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9
這是一年級七巧板設計圖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平面幾何圖形的特征,數學教案-有趣的七巧板。
2. 培養學生觀察力、記憶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3.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具學具:
1. 教師準備:七巧板一套,民族音樂磁帶一盒。
2. 學生準備:一人一套七巧板。
教學過程:
師引入:小朋友們,這是什么?(七巧板)
你們玩過七巧板嗎?
師:七巧板游戲是我們老祖先的一項卓越的創造。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后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正方形,6人拼成六邊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后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只有七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七巧板在世界上有“東方魔板”之稱,風靡全世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玩玩“有趣的七巧板”。
活動一:賞一賞
1. 師:下面請小朋友觀賞幾幅由七巧板拼成的圖形。
(1)出示一艘帆船并介紹:這是一艘由七巧板拼成的乘風破浪的帆船,它是1994年由香港承辦的第34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會標。
(2)出示一棵老樹、一只烏鴉、一座橋、一間房屋,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有趣的七巧板》。問:看到這幾幅圖,你能聯想到什么?
(一首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2. 師:這些都是用七巧板拼出來的,請小朋友任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形拼一拼。
3.全班交流。選派幾人到黑板上來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動二:試一試
1.請小朋友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出正方形。
要求:先自己拼,再在小組中交流。
學生拼擺,師巡視,有困難的加以指導。
2.全班交流。選派一人到黑板上來展示自己組的拼法。
3. 小結:我們在拼擺過程中要注意這些幾何圖形互相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拼擺得又對又快。
活動三:猜一猜
1.師:老師這里有幾幅圖形的陰影
誰能猜出來它們分別是什么?
(出示:①帽子 ②小貓)
2.請每個小組選擇好一個陰影
共同合作完成。
3.全班交流。各組選派代表到黑板上來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動四:想一想(異想天開)
1. 師:剛才,小朋友擺得真不錯,接下來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異想天開說一說。
老師也拼擺了各種圖案,請小朋友觀察他們像什么,在干什么?
2.小組討論再交流。
活動五:賽一賽
1.師:下面,我們來開展一次智力拼圖比賽,比一比誰拼的圖最有創意,最與眾不同。
要求:拼出一幅自己喜歡的圖形,拼得快的同學可以去參觀別人的作品,取長補短,或者給別人的創作提一點意見,供人參考。
2. 全班交流。(作品展示)
全課總結:通過今天的活動,你覺得七巧板怎么樣?你有什么收獲?
感興趣的小朋友下課后可以把你拼出的圖案畫下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平面幾何圖形的特征。
2、培養學生觀察力、記憶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實際操作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具學具:
七巧板(學生) 多媒體課件(老師)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1、欣賞幾幅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圖片,請同學們觀察其共同特點。
(通過多媒體課件上圖片的欣賞,激發學生對七巧板的喜愛之情。)
2、用激情的語言來介紹七巧板的歷史,讓學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國人發明的一項智力游戲,使學生感到自豪并激發學生對七巧板的興趣。
(教師通過言詞滲透自己的驕傲與自豪之情,使學生可以更好的體會情感與激發興趣。)
二、學習制作七巧板
1、通過幻燈片展示七巧板的制作過程。
2、請同學們按照幻燈片上的序號在自己的七巧板上標出序號。
(七巧板的制作過程雖然十分簡單,但它在本節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決定,把它作為本節課的重點。)
三、認真觀察七巧板
通過對七巧板的觀察,讓學生找出七巧板的特點,學生說不全,教師可給予適當的指導:
1、它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
2、每種圖形有幾個?分別是幾號。
3、看一看,比一比,哪兩個圖形一樣大?
(通過對七巧板的認真觀察,讓學生可以更好的了解七巧板的基本特征,這樣又復習學過的知識,還為后面用七巧板拼圖打下基礎。)
四、利用七巧板拼數學圖形
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來拼圖:
1、從七巧板中選出兩塊板,拼出學過的數學圖形。請以為同學利用實物投影儀演示給大家看。
2、選擇七巧板中的三塊,拼出學過的數學圖形。學生匯報,教師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
3、游戲環節:
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利用所有的七巧板擺出一個正方形來,學生利用自己的七巧板也跟著擺出一個正方形來。
游戲開始!
挪動正方形其中的兩塊,把它變成一個三角形。(第一個成功的孩子用實物投影儀巖石給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再挪動三角形其中的一塊,把它變成長方形。(第一個成功的孩子用實物投影儀巖石給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再挪動長方形其中的一塊,把它變成平行四邊形。(第一個成功的孩子用實物投影儀巖石給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本環節是本節課的亮點所在,也是我教學設計的重點所在。我精心設計了這個環節,為的是孩子們在動手和動腦的過程中體會七巧板的神奇之處,激發學生地七巧板的喜愛程度,從而為以下的環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學生動手操作拼圖形
1、根據序號拼圖形
教師給出七巧板的圖形上標有序號,學生可以根據序號拼出圖形。
2、照樣子,選擇喜歡的圖形拼一拼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六幅有七巧板拼成的作品,但不出示七巧板的序號,讓學生照著樣子拼一拼,試一試。
3、猜一猜,拼一拼
出示第一幅狐貍陰影的圖片
?、?你們看它像什么?
?、?猜一猜,它可能是有哪幾塊七巧板拼成的?
?、?學生在猜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試拼。
出示其余的陰影圖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同桌之間先說說它像什么?再說說它可能有哪幾塊七巧板組成?最后試著拼一拼。
教師在此過程中發給四組同學四幅七巧板和四張紙,讓這四組同學在紙上拼,拼成后教師給她們展示在黑板上。
4、成果展示
相信學生通過一節課的練習可以用七巧板自己拼圖形了,下面就請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兩人一組拼圖形,拼成后可以利用自己的畫筆點綴自己的作品。
作品完成后,教師挑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欣賞。
(學生動手拼圖的環節我分為四個步驟,它們是從簡單到難一步一步過度過來的,如果一上來就讓學生自己動手拼圖形那一定是行不通的。所以我決定要一步一步的來,讓孩子們的過程走扎實,這樣孩子們結束了這節課后猜可以拼出優秀的圖形來。)
六、作業布置:
請學生欣賞幾幅由學生共同合作創作的七巧板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創作一幅由意義的七巧板的圖畫,周五展示給大家看。
(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動手、動腦以及小組合作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識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 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1.各種形狀的物體。
2. 圖形卡片。
3. 計算機軟件、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情。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學生可能回答可分成這樣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機板書名稱。
[通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
2. 摸一摸,感知特點。
?。?)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2)匯報交流
學生可能說出:
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圓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球:是圓圓的。
(如果學生說出長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等,教師應給予肯定,但不要求學生必須說出來。)
[通過學生操作、觀察,進一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點,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識。]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 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
投影出示實物圖鞋盒,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后抽象出長方體圖形。
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抽象出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
[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培養學生抽象能力。]
2. 記憶想象
?。?)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辯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應的實物。
?。?)學生閉眼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學生閉眼按教師要求拿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教師給出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讓學生進行辯認。
[通過記憶想像,使學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1. 做一做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現圓柱會轱轆,然后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
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穩。
[通過操作,使學生親自體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 游戲看誰摸得準。
?。?)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
[通過游戲,不僅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 數圖形。
投影出示練習五第2題,問:這只小動物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
五、全課小結 (略)
六、游戲
先讓學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狀的實物能搭出什么來?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單元要點分析:
教學內容: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過程與方法: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化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重難點、關鍵:
1.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2.難點: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3.關鍵: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
課時劃分: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1課時
2.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1課時
3.練習四 1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教學內容: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課本第18~2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一個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面畫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些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將繼續來認識一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探究新知
1.搭積木。
(1)每一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積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搭一搭。
分小組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拼搭的情況。
(2)提問,觀察拼搭的積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積木中哪些是已經認識的,哪些還不認識?
(3)分類:
教師從中取出1個長方體,讓學生說出名稱并要求學生把拼搭中的所有長方體都拿出來放在一起。
學生用類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積木進行分類。學生分組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分類的情況。
匯報分類結果,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4)認識平面。
?、偈紫扔^察長方體,觀察各塊長方體積木正向著我們的那個面,然后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樣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形。
板書: 長方形
觀察長方體的每個面與黑板上畫的長方形一樣嗎?
(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②觀察正方體,觀察各塊正方體積木正向著我們的那個面。然后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正方形。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樣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書: 正方形
觀察正方體的每個面與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樣嗎?
(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塾^察圓柱。觀察圓柱一個正向著我們的那個底面,然后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樣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