度。而近兩年來,教授每年堅持來中國幼兒園現場,和中國的孩子、老師一起,進行觀察和教學。當我們所邀請的外國專家在熱情學習我們的語言,積極了解我們的處境、想法、態度,我們難道還要單純把外來的真經直接照搬在中國幼兒園,而不比較我們彼此的差異,更好地理解、尊重對方的立場,從而讓我們的教育既能腳踏實地,又能著眼未來?
很多參會的中國老師欣羨于來自國外的"進階",卻苦惱于自己手邊沒有類似工具。但鄢超云教授在第二天的講座中提供了另一個寶貴的視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盡管不能作為測試兒童的工具,但可以幫助幼兒教師在觀察中了解兒童,在了解中支持兒童的發展;而且,教師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指南,在運用的基礎上豐富指南,最終編制出我們自己的"進階"。
這樣的期待背后是幼兒教育理論工作者的清醒認識:理論可以指導實踐,未必可以直接套用于實踐;作為教師,與其抱怨理論的現實功能不盡人意,不如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現場,取長補短。
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在理解外來的、本地的種種理論之后,不能忘記初心所系--兒童。
觀察、了解兒童不是終點,最終還是要支持兒童的發展。另一位培訓專家,來自中國兒童中心的老牛兒童探索館館長王秀江博士告訴我們,除了幼兒園,兒童還有更廣闊的游戲空間。在校外機構、社區游戲場中,同樣可以觀察兒童的游戲,和兒童一起游戲,也有機會傾聽兒童講述自己的想法,甚至是理論。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珍視兒童視角的價值,認真傾聽,足夠尊重,積極調整,方不會違背我們的初心--觀察兒童,理解兒童,教育兒童。
圍繞觀察,能夠彌合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角度的聲音以及不同的理論框架的,恰恰是兒童本身。這里的兒童不是字面上的兒童,而是生活在我們身邊、浸淫于特定的社會文化中的一個個孩子。
看懂理論,不易;看懂身邊的孩子,不易;看懂之后,進而能實現支持,更不易。但我們相信,美好的目標得以實現并不遠。在當天的會場,500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幼教工作者圍繞研究真兒童、真游戲聚在一起。專家走下講臺,大家的目光都伸向墻外更廣闊的空間。我們沒有一個人提前離開。
自然角是每個班級都設立的,孩子們對它很熟悉,總有孩子在它面前逗留,甚至有個別孩子還經常會去給自然角的小動物喂食、給植物澆水,這是孩子多么自然、純真的行為!有天,徐文杭急急忙忙跑來告訴我:“老師,施燁斌帶來的小魚死了!”這一句在我們成人聽來沒什么分量的話立刻在孩子間象報紙上的頭條新聞一樣“炸”開了,“怎么回事?”甚至連平時言語不多的孩子都圍上去研究了,看著孩子熱烈的爭論、焦急的神情,我想這正是讓孩子們懂得多關注班集體、關心他人的好機會,于是,我問孩子們:“這是怎么回事呀?” 施燁斌說“小魚死了!”“ 騙人,小魚只是在睡覺!”有的說“小魚剛才還在吃食呢……”“不對,小魚眼睛都發白了,肚皮都翻過來了,就是死了!”有的急忙解釋說,徐文杭也說:“小魚死了,都浮起來,不動了!”我問:“那小魚怎么會死的?”這下可熱鬧開了,有的孩子們說魚食喂的太多了,脹死的。有的則說是被XX用手抓,玩死的……”看著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我說:“是呀,小魚死了我們都很難過,施燁斌更難過。”孩子們馬上想到了傷心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安慰,有的說,施燁斌,你別難過,我明天也買一條一模一樣的小魚我們一起養,我們以后一起保護好自然角的小動物……第二天,果然有幼兒帶小魚來了,夏宇天帶來了“小烏龜和魚”,孩子們會隨時把自己觀察到的小秘密告訴同伴,還會提醒小伙伴不要喂太多的食物,不可以用手去抓,否則小動物會受傷的等等,通過這次談話活動,懂得除了關心自己還會關注他人的感受,關注班級了,孩子們使得自然角更有生機了。 我想我們成人應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狀態,從而使得孩子走出自私的自我世界,來培養幼兒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社會行為。讓孩子來懂得分享,并感受交往的的快樂。
“老師,我去廁所。”“老師,我大便。”每天聽到最多的就是如此的聲音,一開始我也沒在意,可是每天都是這樣,這引起了我的注意,是新來的唐淑嫻。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其除了去廁所就是去廁所,呆在廁所不肯出來,不是大便就是小便,出來之后也不愿意回活動室,家長反映她在原來幼兒園老師反映很好,沒有這些現象,而且也很聰明…… 經過多方分析,一是由于改變了環境,她還沒有適應新的環境;二是情緒緊張,不能很好合群,孤獨;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老師對其不夠親近。針對這些原因,和家長共同制訂了一些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淑嫻比以前好多了,雖然還是不愿進活動室,但在老師的熱情招呼下,還是能和其余幼兒一起活動。看到她的進步,我們都感到很高興。我想,教師把愛心奉獻給每一位幼兒,你就會得到快樂……
教師觀察手記,是在許多幼兒園中比較常用的一種記錄形式,教師通過觀察手記的紀錄了解兒童的進步與問題,并與家長溝通。家長通過讀教師觀察手記,了解寶貝在園的情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觀察手記1
飛飛雖然是新來幼兒園的小朋友,但是她快4歲了,已經上過其他的幼兒園。來到新的環境,飛飛沒有表現出哭鬧的現象,每到午休時,飛飛比較難入睡,她總是跟老師說她不想睡。老師就會拿給她一本書,讓她坐在床邊看,休息一會兒。還有幾次,班里的老師有時候就拍她睡覺。持續幾天,飛飛早上來園情緒一直不是很好。媽媽告訴老師,她是為中午睡覺的事情發愁。
家長的疑問:這個幼兒園是飛飛自己選擇的。剛來那幾天,她的情緒還不錯。可這幾天,她總是跟我說中午不想睡覺的事,好像這件事對她很有壓力。她每天總跟我念叨,我也挺煩的。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寶貝的睡眠時間有個體差異,而且三四歲的寶貝相對于兩三歲的寶貝,睡眠時間會明顯縮短。所以,幼兒園會給4歲以上的寶貝重新安排午休時間,每天吃過午飯,還要求他們休息一會兒。到下午一點半時,睡不著的寶貝可以起來,有老師陪同做安靜的活動,不強迫他們中午必須睡覺,他們午睡的壓力也就沒有了,而且中午可以做一些好玩的事情。這樣,中午的時間對于他們來說會變得有吸引力。對于不午睡的寶貝,家長可以在晚上讓寶貝早點入睡,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觀察手記2
豆豆最近在幼兒園的活動量增加了,跟著小朋友跑來跑去的。每天下午家長來接后,還要在幼兒園的院子里再玩一會兒,回到家也要在小區里和其他小朋友玩,每天總是精力充沛。晚上回到家,已經在幼兒園飽餐過一頓的他,看到家人吃飯,又跟家里人一起吃,而且吃了很多。
家長的疑問:豆豆回家又吃了這么多,是不是下午在幼兒園吃飯沒吃飽啊?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寶貝入園后,每天三餐兩點,吃飯比在家里規律,而且幼兒園每天下午是4:30左右吃飯,而家里一般都是7點左右吃晚飯。
這個時間距離他在幼兒園用餐已經3個小時過去了,吃完的東西經過這么長時間也基本消化完了。所以當他看到家人在吃飯,還很有食欲地跟著又吃了很多。幼兒園里有很多這樣的小朋友每天晚上回到家里,還要跟家人再吃一頓。
觀察手記3
小勇快4歲了,最近他總愛和班上其他年齡相仿的男孩子在一起模仿“奧特曼”的樣子打怪獸。可寶貝的動作輕重控制不好,有的時候,就會打到別的小朋友,于是經常有小朋友來找老師,說“某某打我了”。
家長的疑問:小勇特別愛看“奧特曼”的光盤和書。在家時,不管他高興還是不高興,總是模仿“奧特曼”的動作打打鬧鬧的,我們也很怕他會傷到別人。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寶貝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的崇拜“孫悟空”,有的崇拜“天線寶寶”,寶貝們在生活中經常會模仿偶像的動作和語言。家長在給寶貝買光盤和書籍的時候,一定要有選擇性,而且要給予適當引導。在幼兒園,老師也經常會提醒小朋友,可以和小朋友鬧著玩。但當別人表示不愿意這樣,或你的動作讓他不舒服時,就要立刻停止這樣做。
我時常給孩子們留些“小小的作業”,經過實踐、效果極好。
所謂的作業不是讓孩子去動手寫動手畫,而是讓他們觀察事物和大小的活動,第二天回學校告訴老師自己的所見所聞。
今周一,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晚上”的作業,讓他們自己觀察,“晚上是什么樣子的”第二天,孩子們發言了,有的說:“晚上,天上會有許多小星星,還有月亮,有的說,月亮很好看、很像小船......
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要求講述,興致非常高。這樣,既增強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對孩子們的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強化作用。
我時常給孩子們留些“小小的作業”,經過實踐、效果極好。
所謂的作業不是讓孩子去動手寫動手畫,而是讓他們觀察事物和大小的活動,第二天回學校告訴老師自己的所見所聞。
今周一,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晚上”的作業,讓他們自己觀察,“晚上是什么樣子的”第二天,孩子們發言了,有的說:“晚上,天上會有許多小星星,還有月亮,有的說,月亮很好看、很像小船......
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要求講述,興致非常高。這樣,既增強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對孩子們的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強化作用。
劉林軒小朋友是個調皮的孩子,平時一般不會老實、安靜地坐在自己位置上,所以很是讓人頭疼。
這一天,從一開始入園,我就發現這個孩子有些不對勁,說話少了,一直坐在凳子上不動,臉上的表情也很不好,他出奇的老實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就走到他面前,經過詢問,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感冒了,我給他量了量體溫,37.8度,然后便打電話通知了他的家長,讓他盡快去治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兒園的孩子尤其如此,如果孩子突然變的很老實了,一般不是什么好消息,不是生病了就是受了委屈。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必須細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才能防患于未然。
我和我們班楊老師買了一身一樣的衣服,今天一起穿到了學校里,孩子們很好奇啊。咦!張老師和楊老師的衣服是一樣的,孩子們會這樣說,還有的小朋友會說楊老師和張老師是雙胞胎嗎?我們倆就對小朋友笑笑什么也沒說。等到上課我和楊老師就想何不讓小朋友觀察我們兩個一下呢,看看我們兩個有哪些地方不同。
上課了,楊老師就問了小朋友們你們看一下我和張老師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包括衣服、鞋子、頭發等等。小朋友們就開始觀察并回答,有的小朋友說張老師和楊老師的衣服褲子是一樣的,有的小朋友說楊老師比張老師長得高;還有的小朋友說楊老師頭發比張老師頭發長等各種各樣的回答。有的小朋友見到老師會很緊張啊,這樣不僅讓孩子在生活上學會了觀察還增加了我們和孩子的親密度,讓孩子對我們沒有心理防線反而覺得我們很是容易相處。
《教師教育筆記中班3篇》:教師教育筆記中班第1篇 在教育中有這樣一個現象:5+2=0。即,一周七天,在幼兒園5天的教育,加之2天的家庭生活,孩子一周的教育等于沒有任何的效果。 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說明家
《教育筆記中班幼兒園3篇》:教育筆記中班幼兒園第1篇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中班迎來了6名新生。為了讓他們更快的適應新環境,同時讓新生和老生更快的融入到一齊,第一周我們并沒有進行過多的教學活動,大部分
《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50篇》: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第1篇篇1:小班教養筆記穩定情緒,樹常規看著已經入園一個月的豆豆班小朋友見全神貫注的在聽明教師講故事,此刻豆豆班的小朋友可能干了。我想到習慣的重要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