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9
這是三角形的認識導入環節,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體會三角形的本質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含義,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認識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觀察操作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過程: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在畫中建立概念
其實三角形大家并不陌生,現在請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畫下來。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
三條線段怎樣畫才會是三角形?
由3條線段圍成(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強化概念
不在一條線上的三個點就能確定一個三角形。
4、介紹各部分名稱
二、三角形的穩定性
1、設疑
為什么要把籬笆圍成這種形狀?
2、操作
圍一圍、拉一拉、比一比小結:當三角形的三條邊長確定后,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確定了,所以在拉的時候,三角形才不會變形,這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3、欣賞
三、三角形的高
1、初認高
回憶點到直線的垂直線段。
其實在三角形中,像這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所作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識高
移動頂點,找高。
旋轉三角形,辨高。小結:只要是從頂點向對邊做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還有其他高嗎?
3、畫高
① 畫AB邊上的高。
展示學生作品。
畫高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結:看來我們的高不僅要垂直、要從頂點出發,還要注意所畫的高與底要對應。
② 再畫出AC邊上的高。
③ 在指定底上畫高。
四、課堂總結
教學目標
三角形的認識(一)
(一)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學會按角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
(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和特征,會按角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指出下面各是什么圖形?(投影)
說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是直線、射線還是線段?
2.指出下面各是什么角?
說出什么叫直角、銳角、鈍角?
組成角的兩條邊是什么線?
3.請大家在本子上畫出直角(用三角板)、銳角、鈍角各一個.
小結:我們已經學習了線段和角,如果把角的兩條邊改為線段,把角的兩個端點連起來會出現什么圖形?(三角形)
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和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理解三角形的意義.
(1)我們已學過三角形,你能舉例說出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嗎?(紅領巾、三角板、小紅旗等)
(2)結合復習題,思考討論:
①三角形是幾條線段圍成的?
②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鞏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句話對不對?為什么?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強調,看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要從兩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條線段,二是要看是否圍成的封閉圖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剛才大家找出這么多三角形,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進一步觀察一下,這些三角形有沒有共同的地方?
啟發學生明確:它們都是三條線段圍成的,它們都有三個角,都有三個頂點.
再引導學生概括: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每兩條線段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
3.教學三角形的特性.
我們學習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車的車架、房梁架等.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們來做一次實驗.
教師用事先準備好的木框,讓同學們拉一拉.
先拉五邊形木框.(變形)
再拉四邊形木框.(變形)
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動,三角形不變).
提問:通過三角形木框拉不動,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明確: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固定不變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舉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嗎?(椅子腿松動了,可以固定一個三角形鐵架)
4.教學三角形的分類.
三角形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根據三角形中角的不同進行分類.怎樣分?
(1)出示投影片,觀察每個三角形內角的度數.
(2)比較這三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3)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4)三角形的關系.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5)怎樣判斷三角形的類型呢?
填表后觀察.(投影)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最大的內角.……
(三)鞏固反饋
1.說說三角形的意義、特征.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3.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為哪幾類?
4.判斷題.
(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銳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個銳角,可以斷定這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兩個直角嗎?為什么?
(四)作業
練習三十一第1~3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是學習研究其它幾何圖形的基礎,在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這部分內容很重要.
本課教學既重視概念教學,又重視學生實踐,不僅教知識,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能力.
新課第一部分,首先讓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過學生自己舉例,觀察,討論后引導學生概括出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第二部分,讓學生通過對各種形狀三角形的`觀察、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從而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第三部分,學習三角形的特性.讓學生自己動手拉一拉五邊形、四邊形、三角形的木框,從而發現三角形的特性,即具有穩定性.
第四部分,學習三角形的分類.學生在觀察比較各種不同的三角形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基礎上,把三角形按角分類,可以分成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概括出各種三角形的定義,并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思維中分辨,在觀察中思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提高觀察、概括能力.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認識(一)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按角分類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給三角形分類.
數學教案-三角形的認識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認識三角形及其分類.
教學難點
正確掌握畫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課前調查.
課前調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出示下圖:
3.導入 新課.
教師導入 :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關于三角形你還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學生發言,并提出以下學習目標: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樣分類?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
三、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1.教學三角形的意義.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條邊,你們分組擺一擺,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
(2)繼續演示課件“三角形”.
教師:看一看哪組和你擺的一樣,它們是三角形嗎?
(3)分組討論:如果我們擺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條線段,那么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呢?
(4)教師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樣擺的,從而使學生知道一根接著一根連在一起的,隨后明確這是圍成的.(板書:圍成)
(5)揭示概念.
教師啟發同學互相補充,口述三角形的含義.(教師板書)
(6)練一練:繼續演示課件“三角形”.
2.教學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學: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2)繼續演示課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什么叫三角形的邊?三角形有幾條邊?
同桌討論: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導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結合手里三角形學具、邊摸邊說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實驗.
學生嘗試:讓學生用手拉一拉這個三角形,感覺怎么樣?你發現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三角形的木框不易變形.
提問:為什么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實驗:出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用木條釘成的)教具,讓學生試拉一拉它們.感覺如何?你發現了什么?
提問: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加一條邊構成一個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師小結:房架、自行車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使其結實耐用.
(5)你還能舉例子說明嗎?
4.三角形的分類.
(1)讓學生任意畫一個三角形(或剪一個三角形)
(2)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①學生猜測:三角形按角的特點可以分為哪幾類?
②教師揭示:通常我們根據三角形角的特點分成三類.分別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③小組討論:你畫或剪的三角形屬于哪一類?找同學代表把三角形貼在黑板相應的集合圖中.
④組織學生觀察并分組討論:這些角有什么特點,可以分成幾類?
⑤教師小結: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⑥認識三角形之間的關系.繼續演示課件“三角形”.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
(3)三角形按邊進行分類.
全班同學共同測量課本137頁上部的三角形.
教師提問:通過測量你發現這些三角形邊、角各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得出:每個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都相等,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
教師指出并板書: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
引導學生比較等邊三角形與等腰三角形,使學生明確: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畫高.
(1)畫銳角三角形,教師邊作圖邊說明.
教師說明:我們已經學過從直線外一點向直線作垂線的方法.現在利用這個知識來認識三角形的高.
教師提問:銳角三角形有幾條高?如果從B點畫高,它的底邊是哪條線段?如果從C點畫高,它的底邊是哪條線段?
引導學生明確:銳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個,從任何一個頂點都可以向它的對邊作高.這樣三角形就有3個底和3個高.
(2)畫直角三角形.
討論:直角三角形的高應該怎樣畫?
使學生明確:因為直角三角形兩條邊成直角,所以夾直角的一條邊是高,另一條邊就是底.
教師提問:再找一找另外一條高在哪兒?
使學生明確:從直角的頂點向斜邊作一條垂線,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條高在斜邊上.
(3)教師演示怎樣畫鈍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師強調說明:每畫完一條高,要標上垂足.
6.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演示動畫“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個三角形中三個內角的度數.算一算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師:怎樣能知道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的準確度數呢?
(2)實驗:
指導學生拿一個直角三角形,按下圖的順序,把∠1和∠2沿虛線折過來.觀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學生明確:∠1+∠2=∠3=90°.
指導學生拿一個銳角三角形,按下圖的順序,把∠1、∠2、∠3沿虛線折過來.觀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學生明確:∠1+∠2+∠3=180°.
③指導學生用一個鈍角三角形再試一試.
(3)引導學生總結: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根據三角形內角的是180°,如果知道三角形是兩個角的度數,就能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出示例題,引導學生讀題,分析題意.
列式計算.
(5)練習:“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鞏固練習.
1.在信封中藏一個三角形,只露出一個銳角,請同學們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問:為什么不能確定?
2.判斷.
①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
②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
③有兩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個直角.( )
3.操作題.
在下面的圖形中畫出一個條線段.
(1)把這個三角形分成兩個銳角三角形?
(2)把這個三角形分成兩個鈍角三角形?
(3)把這個三角形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
4.實踐題.
小紅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點搖搖晃晃了.請同學們幫她想想辦法,該如何修理?
5.說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名稱,并畫出每個三角形的高.
五、教師小結.
通過學習,你掌握或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
140頁10題
下圖是一塊菜地,它外面的籬笆圍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這個籬笆的周長是多少?
140頁11題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兩塊拼一個三角形,你想出幾種拼法?
用四塊拼一個三角形,你想出幾種拼法?
用七塊拼一個三角形,你想出幾種拼法?
141頁14題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
(1)∠1=50°,求∠2.
(2)∠2=48°,求∠1.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聽指揮
游戲地點
操場
游戲用具
皮筋(封閉的)
游戲方法
1.將全班學生分成各小組.每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師要求利用皮筋圍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負責舉旗,當本組完成時,該同學舉起小旗,以示做好.
2.老師可以說任意一種三角形.例如:當老師說“直角三角形”,三個同學就開始圍(三個同學各在三個頂點位置),另一個同學認為圍好了就舉起小旗,先舉起小旗者為勝.當說出其它三角形時,游戲方法同上.
數學教案-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使學生在認識三角形的有關特征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征的基本方法,發展觀察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特性。
教學難點:在操作活動中探究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四根小棒,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框架,信封(內裝4組小棒和表格)。教師準備相關的多媒體課件一套。
設計理念:
教學中,要力求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課的結構上,以活動為學習主線,以操作為本節課的主要形式,以使學生親身體會知識,自主實踐獲得經驗,力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課。
1.課件呈現一組圖片。
師:我們的城市每天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我們生活周圍,也正在進行著城市建設,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車上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圖形?
生:三角形。
2.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師:的確,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生:紅領巾、流動紅旗、屋頂 、自行車。
師:課件展示常見的物體上的三角形:電視接收塔上的三角形、 鐵塔上的三角形、交通標志牌上的三角形 、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3.導入新課。
師:三角形在生活中有這么廣泛的運用,那么三角形是怎樣形成的呢?究竟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具有怎樣的特征和特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教師予以板書)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框架、吊車的圖片入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欣賞含有三角形的物體的圖片,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三角形,喚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也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
二、合作探究,體驗感悟。
活動一: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做三角形。
師:如果讓大家用小棒做一個三角形至少需要幾根?
生:三根。
師:請你用準備好的三根小棒做一個三角形。(活動)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生1:我把三根小棒圍起來就是一個三角形。
生2:把三根小棒首尾相連就形成了三角形。
師:大家說的很好。如果我想把三角形畫在黑板上,需要畫幾條線段?(三條)這三條線段是怎樣連接的?(首尾相連)(師在黑板上畫三角形)
誰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生1: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生2:三條線段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小結: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師予以板書)
2.畫三角形。
請學生在作業本上畫一個形狀不同的三角形。(師予以展示)
3.概括特征。
師:圍成三角形的每一條線段都叫做三角形的邊。那么這些形狀不同的三角形除了有邊還有什么?(角、頂點)
師:說一說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生: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師予以板書)
【評析:為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平臺,不同的學生由于生活經驗的.不同,呈現出來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位置也不同,使學生由不同發現了相同,在做數學中感知了三角形的特征。學生在“做三角形、畫三角形、比較三角形”等活動中由具體到抽象,由生活到數學,逐步實現了三角形概念的主動建構,這一過程也是數學化的過程。也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的新課程理念。】
活動二:感悟三角形的特性。
1.實驗操作.
師:剛才我們三根小棒圍成了一個三角形。你還能用這三根小棒圍成其他不同的三角形嗎?圍一圍、看一看、比一比,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發現。
生演示匯報。
生1:能圍成不同的三角形。(生邊說邊演示)
生2:這兩個三角形還是一樣的,把那個三角形轉一下,兩個三角形就一樣了。
師課件演示:將兩次圍成的三角形進行平移和旋轉,兩個三角形重合了。
師:從這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三條邊一樣,圍成的三角形也是一樣的。
生2:三根小棒不變,三角形的形狀也不變。
……
師:同學們你能用四根小棒圍一圍四邊形嗎?看看能不能圍成不同的四邊形?
生操作實踐后交流。
生1:我用這四根小棒圍成了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
生2:不對,是能圍成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
師:是的,當三角形的三條邊確定后,三角形的形狀就確定了。其他的圖形的邊確定了,它的形狀卻可以改變。所以三角形比較特殊,而這就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的特性——三角形的穩定性。(師予以板書)
2.實踐體驗。
學生拿出課前做好的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框架。
師:用手拉一拉這個三角形,感覺怎么樣?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拉了三角形,發現拉不動。
生2:平行四邊形一拉就變形了。
……
師:為什么會這樣能?
生: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生:因為三角形三條邊確定了,形狀也就確定了,而平行四邊形邊雖然確定了,形狀卻不確定。
3.解決問題。
師:正是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所以三角形不易變形。誰能想個辦法讓拉動的平行四邊形拉上去不動。
生:在平行四邊形相鄰兩條邊上釘上一根木條,讓三角形出現。
師: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看一組圖片。(課件展示)
【評析:通過操作實驗引導學生探尋三角形穩定性,進而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釋“為什么不易變形”,再回歸生活。運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釋為什么要用上三角形和用三角形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體現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三、探究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的關系
1、設疑。
師:三條線段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三條線段一定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討論,在小組交流意見。
2、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
師:我們動手來實驗,讓事實說話。請組長從信封里拿出四組小棒和表格,完成實驗。
學生小組活動,并填寫好表格。
組別 三根小棒的長度 能否完成三角形
第一組 6厘米7厘米8厘米
第二組 4厘米5厘米9厘米
第三組 3厘米6厘米10厘米
第四組 4厘米5厘米6厘米
(2)匯報交流結果:
師:哪3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生:6厘米 7厘米 8厘米; 5厘米 4厘米 6厘米(請電腦做一次拼搭實驗)
師:哪3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生:5厘米 4厘米 9厘米; 3厘米 6厘米 10厘米(電腦再來做一次拼搭實驗)
(3).討論
師:出示圍不成三角形的三邊,問這三邊為什么圍不成三角形?
生: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兩邊之和小于的三邊;
用算式表示想法:5+4=9 3+6<10
師:那怎樣的三邊能圍成三角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生: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教師予以板書)
師:這樣的結論蠻有道理,但是否經得起推敲呢?我們繼續研究。
出示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你能找到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生:第一組:6+7<8 第四組:5+4<6
6+8<7 5+6<4
7+8<6 4+6<5
師:通過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3.得出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電腦顯示)。
師: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
生: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系來檢驗。
【評析:在實踐中發現了數學問題,引發了認知沖突。教師組織學生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小組討論,探討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在這一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了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合作探索、解決問題、主動獲取新知的實踐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真正的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發展新知。
1.下面哪組中的三條邊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呢?為什么?
(1)3厘米 4厘米 5厘米 (2)3厘米 3厘米 3厘米
(3)2厘米 2厘米 6厘米 (4)3厘米 3厘米 5厘米
2.學校到少年宮有幾條路線?哪一條路最近?為什么?
3.玩一玩: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其中的兩根小棒的長度分別是10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第三根小棒可以有多少種情況?
【評析: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練習設計層層深入,既鞏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內總結,課外延伸。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你是通過哪些方法獲得這些知識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