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1
這是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教學評課,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計算的興趣
本節課主要是解決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通過生活中的情境圖探討整十數加一位數的算理及算法,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動態課件出示小明和媽媽買酸奶的過程。 學生很容易從這一情景中,提出本節課所需要突破的重點問題:﹙1﹚一共買了多少瓶酸奶?﹙2﹚還剩多少瓶酸奶?把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置入學生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也使計算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
2、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在探索的過程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提出“30+2等于多少”這個問題后,讓學生討論,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賞識和學習同伴獨特的,富有個性的見解。
3、注重呈現形式的豐富多彩,避免學生學習計算課的枯燥心里。例如:鞏固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由易到難,針對性強。特別是找規律,以題組的形式出現,一年級的學生樂于接受,不僅檢查了學生對本節課計算掌握的情況;通過讓學生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這樣即達到了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讓學生感覺不到枯燥和乏味,真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制作課件,協助教學。
教師充分利用我校電子白板的資源,制作課件,讓本來靜態的數學知識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直觀、清晰、動態的畫面直接輔助教師教學,學生表現積極,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今天,我聽了劉老師執教的《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這節課,這是在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打好基礎。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日后提高對多位數計算的速度與能力。
劉老師認識到這節課的重要性,目標定位在使學生經歷探究兩位數加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算法的過程,理解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從而能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并能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比較和分析的能力,發展數學思考。同時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識。教學重點難點是經歷探究兩位數加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算法的過程,能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目標定得比較到位。
這節課有如下幾個特點:(一)在導入部分,教師選擇了一組復習式子,并且給以引導:觀察這2組數,你有什么發現?培養了學生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加法有了“類”的意識,整十數加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學生通過對算式進行分類,明確了這些加法是已學過的,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開端。(二)在探究新知這一快,教師引導學生探究、交流,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物化活動,用小棒擺一擺,還引導學生不依賴小棒,直接用算式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獲得結果。劉老師還適時引導學生討論25+2的算法,整合出一般的計算方法,這樣不但學生掌握了方法,而且領悟了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的算理。有了這個基礎,在教學25+20時,劉老師就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進行計算方法與策略的遷移。最后還安排了兩道題計算方法的對比,很自然地突破了這個難點。(三)第三個特點,也是這節課的一個突出的地方,就是她的練習設計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而且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到了課的最后,老師也沒有忘記給學生們鼓氣,加油,讓他們再次感到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換來成功的喜悅,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延伸了下去。
綜觀這節課,劉老師能結合教學內容,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一節課完全順其自然地進行,并沒有刻意追求和過分強求。讓學生在輕松自然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知識,思考了問題,整節課都圍繞學生來進行,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
今天我們看到袁校長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這節課的全部示范過程,讓我們看到學校領導在教學上真正起到了“標桿”和示范引領作用,下課后和和幾位老師進行了交流,大家對袁校長這節簡約而又實用的好課無不稱贊。
概括地說這節課有五大特點:
1、注重學生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這是咱們學校課題研究在課堂上的探索、實踐和運用。如學生已經很熟練的知道回答問題時候應該說“先說答案,然后說我是這樣想的”。有一個學生說的不對,老師說:“你說的不夠準確,誰來幫一幫她呢”,有一個學生說的不對,親切的說“你這個問題提的不對呀!”這說明平時老師在課堂訓練扎實有效。
2、注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算理的探究:教學例題時候,先出示情境圖,然后是觀察,找數學信息,然后提問題,學生說算式,教師緊接著說:你是怎么得到的?然后說你怎么計算呢?當大家開始探究的時候,教師說:可以獨立思考,先擺一擺,也可以撥一撥,一學生說先擺20,再擺5,老師追問:20是怎么擺的?老師的提問引導層層遞進,脈絡清晰,學生思維能得到良好的培養。計算20+25的時候,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們怎樣計算,而是讓學生們在自己操作、自我嘗試,自我驗證中得出結論。學生在這段教學中表現的很興奮,幾分鐘的時間又是擺,又是討論,又是交流,又是匯報。培養了學生自主動手、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老師更是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3、關注后進生的學習狀況。從一開始的請曾誠可回答問題出現錯誤,提示孩子:注意聽,看看其他同學是怎么做的,到最后讓她擺小棒并說說怎么擺的,回答正確了,及時的肯定了她的進步,同時指出她的“然后”用的太多了。一個后進生孩子回答的有的慌張和膽怯,“老師說:不要緊張,誰來補充?”,后面一個孩子回答的很清晰,老師說:掌聲鼓勵一下”。通過變換不同的鼓勵和表揚方式,讓學生親身經歷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老師的過程和成功體驗反觀我自己,經常就是一個方法鼓勵,怪不得用著用著就不起作用了。
4、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低年級孩子好動,自制性差,老師在關鍵時候的提醒:“注意坐姿,注意傾聽,注意舉手的'姿勢”。擺學具的時候,擺好了用你的姿勢告訴老師,當孩子們動手操作結束后,老師清晰的提出要求:把學具放在一邊,像羅怡婷一樣坐姿端正,比比看哪一組坐的最端正。開火車的時候先提要求:注意力要集中,坐端正,回答完畢后,其他同學要當小老師說“對”。這樣長期訓練,孩子們就會有良好的課堂聽講習慣。
5、教師的語言親切柔和聽來很舒服,態度和藹、沉著淡定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點。整節課老師不急不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知識。
縱觀這節課,袁校長能結合教學內容,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一節課輕輕松松完全順其自然地進行,并沒有刻意追求和過分強求。讓學生在輕松自然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知識,思考了問題,整節課都圍繞學生來進行,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一、自我反思
1、在設計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時,本來一開始我的整個教學思路就是想圍繞讓學生多說,自主學習,從讓學生在圖中找數學信息、利用數學信提數學問題、列數學算式、動手擺小棒、撥計數器、說算法、到總結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都能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討論、歸納、整理、匯報,讓學生多說,教師少說,把時間留給學生,給空白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可惜真正自己在教時擔心時間不夠,擔心學生會說不好,擔心學生說錯,于是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說,結果又變成自己講的多,學生說的少。
2、在講解計算方法,自我感覺講的還不夠透,本意是讓學生通過把小棒擺一擺,在計數器撥一撥,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來理解算理,再由學生自己討論匯報總結出35+3=38,先算5+3=8,再算30+8這個過程,可是后來我發現學生上臺不會講或說的'不夠好,我一緊張又沒引導好,心里一急想想我幫他們講好了,就把他們的話搶過來了。后面教35+2又擔心時間不夠,讓一個學生撥完以后就沒繼續擺小棒,直接課件出示了小結,感覺還是應該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擺一擺,說一說。
3、在教學細節上還有多地方考慮不全。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學習。
二、激情探討
龐曉丹
這節課季老師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一節課完全順其自然地進行,并沒有刻意追求和過分強求。在抓住知識和能力發展的同時,注重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采取合作擺小棒----展示擺法----整理算法----歸納算法的教學層次,引導學生在一系列擺、想、說、議、聽的活動中,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季老師的課件準備的非常精致,適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丁鵬
季老師這節課,在設計中做的比較完善,課后練習具有層次感,達到了很好的鞏固效果。課件做的也十分吸引學生。課堂設計從知識回顧---情景引入----提出問題---學生動手擺放----得出結論---鞏固練習,做的很到位。我個人認為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能否把數位也進行復習,因為這樣的話學生在得出結論這塊環節中,應該能夠比較容易的說話先進行個位上的數相加,在他們動手擺小棒的時候也能夠明確這個道理。而不是到最后由老師來得出這個結論。還有就是在不同種類的汽車上加上它們的名稱,這樣應該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出加法問題吧。這是我個人的兩個小看法
黃鳳
在探究新知這一快,季教師引導學生探究、交流,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各種算法,如擺小棒,撥計數器還有分成,不過個人有點小小的看法,在講解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時候季老師是不是可以適時的引導學生討論各種算法的共同點,整合出一般的計算方法,這樣不但學生掌握了方法,而且領悟了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的算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