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5
這是乘法運算定律的聽課記錄,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引入
回憶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生:a+b=b+a (a+b)+c=a+(b+c)
二、新知
1、猜測:乘法中有什么運算定律呢?
2、先填空,再想想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32+12=()+21
51+13+17=51+(( )+17)
12*7=7*( )
11*14*5=11*(14*())
生填空,并說說用了什么運算律。
我們來研究研究后面兩個算式(板書這兩個算式)
3、看12*7=7*12
對照加法交換律,什么改變了,什么沒有改變?
這樣的算式你們能不能舉個例子?17*5=5*17
引導得出:兩個數相乘,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就叫做乘法交換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你們會嗎?
生:a*b=b*a
A和B可以是哪些數?
4、小鞏固
我是小法官:
54*72=72*54( )
890*120=120*980 ( )
160*38=38+160( )
5、下面我們看第二個式子11*14*5=11*(14*5)
同桌討論一下你發現什么?
反饋:運算順序變了,積不變。
就像剛才那個同學所說的第一個先算11*14,第二個先算14*5
那個方便一些?
這兩個算式可以填什么符號
(15*4)*10○15*(4*10)
(125*8)*5○125*(8*5)
引導得出:先乘前兩個數或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
生:a*b*c=a*(b*c)
6、回到剛才的算式里這兩條條用了什么定律?
再加上一條
6*13*5=13*(5*6)怎么填?用了什么定律?
7、19*B*8=19*(()*8)
填什么?這個B可以代表什么數?
三、鞏固練習
1、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嗎?
23*15*2 5*37*2
指名學生上臺板演
課件講解
2、你能很快算出每組氣球上三個數的積嗎?
4、34、5 5、12、11 10、25、2
3、仔細思考,你能很快算出它的積嗎?
25*9*125*4*8
本節課的學生之所以能夠自始至終地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關鍵在于教師摒棄了原來一成不變、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將情境教學引入課堂,同時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融入學生的討論中,實現了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導入
1. 猜老師姓氏
2. 以(2+1+3)×木猜一學生的姓名(回憶乘法分配律)
二、搶答復習
1. 說出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結果是多少
106+18+94+82
188-93-7
25×7×4
125×16
49×101-49
3000÷125÷8
三、回憶公式
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和減法、除法的性質
四、重點回顧乘法分配律(計算圓點的數量)
(5+7)×4=5×4+7×4
生1:橫行計算
生2:先分別計算再相加
師:5個4和7個4.合起來是12個4,引出乘法分配律公式
五、練習提升
1.填一填
(13+17)×()=13×5+17×5
8×((125+())=8×125+8×7
2.比一比
(663+337)×5 與663×5+337×5哪個更簡便,兩者有何共同點?在解題過程有何發現
3.天生一對
47×99+99 43×(25+75)
43×25+43×75 47×(99+1)
(小組辯論進一步總結如何避免乘法分配律的陷阱)
4.練一練
125×88 8×(125+7) 75×99+75 47×99
5. 能力拓展
45×(a+25)與45×a+25相差多少
六.總結感悟
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小學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有獨特的作用。”要求學生的計算能力達到答案準確、計算迅速、方式靈活和運用合理的基本要求。《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規定“要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能力”。在教學要求中也強調“使學生能夠正確的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對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并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
學生的計算能力差,在計算時出現錯誤,是常見的現象,這種現象有時是“屢說無效”和“屢禁不止”的,我班學生在做作業,完成習題時都比較粗心,尤其現在五年級了,計算量相當大,可以說這冊教材基本都是以計算為主。如:小數乘法、小數除法、解方程、求多邊形的面積等內容。開學的那段時間,學生的作業做得差,課堂上練習完成不好,使我比較著急,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使計算準確呢?我在數學的教學中,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的。
1 從口算訓練入手,利用競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
口算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基礎,每個學生都應具備較強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每天利用課堂三分鐘時間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PPT課件、聽算、小黑板視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組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答,然后由我計時,看該組學生答完十道題一共用了多少時間。于是我一個星期進行一次評比,看哪組學生答對的人數最多,并且答十道題用的時間最少,哪組就為本星期的口算優勝組,并給予優勝組獎勵。這樣以競賽的形式進行口算訓練,學生們的積極性相當高,口算的興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 筆算是關鍵,利用每周十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筆算是計算的關鍵,小學階段大部分數學題都要求學生通過列豎式的方法進行筆算,因此,這一內容是學生們特別容易出錯的,在計算時也特別粗心,因此要通過不斷反復練習來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
3 增強簡算意識,提高計算的靈活性
簡算是依據算式、數據的不同特點,利用運算定律、性質及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使計算的過程簡化、簡潔的計算方法。簡算是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發現事物規律,訓練學生思維深刻性、敏銳性、靈活性,提高計算效率,發展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里,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與分配律,是學生進行簡算的主要依據。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與熟練掌握這五條運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簡便計算方法,并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簡算練習,讓學生在計算實踐中體驗簡算的意義、作用與必要性,強化學生自覺運用簡算方法的意識,提高學生計算的靈活性和正確率。
4 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強化估算意識
估算意識是指當主體面臨有待解決的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懂得什么情況宜于估計而不比作準確的計算,并以正確的算理為基礎,通過迅速合理的觀察和思考,從眾多信息中間尋求一批有用的或關鍵的數學信息,從而得到盡可能接近理想狀態的結果。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和強化估算意識,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多中方法處理、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我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我在教學過程有意識地滲透估算思想,讓學生用估算對數學規律進行猜想,用估算法檢驗解題思路,用估算法檢驗解題結果等,將估算思想貫穿教學始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估算的意識。另一方面,讓學生盡可能地運用估算解決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連的問題,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估算。如:裝油問題(一個油桶裝5千克油,有22千克油,需要幾個油桶?)。通過這樣的估算訓練,讓學生們在心理體驗中感受這一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主動探索估算方法,增強學生們的估算意識。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學生思維的發展,在于為學生的后繼學習和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打好基礎。而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提高與發展,依賴于學生計算思路的清晰、條理與計算方法的合理、靈活,依賴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和認知水平的不斷發展,其關鍵在于教師的期望、激勵、訓練與培養。學生數學計算能力訓練與培養,有明確的目標和統一的基本要求,要采取科學、靈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訓練方式,要在面向全體的前提下,關注個體的不同發展,做到既要注重個性化學習優勢的發揮,又要體現統一的訓練意志,這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