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0
這是與三角形有關的角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四年級數學下冊《角與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xx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48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過程,認識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的大小關系。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結合實例,學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會畫指定度數、角數,并能用三角板畫30°、45°、60°、90°的角,能夠按角的大小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在探索三角形分類和驗證三角形內角和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3、在觀察、操作、驗證等學習活動中,學習角與三角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初步的推設能力。
4、能夠自覺運用角和三角形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驗角和三角形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回顧呈現
談話:同學們,我們剛學過第三單元,它一共有2個信息窗口,你都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生可能回答:角的各部分名稱,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圖形的拼組。
【設計意圖】按照學生的學習規律,根據遺忘曲線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在學生整理知識時要參與其中,給與必要的方法指導,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找出不足查漏補缺,知識融會貫通,能力切實提高的目的。
二、查漏提升
談話:關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學生可能回答:角的意義,角的各部分名稱,角的分類等等)
1、整理有關角的知識。
讓學生任意畫一個角,以此為依托,回顧整理相關知識。
(1) 回顧角的意義,根據自己畫的角,同位互說角的意義。
(2) 回顧角的分數,通過復習前面的銳角、直角、鈍角,引出平角、周角,并比較一下,他們的大小關系怎么樣?
(3) 回顧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出自己畫的角的度數,以此來回顧角的度量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操作過程中感受角,在交流中升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2、整理有關三角形的知識。
談話:三角形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圖形,這里面還有很多數學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整理。
(1)讓學生任意畫一個三角形,并標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并找出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2)同位合作,找出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3)回顧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談話:有關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有可能回答: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通過舉例子,引導學生回顧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① 出示:老師每天上班都要從學校先經過加油站,再從加油站到學校,有沒有更近一點的路呢?為什么?(學生可能回答:把這幾個地點和路線看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得出從家直接去學校近。)
② 判斷下面的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
(2厘米 4厘米 6厘米)(5厘米 2厘米 5厘米)
(6厘米 2厘米 5厘米)
(師引導學生總結竅門:只要看較短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遍,就能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
③一根14厘米長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線串成一個三角形能做多少個?如果每一小段剪成整厘米長,能剪幾個?
【設計意圖】三個練習設計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第一個練習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第二個練習旨在讓學生學以致用,并總結出竅門。第三個練習有一定的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思想。
3、整理角和三角形
談話:關于角和三角形,你都知道些什么?學生可能回答:知道了周角、平角;知道了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知道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等。
4、回顧三角形內角和。
讓學生用三角板,任意畫一個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并用量角器分別量出每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并計算出每個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以此充分回顧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為180°。
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⑴ 選一選:
① 一個三角形中,有一個角是65°,另外的兩個角可能是( )
A 95° 20° B 45° 80° C 55° 60°
②一個等腰三角形,頂角是100°,一個底角是( )
A 100° B 40° C 50°
⑵求角的度數:
①∠1和∠2分別是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已知∠1=32°求∠2
②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底角是50°,它的頂角是多少度?
③ 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一個底角的度數是頂角的2倍,它的頂角是多少度?
【設計意圖】三角形內角和的應用是三角形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對特殊三角形內角和的計算,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通過這個板塊的復習,讓學生熟悉內角和,解決實際問題。
三、拓展應用:
1、 動手實踐、計算:
(1) 數一數,填一填。 (2)求下面各角的度數。
135°
2 1
( )個銳角三角形
∠1=( )
( )個直角三角形 ∠2=( )
( )個鈍角三角形
(2) 你能求出六邊形內角和嗎?
2、 解決問題:(第48頁情景圖)
讓學生獨立看懂情景圖,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 大部分學生會找出有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2) 有的學生會用量角器量出時針和分針量出角的度數 ;也有的學生會根據3時整,時針、分針形成90° 角,即1時時針分針形成30°角,5時即是150°角。
(3) 涂一涂,學生會根據題意順利地完成涂色。
(4) 學生首先用量角器量出頂角的度數,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 是180°,此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很快求出底角的度數。
(5) 學生可能會提出7時、8時、9時……時針和分針形成多少度角?
【設計意圖】從基本的動手操作,到開放的生活情境,學生把角的分類、求角的度數和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有機地聯系起來,并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后反思
本節是一節典型的復習課,學生通過相關知識的簡單回顧,將零星的知識梳理,歸納提升,對比溝通,建立聯系,從而學到一種整理知識的方法。本節課主要特征是從現實生活中舉例說明,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為突破口,進行層層比較提升。本單元包含六個知識點,在這六個知識點中,三角形的意義是基本的,所以我以舉例說明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為突破口,通過舉例、操作、分析、比較、提升,使學生學習的思維不斷深入,能力不斷提高。
教學內容: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人教版初二數學《與三角形有關的角》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證明及其簡單應用;
(2)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定義、三角形外角性質定理及其推論的證明和靈活運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探索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運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解決實際問題;探究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定理,能夠運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經歷小組協作討論,進一步發展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獨立觀察思考的習慣,感受數學學習中轉化的巧妙。
教學重點:
(1)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2)三角形的外角的定義,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定理及其推論。
教學難點:
(1)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
(2)三角形外角性質定理和推論及其應用。
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嘗試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的邊,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我們已經知道,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等于180°。雖然度量的方法可以驗證一些具體的`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但是形狀不同的三角形有無數個,我們不可能用度量的方法一一驗證。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探索并證明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是180°。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拼圖實驗:
(1)教師展示圖(1)的拼法,并利用此拼圖證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2)分析拼圖:在圖(1)中,由內錯角相等可得,移動后∠B的一條邊平行于邊BC;同理,移動后∠C的一條邊平行于邊BC。由“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可得,移動后∠B的一條邊和移動后∠C的一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這條直線平行于邊BC。
(3)提問:通過上面的分析,你能想出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的方法嗎?
由上面的分析,啟發學生過△ABC的頂點A作直線?∥BC,即可實現“角的拼合”,再利用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角的定義進行證明。
(4)指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證明過程,規范證明格式。
已知:如圖,△ABC 求證:∠A+∠B+∠C=180° 證明:過A點作直線DE∥BC ∵DE∥BC
∴∠DAB=∠B,∠EAC=∠C(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DAB+∠BAC+∠EAC=180°(平角的定義) ∴∠BAC+∠B+∠C=180°(等量代換)
應指出輔助線通常畫為虛線,并在證明前交代說明。
(5)每個學生把課前準備好的三角形紙片的兩個內角剪下,和第三個內角拼在一起。
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拼法。
(6)學生口述利用圖(2)證明的過程。
已知:如圖,△ABC 求證:∠A+∠B+∠C=180°
證明:作BC的延長線CD,過點C作射線CE∥BA ∵CE∥BA
∴∠B=∠ECD(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A=∠ACE(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BCA+∠ACE+∠ECD=180°(平角的定義) ∴∠A+∠B+∠ACB=180°(等量代換)
C
D
C
D
A
E
2、小結證明思路:通過作平行線“搬兩個角”,運用平行線的性質和平角的定義證明。
3、發散思考:在證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可以“搬兩個角”來說理。如果只“搬一個角”行嗎? “搬三個角”呢?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在課后研討。
4、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
5、鞏固練習:
說出下列圖形中∠1的度數:
(2)
6、外角:
(1)定義:三角形的一邊與另一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如圖,∠ACD是△ABC的一個外角。
問題:①一個三角形一共有幾個外角?
②判斷下面圖形中∠1是不是三角形的外角?
(2)性質定理及其推論:
(1)
B
(2)
推導:由∠A+∠B+∠ACB=180°,可得∠ACB=180°-∠A-∠B 由∠ACB+∠ACD=180°,可得∠ACD=180°-∠ACB
所以 ∠ACD=180°-∠ACB=180°-(180°-∠A-∠B)=∠A+∠B 性質定理: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推論: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與它不相鄰的任何一個內角。 (3)鞏固練習:說出下列圖形中∠1和∠2的度數:
D
北
(2)
(1)
三、應用舉例:
例1 如圖,C島在A島的北偏東50°方向,B島在A島的北偏東80°方向,C島在B島的北偏西40°方向。從C島看A,B兩島的視角∠ACB是多少度?
解:由題意可知 ∠1=50°,∠1+∠2=80°,∠4=40°
所以 ∠2=30°
由AD∥BE,可得∠1 +∠2+∠3+∠4=180°。
所以∠3=180°-∠1-∠2-∠4=180°-50°-30°-40°=60°
在⊿ABC中,∠ACB=180°-∠2-∠3=180°-60°-30 °=90° 答:從C島看A,B兩島的視角∠ACB是90°。 提問:你還能想出其他的解法嗎?其他解題思路:
(1)如圖1,過點C作AD的垂線,交直線AD于點M,交直線BE于點N。 (2)如圖2,過點C作CF∥AD。
圖1
北
F
D
北例2 如圖,∠BAE,∠CBF,∠ACD是△ABC的三個外角,它們的和是多少?
解:如圖,因為∠BAE=∠2+∠3,∠CBF=∠1+∠3,∠ACD=∠1+∠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所以∠BAE +∠CBF+∠ACD=2(∠1+∠2+∠3), 因為 ∠1+∠2+∠3=180°,
所以 ∠BAE +∠CBF+∠ACD=360°。
提問:你還能想出其他的解法嗎?(利用平角的定義) 歸納結論: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四、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1、必做題:教材P76 習題7.2 第1、4、7題。 2、選做題:
(1)已知:P是△ABC內一點。
求證:∠BPC>∠BAC
(2)已知:在△ABC中,AD是BC邊上的高,E
是AC邊上一點,BE與AD交于點F,∠ABC=45°,∠BAC=75°,∠AFB=120°。
求證:BE⊥AC
B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兩條性質
2.利用學過的定理論證這些性質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2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三角形內角知識的基礎,學生有了方程的思想基礎。
3重點難點
重點:(1)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質;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難點:三角形外角的定義及定理的論證過程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評論(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兩條性質
2.利用學過的定理論證這些性質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評論(0) 學時重點
重點:(1)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質;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評論(0) 學時難點
難點:三角形外角的定義及定理的論證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三角形的外角
1.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兩條性質
2.利用學過的定理論證這些性質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重點:(1)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質;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難點:三角形外角的定義及定理的論證過程
11.2 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11.2 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1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兩條性質
2.利用學過的定理論證這些性質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學時重點
重點:(1)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質;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學時難點
難點:三角形外角的定義及定理的論證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三角形的外角
1.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兩條性質
2.利用學過的定理論證這些性質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重點:(1)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質;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難點:三角形外角的定義及定理的論證過程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xx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48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過程,認識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的大小關系。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結合實例,學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會畫指定度數、角數,并能用三角板畫30°、45°、60°、90°的角,能夠按角的大小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在探索三角形分類和驗證三角形內角和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3、在觀察、操作、驗證等學習活動中,學習角與三角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初步的推設能力。
4、能夠自覺運用角和三角形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驗角和三角形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回顧呈現
談話:同學們,我們剛學過第三單元,它一共有2個信息窗口,你都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生可能回答:角的各部分名稱,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圖形的拼組。
【設計意圖】按照學生的學習規律,根據遺忘曲線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在學生整理知識時要參與其中,給與必要的方法指導,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找出不足查漏補缺,知識融會貫通,能力切實提高的目的。
二、查漏提升
談話:關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學生可能回答:角的意義,角的各部分名稱,角的分類等等)
1、整理有關角的知識。
讓學生任意畫一個角,以此為依托,回顧整理相關知識。
(1) 回顧角的意義,根據自己畫的角,同位互說角的意義。
(2) 回顧角的分數,通過復習前面的銳角、直角、鈍角,引出平角、周角,并比較一下,他們的大小關系怎么樣?
(3) 回顧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出自己畫的角的度數,以此來回顧角的度量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操作過程中感受角,在交流中升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2、整理有關三角形的知識。
談話:三角形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圖形,這里面還有很多數學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整理。
(1)讓學生任意畫一個三角形,并標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并找出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2)同位合作,找出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3)回顧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談話:有關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有可能回答: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通過舉例子,引導學生回顧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① 出示:老師每天上班都要從學校先經過加油站,再從加油站到學校,有沒有更近一點的路呢?為什么?(學生可能回答:把這幾個地點和路線看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得出從家直接去學校近。)
② 判斷下面的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
(2厘米 4厘米 6厘米)(5厘米 2厘米 5厘米)
(6厘米 2厘米 5厘米)
(師引導學生總結竅門:只要看較短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遍,就能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
③一根14厘米長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線串成一個三角形能做多少個?如果每一小段剪成整厘米長,能剪幾個?
【設計意圖】三個練習設計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第一個練習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第二個練習旨在讓學生學以致用,并總結出竅門。第三個練習有一定的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思想。
3、整理角和三角形
談話:關于角和三角形,你都知道些什么?學生可能回答:知道了周角、平角;知道了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知道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等。
4、回顧三角形內角和。
讓學生用三角板,任意畫一個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并用量角器分別量出每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并計算出每個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以此充分回顧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為180°。
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⑴ 選一選:
① 一個三角形中,有一個角是65°,另外的兩個角可能是( )
A 95° 20° B 45° 80° C 55° 60°
②一個等腰三角形,頂角是100°,一個底角是( )
A 100° B 40° C 50°
⑵求角的度數:
①∠1和∠2分別是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已知∠1=32°求∠2
②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底角是50°,它的頂角是多少度?
③ 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一個底角的度數是頂角的2倍,它的頂角是多少度?
【設計意圖】三角形內角和的應用是三角形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對特殊三角形內角和的計算,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通過這個板塊的復習,讓學生熟悉內角和,解決實際問題。
三、拓展應用:
1、 動手實踐、計算:
(1) 數一數,填一填。 (2)求下面各角的度數。
135°
2 1
( )個銳角三角形
∠1=( )
( )個直角三角形 ∠2=( )
( )個鈍角三角形
(2) 你能求出六邊形內角和嗎?
2、 解決問題:(第48頁情景圖)
讓學生獨立看懂情景圖,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 大部分學生會找出有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2) 有的學生會用量角器量出時針和分針量出角的度數 ;也有的學生會根據3時整,時針、分針形成90° 角,即1時時針分針形成30°角,5時即是150°角。
(3) 涂一涂,學生會根據題意順利地完成涂色。
(4) 學生首先用量角器量出頂角的度數,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 是180°,此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很快求出底角的度數。
(5) 學生可能會提出7時、8時、9時……時針和分針形成多少度角?
【設計意圖】從基本的動手操作,到開放的生活情境,學生把角的分類、求角的度數和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有機地聯系起來,并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后反思
本節是一節典型的復習課,學生通過相關知識的簡單回顧,將零星的知識梳理,歸納提升,對比溝通,建立聯系,從而學到一種整理知識的方法。本節課主要特征是從現實生活中舉例說明,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為突破口,進行層層比較提升。本單元包含六個知識點,在這六個知識點中,三角形的意義是基本的,所以我以舉例說明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為突破口,通過舉例、操作、分析、比較、提升,使學生學習的思維不斷深入,能力不斷提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