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8
這是上下前后教案一年級人教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的辨認物體的“上、下”的位置關系,理解上下的含義。
2、在交流觀察的過程中,經歷對位置關系“上、下”的認識過程。關注語言的表達力和動手操作提升。
3、認識理解"前、?后"位置關系的基本含義,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定“前、后"位置關系,初步感受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重點:理解“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能從具體情景中確定"前、后",初步體驗物體"前、后"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流程:
(一)聯系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后面呢? (學生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生生互動,調動學習興趣?!?/p>
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二)仔細觀察,理解位置
1、教學上、下
(出示主題圖)師:這是南京長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并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系。
2、教學前、后。
讓一組學生排成一縱隊,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學會用前、后相互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位置,指名說。
【設計意圖: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敢想敢說,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p>
(三)1.游戲 :一切行動聽指揮
請幾名學生在教室內隨意走動,當教師說“停”時,向全體同學說一說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學的方位詞“上”、“下”、“前”、“后”。
2.畫鼻子
在黑板上畫一動物頭像,讓學生輪流給小動物添上鼻子,做游戲的學生需蒙上眼睛,其他學生可用所學方位詞提醒該同學,讓其順利添上鼻子。
3.體驗前后的相對性
(請3位同學到前面來,按順序排好,面向南。)大家看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他的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呢?
師:向后轉?,F在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1、因為發生了變化。
2、因為臉朝的方向不一樣了
3、因為方向發生了變化,前后的位置就不一樣了
師:向后轉?,F在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1、因為發生了變化。
2、因為臉朝的方向不一樣了。
3、因為方向發生了變化,前后的位置就不一樣了。
師:真聰明?。ń處熯M行小結)我們說二個人或一個物在前面還是在后面,首先要看面對的方向或者和誰比,面對的方向不同,前后的位置就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練習,進一步感知位置的相對性,并通過語言表達,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聯系實際,拓展運用
1.計算機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自身的臥室。
2.同學運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生活中的情境。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活動的練習,既聯系了學生的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暢談收獲,評價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植根于現實”,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如:教學上下的時候,出示大橋的情景,同時讓學生看看教室的上面是什么,教室的下面是什么,當有學生說出有垃圾的時候,又可以進行講衛生的教育。教學前后,通過排隊的情境,既能讓學生感受到前后的相對性,又能進行社會公德教育。但是這節課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參照物的概念要講嗎?在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上,要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對性,但是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但教師提問,為什么火車一會在上面一會在下面的時候,學生是很難講出來參照物不同的,我覺得只能讓學生在活動情境中體會到相對性就可以了,不用加以總結。
2、為什么上課講得頭頭是道,而作業卻錯誤百出呢?在教學前后的時候,鞏固練習中,動物游泳比賽,有部分學生填了上下。說明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并沒有完全理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頁的例題,第10~11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劢滩暮單觯?/p>
本課教學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教材提供學生熟悉的教室場景,讓學生通過觀察,領會上下、前后的含義,認識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組織學生領會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想想做做通過看一看、擺一擺、說一說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關系的習慣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空間觀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物體之間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
?。劢虒W目標]
1 在具體場景里體會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上下、前后的方位
2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決日常生活里的簡單問題,初步學會用上下、前后等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發展初步的位置觀念
3 在分組學習中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劢虒W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 觀察:小朋友觀察自己寬敞、漂亮的教室,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講臺、課桌椅、小朋友)
2 設疑: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呢
3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一認它們之間的位置。(板書:認位置)
二、討論交流,感悟新知
1 出示主題圖教室
提問:觀察主題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 (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說一說) 告訴學生圖中四個小朋友的姓名
2 討論交流
(1)組內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 小明在小軍的什么位置
(2)小組匯報。板書:國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軍前面
(3)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上面,還可以怎么說 小明在小軍的前面,又可以怎樣說
3 分組討論
提問:你還能找出圖中哪些物體有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
討論后匯報:
地球儀在講臺的上面,講臺在地球儀的下面
小紅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紅的后面
4 聯系教室真實場景,感悟位置關系
小組學生相互說一說、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
指出:兩物體之間有一定的位置關系,
如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面,那么另一個物體就在這個物體的下面。
如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前面,那么另一個物體就在這個物體的后面
5 游戲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認得準
三、拓展應用,深化提高
1 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指一指、說一說,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讓學生轉換位置后說一說,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 想想做做第2題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學生獨立擺一擺
(2)小組內相互檢查擺得對不對
(3)小組采取互幫活動,把小朋友擺得不對的地方糾正過來
3 想想做做第3、4、5題
情境1:有幾只小動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也高興地趕來了。(投影演示動物圖)
小朋友,你能說說這些動物之間的位置關系嗎
小組討論后匯報
情境2:小動物們為了答謝小朋友說出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想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它們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來排排隊
上來排隊的小朋友分別說一說,我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據冰箱里物品擺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說一句話嗎
情境4:最后,小動物們還邀請小朋友去看電視呢!(投影演示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學知識說一說它們的位置關系嗎
小組交流后匯報
四、總結評價
1 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哪些本領
先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
2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種物品間的位置關系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總評]
認位置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場景里體會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決日常生活里的簡單問題。具體地講,這節課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 關系
2 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描述物體所在位置,不但培 養了學生用上下、前后等詞描述物體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
3 選用了觀察、討論、游戲等生動活潑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喜聞樂見中主動探索位置關系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4 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自我評價能力培養。如小組同學相互檢查擺得對不對;小組成員間開展互幫活動,把擺得不對的地方糾正過來等等
活動目標
1.理解并掌握方位:上下、前后
2、能用方位詞準確說出物體的位置
3、喜歡參與數學游戲,體驗數學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重點:理解方位詞上下左右
難點:能用準確的方位詞說出物體的位置
活動準備
與幼兒數量同樣多的玩偶、椅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小朋友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動物玩偶之家,今天大熊老師要給動物們上課啦,大熊老師忘帶眼鏡,去拿眼鏡了!小動物們趁大熊老師不在,可就調皮了,小貓悄悄的離開座位跑到了桌子的下面,小熊也跟著離開座位跑到了箱子的前面玩,小猴也坐不住了,跳到了箱子的后面!但是還有小動物乖乖的坐在桌子的上面,真是乖寶寶!(大家好,我是動物玩偶之家的大熊老師,現在我要給小動物們上課了,恩?小動物們都去哪了呢?小朋友們你們能幫我找到他們嗎?)
二、理解并掌握方位:上下、前后
1、感知方位:上下、前后;嘗試說一說玩偶在哪里?
幼兒說一說玩偶在什么地方,給幼兒一個自由說的機會,引導幼兒理解上、下、前、后這些方位詞,還要鼓勵幼兒用正確完整的語言講述。
2、幼兒嘗試根據方位詞找到玩偶。
(小朋友可以幫我請小動物們出來嗎?XX小朋友,你來說一說,小兔在哪里?(桌子下面)好,請你幫我請它過來!XX小朋友請你幫我把箱子上面的小動物請到老師這里來!)
三、通過游戲“捉迷藏“,引導幼兒用完整的方位詞說出玩偶的具體位置,如:我的玩偶藏在了桌子下面。
?。ㄒ唬┯螒颍鹤矫圆?/p>
1、幼兒能找出玩偶,并說出完整方位詞。
(謝謝小朋友們的幫助,小動物們現在到齊了!大熊老師今天會跟動物玩捉迷藏的游戲,小動物藏起來,大熊老師來找,你們來幫大熊老師)。
2、幼兒藏玩偶,并能用完整方位詞說一說玩偶的具體位置。
小朋友藏玩偶,老師按照幼兒說出的方位詞找玩偶,引導幼兒能完整的表述出玩偶的所在位置。
三、活動延伸:游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鞏固幼兒對方位詞的理解!使幼兒能在學中玩,玩中學!
活動總結
《3~6對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數學認知目標3:
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3~4對目標之二中指出:
能感知物體基本的空間位置與方位,理解上下、前后等方位詞。小班幼兒末期的幼兒已經具備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詞,所以根據《指南》的精神和孩子們的需求,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小班幼兒空間表征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出循序發展的三大參照體系:自我中心參照體系、固體參照體系、協調性參照體系。我設計的這次活動主要運用了固體參照體系,讓幼兒通過參照物桌子、箱子來辨別空間方位上下、前后。小班幼兒對玩偶、動物十分感興趣,于是我選取了小玩偶為活動線索,吸引幼兒,通過“幫大熊老師找玩偶”的導入環節,引導幼兒初步感知上下、前后,孩子們興趣濃厚,積極的參與到游戲中;同時我又設計了游戲,與小玩偶“捉迷藏”,通過游戲引導孩子們能將玩偶找到,并能用方位詞說出玩偶的具體位置。幼兒積極性很高,參與性很強,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完成目標。最后我又將活動延伸到戶外,在戶外活動游戲《小孩小孩真愛玩》中,將方位上下、前后融入到游戲中,讓孩子們在各個生活環節中,反復鞏固掌握到的方位詞。
活動名稱:
復習大小、長短、前后、上下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復習鞏固大小、長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養幼兒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大、小球(與幼兒人數相同)、大小盆各一個、長繩短繩各一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相同、長橋短橋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個易拉罐)、大樹一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大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大果子)大圓點、小圓點的粘貼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附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大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導入。簡單說明戶外活動要求。
?。ǘ┗静糠郑?/p>
1、復習鞏固區別大小。
出示許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讓幼兒觀察。
師:場地上放有許多球,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球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師:請大花把大球拿起來,放到大盆里,請小花把小球拿起來放到小盆里。
幼兒邊操作,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還是小球?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之間互相比較,誰的大誰的小。
2、復習鞏固區別長短。
出示二根繩子,一根長繩,一根短繩。
師:場地上放有兩根繩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著兩根繩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繩子長,一根繩子短。
師:請大花走長繩小花走短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你走的是長繩還是短繩?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每人取一根毛線繩,互相比較長短。說出誰的長誰的短。
3、復習鞏固區別前后。
出示玩具娃娃讓幼兒觀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
師:請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請小花到娃娃后面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換活動一次。
游戲:看誰反應快。師:小花站到老師前面,大花站到老師后面。再交換活動一次。
4、復習鞏固區別上下。
出示大樹,讓幼兒觀察樹上有什么?樹下有什么?
幼:樹上有果子,樹下有筐子。
師:請大花去摘樹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樹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請把果子放到樹下小花的筐子里。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換活動一次。
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觀察,說出頭在身體的上面,腳在身體的下面。
?。ㄈ┙Y束部分:
游戲結束:幼兒按大小頭飾分成兩組,分別跑過長短兩座“橋”大花去拿樹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樹上的小果子,再分別到玩具娃娃的前邊與后邊。
教師講評,表揚活動認真的幼兒。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