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1
這是小學數學一年級加法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p23~24,練習三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實踐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知道加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小黑板、數字卡片、每個學生準備三個圓紙片和2個三角形,5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引導學生從1數到5,再從5倒數到1。
2、看圖填數字:
3、出示數字卡片,讀數(開火車讀、個人讀、小組讀等形式)。
4、按順序填數: 1()3()5。
5、搶答:看卡片說數,復習數的組成。
二、新授:
1、教師在黑板上先貼1張圓紙片,然后再貼2張圓紙片,指名上來在圖下寫數字,合起來是幾? (同樣請小朋友上來也可以)
2、從圖象抽象出數字,把1和2合起來,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表示,板書+
3、引導學生說出1+2是多少,用數字表示是多少?邊說邊寫1+2=3
4、我們把1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板書課題:加法)
5、讀一讀加法算式(可跟教師讀、小組內互相檢查讀、指名讀等)可邊讀邊做手勢。
6、教師引導學生,這幅圖還可以怎么列式?讓學生看圖說一句話,并列式。
7、再舉個例子,學生自學。
8、小組內學習,動手擺擺,邊說邊做手勢,全組一起說等于幾,并把式子寫下來(要求每人都擺一次:1+2,2+1,1+3,3+1)
9、我當小老師:舉個例子,給大家出加法算式題。
三、小結: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認識了什么新朋友?
四、練習:
1、P23做一做,學生邊動手擺邊說式子和得數。
2、教師指導做P24做一做第1、2題。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3頁例題及“做—做”,完成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號和“=”號,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看圖說數字。
2.示圖(幻燈片)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動物在跑步比賽,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還看到一只小鳥在喊。
師:這只小鳥說了些什么呢?
教師領讀,學生讀: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很快吸引了學生,打開“你看到了什么?”這一話題,學生像小鳥歸巢一樣嘰嘰喳喳說開了,想表現的欲望非常強。一組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舊知,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這一幅圖制作成課件,配以動態展現,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題。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這時的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老師反復操作活動片,如右圖)
生1:小狗和小貓趕上了小兔。
生2: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來小兔跑在最前面,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就是合起來的意思 (老師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它們合起來有幾只?
生:它們合起來有3只。
師: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認識它。
(板書:加法)
[通過演示,學生發現“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引出“它們合起來有3只”,很自然地產生“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學生明白了加法原來就在身邊。]
2.直觀演示,感知含義。
師: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合起來用數字表示,就是幾和幾加起來?
生1:1和2加起來等于3。
師:×××同學真聰明!在數學上,1和2加起來,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書: 1 + 2 = 3
加號 等號
讀作:1加2等于3。
教師領讀,學生讀。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你準備怎么記住它們?
生1:加號像一個+字架,等號像一雙筷子。
生2:我是這樣記的:原來就有一橫,后來又有一豎,它們合起來就成了加號啦,上下兩橫一樣長,是相等長的`就是等號。
師:同學們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穎別致的想法,有從形象上,也有從含義上的,這不僅對加號和等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觀察畫面,體會含義。
讓學生看書上氣球圖。
師:誰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生:3只紅氣球,1只藍氣球,合起來有 4只氣球。
師:與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并且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根據回答板書:3+1=4。
讓學生讀一遍算式。
[反思:我覺得這一環節處理得不恰當,教師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固定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對加法已有初步認識,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探究。]
4.發散聯想,理解含義。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媽媽給我買回1個本子,我爸爸又給我買回2個本子,我一共有3個本子,1+2=3。
生2:我們家有2個大人,1個小孩,一共有3個人,2+1=3。
生3:我們學校一年級有3個班在二樓,1個班在三樓,一年級一共有4個班,3+1=4。
生4:我們教室講臺上面有1盞燈,我們座位上面有4盞燈,一共有5盞燈,1+4=5。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思路豐富多彩,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鞏固提高
1.動手操作。
(1)第23頁“做一做”。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然后一學生上臺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擺小棒。
2+1 1+1 2+2
教師出示口算卡,學生用小棒擺,同桌互相相檢查。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3頁例題及“做—做”,完成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號和“=”號,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看圖說數字。
2.示圖(幻燈片)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動物在跑步比賽,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還看到一只小鳥在喊。
師:這只小鳥說了些什么呢?
教師領讀,學生讀: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很快吸引了學生,打開“你看到了什么?”這一話題,學生像小鳥歸巢一樣嘰嘰喳喳說開了,想表現的欲望非常強。一組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舊知,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這一幅圖制作成課件,配以動態展現,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題。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這時的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老師反復操作活動片,如右圖)
生1:小狗和小貓趕上了小兔。
生2: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來小兔跑在最前面,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就是合起來的意思 (老師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它們合起來有幾只?
生:它們合起來有3只。
師: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認識它。
(板書:加法)
[通過演示,學生發現“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引出“它們合起來有3只”,很自然地產生“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學生明白了加法原來就在身邊。]
2.直觀演示,感知含義。
師: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合起來用數字表示,就是幾和幾加起來?
生1:1和2加起來等于3。
師:×××同學真聰明!在數學上,1和2加起來,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書: 1 + 2 = 3
加號 等號
讀作:1加2等于3。
教師領讀,學生讀。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你準備怎么記住它們?
生1:加號像一個+字架,等號像一雙筷子。
生2:我是這樣記的:原來就有一橫,后來又有一豎,它們合起來就成了加號啦,上下兩橫一樣長,是相等長的`就是等號。
師:同學們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穎別致的想法,有從形象上,也有從含義上的,這不僅對加號和等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觀察畫面,體會含義。
讓學生看書上氣球圖。
師:誰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生:3只紅氣球,1只藍氣球,合起來有 4只氣球。
師:與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并且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根據回答板書:3+1=4。
讓學生讀一遍算式。
[反思:我覺得這一環節處理得不恰當,教師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固定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對加法已有初步認識,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探究。]
4.發散聯想,理解含義。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媽媽給我買回1個本子,我爸爸又給我買回2個本子,我一共有3個本子,1+2=3。
生2:我們家有2個大人,1個小孩,一共有3個人,2+1=3。
生3:我們學校一年級有3個班在二樓,1個班在三樓,一年級一共有4個班,3+1=4。
生4:我們教室講臺上面有1盞燈,我們座位上面有4盞燈,一共有5盞燈,1+4=5。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思路豐富多彩,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鞏固提高
1.動手操作。
(1)第23頁“做一做”。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然后一學生上臺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擺小棒。
2+1 1+1 2+2
課題
加 法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加法”這節課是計算數學的起始課。大多數學生入學時已經會算一些簡單的加法,但是對于加法的含義未必理解得很清楚。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1.重視多媒體的作用。
對于例題的講解,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由形象、直觀的實物過渡到具體的加法運算,使學生充分地感知了加法的含義——把兩個數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新知中去。
2.學與練有機結合。
把枯燥的練習融入到有趣的游戲活動中,使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在活動中練習,在練習中鞏固,在競賽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在生活中學數學。
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力求使課堂生活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取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豐富了學生對加法的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教具、小棒
學生準備:學具、小棒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效果檢測
一、游戲導入。(5分鐘)
對口令游戲。(5以內數的組合)
舉例:
師:我說1。
生:我說2。
1和2組成3。
要求:教師說前半部分,學生說后半部分,并將師生說的兩個數組合。
和教師做對口令的游戲,將5以內數的組合熟練應用。
1.寫一寫。
二、合作探究。(20分鐘)
1.直觀演示,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
(1)出示小丑拿氣球圖(一),引導學生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2)動畫演示圖(二)。
師:你又看到了什么?誰能完整地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3)師:這4個氣球是由哪兩部分合起來的?
(4)師小結:小丑手里的4個氣球是由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合起來得到的。(做合的動作)
2.擺一擺。
(1)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小圓片代替氣球擺一擺。
(2)指名到臺前擺一擺。
3.出示點子圖。
(1)教師利用課件演示,邊演示邊說明:小丑的4個氣球是由兩部分合起來的,一邊是3個紅氣球,一邊是1個綠氣球。(用點子圖代替氣球)先演示左邊3個點,中間1條線,右邊1個點,再把這4個點圈起來。
(2)引導學生理解所畫的圈的意思。
4.出示加法算式。
(1)師:像這樣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的問題,我們就用加法來計算。
(2)引導學生寫出加法算式。
師講解:先寫3,表示右手的3個氣球,再寫1,表示左手的1個氣球,把這些氣球合在一起,一共是4個氣球,在兩個數的中間寫加號,寫加號時,先寫一橫,再寫一豎,最后寫等號和4。(板書:3+1=4)
(3)引導學生讀一讀3+1=4。
(4)引導學生認識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5.拓展。
生活中有哪些問題還能用3+1=4來表示呢?
6.明確算法,先有3只小松鼠,又跑來2只。(出示課件)
(1)引導學生明確圖意。
(2)引導學生列出加法算式。
(3)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4)引導學生找出最簡便的算法。
1.(1)回答問題:小丑一只手拿著3個氣球,另一只手拿著1個氣球。
(2)觀察動畫,發現問題,并敘述圖意:小丑一只手有3個紅氣球,另一只手有1個綠氣球,把這些氣球合在一起是4個氣球。
(3)學生到黑板前指圖說明,邊說明邊配手勢。
(4)初步感知“合”的意思。
2.(1)動手操作,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
(2)上臺前演示擺的過程。
3.(1)觀看教師用動畫演示的過程,直觀地感知“合”的含義,為下面加法含義的理解作鋪墊。
(2)小組交流,得出結論:這個圈表示的是合在一起的意思。
4.(1)明確本節課的內容。
(2)在老師的講解下了解加法算式的含義。算式3+1=4中的“3”表示3個紅氣球,“1”表示1個綠氣球,合在一起是4個氣球。
(3)3+1=4讀作:3加1等于4。
(4)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5.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例如:有3朵紅花,1朵粉花,合在一起是4朵花,即3+1=4。
6.(1)看圖,小組內交流意見。
(2)在討論、交流后列出加法算式3+2=5。
(3)小組合作,討論并交流算法。
①數數法。
②接著數。
③利用數的組成計算。
(4)通過對比,找出計算又快又準的方法,即利用數的組成計算。
2.看算式,先畫△,再寫出得數。
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
2+1=
3.兩只手做出3和2合在一起的動作,并試著寫出加法算式。
4.說一說3+2=5可以表示哪些事物之間的聯系。
5.寫出5以內的兩道加法算式。
6.算一算,想一想,說一說。
1+4=
4+1=
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7.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3=
1+4=
2+2=
1+1=
2+1=
4+1=
3+1=
3+2=
三、鞏固練習。(10分鐘)
1.口算搶答。(男女生比賽)
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
2.看圖列式計算。
3+□=□
●● ●●
2+□=□
引導同桌之間交流。
3.算一算。
4.小游戲:送信小能手。
1.計算結果,發現規律: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看圖,明確圖意后列出算式,全班反饋。3+1=4 2+2=4
3.通過計算,進一步明確加法的含義。
4.計算出結果后,將信封與相應的郵筒用線連起來。
8.用5個△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9.巧動腦。
□+□=4
□+□=5
四、課堂總結。(5分鐘)
1.說一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2.布置作業。
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
教師批注
板書設計
加 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