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3
這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累計30多個常用偏旁部首,能說出其名稱、表示的大概意思,能寫出偏旁部首和例字。
2、學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能夠根據偏旁部首猜猜字義。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孩子們,這學期我們認識了很多的部首,也交了很多朋友,快到期末了,部首們想挑戰你們,看看你們還記不記得它們,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生:敢
師:部首們可聰明著呢,它們設置了許多的關卡,看看你們能不能闖關成功。
二、 闖關
1、第一關:說出下列生字中的部首名稱和表示的意思。要求每人依次說一個部首并說說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讀讀字。(抽生匯報)(設計意圖:部首與生字相結合,生字大多數為本學期認字表中及寫字表中生字,既鞏固了部首又復習了生字)
師:你們好厲害啊!全都認識了。你還知道什么部首?
師:恭喜過關,繼續闖關。有的部首寶寶們長得可像了,你們來
2、第二關:火眼金睛 辨一辨(生字中的部首有什么不同)(抽生說
出部首的名稱,再教讀部首對應的生字)(設計意圖:區別本學期所學的相似部首)
師:哇,我們又闖過一關了。部首寶寶們可喜歡交朋友了,除了你們,它們還想交更多的朋友,你能給他們找找朋友嗎?
3、第三關:找朋友(讓生寫出部首對應的漢字,可以出示相應題單,抽三名,依次展示并及時讓其他孩子補充)。(注:既然是寫一寫,就可以結合寫字表。所出部首為語文天地中應掌握及寫字表部首出現較多。設計意圖:既鞏固部首又復習生字)生匯報
4、第四關換新衣 快過年了,部首們也想穿穿新衣,看看你能給它換幾件新衣服呢?(做做部首加減法,可出示題單。請一人匯報然后再讓他出一個字考考其他同學)(注:所找練習題為語文天地中題)生匯報
5、做游戲還有些部首寶寶們也想換新衣,拿出你們的制作的卡片,在小組內拼拼字吧!(設計意圖:鞏固部首和字)
小組匯報,師出示“訟”讓生猜猜,拿出字典查查。引出捉迷藏。
6、第五關 捉迷藏 現在想和你們捉迷藏,你瞧,都跑到字典里去了,你能快速地在字典里面找出它們相對應的字嗎?要求,分組查字(ppt出示用表格的方式出示要查的字 覽、舀、翔、醉,分組查字)(注:所選字為認字表中生字,部首是本冊要求掌握的。設計意圖:運用部首查字)生匯報。
師:孩子們, 好朋友就應該互相幫忙,部首給你們的幫助可大了,如果你在閱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根據部首猜一猜哦。
7、第六關 想一想 猜一猜 (設計意圖:學會運用。根據部首猜字義猜讀音)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
2、經歷探索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新意識。
4、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談話: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容,說一說從圖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專線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
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
(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兩位數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
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既不是整十數,又不是一位數,應該怎么計算呢?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匯報。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后從被減數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
(2)兩位數的退位減。
師:怎么解決第二個問題呢?
生:列式65-48.
師:請根據剛剛的口算經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然后嘗試填寫下列( ):先算65-( )=(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里分別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學生根據討論填空。
(3)比較算式。
教學目標:
1。根據現實的問題情境合理選擇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將三位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數或整十數進行近似計算。
2。通過估算方法的學習,使學生體會估算在生活實際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建立在前面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與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基礎之上的,由于學生沒有學過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精算,在本課的估算中,他們還必須將三位數估成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進行計算。又因為估算本身就是一種開放型的創造性活動,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因內容而定,因實際情況而變化,往往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而三年級的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過程中,所以,本課必須加強估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有章可循,進行合理的估算。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結合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同時重點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學用不等式的性質進行估算的策略。二是教學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估算。而這也正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估算。
教學難點:根據現實情境,合理選擇估算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問題引入
(一)復習舊知
1。課件呈現:P9的主題圖,這一所學校的學生正要乘汽車去世博會參觀,誰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級的人數?請學生直接報出答案后,再說一說是怎么算的。
2。學生匯報完畢,教師點擊課件:小精靈也算了一算,這個學校的一到三年級來了221人,四到六年級來了239人。
3。點擊課件呈現本課P15的主題圖中的巨幕影院:他們參觀完了世博園,來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場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電影。
(二)引入新課
1。點擊課件,呈現P15的主題圖,出現三條數學信息。
2。引導學生閱讀與理解: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學生匯報:巨幕影院有441個座位;一到三年級有221人;四到六年級有239人;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時,教師及時給予引導與肯定,最后引出本課的問題是: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
(3)讓學生討論解題思路:要想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能不能坐得下的問題,其實就是求什么?引導學生發現:其實就是比較六個年級的學生人數與座位數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個年級學生的總人數,而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21+239=
3。適時引導,引入新課
(1)師:我們還沒有學習過三位數加三位數,怎么辦?可能有學生說:我會算。教師要加以表揚。同時引導:因為這個問題是問能不能坐得下,并沒有讓我們去求兩者之間具體的差。也就是說,不一定非得要準確算出六個年級學生的人數,我們可以通過估算,算出六個年級學生的大概數,也能解決這個問題。
(2)師: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與上面這個問題類似的情況,其實啊,精確的計算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用大致的估算,同樣也能解決上面的問題。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之后,我們都能用今天學到的估算來解決類似的問題了!
(3)點明課題并板書:用估算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復習,既進一步鞏固學習過的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也是為接下來的估算作知識遷移的原始儲備;同時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明確利用估算同樣可以直接來解決問題,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學生出現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學例4。
1。提出問題:我們要先算出六年級學生人數的大概有多少人。那這道題我們應該怎么估算呢?你們想自己試試嗎?
2。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師巡視,及時到各小組中聽聽學生們的想法。
3。學生匯報估算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巡視中了解的情況,選取有代表性的小組匯報,教師做適當引導。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種,但重點讓學生匯報以下兩種:
(1)將221看成200,239看成200,這樣算出200+200=400,雖然我們知道221+239>400,但無法確定是否大于441。
(2)將221看成220,239看成230,這樣算出220+230=450,因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學生匯報時,教師利用課件呈現出已經整理好的兩種估算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4。回顧反思
(1)小組討論:以上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
①相同點是:都是將兩個數往小估,估成一個整百數或者是與之接近的整十數,然后相加得到一個新的中間數。
②不同點是:第一種估算方法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這種方法不合理;第二種方法能順利解決問題。
(2)反思:小組討論:為什么第一種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導學生發現:那是因為第一種估算方法將兩個數都估成整百數,與這兩個數本身的誤差比較大。而第二種方法是將這兩個數估成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誤差小。
②教師強調:所以,我們在利用估算解決問題時,并不是隨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隨意的估成整百數或整十數。要根據數據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單位,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5。介紹其它算法:請學生匯報其它算法,如果學生沒有,教師可以補充。
(1)將221看成220,239看成240,這樣算出220+240=460。因為第一個數估小了1,而第二個數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結果就是精確計算的結果。因為460>441,所以座位不夠。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匯報交流、比較反思,體現估算方法多樣化和估算策略的滲透。使學生明確估算時,需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和問題的情境靈活選擇估算方法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饋練習:課件呈現P15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思考,自己選擇估算策略解決問題。
2。指名匯報估算方法。
3。學生匯報完畢,教師重點講解下面的方法:
將196看成200,將226看成230,這樣算出200+230=430,因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較分析:本題的估算策略與上題有區別都是將兩個數往大估:一個估成整百數,一個估成整十數。
【設計意圖:通過反饋練習,讓學生獨立嘗試選擇估算策略、運用估算方法來解決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豐富學生用估算解決問題的策略,鞏固方法。】
三、多種練習,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1)給數找家:P17練習三的第5題:課件呈現第5題,將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學生先獨立在書上完成,而后匯報,學生直接說結果,教師點擊課件,相應的數就飛進相對應的小房子。同時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小貓抓魚:P17練習三的第6題:指名學生回答,學生要說出估算的過程。教師在課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媽媽的小幫手:P17練習三的第8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與方法,最后師生共同整理方法。
2。變式練習P17練習三的第7題。
(1)課件呈現題目: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已知飛機票是700元,動車票是218元;所求問題是:坐動車比坐飛機大約便宜多少錢?因為是求“大約”便宜多少錢,所以本題只需要用估算來解決就行了。
(2)學生獨立嘗試,估算解決。
(3)匯報方法: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700本身就是一個整百數,只要將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約便宜500元。
如果有學生說出:將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約便宜480元;教師對于這樣的方法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充分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運用所學估算策略與方法來解決問題,進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體會估算的策略與方法是與問題的具體情境來決定的,感受靈活運用估算策略與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課小結,質疑延伸
(一)師生共同小結
1。學生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你有什么收獲與體會?
(二)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你們對于估算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教師延伸:今天我們初步學習利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與方法,今后還有更多的估算策略與方法:如四舍五入法、進一法、去尾法等,等待著我們去學習、去探索!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整理小結,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課所學知識;給學生創造質疑的機會,提出疑惑,同時,教師對學生將來的估算學習進行簡單的延伸】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本單元所學的內容,讓學生總結出口算、筆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
2、通過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體會估算的意義以及估算的策略的靈活性。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內容
教科書 第102-103頁。
教學過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學生獨立完成第102頁第1題。
2、指名算得對又快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二、復習筆算。
1、問:筆算萬以內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學互答。
3、教師綜合歸納萬以內數加減法筆算方法。
4、學生完成第102頁第2題。(要求計算要認真)
三、復習估算。
1、猜一猜,這些數接近哪個整百整十數?
老師說數,學生猜。
2、估算。
792+186 587+412
629-348 436-247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完成第102頁第3題。
四、數學活動。
1、口算練習。
一人說算式,一人說得數,在相同時間內說得又多又對的老師發給獎品。
2、筆算練習。
(1)教師給出一些數寫在黑板上。
180 360 450 340
(學生兩人為一組,一人用以上的兩個數來出加減法題目,另一人計算,每做完一題后,兩人互換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數做做看。
3、估算練習。
(1)學生討論,怎樣估算?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題。
五、全課小結。
六、布置作業。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