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7
這是億以上數的寫法和改寫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缺乏對學生已有知識的深入了解。
學生已認識了萬以內數位順序表和萬以內數的讀寫,在創設情景引入環節,我設計了新世紀小學上學期與這學期的教職工人數和學生人數的對比,旨在讓學生了解學校的情況,同時也復習萬以內數的讀法,但沒有對萬以內數讀法進行回顧。對已有知識的復習停留在表面,影響了對含兩級的大數讀法的積極探究。
二、沒有充分利用和開發教材資源。
教材給我們提供了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六個省、市、自治區的情況,還附有這些地區的風土人情、標志性建筑的圖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反復考慮要不要拓展,拓展可以增強學生的見識,讓數學課具有文化味,但時間肯定要被占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回答“看圖你得到哪些信息時?”首先說到了人口數,我也騎驢順坡走,沒有再延伸。為了讓兩課時的過度自然,我和學生們借助數位表上討論了北京市的人口數的組成并試讀后,直接出示了例2的典型數據,試讀并討論讀法。把第一課時后面的做一做刪掉了,學生沒有去感受“你知道嗎?”中的大數。這些隱形的知識效果肯定是短時顯示不出來的,但學生的知識拓寬被限制了。我在思考假如我不整合課時又該如何充分利用和開發教材資源。
三、缺乏練習鞏固知識的時間
兩個平行班上完后,都只完成對讀法的討論。缺乏必要的訓練。而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課后的作業中,我發現學生的正確率不高。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我,我的設計思路是錯誤的,我可能要付出雙倍的時間去彌補我的過失了。
這節課我想讓學生們達成的知識目標有以下幾點:1、了解較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2、明確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并熟知億以內的數位;3、知道數級是怎么分的。
這是本學期的第一課,為了這一課,我認真地閱讀了教材與教參,自己也做了很多的練習,并與手下的徒弟一起商量本課的備課思路。對于新課的內容,孩子們都很感興趣,盡管是新學期的第一課,他們的坐姿也許并不能個個端正,聽講時偶爾也會走神或是插插嘴,我要不停地因他們的種種狀況而給出提示,但是看得出,他們總是會被一個個新的問題所吸引而去思考。伴隨著他們升級的還有知識,更有我們正在學習著的大數。
孩子們對“計數單位”與“數位”分得不是很清晰,在數跨單位的數時,部分學困生也會有困難。有一部分學生出現“十千萬”,對計數單位滿十要向高位進一的理解還尚有困難。還有很多同學出現了“一千一十”、“一千零十”等這樣萬以內數認識中遺留下來的問題,由此可見,學習的基礎性是多么重要,它會影響著今后的學習。可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去放棄,更要重視問題的所在,為孩子們打好當下學習的基礎,以免在將來再去后悔。學生們存在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書寫的不規范:大小寫混合出現。
針對學生們的問題,在下節課前應對“計數單位”“數位”“數級”進行復習并講解。寫數的規范要進行強調,數數漏0要在后幾節課中作重點問題有針對性地突破,對個別開學進入不了狀態的學困生要進行輔導,并選派學生對其進行幫助。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是個大數;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學生獲得正確使用數位順序表的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體驗;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探究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重點
掌握數位順序表,計數單位以及各記數單位間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數級、數位、記數單位的區別以及“位值”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PPT、計數器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投影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很多大數。(出示投影) 大家看這個圖片里面有什么?四川省的人口數量你們會讀嗎?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一些大數。
(二)探究交流,獲取新知
1.計數器操作,認識計數單位
(1) 在這個計數器上,你發現了什么? 用計數器數數:撥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數,一直數到九千,再撥上一千。
(2)問題: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要怎樣? 認識十個一千就是一萬。(板書“萬”。)
(3)組織學生同桌之間數一數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和億。
2.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關系
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么嗎?你們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學習數位。將19612368按數位順序寫出。說出每個數字所占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有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2)同桌學生互相說一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3)學習“數級”。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 為了便于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律,即從右起每四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個“萬”。
(三) 鞏固新知
1. 做一做第一題,在計數器上撥數,數一數。
(1)一萬一萬地數,從九十六萬數到一百零三萬。
(2)一千萬一千萬地數,從八千萬數到一億。
2. 做一做第二題, 出示數位表,回答下面各題。
(1)從個位起,第幾位是萬位?第幾位是億位?
(2)萬位的右邊一位是什么位?左邊一位呢?百萬位的左邊一位是什么位?右邊一位呢?
(四)小結
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研討素材一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四個計數單位,完善億以內計數單位的系統結構及十進關系,認識數位、數級,形成數位順序表,并能據此解讀數的意義,描述數的組成。
2.引導學生充分經歷計數單位的“發現”過程,在觀察、實踐、思辨、表達中鍛煉邏輯思維、發展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二、學情分析
“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在第一學段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對數的進一步學習,是對整數認識的一次擴充,同時為之后學習億以上的數打下必要的基礎。如果把“億以內的數的認識”放在相關知識的整體結構中加以分析,它不僅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知識點,而且起著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學生之前學習了萬以內數的知識,已經會讀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對此課的學習會有正向遷移作用。所以此課可以適當地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經歷和感悟“數位順序表”建構的過程。
三、重點難點
重點:經歷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的建構過程,掌握數位順序表。
難點:理解位置值,建立對較大計數單位的數感體驗。
四、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借助計數器,通過撥一撥、數一數等活動,經歷用新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數數的過程,知道計數規律,能歸納出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2、借助數位順序表,知道“數級”“數位”,并能說出每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發展數感。
二、教學重點: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
2、知道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
3、借助數位順序表,能說出各數位上數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知道數位、數級,能正確填寫數位順序表。
四、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單位和數位的板貼
五、教學過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