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2
這是認識幾何圖形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教學目標
1、回顧幾何圖形的有關概念,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
2、建立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相互轉換,增強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
2學情分析
我們二中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成績較低,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習的方法不得力。能稱的上是優秀的學生不到十分之一,學習困難的學生數量很大,加之大部分學生的心思不在學習上,整天無所事事,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照抄別人的作業,星期天的作業不能認真完成,空檔時間打鬧,不能靜下心來復習功課,教師多上兩節空堂課還滿有意見,情況不容樂觀。
3重點難點
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增強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幾何圖形
《圖形認識初步》
一、知識點回顧
(一)多姿多彩的圖形
立體圖形:棱柱、棱錐、圓柱、圓錐、球等。
1、幾何圖形
平面圖形:三角形、四邊形、圓等。
主(正)視圖---------從正面看
2、幾何體的三視圖 側(左、右)視圖-----從左(右)邊看
俯視圖---------------從上面看
3、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
(1)同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得到的平現圖形不一樣的。
(2)了解直棱柱、圓柱、圓錐的平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制作立體模型。
4、點、線、面、體
(1)幾何圖形的組成:點、線、面、體。
(2)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二)直線、射線、線段
1、基本概念(請同學們從它們的圖形、端點個數、表示法、作法敘述、延長敘述這五個方面列表比較)
2、直線的性質: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3、畫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1)度量法 (2)用尺規作圖法
4、線段的大小比較方法 :(1)度量法 (2)疊合法
5、線段的中點(二等分點):定義: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兩條相等線段的點。
圖形:
A M B
符號:若點M是線段AB的中點,則AM=BM=AB,AB=2AM=2BM。
6、線段的性質: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7、兩點的距離:連接兩點的線段長度叫做兩點的距離。
8、點與直線的位置關系:(1)點在直線上 (2)點在直線外。
(三)角
1、角:由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種):
3、角的度量單位及換算
4、角的分類: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5、角的比較方法:(1)度量法 (2)疊合法
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
7、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
8、角的平線線
定義: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把這個角分成相等的兩個角的射線叫做角的平分線。
圖形: 符號:
9、互余、互補的概念及性質
10方向角:正方向、北(南)偏東(西)方向、東(西)偏北(南)方向
二、鞏固練習
1、計算:30.26°=____ °____′____″; 18°15′36″ =____ __ °;
36°56′+18°14′=____ ; 108°- 56°23′ =________;
27°17′×5 =____ ; 15°20′÷6 =____ (精確到分)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延長射線OP B、延長直線CD
C、延長線段CD D、反向延長直線CD
3、下面是我們制作的正方體的展開圖,每個平面內都標注了字母,請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和面A所對的會是哪一面?
(2)和B面所對的會是哪一面?
(3)面E會和哪些面相交?
4、已知平面內有四個點A、B、C、D,過其中任意兩點畫直線,最少可畫多少條直線,最多可畫多少條直線?畫出圖來.
5、已知點B是線段AD的中點,點C是線段BD的中點,CD=2.5厘米,請你求出線段AB、AC、AD、BD的長各為多少?
6、已知線段AB=4厘米,延長AB到C,使B C=2AB,取AC的中點P,求PB的長.
7、如圖,∠AOB是直角,OD平分∠BOC,OE平分∠AOC,求∠EOD的度數。(10分)
B
O
A
C
E
D
4.1 幾何圖形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4.1 幾何圖形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幾何圖形
《圖形認識初步》
一、知識點回顧
(一)多姿多彩的圖形
立體圖形:棱柱、棱錐、圓柱、圓錐、球等。
1、幾何圖形
平面圖形:三角形、四邊形、圓等。
主(正)視圖---------從正面看
2、幾何體的三視圖 側(左、右)視圖-----從左(右)邊看
俯視圖---------------從上面看
3、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
(1)同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得到的平現圖形不一樣的。
(2)了解直棱柱、圓柱、圓錐的平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制作立體模型。
4、點、線、面、體
(1)幾何圖形的組成:點、線、面、體。
(2)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二)直線、射線、線段
1、基本概念(請同學們從它們的圖形、端點個數、表示法、作法敘述、延長敘述這五個方面列表比較)
2、直線的性質: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3、畫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1)度量法 (2)用尺規作圖法
4、線段的大小比較方法 :(1)度量法 (2)疊合法
5、線段的中點(二等分點):定義: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兩條相等線段的點。
圖形:
A M B
符號:若點M是線段AB的中點,則AM=BM=AB,AB=2AM=2BM。
6、線段的性質: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7、兩點的距離:連接兩點的線段長度叫做兩點的距離。
8、點與直線的位置關系:(1)點在直線上 (2)點在直線外。
(三)角
1、角:由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種):
3、角的度量單位及換算
4、角的分類: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5、角的比較方法:(1)度量法 (2)疊合法
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
7、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
8、角的平線線
定義: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把這個角分成相等的兩個角的射線叫做角的平分線。
圖形: 符號:
9、互余、互補的概念及性質
10方向角:正方向、北(南)偏東(西)方向、東(西)偏北(南)方向
二、鞏固練習
1、計算:30.26°=____ °____′____″; 18°15′36″ =____ __ °;
36°56′+18°14′=____ ; 108°- 56°23′ =________;
27°17′×5 =____ ; 15°20′÷6 =____ (精確到分)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延長射線OP B、延長直線CD
C、延長線段CD D、反向延長直線CD
3、下面是我們制作的正方體的展開圖,每個平面內都標注了字母,請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和面A所對的會是哪一面?
(2)和B面所對的會是哪一面?
(3)面E會和哪些面相交?
4、已知平面內有四個點A、B、C、D,過其中任意兩點畫直線,最少可畫多少條直線,最多可畫多少條直線?畫出圖來.
5、已知點B是線段AD的中點,點C是線段BD的中點,CD=2.5厘米,請你求出線段AB、AC、AD、BD的長各為多少?
6、已知線段AB=4厘米,延長AB到C,使B C=2AB,取AC的中點P,求PB的長.
7、如圖,∠AOB是直角,OD平分∠BOC,OE平分∠AOC,求∠EOD的度數。(10分)
B
O
A
C
E
D
一、活動目標
了解二、四等分的不同方法,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了解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知道等分的分數越多,所得的每一份就越少。
能將等分的技能遷移至實際的生活情景中,并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不同的等分方法,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難點: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材料:各種幾何圖形的紙、橡皮泥、天平稱、剪刀、小刀、山查爛,蛋糕等物品。
環境創設:將各種材料按準備順序標號投放在活動區內,讓幼兒操作擺弄。
四、設計思路
盡管幼兒在生活已接觸過許多等分的'事例,關于等分的含義大班幼兒也不難理解,但是要他們親自實踐對物體的等分,尤其是理解不同的等分方法,還是有一定難度。因此,活動設計首先要為幼兒提供由易到難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充分積累感性經驗,然后再組織幼兒討論概括,使幼兒對等分的不同方法知其所以然。
在等分教育中還應對幼兒滲透函數關系啟蒙,即讓幼兒理解當整體分成相等的部分時,份數越多則每份的數越少,反之每份的數越大份數則越少。對與等分中包含的函數關系只需要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活動來體驗,不必讓幼兒用語言表達,如通過等分事物,幼兒會體會到,等分的次數多,每份食物就小,但可以和更多的同伴交換。
通過操作體驗,討論歸納,幼兒對等分有利進一步認識后,可以在思維方法提高要求,即讓幼兒面臨習慣思維狀態無法解決的問題,如對五快餅干二等分,對十個蘋果四等分,這樣有利于促使幼兒采用變通思維。因此,等分教育的重要性不是等分方法本身,而是讓幼兒體驗與等分相關的數量關系和對幼兒席位靈活性的培養。
五、活動流程
操作體驗——討論理解——鞏固提高
在活動區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自由的操作活動,了解等分的不同方法,體驗部分于整體的關系。
材料1:長條形的物體,如紙,橡皮泥,吸管等等。讓幼兒只能物體下的數字進行等分,如數字2表示要進行二等分。
材料2: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紙,每種都放幾張,讓幼兒對不同圖形的紙進行不同的二、四等分。
彩練:橡皮泥,米等物品,讓幼兒用天平稱進行二等分。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感知許多物體(圖形)可以分成相等的二份。
2、知道整體大于部分,等分后的一份叫整體的二分之一。
3、培養幼兒探求知識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絲帶、桔子、吸管、大米等物品,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各種圖形。
2、所需工具材料:尺子、剪刀、一次性透明杯、一次性紙盤、果凍盒、月餅盒、鉛筆、橡皮若干;天平、秤等
3、統計表一張、找朋友音樂、圖形二等分VCR.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初步感知物品的二等分。
1、導入:故事VCR《兩只笨狗熊》今天張老師也為這兩只小熊準備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動腦筋把這些物品分成一模一樣相等的兩份,送給這兩只小熊好不好?你們可以使用尺子、剪刀、一次性透明杯、月餅盒、天平、秤等來幫你們。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并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動腦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
3、幼兒體驗活動后,教師驗證正誤。
①絲帶,幼兒展示結果,教師肯定是相等的兩份后,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絲帶分成相等的兩份的?使用了什么工具?(長短的等分)
②吸管,幼兒展示結果,教師肯定是相等的兩份后,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吸管分成相等的兩份的?使用了什么工具?(長短的等分)
③米,幼兒展示結果,教師肯定是相等的兩份后,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大米分成相等的兩份的?使用了什么工具?如果米很多,怎樣分會省事一些?(用秤稱、相同的量杯)(重量的等分)
④桔子,幼兒展示結果,教師肯定是相等的兩份后,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把桔子分成相等的兩份的?使用了什么工具?(數量的等分)
教師:把一個物品分成兩份一模一樣相等的兩份叫做“二等分”。教師播放幻燈幼兒自己經驗,并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二、學習圖形的二等分。
1、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可二等分,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是幾何圖形,現在請小朋友用折的辦法把幾何圖形進行二等分。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并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動腦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
3、幼兒體驗活動后,教師并記錄在統計表上。
①出示圓形,教師提問:你是怎樣分的?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幼兒講,教師演示,:圓形從任意邊對折都能分成相等的兩份)
②出示三角形教師提問:你是怎樣分的?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幼兒講,教師演示,教師:角對角折)
③出示正方形、教師提問:你是怎樣分的?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幼兒講,教師演示,邊對邊、角對角,有兩種分法)
④出示長方形,教師提問:你是怎樣分的?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幼兒講,教師演示,長邊對長邊、短邊對短邊、角對角,有三種分法)
教師:(出示圓形)下面我們來看看等分后的一份和原來的一份相比哪個大。(原來的一份大)分后的一份正好是原來的一份的一半,我們把這一半叫做整體的二分之一(老師手勢演示)。
三、游戲“找朋友”(播放找朋友音樂及圖形VcR)。
1、我們現在來玩找朋友的游戲,游戲時每人拿一個圖形的二分之一,跟隨音樂去找另外的二分之一,找到之后,要說:我是圓形的二分之一,我也是圓形的二分之一,我們合起來是一個圓。
2、幼兒游戲,教師判斷幼兒找的是否正確,語言是否完整。
四、幼兒小組活動:智力大沖關。
第一組:作業單,圖形的二等分;
第二組:根據影子拼找圖形;
第三組:畫出圖形的另一半;
第四組:圖形七巧板。
活動目標:
一、引導幼兒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二、通過情景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三、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 幼兒人數。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游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大家撿了那么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
3、出現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么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發現問題:“老師發現這里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游戲!”
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并說說踩的是什么形狀、顏色的“石頭”。
2、游戲重復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里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并列出圖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